里仁響應「永續食材指南」,帶您用「吃」實踐淨零碳排!

里仁響應「永續食材指南」,帶您用「吃」實踐淨零碳排!

里仁率先響應「永續食材指南」

架上第一批獲得「永續食材指南」的食品涵蓋 14 個品類共 566 項

號召消費大眾透過吃來實踐永續 共同建構糧食永續價值鏈

永續從你我三餐飲食的選擇做起!推動近 25 年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的社會企業里仁公司,率先響應由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輔導、永續餐飲推廣協會推動的「永續食材指南」。里仁門市貨架上第一批 566 項食品與生鮮蔬果將透過永續食材指南的「永續豆莢」識別,引導消費者輕鬆辨識食物符合「友善耕作、本土生產、減碳蔬食、少添加物及資源循環」五大永續指標的程度,透過食物的抉擇在三餐飲食中實踐永續,進而帶動更多食品廠商的投入,建構糧食永續正向價值鏈。

2022 年 3 月臺灣政府公佈的「2050 淨零碳排政策路徑藍圖」,其中「新農業」被列為重點策略,而「生活轉型」鼓勵國人由食衣住行等面向著手,改變生活型態,實踐低碳生活,協同廠商建構低碳產業鏈。政務委員唐鳳表示:「在淨零碳排的概念中,飲食是一大關鍵。」透過個人飲食習慣的調整,吃在地食物並響應蔬食,有助於減少碳及甲烷等的排放,是每個人透過「吃」可以幫助地球減碳降溫的行動。唐鳳在去(2021)年永續飲食生活節論壇上也提到:「推廣永續飲食的第一步,就是要讓人們很容易買到永續食材。」

透過食物可為自己抉擇一個我們想要的未來,能夠清楚辨識食材的永續實踐程度會是重要的關鍵。永續飲食推廣協會推出「永續食材指南」,就是希望提供消費者在賣場採購時一個容易理解的指引。「永續食材指南」的視覺設計以五顆豌豆的豆莢意象來象徵指南的五大關鍵指標,豆莢內的豆子越多,表示該食品符合的永續指標越多。里仁鼓勵消費大眾選購食物時,選擇標示「永續食材指南」的食品與餐點,透過了解食物的來源、生長過程和料理方式,一起來實踐有助於環境永續的飲食方式。

里仁公司總經理李妙玲表示:「里仁秉持利他共好的社會企業精神,在永續飲食的推廣上已經努力了近 25 年。在里仁,每個推出的產品都是實踐永續的行動。」為了守護生態與落實減碳,里仁全店產品皆是無肉、蛋、海鮮成分的蔬食。同時,里仁也積極號召食品加工夥伴優先採用本土食材,並盡量減少加工層次、盡可能不使用食品添加物,努力在食材與食品供應鏈上實踐「支持在地、提高臺灣糧食自給率、減少食物里程與碳足跡」的永續行動。目前里仁架上第一批獲得「永續食材指南」的產品已達 566 項,涵蓋米麵五穀、生鮮食材、冷藏凍食品、調味醬料、休閒零食等 14 個品類。除了里仁自有品牌的產品外,共襄盛舉的合作廠商已達 116 家。在極端氣候、災疫戰爭的局勢下,糧食安全、淨零碳排及永續發展已是迫在眼前的努力目標,里仁期許透過全面導入「永續食材指南」及共同推廣,號召更多關注永續未來的消費者與廠商夥伴共同響應!(延伸閱讀:里仁率先響應「永續食材指南」

【永續食材指南】五大關鍵指標

五大指標

生鮮食材規範

加工食品規範

友善耕作

採無農藥 / 化肥 / 除草劑的有機或友善農法耕作,守護土壤、空氣與水源。

無農藥 / 化肥 / 除草劑的有機或友善耕作原料佔 50% 以上,守護土壤、空氣與水源。

少添加物

減用食品添加物 90% 以上,減少製程的碳排放。

減用食品添加物 90% 以上,減少上游原料與製程的碳排放。

減碳蔬食

原料來源無肉 / 蛋 / 海鮮,守護海洋生態並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原料來源無肉 / 蛋 / 海鮮,守護海洋生態並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本土生產

產地為臺灣,減少食物里程。

排行前五項的主成分 (水除外) 中至少一項為本土生產,減少食物里程。

資源循環

產製過程實踐全食利用、減廚餘、低碳包材、非一次性包裝、減廢排水等任一資源循環原則,響應循環經濟。

產製過程實踐全食利用、減廚餘、低碳包材、非一次性包裝、減廢排水等任一資源循環原則,響應循環經濟。

五大指標

生鮮食材規範

加工食品規範

友善耕作

採無農藥 / 化肥 / 除草劑的有機或友善農法耕作,守護土壤、空氣與水源。

無農藥 / 化肥 / 除草劑的有機或友善耕作原料佔 50% 以上,守護土壤、空氣與水源。

少添加物

減用食品添加物 90% 以上,減少製程的碳排放。

減用食品添加物 90% 以上,減少上游原料與製程的碳排放。

減碳蔬食

原料來源無肉 / 蛋 / 海鮮,守護海洋生態並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原料來源無肉 / 蛋 / 海鮮,守護海洋生態並減少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本土生產

產地為臺灣,減少食物里程。

排行前五項的主成分 (水除外) 中至少一項為本土生產,減少食物里程。

資源循環

產製過程實踐全食利用、減廚餘、低碳包材、非一次性包裝、減廢排水等任一資源循環原則,響應循環經濟。

產製過程實踐全食利用、減廚餘、低碳包材、非一次性包裝、減廢排水等任一資源循環原則,響應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