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年,我們相聚於此憶念恩師,
第二十年的今天,我們終於破涕為笑;
法會氛圍和心境從悲慟轉為鼓舞,
唯一不變的是,師長與我們的「永恆誓言」。
一年一年,
我們相聚於此憶念恩師,
第二十年的今天,
我們終於破涕為笑;
法會氛圍和心境從悲慟轉為鼓舞,
唯一不變的是,
師長與我們的「永恆誓言」。
而且他說:
「只要你不放棄,
我願意陪你走完最後一程!」
佛菩薩的願力喔!
佛菩薩的誓言就是說到做到!
——真如老師《廣海明月》144 講
日常老和尚示寂二十年了,二十年的時光能讓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能發生很多足以在生命中留下印記的事,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就算他不在,他的誓言依舊饒益弟子,一分不減,說到做到!
今年憶師恩法會,二十週年的主題——永恆誓言;這句誓言,讓數萬弟子年年匯聚,共同憶念師父的深恩。
疫情過後,我們再次相聚
因為疫情,我們不得不在自家或教室連線參與法會。今年,憶師恩法會重返新北林口體育館,寫著「2024 福智憶師恩法會」、白字紅底的巨型橫幅再度高掛場館正門;一大清早,一群學員隨著「黃背心」們的引導、檢票、前進......這一幅幅親切熟悉的景象,竟悄然暌違四年。
這個暌違,讓久未於此謀面老同學相聚的驚喜,或是初次成為上萬參與者之一的欣喜,在開放入場前已經充滿外圍環道。或做聞法前行,或互相關懷,或隨喜供養,眾人在黃、綠、橙、藍色大門開啟前期待著,今年的憶師恩又是如何的盛大?
舞臺設計,五感修信念恩
門一開,大家依序進場入座,驚呼聲此起彼落。
首先看到,一環「法輪」懸於舞臺上方;今年舞臺由導演吳秋觀率領專業團隊設計,用心揣摩法會內涵,望以環形燈效呈現「法輪常轉」意象。而壇城也從平面的電子屏幕進化,使用聯屏播放影片的方式,讓正前方、兩側及下方的垂直牆面都成為視覺的延伸,讓舞臺前的觀眾從任何一區觀賞,都能看到立體的空間設計。
法會舞台由導演吳秋觀率領專業團隊設計,以環形燈效呈現「法輪常轉」意象
流動光效和著樂音,乾冰煙霧渺渺,一輪明月緩緩升起,馬蹄聲響,大漠現前,「歸來吧!歸來吧!歸來~歸來~」磅礴大字從右側螢幕奔騰至左側,心中對勇士的渴盼也在奔騰。水藍色的波光粼粼,蛟龍騰、巨鯨翻、鮭魚躍於整座舞臺,聽著〈藍星淚〉,您是否也不知不覺跟著高喊「留住佳人的容顏」?
畫面配合讚頌曲風呈現,分別提升搖滾動態和藝術化構圖,特化了聲光效果,呈現出這般華麗壯闊,是多媒體團隊的堅持和用心。從攝影棚回歸體育館,儘管環境不同仍堅決「超越過往」,盡力實現老師希望帶給弟子的品質。相信這場燈光美、氣氛佳的法會,能幫助觀眾開放五感、提升直接感受法義、修信念恩的力量。
〈歸來勇士〉磅礴畫面上大字奔騰,鼓動聽眾心中對勇士的渴盼
聯席主持,引導貫串收攝
在讚頌中我們用力感受師長的心,在僧團、學員的生命故事中我們數數隨喜,在其中負責串接整場法會並連結觀眾的,是這一群主持人——杜滿生、鄧吉龍、陳彥廷、王辰驊、鄧名佑、林家麒。
今年主持人陣容歷來最大,含括老中青三代,而最經典的要算是他們字字珠璣的主持稿了!主持稿由夢蓮花戲劇團團長吳祖忞撰寫。撰寫主持稿絕非易事,在氣氛營造的同時要求用字精煉、不說綺語、不破梗,還須經過法師審核、楷定,因此主持幾乎等同「說法」,一字一句都必須殷重恭敬,並傳遞合宜的情感表現。
由於三天法會內容不盡相同,這份單日時長超過一小時的主持稿就有三種版本,早上收到當日內容就要上臺,可見難度之高,對年已八十的杜滿生更是如此;但當他們拿起提詞卡,憑著專業,仍能以穩定悅耳的聲音引導觀眾、收攝內容並連貫流程。
六位主持人合體——(左起)鄧名佑、林家麒、鄧吉龍、杜滿生、陳彥廷、王辰驊
萬眾參與,同發永恆誓言
此次法會,由如淨和尚主法,開示結示都引了《菩提道次第心傳錄》,提策憶念師恩功德;並分享出家三十五年間對師長的修信念恩,其中從「拜佛」一事體認到,不論過去、現在,師父、老師教授都如出一轍;結示時三次提及《福智之聲》,舉師父所撰發刊詞*1「以廣論為度越苦海之舟航,效善財龍女一生圓滿取辦」,說明師父要引導我們走上成佛之道的大王路,而老師每每開示都會提策大乘發心,同樣是要幫助我們學修菩提心,種下佛子因。感恩師父、老師在前頭引領方向,並明示下手處——修依止法——如理依止就能近諸佛位,速疾成佛。
真如老師也特別開示《修心八偈並其史跡》*2說 明師父對大乘發心的重視,引導我們學習修習菩提心的偈頌——《修心八偈》,並首次播放老師親唱的〈雪落〉,讓我們聽見看見老師跟隨師父學習、荷擔志業的心路;影片部分,今年共播映九部,總結僧團、居士的學習與生命轉變;讚頌部分,有夢蓮花合唱團、福智小學合唱團、福智青年讚頌班(GCM, Global Chant Mission),還有北加、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等歌手和樂團跨國參與,共演出十七首讚頌曲目。
三天下來,參與義工人次逾六千,正行學員逾二萬五千人,在法會引導下,我們又一次為師長誓言動容,又一次發下堅固猛利誓言。
線上法會,呈現最佳體驗
第二十屆憶師恩法會,就此畫下完美句點?不,兩週後,各地教室還有兩天的定點線上法會行程,多媒體團隊必須在期間內完成後製,將不克前往實體法會的學員視為第一次正行,在剪輯的細節上盡力降低與現場的落差。
多媒體課長李昇霖表示,實體活動與攝影棚的錄影相差甚大,現場觀眾的視野廣闊,注意力會分散各處,而線上參與者只能關注螢幕上的內容,如何將在立體空間呈現的視、聽效果放進螢幕裡是一大難題;且為增加參與感,所有主持與現場互動的環節都經過處理,據線上參與者回饋:毫無違和感。
感恩藝文多媒體團隊,為現場與線上參與者呈現最佳的法會體驗,本期《福智之聲》專題將帶讀者重溫此次憶師恩法會的學習內容,延續法會的感動。
*1 《福智之聲》於 1991 年十一月三十日發行創刊號,由日常老和尚親撰發刊詞,說明創刊緣起和宗旨。
*2 真如老師於憶師恩法會中開示的《修心八偈並其史跡》(修心八偈淺釋)已於大慈恩譯經基金會公布。
全文收錄於 第 246 期 38 ~ 4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