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老寶貝
自從我的公婆、先生、父親相繼過世,母親常到我家住,一起看書,一起散步。我有一兄一弟,分住南北,母親說:「在臺北吃得最好,在臺南住得最好,在妳這裡,氣氛最好!」
自從我的公婆、先生、父親相繼過世,母親常到我家住,一起看書,一起散步。我有一兄一弟,分住南北,母親說:「在臺北吃得最好,在臺南住得最好,在妳這裡,氣氛最好!」
一對老夫妻,連自己親生子女都不願孝養,未來在哪裡?還好惠珠夫妻倆做了善行。相信日常老和尚、真如老師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
我的婆婆是花蓮的客家人,勤勞又開朗,那次我跟她分享佛教因果故事,意外聽到她的善行。婆婆的美德很多,能夠發掘是一種幸福!
寒假,我參加福智全國教師成長營,心中曾經浮現「愛是動詞」的想法。母親節前,教學生念母恩,我決定親自示範:「為媽媽洗腳。」
我以為自己做很多了,但婆婆總是不滿意,後來學到「觀功念恩」,才發現每件事情都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就看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去想。
奶奶的愛,總是表現在洗衣煮飯、工作育兒的生活中,讓我對「千手」觀世音菩薩有另一種體會!而當奶奶逐漸年老,換我們陪她去上福智長青班、說佛菩薩的故事給她聽,這些美好時光永遠難忘......
那天,我陪著母親參加福智精采人生成長課程,老師突然請我上台分享感恩卡的內容。卡片上只有短短幾個字,我卻哽咽地說不出話,心裡一直想著:「媽媽,您疼我、教我的話,我會記在心裡。」
從睡夢中醒來,我聽著母親在廚房忙碌的鍋鏟聲,感受著幸福。從小到大,我跟母親之間始終豎立著高牆,感謝師父教我觀功念恩,讓我與母親的人生不是越來越糟,而是越來越好!
我自己開業,賺進很多財富。然而靜下心來時,卻覺得人生缺少什麼。直到參加福智醫師一日營,才知道缺少的是「觀功念恩」......
就在工廠最忙碌的時候,進了一位新人。連最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何況更難的工作?可不可以換一個人呢?苦思冥想後,還好有佛法指點明路,原來這是擴大心胸、結善緣的機會啊!
這棟房子當初買就不順利,鄰居也常出考題,我雖然苦不堪言,但想到日常師父教的:遇事要觀功念恩、把眼光放遠,於是我決定忍下來,持續釋出善意,不料竟有意想不到的回饋!
兒子從小古靈精怪,狀況百出。我學習到「關愛教育」,才發現自己的眼睛只盯著他沒做到的部分,應該要多觀察他的優點。
漸漸地,那位家長的抱怨電話減少了,還在家庭聯絡簿裡為之前的行為道歉,稱讚我是個很好的聆聽者。這麼大的變化真讓我感到意外,還好我運用了師父教的法寶:「觀功念恩」!
媽媽每天揹著我去醫院治療,爸則利用水療加上按摩避免我的腳萎縮。他們憑信心、愛心、堅韌的毅力,終於讓我不靠拐杖,站起來了!
我有一位偉大的媽媽,我們從小形影不離,而她也嘔心瀝血餵養及教育我們五個兄姐弟。謹以此文念母恩,祈願她早日圓滿佛道的修行。
媽媽為了賺錢養家,每天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再帶我和哥哥走一個多小時回家。現在我體會到人母的辛苦,好想報答母親的深恩!
不知新媽媽來我們家是多大勇氣?爸爸薪水微薄,有6個小孩,媽媽持家辛苦。日常師父說生命是無限的,我願再次相遇,報答她的愛。
人家說巨蟹座很居家、感情豐富,我就是這樣。期待跟先生組一個甜蜜幸福的家庭,沒想到夢想的憧憬和粉紅泡泡,就在度蜜月時開始慢慢破滅了。幸好,我加入了廣論研討班!
兒子自幼頑皮,讓我非常頭疼。放棄高薪工作,我決定回歸家庭,陪他一起成長。「觀功念恩」的概念告訴我,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改變,而是把我看他的角度、溝通的方式先換一換!
面對合夥人的不是,比較能用包容、關心取代怨懟,如果這一生我能消除彼此的惡緣,把債還清,那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事呢?
遇到問題,我們往往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去處理,表面上好像沒事了,下次碰到問題還是老樣子,沒有改善。運用「觀功念恩」這個法寶,換了思路和做法,會有意想不到的自由自在。
我的創傷是真實的,但爸爸的愛也是真實的。過去那些我難以釋懷、理所當然憤慨地認為:「我就是跨不過去!」的坎兒,居然因為在廣論班學到「觀功念恩」,漸漸煙消雲散了......
「你不用還錢了,當我上輩子欠你的。」能這樣告訴朋友,真的是透過學習才做到的。感謝日常法師與父母教導,幫我建立豁達的人生觀!
「滷筍一斤80元,好貴!」如果用感恩的心,想想它花了多少人力、時間,其實真的很便宜。
不好拒絕「歡樂感恩親子營」的邀約,竟然發現「觀功念恩」果真是個寶,既美妙又神奇!
自小叫做「阿撿」的我,當和媽媽起爭執時,就會懷疑我是被撿來的。那一天,媽媽終於說這小名背後原因,讓我看見媽媽愛我的心。
爸爸愛護我的心,從小到大一直沒有停過。其實我心中理想丈夫的模樣,最好是像爸爸一樣:孝順、顧家、無不良嗜好。因為他對我的用心教育,不論是身教或言教,都深植我心!
自小失去父親的阿爸,是懷著什麼心境在生活中嚴以律己的?因為日常老和尚觀功念恩的教導,我看見堅持帶全家掃墓七十年的阿爸,給我們最可貴的東西,就是「父親的典範」!
《廣論》教我們觀察父母的恩。我跟父親有關的記憶,很多都跟腳踏車有關。北上讀大學,也是父親深夜騎車送我去公路局搭車的。
父親十分愛惜地捧起路上的泥塊,放回田裡,這畫面印在我腦海。做有機數十年,感謝父親教我:要用心對待土地,盡本分,提升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