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參與執行「2020 臺灣有機茶國際品茗交流暨媒合會」
與國內外品茗專家交流臺灣有機茶的風味與發展脈絡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 2009 年起在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茶區推動「淨源計畫」,並設立有機茶製茶所「淨源茶場」,打造「淨源茶」品牌,協助茶農拓展有機茶銷售管道。為了協助臺灣有機茶躍上國際舞台,慈心基金會於 2020 年 11 月 14 日參與執行由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指導、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主辦的「2020 臺灣有機茶國際品茗交流暨媒合會」,並在會中發表專題演講,向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臺灣有機茶一路以來的發展脈絡與展望。(延伸閱讀:2020 臺灣有機茶大賞,慈心淨源茶場榮獲「烏龍茶王」佳績)
2020 年是臺灣有機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越來越多的有機茶農開始嶄露頭角,其中不乏返鄉的年輕茶農,彼此相互切磋交流。今年 6 月,由農糧署指導,慈心基金會、茶業改良場、新北市政府、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共同舉辦首次「全國有機茶 TAGs 分類分級評鑑」,從 2017 年區域賽的 21 個茶樣到 2020 年全國賽的 217 個茶樣,82 位參賽的有機茶農遍布全臺 13 縣市。
今年 10 月,慈心基金會在農糧署的指導下,連續在 2019、2020 年兩屆的「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中,打造別具特色的「有機茶主題館」,今年更集結相當於全臺三分之一的有機茶農、涵蓋逾全臺二分之一有機茶種植面積的 100 位有機茶農,帶來首選的自信好茶參與展覽,並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製茶理念與茶品特色。緊接著在 11 月舉辦「2020 臺灣有機茶國際品茗交流暨媒合會」,藉由去年陸續完成與美、加、紐、澳、日等五國有機同等性協定的契機,以及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的啟用,期望協助臺灣有機茶躍上國際舞台,讓臺灣有機茶的獨特風味能行銷全球。(延伸閱讀:慈心基金會主辦首屆「全國有機茶 TAGs 評鑑」,盼茶品升級,接軌國際!)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在演講中也提到臺灣有機茶的發展脈絡。近年來,年輕茶農投入茶產業,多方學習茶園管理及製茶技術,同時,2014 年起茶改場開設有機茶進階選修班,邀請全臺優秀茶師親臨指導有心轉作的農友,提供茶農更豐富專業的學習資源,也讓臺灣有機茶品質有非常顯著的提升。20 年來,臺灣有機茶種植面積從 200 公頃發展到逾 430 公頃,投入的農友從約 110 位增加至近 300 位,呈現出臺灣有機茶產業朝著正向發展,特別是茶農二代的投入,也令未來可期。
關於臺灣有機茶的市場性,蘇執行長於會中也指出當前的困難與努力方向,由於目前臺灣有機茶的統計資料,僅侷限於生產面積,對於茶樹品種、產量、銷售狀況皆不明朗。再者,臺灣有機茶銷售多以國內市場為主,並且以功夫茶的角度銷售居多,考量成本因素,飲料食品廠商製成茶飲的門檻及市場接受度也尚待努力。幸而,由於許多年輕茶農投身茶業領域,除了提升了製茶品質,也在茶包裝行銷等面向發揮創意,相信在政府的持續支持下,臺灣有機茶未來仍有無限寬廣的舞台。(延伸閱讀:2020 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有機茶主題館」,慈心廣邀 100 位有機茶農分享好茶)
「2020 臺灣有機茶國際品茗交流暨媒合會」同時也邀請美、日專家蒞臨分享:臺灣有機茶國際買家——Eco-Cha 一口茶創辦人 Andy Kincart,從國際消費者的角度,分享臺灣有機茶除了有機認證之外,鼓勵有機茶農應跳脫迎合市場的思維,展現自家製茶工藝與獨特的風味,以吸引到忠實顧客;日本富士之國靜岡縣駐台辦事處處長宮崎悌三,則以日本最大、最佳產茶地區——靜岡縣為例,透過結合在地絕色美景打造「茶之間」個人化的品茗旅遊,克服農友高齡化而茶園廢耕的問題,讓靜岡茶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臺灣有機茶產業的發展,有賴政府政策和相關單位的協助,以及民間力量共同參與推動。期望今年通過茶改場建立的臺灣茶分類分級評鑑系統(TAGs),獲得優良品質與絕妙風味肯定的臺灣有機茶,透由臺灣特色茶風味輪呈現出貼切的有機茶風貌,在國際品茗交流暨媒合活動中,讓臺灣有機茶這份對萬物眾生都珍貴無比禮物,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