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良心月餅

◆台北 慧軒

擺脫了上班的車潮,滑過新竹市區來到鄭色緞師姊帶領的良心小品,在門外就聞到烘焙的香氣。一進門空氣中散發一股香甜的氣息——原來是特製的糖清(將甘蔗、烏梅、鳳梨和檸檬在糖水中熬七個小時而成的)。一般糕餅店的糖清都買現成的,鄭師姐去採買時發現上面標示存放期一年,擔心其中有防腐劑,寧可自己動手熬。糖清和上麵粉和油便是廣式餅皮的材料了。

剛進門就看到陳文忠師兄在秤餡和麵糰。一份餡對一份麵皮,一個烤盤上算六十份,一盤接一盤,他做得那麼專注。以一個電子新貴,為了學佛來烘焙店當義工,那份耐煩和認真,年輕男孩中殊屬不易了。為了這些餡料,鄭師姐昨天忙到半夜。棗泥、紅豆蒸熟放涼,在濾網上搓掉粗渣,再把兩樣混和炒乾,加入糖、沙拉油拌勻就成了市面上所謂的「棗泥」餡。綠豆仁和蓮蓉,需蒸爛後在鍋子拌炒至濕度正好再加油、糖。椒鹽餅的餡就是先做「成粉」(糯米粉和太白粉炒香混和)加上芝麻粉、鹽和花椒末及核桃,味道特別,不油不膩,可是成粉的火候可不是好拿捏的喔!

說起這些餡料的調製,鄭師姐覺得既好笑又感恩。當她八月推出處女作請里仁同修試吃時,得到的評語令人洩氣—餡太硬了,棗泥還帶點苦味。原來她稟著誠信不欺的原則,用純黑棗和蓮子做的,口味和坊間賣的不同,反而不為大眾所接受。幸經鐘師兄介紹兩位同修指點。陳玉子師姐家裡開麵包店,楊植三師兄是烘焙老手,他們都熱誠地把祕訣傾囊相授。果然如他們所教,棗泥加點紅豆沙,蓮蓉摻進綠豆黃就成了熟悉的口味。當然,為了反應實際成分,品名就冗長一點囉!

邊做邊聊話從前,良心小品還真和月餅有緣呢!兩年前鄭師姐受新竹里仁之託,用里仁過剩的蔬菜做普茶的點心。大家在吃芋頭餅時,有人嘖嘖稱奇地說:「好久沒這麼過癮了!麵包店裡買不到純素的產品。」更有人突發異想:「你來做麵包糕餅,讓我們的早餐除了包子、饅頭還有第二個選擇。」經過了一年的醞釀,鄭師姐和月梅、淑恒師姐去麵包店見習,去年中秋前合夥開張,希望藉供應清淨飲食,滿同修的願和更多福友結緣。去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他們還在做試賣的月餅,地震發生時,三人倉惶逃到空地,因為停電數日月餅就沒做了。

忙碌中一年飛快地過去了,她們由門外漢漸入佳境,加上劉明煌師兄定期放下咖啡店的生意不做,遠從淡水來做技術指導,烘焙是越做越得心應手。一路走來,鄭師姐體會到更多三寶、團體的功德。當初麵包師傅教的是有添加物的作法,當她們把添加物拿掉,烘出來的麵包硬得可以拿來砸人,新竹同修照樣買回家。技術需要突破,便有行家來相助,不是三寶加持和團體的力量嗎?

今年月梅師姐參加請法團去印度,店中人手更顯單薄。我不揣淺陋,試著幫忙。但是把三十八克的餡(體積約為麵糰的二點五倍)包進二十克的麵糰裡,實在是不可思議。只見他們兩人揉捏幾下就成了一個圓球,放進模子一捺一扣,就中規中矩在盤中列隊待烤。我做起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皮破餡出,看起來倒像是大理石做的。鄭師姐溫婉安慰我:「坊間做的餡是用固態油(豬油、奶油、乳化油)比較好包,我們用的是沙拉油,餡較溼,自然容易破。」為了給同修純素的,又不用氫化的乳瑪琳,她還真會給自己高難度的挑戰!

那些「大理石」成品出爐了,有的龜裂得厲害,鄭師姐擺一邊,打算送人結緣。唉!早知道她品管這麼嚴,就不要幫倒忙,反而浪費她的資材,可是她從頭就是感激我的幫忙,毫無怨尤。「這裡進進出出的義工難免有生手,做壞了的產品頂多不出貨,別為它起煩惱,大家能來幫忙已經不容易了。」原來她藉此修捨修觀功,這就是承擔的資糧吧!

全文收錄於 第 107 期 54 ~ 5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