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文教基金會第二屆「福智青年論壇」
以觀功念恩總結實踐社會責任經驗 帶動社會青年邁向成功人生
福智文教基金會於 6 月 26 至 27 日舉辦第二屆「福智青年論壇」,邀請已成為社會中堅的福智青年,分享自身投入職場人生、追尋生命理想的良善力量與經驗,提供後進學子效學與策勵。基金會長期帶領福智青年提升心靈,以「觀功念恩」涵養堅定良善的底蘊,學習善用心的力量,為自他與環境生命創造正向光明。福智團體真如老師鼓勵年輕人將自身貢獻社會的學習經驗傳遞,基金會透過論壇提供一個心靈平台,匯聚投入社會各領域的福智青年,總結自利利他的成長經驗,成為互相鼓勵的力量,帶動社會乃至世界的年輕人締造生命的無限希望。今 (2021) 年,福智青年論壇以「正向轉動世界—分享、感恩、心能量」為主軸,邀請跨足於環境永續、國際企業、人文探索、音樂藝術、醫療與心靈等不同領域的福智青年於線上交流分享。兩天五場直播場總計 3,798 人次,累積回放觀看次數已達 20,506 次。
福智僧團前任住持如證法師透過真如老師的教授引導,說明「總結」是每個人生命很重要的事,在當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透過總結將自身成功的亮點延續,以及汲取別人勝利的經驗,改善不足、錯誤的地方,避免生命陷入迷茫的狀態,建立心靈正向的思考與力量。福智青年進入社會後,面對人際、職能、身心、家庭等各階段成長的亮點與挑戰,透過論壇交流分享,提供自他多元面向的省思與學習。法師強調,時常做總結,生命就會淬煉的越美好。他祝福每位年輕人在邁向社會的路上,都能走得更清晰正確、寬廣與愉快,締造成功幸福的人生。
福智青年 陳玠廷
回歸初心—立意良善的事務方能開展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畢業、現任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福智青年陳玠廷,以「回歸初心—我的有機農業推廣之路」為題做分享。青少年時期受到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老和尚的慈心理念所影響,立定目標邁向有機農業推廣之路。大學時期擔任福智青年社社長,透過活動感受到慈心義工真誠關心農友的心,啟發他在學習專業領域的同時,認知到有機農業背後慈悲利人的本質與發心,奠定他往後推動農業政策的方向。玠廷深刻感受到立意良善的政策,並非是由上而下的指導,而是需要觀待整體的利益,放下單方的自我成見,以長遠發心、真誠的溝通、關懷與傾聽才能開展。玠廷期望未來的路上,秉持初心,在可上可下的時候往上跨越,並號召更多有志之士,共同讓世界更臻美好。
福智青年 郭誠涵
以溫暖的心,找回人際間良善的循環
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和荷蘭萊頓大學法律系的福智青年郭誠涵,以「微光日常—與自心對話」為題,分享從學生時代就非常嚮往成為跨國企業的白領階級,因出社會後與不同國籍人際相處的困境,讓她多次深感挫折離開職場。在某次被人群冷落的時刻,意外透過幫助別人而得到良善的回饋。透過與師長及福智大專班老師的總結,讓她省思在人與人間透過主動的溫暖與善意,是可以讓困境轉化為養分,開出正向的力量,成為良善的循環,但前提是必須要堅持正向的往前跨。
福智青年 林政澤、張琬珮
貌似絕境中,以真誠的心走向他人,我與世界就有希望
林政澤與張琬珮在臺灣大學的學涯中,深刻參與福智青年社活動。他們以「途中的心花漾」為題,分享受到如證法師「胸懷天下蒼生」的期勉,以及因看到人性的對立及環境的劣化而感到無力與失落時,策發他們想走出世界尋找心靈的解方。他們花一年的時間走出舒適圈,深入走訪遙遠的東非國家,樸實地探索在地人文風情。他們在旅途中歷盡冷暖,深刻感受世界角落的人們,也因受到利益、競爭、剝削等的共業下,面臨無助、悲傷、偏見與衝突。但在看似絕境中,人心閃現的善意、奮發和毅力,卻也是真實不虛。他們體會到,當自己用真誠的心走向他人,也會被他人真心相待。只要我還懷有希望,世界就有希望。期願以此勉勵自己,在往後的日子當一個點燃希望的人。
福智青年 廖旻瑜
堅定信念祈求師法友相助,光彩就在不遠處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的福智青年廖旻瑜,目前是居住於荷蘭的一位鋼琴家。她在「浪漫的爵士冒險」主題中,分享自己遠赴荷蘭留學與就業的過程。剛開始因爲程度不足感到自卑、不敢交朋友、當場被老師指正、收到退學警告、生活不順遂等,讓她深感挫敗與孤獨時,收到臺灣福智青年讚頌團同學們來信的鼓勵,因而提振身心、立下不退心的目標。在艱辛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低落、困境與迷霧時,她以一顆赤誠學習的心,透過堅定的信念虔誠祈求,希望佛菩薩給予長程的學習順緣做最好的指引,而非祈求現前立即的成果。她分享,自己陷入當局者迷時,向善知識及同行善友的求救,是她度越風雨飄凜,綻放光彩的關鍵。旻瑜的努力,讓她現在很幸運地於荷蘭最有名的現代舞團,擔任芭雷舞駐團鋼琴家。
福智青年 劉怡慶、蔡昇達
常敗將軍遇難不退,成辦勇悍利他的前進力
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劉怡慶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昇達,皆是畢業於成功大學的福智青年,也是當年前後屆的福青社社長。他們以「我的白袍日記」為題,分享行醫結合心靈提升的學習歷程。凡事追求卓越的昇達,看到家中長輩的離世及一夕間終身臥床孤獨一生的病患,讓他從體會生命無常,到以無限生命、無限希望的角度來積極行醫救人。怡慶分享,在參與住院醫師訓練時,遭受病患家屬的指責而生起退心的當下,思惟到日常老和尚「常敗將軍」遇難不退的毅力,策勵了自己努力完成辛苦的培訓,並獲得科部內師長的肯定,連續三個年度被評選為模範住院醫師。同時,面對是否接任重症照護壓力極大的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時,老和尚的一句話「正因為別人不做,所以我們要做」,提策他繼續勇悍承擔,挑戰許多艱辛的醫療現場。
【聽眾回饋】
● 自己的理想與實踐,是建立在整個大環境共同的努力上,最後才能圓滿自利利他。
● 覺得自己跟講師遇到的人和情境很像,有一種把我的心聲講出來的感覺。體會到講師艱辛的心路歷程,願意堅持用愛和溫暖,讓職場環境裡有一個穩定和正向的力量,相信自己種下的善因有一天會發芽,而形成一個善的循環。
● 讓我提起了對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挑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由我們自己的心來決定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不管是自己定下的長遠或短期目標,一定下目標就要努力前進。也要告訴自己,過程中一定會有顛簸,不可能一路平坦,而這些顛簸是自己要努力學習面對的。就像講師說的:「低潮就是下一個高潮來臨的開始」,人生不可能沒有困難,我們要心懷感恩,打開心胸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 看到兩位醫師在學法和行醫上的堅持和學習,有著利他的心和造善業,讓我不那麼畏懼疫情,要更堅定自己的學習,有很多話給了我很多力量和感動。
● 讓我再再反思自己生命中曾經遭遇的困難,不再只是絆腳石,而一點點開始變成了墊腳石,成為更好的自己。
● 覺得心靈得到了滋潤,也更有行善的力量!講師的經驗剛好讓我稍微看到自己所學的人際互動可以怎麼實踐。付出自己的真心,才能得到善意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