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十月七日 日常師父開示於鳳山寺
我們生活在世間,沒有一個人、一件事例外,彼此會牽扯上關係,這是共業的特點。今天儘管我們沒去做,可是如果扯上關係而連在一起的話,將來絕脫不了身,業就是要從這細微的地方深入看起,才能把握住造業的原則。
現在社會上充滿著暴力、邪見,這種可怕的情況比比皆是。《新世紀飲食》一書的作者約翰.羅彬斯(JOHN ROBBINS)真是了不起,居然在這暴力瀰漫、邪見充斥的時代,著作這一本書,把事實的真相提供給世人。
當他提出事情的真相以後,在美國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產生絕大的影響力量。最近一、兩次我到美國,就看見很多美國人普遍的推行素食,這現象跟宗教信仰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大家了解真相以後為了健康而已。當然還有其他影響層面,在這裡我先不敘述,你們深入去讀它自會了解。
拒絕接管 龐大企業
作者的父親是非常有錢的人,做父親的當然希望兒子繼承他的事業,沒想到兒子居然和他唱「對台戲」,父親無法可想時就逼他說:假定你不走和我相同的路,接管我的企業,我就把你趕出家門。你們想想看,作者在家裡樣樣揀現成的,又可擁有這麼大的財富,若被逐出家門,豈不樣樣落空?那他為了什麼拒絕接管全世界最大的「三一」冰淇淋企業?
作者在本書第一頁的自序──「為飲食的喜悅翻開新的一頁」這一單元就簡單扼要地說明他怎麼轉變、為什麼這樣作的原因。「自序」這一單元你們要仔細的看、認真的想,才能深入本書的重要內涵。
關心地球和眾生的福祉
為什麼他會改變呢?當他一旦看清楚一個事實──把飲食的習慣改變後會產生這麼大的好處,他再也沒辦法忽視它了;當他看見美國人提供的食物的背後,隱藏著非常可怕的事實,但大家都不知道時,他決定揭露這個秘密。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呢?他在書上說:「我關心的是大家的健康、幸福和安寧,我們的地球及一切眾生的福祉。」
作者洩露這項機密,雖然地球、眾生會受益,但是,有一些人會受害,哪一些人呢?就是專門經營美國牛排、蛋、奶的這些業者。這三樣食物實際上是健康的三大殺手。它可怕到什麼程度呢?我們整個生存的大環境完全會被毀滅掉!所以,惟有把這個飲食習慣改過來才可以挽回,否則非毀滅不可!在提出這個科學根據之前,他遭遇到很大壓力。因為這些事實一提出來,對這些生意人非常不利。這些業者為了利益,根本不管消費者的健康。
張著眼睛 往水裡跳
我講一個實際的事情給你們聽。現代人罹患癌症非常普遍,醫生一般所採用的治療方式,第一步是動手術把癌細胞割掉,進一步化療,最後光療,這是治療癌症的三步曲。光療的結果,癌症一定會好,然而命也一定沒有了。
醫生早已看清楚這個方法根本治不好病,那為什麼醫生不關心這件事情呢?大家都很懷疑,後來有人指出背後的事實,因為,假如不採用這一套方式而用另外一種方法去治療,可以把病治好的話,病人是好了,醫生沒錢可賺了。醫生關心的只是他自己賺不賺錢,病人的健康是次要的,所以,雖然這個辦法採用後,事實證明效果非常差,但是,醫生還是不願意採取另外的方法,即使這另外的方法,或者可以把癌症醫好,或者不見得有百分之百的效果,但確實比原來的方法來得好。
病人想的只是怎樣把自己的病看好,醫生想的只是能不能賺錢。為了賺錢就先替病人動手術,動完了手術,再不好就用化療,再不好就用光療,光療就是把身上的癌細胞統統殺死,雖然,癌細胞一定會被殺死,但是殺到最後,連健康的細胞也統統被殺死,癌細胞沒有了,緊跟著人命也沒有了。事實雖然是如此,但是大家都張開眼睛往水裡跳,還是採用這三部曲。
人人說好 不見得好
在我們正式開始修學佛法之前,要先建立一個概念,那就是大家覺得好的事情不見得是真的好;大家覺得不好的事情不見得是真的不好。有了這個概念以後,走這一條菩提路,遇到有人反對我們,甚至譏笑我們、障礙我們時,我們不會動搖。因為我們很容易被外面的環境所影響,所以一開始就要先把這個概念深植在腦海裡,這條路才能夠真正走上去,這是我建議你們看這一本書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你們對未來有個比較明確的認識,然後安安心心的走下去。
置身於美國食物機器裡
現在一般人的飲食就像約翰.羅彬斯說的:我生來就置身於偉大的「美國食物機器」裡。這是很譏諷的話。人就是可憐到這種程度。我們的飲食習慣,已經造成健康的直接損害、經濟的最大損失。如果能夠把它改變過來,整個大環境都會隨著改過來,包括暴力傾向。味精、可樂……等有害食品,吃起來也許很爽口,但非常傷人,而且養成習慣以後要改正就很困難了!
假定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世,眼前的確可以好好盡情享受一番,反正死了也就算了。但是,實際上是要輪迴的!眼前的享受多麼短暫,無邊的輪迴多麼痛苦!吃下去得到短短時間的享受,而換來無窮無盡的痛苦,值得嗎?所以我們真應該用理智去克服這些可怕的食物慾望。
惟有佛法 圓滿解釋
世界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只有佛法才能夠驗證。我想起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發生在三十年前,有位很有名的電影明星,叫ROCK HANDSON,他的胸口常常作痛,請醫生診斷,怎麼治都治不好,後來透過催眠找到原因。原來在十八世紀的時候,他是個蘇格蘭人,那時歐洲有一種決鬥的競技。在一場決鬥中,他被人打死了,子彈正好打中胸口。在催眠的時候,發現他那一生被打中致死的地方,就是這一生痛的地方。像這類事情我們無法想像,但確是活生生的事。佛法告訴我們很多病,不是這一生才有的而是宿生帶來的,如果我們認得了佛法,照著佛法的方法去做,不要催眠也可以把病治好,而且效果遠比催眠來得好。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台灣南部。台南有一種病叫烏腳病,烏腳病的患者不但腳變黑,並且痛得要命,沒辦法走路,於是只好把腳切掉。然而,腳是切掉了還是感到痛。大家想想看,把腳切掉,腳已經沒有了,但他感覺腳還在痛,且痛得無法忍受。這怎麼可能呢?但確實發生了!我們無法想像其中原因,佛法就告訴我們原因所在,我們將來要一步一步深入學習,透過佛法去驗證、去體會這一類的事情,然後進一步幫助別人。
拚命唸書 拚命忙碌
約翰.羅彬斯出生在富豪之家,他所擁有的環境和財富,即使有人從小就拚命的唸書、拚命的忙碌,傾盡所能的努力、追求,也不可能得到像他這樣的成就。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得到像「三一」冰淇淋這樣大的企業呢?他是億萬富豪的後代,他不需要太多努力去創業,只要他肯守成,父親老了,理所當然家族企業就交給他,他父親的財富以台幣來說以億計。他父親的公司是個連鎖店,分布在很多地方,所以人稱為冰淇淋大王。但是他拒絕接管,因為他看見事實的真相,這個事實的真相就造就了現在社會惡劣的環境,這樣糟糕的局面,我們稱之為「業」。
無知和習性
約翰.羅彬斯說現在世界上的人,所作所為都是走向毀滅自己的路。以飲食來說,其實只要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就可以改變眼前生存的大環境,可以產生這樣深遠的影響,為什麼大家做不到呢?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個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是無知,大家都沒有這一方面的認知,即使有認知,也認得不夠透徹、圓滿。另外一個原因是習性。一個人的習慣很強,抽鴉片、吸毒…等不良嗜好,會帶來很多害處,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當事者當然也很清楚,但是一旦上癮以後就很難戒得掉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習慣非常強烈。
書上提到養雞的情況,說一群雞放在一個很小的雞籠裡擠來擠去,雞籠小到什麼程度呢?雞在裡面擠到什麼情況呢?一平方英尺的雞籠放五隻雞。你們想想看,一呎見方的地方放進一隻雞,都不能動了,何況放了五隻,那是多麼擁擠啊!作者敘述完這個事實後,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假定我們也在這個環境之下,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
瞭解了佛法,知道我們生生世世要繼續下去,這一世結束了,下一世會到什麼地方,不是我選的,並不是我要到哪裡就可以到哪裡,而是隨著我所造的業,該到哪裡就到哪裡。所以,假定造的是愚癡的畜生業,將來就會變成畜生,變成雞、豬、牛……等。
諸位有沒有擠過電梯或公共汽車的經驗?大家硬是擠進來,擠得根本轉不了身。那是多麼難受啊!可是坐公共汽車也好、乘電梯也好,站和站之間,樓和樓之間,最多只是短短的數小時或幾分鐘而已,下車了、門開了,就出去了。如此短暫的時間,我們已經覺得受不了了,而那些雞可是一生都關在那裡頭啊!小雞生出來的第二天,可就開始遭遇這種無情的處理!
西方人錯誤的概念
西方人的概念中,有個很大的錯誤。他們認為動物,包括雞、豬、狗、馬…等,都是沒有靈性的,牠們都是本能的反射,本能就是好像機器的組織一樣。這個概念是來自西方的宗教──天主教。在中世紀的時候,宗教的上層人士,大家投票決定畜生跟女性有沒有靈性。投票的結果,畜生沒有靈性,女性有靈性。以投票方式來決定一件事是很可怕的現象。
所以,動物沒有靈性這個概念並不是聖經流傳下來的,而是某些人士認為對他們不利的事,就經過投票而認定它,認定以後,就把以前的書燒掉,新印出來的書所寫的就是他們自私的看法,後來的人唸了這些書也認為是如此。長此以往人人更是習以為常了。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作者就舉出很多感人的例子,來證明動物是有靈性的,牠們不但有靈性,有時還遠遠地超過人呢!
說動物沒有靈性,完全是站在人的立場去看的。如果我們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會有什麼結果呢?我舉例子來說明。現在有一種方法叫「安樂死」,安樂死就是當一個人生了病,病得很厲害時,有人覺得他生不如死,於是就讓他快快樂樂、安安樂樂的死。有一次,有個人問我:「法師,你覺得安樂死的辦法好不好?」我說:「我覺得不好。」他說:「有什麼不好呢?與其讓他活得這麼可憐,不如讓他安安樂樂地死。」他講了一大堆道理,最後我問了他一句:「讓你安樂死,你願不願意?」他說:「法師,這不一樣呀!」你們看,輪到自己就不一樣了。假定真的沒有來世就算了,實際上既然有來世、有因果,現在造了不管人家的業,將來人家會管我們嗎?
形容雞舍是天堂 不符事實
現在我們來看看人是怎樣對待動物的。作者先從對待雞開始看起,請翻開四十二頁,題目是「歡迎到雞的天堂」。現代的養雞業,絕對不是採用對家禽愛心的這種方式,但他作出的廣告是怎樣呢?看倒數第三行:「全美國最大雞肉公司之一的普渡公司的廣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公司的總裁在廣告中告訴我們,他的雞都住在像天堂般的雞舍中。」他用種種廣告,使得人人都知道雞在天堂中長大,但作者指出事實的真相,他說,把現代的雞舍形容作天堂,實在與事實距離太遠了。
廣告中的天堂實際上是不是天堂呢?四十二頁有很深入的描述。第三段:「現代養雞工廠和我們心目中的農家,有很大的出入。他們認為動物只是原料,隨我們的需求供我們消費。」第四段:「我希望自己誇大其詞,我希望我只是陳述些經營不善的獨立個案,然而事與願違。我所揭露的是全國百分之九十八的雞肉和雞蛋的生產方式,我所揭露的是,如『家禽世界』、『家禽論壇』、『家禽文摘』、『農夫和豢養家畜者』、『農業雜誌』等專業雜誌每期刊載的經營技巧和實際應用。」
看完這兩段,來談談以前孵蛋和現在孵蛋的不同。以前是母雞孵蛋的方式,到了小雞要出來時,母雞就會啄蛋殼,如果啄不開,人們會幫它敲開,等小雞出來時,母雞會保護著牠,像媽媽保護小孩一樣,到了第二天小雞要吃東西時,母雞會咯、咯、咯,銜些東西丟在小雞面前。
現在這一幅「天倫」的景象已經不見了,現代養雞業已經完全企業化、機械化,用電的溫度去孵蛋,等到雞破殼而出的時候,檢查人員一看,如果是公雞就丟到塑膠袋裡讓牠們悶死,再作成肥料或是供給長大的母雞吃。
活下來的母雞才是場噩夢
也許我們會說被丟掉的公雞很可憐,但是作者說,這些被丟掉的公雞比較幸運,活下來的母雞要過的日子才是場噩夢。一隻雞來到世界上,應該有十五年到二十年的自然壽命,可是生活在現代化經營的養雞場裡,肉雞的壽命才兩個月;蛋雞的壽命最長的也不過兩年,壽命縮短還是件小事情,真正痛苦、可怕的是牠們所過的生活。
去喙是小雞最早遭到的酷刑
雞原本是極為認同團體的動物,在自然的環境裡,牠們有牠們的「啄食秩序」。但是現在養雞業者把一大群雞困在一個小小地方,這些被逼瘋的困獸只好互啄羽毛,彼此攻擊了,對這個現象業者用什麼方式來因應呢?他們第一件做的殘忍事情就是「去喙」。新孵出來的小雞第一件遭到的酷刑是被剪掉牠的喙,也就是切除一部分的雞嘴,養雞業者稱為「去喙」程序。
「生命的吶喊」影片中有這慘不忍睹的一幕,這真是使雞痛苦到了極點,因為那是雞嘴上極敏感的柔軟組織,如同切除人指甲下面的肉一樣痛苦,想想看,一根刺刺進指甲裡都受不了,何況是硬把指甲掰掉?為什麼養雞業者要這樣做呢?為了賺錢!他們所考慮的只是減少成本、增加利潤;他們害怕的是雞互啄而死,使他們雞財兩失。
雞困在籠子裡會被逼瘋
為什麼雞困在一呎見方的籠子裡會被逼瘋呢?作者說西方科學家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慣。以雞為例,新孵出來的小雞,小的時候,母雞會盡全力照顧小雞。在農場或野外,自然形成自己的社會層級結構,長幼有序,層次井然,彼此認識對方,也了解自己在這雞群中的地位,小雞就在這種團體生活中,受著母雞的保護慢慢長大,這是養在自然環境裡的雞長大的階段。
但是被養在農場裡的雞就不是這樣了,牠們被困在無法建立社會認同感的地方,那真是一個會把牠們逼瘋的環境裡。大家想想看,為什麼會把牠們逼瘋?簡單的想,假如很多人擠在一個小地方,而且整天擠、天天擠,我們受得了嗎?不要說幾天,連一天都受不了的。那天我們不妨自己去試試看。
長期受人為控制的照明
第四十七頁題目叫「光明乎?」書上說到雞對「光明」非常敏感,甚至比人還要敏感。這一點,住在城市的人不太體會得到。我們小的時候,在鄉下常常聽見公雞喔喔叫,清晨,公雞啼時,如果是夏天,大概三點多鐘;如果是冬天,大概五點多鐘。其實雞並不是養在露天,而是關在家裡的雞窩裡,這種雞窩保護得好好的,沒有一點點光線。但因為雞對光非常敏感,所以只要有一點點光線,牠就曉得天亮了,就曉得以牠的啼聲來為新的一天揭開序幕。
雞對光明非常敏感的,所以光線很強烈的話,牠是沒辦法睡覺的,不妨我們自己也試試看,當很強的燈照著眼睛時,睡得著嗎?當然睡不著,那現代養雞業者如何利用雞對光的敏感來為自己謀利呢?
我們看四十七頁「光明乎」的第四行:「肉雞在剛剛出生的兩週內,二十四小時暴露在明亮的燈光下,兩週後,燈光會調暗或是每兩小時間隔開燈或關燈,等到雞長到六個禮拜大時,已經被這些人造光線搞得快發瘋了;這時倉庫的燈光要完全熄滅,使雞群安靜下來。」這就是雞在被形容成「天堂」裡的倉庫,受人為控制的照明,違反自然的待遇,能不被逼瘋嗎?即使在當牠們快發瘋時,把燈光熄滅,也是沒有用的。
繼續看第七行:「即使如此,由於這些雞精力和意志沒有適當的發洩管道,在黑暗中,雞群仍彼此互相攻擊,雖然已做過去喙的手術,仍然會有傷亡。」就因為被困在一起沒地方發洩而逼瘋了,於是,大家互相攻擊,你咬我,我咬你。
雞群互相殘殺 浪費了飼料
面對這一片混亂,業者會怎樣呢?作者在書上說得很有意思,他說:「也只有在此時刻,這些雞場管理人員,才會露出對於這些他們照顧下長大的雞有多深的感情。」業者真的對雞生起了感情嗎?一位養雞業者的這句話說出了真相,他說:「牠們自相殘殺實在很可惜,浪費了飼料。」唉!人絕對不是同情那些雞,而是覺得雞互相殘殺的結果,傷也好,死也好,對養雞業者來講都是損失,因為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卻沒了利潤!
業者不會去餵食待宰的雞
剛孵出來的小雞就把牠的喙剪掉,然後整天二十四小時,以像探照燈一樣明亮的燈光照射著牠,把牠照得快要發瘋了,就把燈光完全熄滅,又使牠黑得什麼都看不見。如此這般地逼上兩個月,那個雞就會長得很快,長肥以後就等待被宰殺的命運。但是臨宰前三十小時,牠不得吃任何東西,因為農業專家測驗的結果,這時候餵進去的飼料,起不了作用無法及時變成雞肉,因此,對於業者來說,反而是一種飼料的無謂浪費。所以他們絕不會去餵食待宰的雞。
塞進去更多的雞 避免相踏而亡
生長在養雞場的雞,被困在小小的地方,完全不能得到牠們本身的需求,於是牠們永遠生活在驚惶之中,只要有輕微的刺激,牠們立即起騷動,表現出發瘋時的象徵。牠們會極力想飛出去,會互相踐踏,甚至於像疊羅漢般爬到其他雞身上而造成死亡。如此一來,豈不又是浪費業者的飼料?面對那些因疊羅漢而窒息死亡的雞,業者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再塞進去更多的雞,使牠們在雞籠裡一動也不能動,這樣一來,牠們再也無法疊羅漢了。你們想想看,如果我們幾十個人晝夜摩肩接踵地擠在一個電梯裡,能動嗎?能再爬上別人的身上嗎?
砍掉雞爪 避免和鐵絲網相纏
另外,雞籠本身也會產生問題,雞籠是用鐵絲做起來的,這些關在雞籠裡的母雞,雞爪一天一天的長長,但沒有自然界的平地讓牠來磨平這些爪子,使牠站不穩而牢牢抓住網子,雞爪長到最後就固定在鐵絲上,雞爪和鐵絲網永遠纏在一起沒法解開了。這樣一來,雞爪肉就繞著鐵絲網長了,不用說,日子久了這些雞,就會被困在雞籠後面吃不到飼料、喝不到水而自然死亡,如此一來豈不又是浪費業者的飼料?面對這個原因而造成的損失,業者新的創意辦法就是,小雞長到一、兩天大時,就先把雞爪直接砍掉。這些都是人給雞的無情待遇,可是人卻說雞生長在天堂中!
抗生素到了消費者的肚子裡
一群雞擠在小小的雞籠裡,「消毒」一定弄不好,所以吃下很多毒素,而且所吃的飼料也都含有大量抗生素。雞吃下的這些抗生素,最後都到了我們這些消費者的肚子裡。除了抗生素以外,還有一種最糟糕最劇毒的叫砷,現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雞飼料,都含有砷的混合物,為什麼一定要吃砷呢?因為雞的生長環境太惡劣了,不吃這些,養雞場裡的雞是保不住性命的。想想看假設我們也在臭水溝、污垢成堆的環境裡生活,我們是不是也會生病、也會死亡?
做生意人用種種方式告訴大家雞是在天堂中長大的。在約翰.羅彬斯揭發真相之前,沒有人知道養雞場裡面的狀況,沒有人知道這裡面的雞是怎樣培植長大的。關於書本上面所提的事情,如科學數據、事實狀態等,我們很容易體會得到,但從佛法立場去看,首先要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這種情況我們受得了嗎?我們絕對受不了,雖然受不了,但是毫無選擇的餘地,毫無辦法可想,一定得去受,就像那些雞一定得被困在雞籠裡!
若怕苦果 莫造苦因
為什麼非受不可呢?為什麼要任人擺布呢?學了佛以後完全了解,並不是人家加諸於我們的,而是自己造的業,以前造什麼業,現在就感什麼果。雞就是宿生造了畜生的業,這一生就感得這個果。認清這一點,自己問自己:怕不怕這種苦果降臨我身上?如果害怕這個苦果,絕對不願意造這種業因!
現在來談一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說,我吃素不會造這個業。吃素就不造這個業了嗎?不一定,有一些吃素的人不會造;有一些吃素的人還會造。關於這個道理我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大家都感受到污染的可怕,但是大家都不能避免,為什麼?「業」,業有共業有別業。乘坐一部車子,車子排出來的廢氣,造成空氣污染,所以,我們享受了車子的便利,但也呼吸了車子排出的廢氣,如此一來,廢氣是不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屋內開冷氣把熱氣往屋外送,整個大地的溫度被破壞,所以,我們在屋內享受了冷氣的涼爽,走到屋外也得忍受冷氣排出來的熱浪。
因此,大家去仔細想想看,我們所受的周遭的一切,是不是都是自找的?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做壞事,很不幸,不盡然是這樣,甚至於,很多壞事我們都參與其中!「業」馬上回到我們身上來;造了壞事將來得回過頭來受果報!有意固然是造業,無意的參與其中也是造業。
所以,佛法中所說的造業不一定要有意。有意的固然是造了,無意的組成其中的一份子也是造了!這個深遠的道理,你們要多去思惟、多去觀察。
諸位看完這一本書後,要體會到現在的世界是這樣的可怕;要透過觀察去找到事情的真相,不一定完全用佛法,可以用《前世今生》──西方科學的書籍做為印證。前面說過,我們所以不願意改,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當我們知道了,我們會不願意改嗎?當我們曉得今生不努力的話,下一生就擠在那個雞籠裡面,那時,只要對人類不利的事,人類就想盡辦法折磨我,我們會不願意努力嗎?
欲解脫被困之苦 賴殺雞的劊子手
第五十一頁的題目很有意思,叫做:「吉屋出租」,我們看倒數第七行:「讓我們從雞的角度來體驗這種生活環境吧﹗設想你置身於擁擠的電梯中,電梯裡擁擠的程度是你渾身都和四邊的乘客緊密地碰在一起,即使想轉個身也不可能。還有一點要提醒你,你的一生就是這麼過下去了。這種擁擠不是暫時的,不是等你到了目的地,出了電梯,就解決問題了,這種永久性的,唯一的解脫就得靠殺雞的劊子手了。」
這一段就是要我們去想自己被關在電梯裡的感覺,雞就是如此這般地擠在一起,而且是一直擠在一起,其中所受的痛苦,要等到牠被人殺了以後才得以解脫了。
再看五十一頁倒數第三行:「還有,當你設想在電梯中的畫面時,你也會希望和你同困在電梯裡的人不要亂動,製造事端,但是假如其他乘客不知情況呢?要是他們以本能反應這種擁擠帶來的恐懼,完全放棄文明的薰陶呢?或者他們和你一樣,強烈地需要活動空間,而整個大環境所造成的挫折感,已經把他們逼瘋了呢?」
讀完這一段,大家回想看看,當我們和一群人擠在一個小地方時,會不會產生兩種感覺?一種感覺是很想自己能鬆動一下;另一種感覺是希望其他人不要亂動。希望自己能動,但不希望別人動,這希望事實上能達到嗎?希望歸希望,那樣緊密地在一起,任誰也不能動。結果呢!大家都被逼瘋了!因為擠在一起又悶、又熱、又臭,人人都受不了。
再看第五十二頁第一行,「現在再進一步想一下,電梯的地板有斜坡,在地心引力的原理下,大家都往同一方向擠,天花板很矮,你和其他的乘客只能直直地靠邊站。」你們有擠過公共汽車的經驗嗎?當車子往前駛,我們就往後倒。公車還是平的,雞籠可是斜的喔,高高低低的,雞就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而且還要一下子被切除雞嘴,一下子被砍掉雞爪呢!
再繼續看下去,五十二頁第二行:「地板是鐵絲網編的,每個人光腳站在上面都很不舒服。但是要完全形容現代養雞場的生活狀態,還要再加一筆,要是和你共同困電梯裡的人,在瘋狂之後變成有暴力傾向而要自相殘殺?」你們有沒有看見過瘋子?如果曾經看見過,會不會害怕?一定會害怕,現在擠在電梯裡的是一群瘋子,你們可以想像其中的恐怖了!
廣告中「雞的天堂」的真相狀況
上面所敘述的就是提供美國人食用雞肉、雞蛋的雞的真實生活情況,所以五十二頁第五行說:「這就是養雞業者告訴我們『雞的天堂』的真實狀況。」所以說雞住在像天堂般的雞舍,這個廣告是十足的騙局!現在,我們看過了雞的實際生活環境,如果不在內心中深刻的反省,不在生活中努力的改善,將來會輪到我們受這種種的折磨煎熬!
現在很多人追取世間的榮華富貴,(除非不是身處在世間,否則,還非得這樣追求不可,因為人人都是這樣做。)做任何事都以「利」字去衡量,養雞業者自不例外。所以,如果用兩種方法同樣去養一隻雞而所需花費不同的話,業者會採取花費少的方法。因此,企業化經營需一百塊錢,自然的畜養辦法需要二萬塊錢,那業者會選擇前者,因為前者所用的本錢少啊!自然畜養,單單就土地來說,一隻雞至少需要好幾坪土地!你們想想看,以現在的地價,那可不是小數目啊!那些一心想賺錢的養雞業者,怎麼可能讓雞在寬闊的土地上四處行走!怎麼可能不把雞關在雞籠裡讓牠快快長肉、生蛋!
種植無農藥蔬菜 避免共業的苦果
我們生活在世間,沒有一個人、一件事例外,彼此會互相牽扯上關係,這是共業的特點。今天儘管我們沒去做,可是如果牽扯上關係而連在一起的話,將來絕脫不了身,業就是要從這細微的地方深入看起,才能把握住造業的原則。所以,我們現在種植無農藥蔬果,除了避免農藥對我們的傷害以外,最重要的是避免共業的苦果!大家想想看,農夫使用大量殺蟲藥去殺無數的蟲,殺了蟲,長大了菜,我們去買、去吃這些菜,要不要分擔一份殺蟲的業?當然要啊!
世間人最可憐的地方就是,不管做什麼行業都糾纏在一塊兒,糾纏在一塊兒將來要不要受這共業的果報?這是非常實在的問題。了解這一點,一定不願意在因地上走這個路而要好好的修行。這個事實看得愈清楚愈膽顫心驚,那時候想偷懶也不敢啊!以前造了這麼多的業,假定今天還不努力,萬一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了,豈不很有可能掉到雞籠裡面去了?
介紹看本書的根本用意
看這本書的時候,如果隨便、簡單地看過去會覺得與我們無關。假如無關的話,我絕不會介紹你們看這本書。我希望各位了解,無知是墮落畜生的根本,現在如果不好好努力,走上無知這條路,總有一天輪到我們成為畜牲,因為生命既是無限輪迴,自己造的業遲早會到來。
看見自己走錯了,將來會墮落,因此拉回錯誤的腳步,走上正確的路;看見周圍的人走錯了,也一樣會墮落,因此要想辦法幫助他們,把他們救出來。這就是我介紹這本書給你們看的根本用意。(待續)
全文收錄於 第 62 期 6 ~ 1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