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全方位服務

◆高雄採訪組

踏進高雄學苑,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親切溫和的臉,雖然彼此並不熟識,但陌生的感覺早已被燦爛的微笑溶化。服務台的義工,沒有世俗的濃粧艷服,卻有一顆真誠關懷的心,一句「師兄好!」「師姐好!」讓一路奔波的學員忘卻旅途疲累,有回家的溫暖。

電話頻頻傳心坎 解惑釋疑不厭煩

看到義工們或坐或站,逢人微笑,工作得心應手,想必是件輕而易舉的差事,但只要你置身其中,就會嚇得跌破眼鏡。

光是接聽電話就夠傷腦筋,看似只是要為對方轉接或廣播要找的人,但往往不只是如此。服務台小組長李水英師姐曾經在法味餐廳用餐時,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我好痛苦。」她關切地問:「是什麼原因呢?」「病啊!苦啊!我不想活了!」「死?問題不能解決,是不是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她在電話中耐心地開導對方一個多小時,當放下話筒時,法味餐廳已收攤了。

也有這樣的電話:「聽說你們團體有佛法的內涵,能不能幫我解答疑惑?」「請說。」「逛菜市場時,看到款式漂亮,價格合理的衣服,心裡好喜歡,雖不缺衣服,但仍忍不住誘惑,將它買下來。隔幾天,卻看到款式更漂亮,價格更便宜的類似服飾,心裡很不甘心,請問該怎麼辦?」這位師姐的苦惱,在義工耐心地傾聽半小時之久後,以感恩的心情放下了電話。

朝禮法會前夕,一位新班學員來電,著急地說:「法會裡須唱誦密集嘛,我不會唱誦,請你教教我,我將它錄下來練習,好嗎?」義工心裡很為難,自己五音不全,更何況在這樣一個場所,怎麼好意思唱誦呢?但是對方一再請求,義工只好硬著頭皮,對著電話筒唱誦密集嘛,引來旁人好奇的眼光。雖然尷尬,但滿他人的願,可是一件善行哪!

也需鍛鍊有「識人無數」的功力,否則會令人發噱。曾經有一位新義工在電話轉接中,一本正經的廣播「某某師姐請接某線電話」時,卻看到身旁的師姐捧腹大笑,義工一頭霧水的看著對方,直到對方接起電話,才明白原來該師姐就在旁邊!

逢教師營報名的期間,來自全省各地的報名及詢問電話,一通未完,一通又起,簡直應接不暇。

還有,必須擔任法寶借閱逾期的通知,有的學員每周才來學苑一趟,對借閱的規章不熟,往往逾期而未歸還,接到電話才恍然大悟。

當學苑舉辦較大型的活動結束後,眾人經由服務台右側下樓,常常高談闊論,此時電話響起,對方說話的內容,義工很難聽得清楚,只得邊聽邊猜。在此,服務台向大家拜託,麻煩輕聲細語。

原來,接聽電話會有這麼多突發狀況,不親身體驗,站在門外看,可真看不出啥名堂。

應接不暇工作多 見招拆招要用心

除了在電話中為人服務外,面對面的服務更少不了,請書、借書、代收供養金、場地引導、法人各項活動訊息的查詢等等,教人嘆為觀止。

最忙錄的時段是上下課前後,許多學員同時大駕光臨,有的要借閱錄音(影)帶、有的要供養……,如果此時又有好幾通電話軋進來,常常會心浮氣躁,手忙腳亂。此時,「穩住心情」是最佳方針,「客人至上」是不二法門,加上平時和當班義工彼此培養默契,一一接招、拆招,方能亂中有序,達成任務。

在此,還要向大家拜託,填寫供養金名冊的字跡可要清晰可辨,否則義工就有得忙了。上下課時人潮多,有時義工稍不留心,學員姓名寫得不工整,等到要開立收據時,得花許多時間去查證。

雖然用心服務,但難免忙中有錯,小組長李水英巧思防止犯錯的妙招,將容易出錯的事項寫在小卡片上,貼在服務台,讓義工能隨時注意。

站在學苑第一線 真心接引眾生來

充當學苑的門面,是接引眾生的第一道關卡,許多人因此踏入佛道的起點。

有位福成班的學員對班長說:「你知道我為什麼來參加廣論班嗎?第一次到法味餐廳用餐,服務台義工很用心地引導介紹,使我深受感動,我很想知道你們為什麼能這麼熱誠地對待陌生人,於是報名廣論班。」巧合的是那位義工正是這位學員的班長。

有位義工談及自高雄學苑成立以來,即承擔服務台的工作的緣故。那是因為他曾帶父親到台北學苑,服務台義工熱忱、真心地為他們引導解說,使父親非常高興。當時他就發願,未來高雄學苑成立,他也要來當服務台義工。

疑難雜症百般樣 迎刃而解沒煩惱

曾經有位學員抱著廣論,匆匆地跑到服務台要求協助,他說:「等一下要消文,我還沒有準備好,不清楚的地方,可否請教您呢?」義工心想,服務台怎麼有這項服務呢?但本著服務台以服務為目的的精神,盡心盡力地幫助這位學員。

也曾接待過一個年輕人,囁嚅著說:「有人介紹我來這裡,可以重獲健康。」義工一聽,馬上熱心地介紹里仁事業,哪知他所要的不是這個,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義工就不厭其煩地一一介紹法人事業。後來年輕人又說:「我個性木訥,沒有朋友,非常寂寞,想學習交朋友的方法。」為此,義工又耐心地開導他,花了一個多小時,這位年輕人終於滿意地離開了。

需要文具的人也習慣性往服務台跑,「可不可以借一下膠水?」「可不可以借一下釘書機、美工刀、筆……?」「當然可以。」有人忍不住好奇地問:「借什麼,有什麼,簡直應有盡有。」回答得更妙:「這才叫做『服務』台啊!」

服務台的工作不勝枚舉,多得數不清,善行也永遠做不完。金鳳是上班族,只能利用假日來擔任義工,因此她非常珍惜,她說:「服務台的工作極多,我最歡喜的是收供養金,每每修隨喜功德,內心喜悅之情久久不散。對方發心供養,當班的義工人人都沾上功德。」又說:「在服務台可以做很多善行,例如幫學員聯絡緊急的事、填活動報名表、請假等等,一天下來可記好多筆善行,真是一舉數得,穩賺不賠的工作。」

堅守崗位不怕難 歷事練心快樂多

服務台位於三樓的通道,坐在台前總是有一股強風吹襲,義工的頭都受不了。學苑的同修四處巡察風的來處,試著把學苑的每扇窗都關起來,但是風依舊呼呼的吹著,可能是氣流迴旋的關係。看到義工飽受著風吹之苦為大眾服務,禁不住要說聲:「義工!感謝您!」

碰到學苑重要的活動,可別忘了有人留守服務台,不能參與,他們難道不希求聞法嗎?只是想到師父曾說:「護持別人的功德很大。」他們就一直堅守崗位,服務大眾。

總之,加入服務台義工的行列,從初來乍到時的手忙腳亂、狀況頻出,步入氣定神閒、駕輕就熟的階段,其中不乏「歷事練心」的機會,箇中滋味只可意會,難以言喻。服務台義工有如學苑的第一線尖兵,對外代表學苑的門面,和顏悅色、放下身段、主動服務,是必修的科目;對內推展法人事業、調伏煩惱、觀功念恩、勤修隨喜、和合增上。學員可依個人的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值班時段,上班族可以在下班後來擔任義工;膽怯的人透過擔任義工,學習主動與人打招呼,為學員及參訪者服務,認識更多的人。

服務台義工不論是以何因緣而來,他們都是盡心、用心的為大眾服務,希望任何人一踏進學苑,都能從內心快樂地喊著「回家的感覺真好!」

《幕後點滴之一》新手上路 請多包涵

要滿足一天三班,每班至少需要二人值班,每周六天半的義工人數,在義工普遍缺乏的情況下,服務台常面臨值班人員短缺的窘狀。沒有正式的職前訓練,但是穿上義工服,就得立刻上戰場,因此常常必須老兵帶新兵,抱著一顆學習的心,邊做邊學……。

秀惠說,每當煩惱熾盛,苦境現前時,想當義工的心情就很強烈,因為我知道再不努力集資糧,以後的苦受更多呢!

終於有一次在法味餐廳用餐時,得知服務台義工短缺的消息,心想機會來了,可是卻對陌生的環境產生恐懼感,害怕自己無法勝任,為了強迫自己,不如先報名再說,時間一到不來也不行。

第一次到服務台當義工時,可真糗事一籮筐。懷著戰戰兢兢的心來報到,結果為了找停車位,遲到了。很不好意思的對著已經就位的兩位師姐說明:「這是我第一次來服務台當義工,許多事不懂,請妳們多多指導。」她們微笑應允。於是我放下背包準備就座,其中一位師姐問:「妳不先去禮佛嗎?」哎!真糗,一緊張居然忘了禮佛。後來電話響了,我就在一旁學習,看她們怎麼接。再次響起時,我開始試著接。回憶當時的情景,拿起話筒,語無倫次,對於要找的人姓名聽不清楚,不知是誰,廣播時也講得快些。接完電話,師姐告訴我:「要對方等待時,要說『請稍待』,廣播時要說『某某師姐請接某線電話』,講話的速度要慢、要穩。」被糾正後,心中有點氣餒,一件小事就被指正好幾處。

平常很在意自己的表現,儘量不給人有批評的機會,明知道她們是為我好才指正我,為什麼被指正,就起煩惱呢?仔細去想,原來是「我愛執」作祟,太在乎自己的感覺,被批評了,心裡就不舒服。有了這次寶貴的經驗,下一回有人第一次來當義工,我知道該用什麼心情及方式去引導,讓新人減少陌生並克服第一次的緊張。

《幕後點滴之二》老鳥慢飛 給人機會

身為「老人」如何帶「新手」?如何補漏洞?更是一門大學問。寶桂提起她失敗的經驗:「記得有一回,與我值班的是兩位服務台「新兵」,小組長特別叮囑我好好引導,讓她們學習,我滿口答應。當時適逢教師營報名期間,來自全省各地的報名及詢問電話,一通未完,一通又起,簡直應接不暇,因此工作狀況頻出,造成許多人的困擾與不便。」

聽到了此起彼落的怨言,她是老兵防彈衣穿得厚,只感覺『子彈』輕輕擦身而過,沒什麼大礙。但對兩位新兵而言,被『流彈』所擊正中要害,不免深感委曲得嘀咕起來。

「我表面上用柔軟語安慰她們,內心卻不由自主的怪她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我在服務台用心建立的良好形像毀於一旦。為了保護自己不被連累,工作能力不被懷疑,於是善巧的暗示她們所有的電話由我來接,她們只要負責法寶借還及收供養金即可,免得又出狀況弄得大家都不好受,她們如釋重負得欣然同意,還一再讚歎我對新人的照顧。」

「值班結束前,照例填寫服務台義工行持檢核表,當檢核『用心學習,彼此鼓勵』這條項目時,頓時感到很心虛,回想剛才隨自意樂,對服務台工作的分配安排,表面上是照顧新人,事實上是為了維持自己形象的虛榮心作祟,而剝奪兩位師姐學習的機會,還讓她們誤以為我是好人,而對我感激讚歎。我很懺悔自己遇境沒有依教奉行,卻依自己的習氣,以致錯失以法會友,彼此提升增上的良機。」

服務台的義工因為與人接觸的層面較廣,所以常會被相中而轉到其他組去當義工,兵家必爭之地自古皆然,造就老兵帶新兵的機會頻頻,如何給人機會,信任別人,讓別人有次第地學習,不僅是服務台義工的課題,更是所有人的課題。

全文收錄於 第 106 期 90 ~ 9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