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李麗華
唉!每次只要想到要去「關懷」德育老師,就有力不從心之感。
以前總認為自己可以露出笑臉,以愉悅的神情或溫和的言語,和老師們建立良好關係,殊不知「關懷」可是一門大學問啊!
希望老師們敞開心胸接納我們的善意,可是,做了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不敢打開,我在「怕」什麼呢?——怕自己做得不好;怕自己經驗少,對別人而言不夠說服力;怕被拒絕或得到不善意的回應,自己會受傷、會難過。心心念念,都為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裹足不前,那麼接到我電話的德育老師,從何感受到「關懷」呢?
聽到老師們稱讚基金會的用心與付出時,總是先感動,而後自己也等於得到讚賞似的,鬆了一口氣,心中踏實多了,也「比較敢」和老師們互動。但,這代表什麼?——原來我的信心建立在別人的肯定與讚賞上!那我對基金會提出的理念的信心在哪裡?我不是因為自己內心認同才參與推廣的嗎?
直到現在,打電話去關懷德育老師,對我而言,依舊是「挑戰」,但在這過程中,我看到「真正的自己」,倒是提供我另一個思考的機會!
全文收錄於 第 121 期 69 ~ 7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