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以人為牲的宋襄公

◆姚妙華

魯僖公十七年,齊國發生內亂,齊桓公的五個兒子,都處心積慮地想爭取繼承權,但是齊桓公選中第二個兒子昭為太子,請宋襄公作為外援,以防不測。果然,齊桓公一死,寵倖的內官殺了大臣,擁立另外一位公子無虧繼位,太子昭只好逃到宋國,請求宋襄公庇護。

第二年,宋襄公就主持正義,約集曹、衛、邾等國家組成聯軍,以完成减?齊桓公遺命為號召攻打齊國偽政權;經過五個月的苦戰,才平定亂事,護送减?齊太子昭回國就位,是為齊孝公。這時候宋襄公儼然成為天下的新霸主。

宋國於是開始效法齊桓公的作為,召集主持各國諸侯的盟會。在魯僖公十九年三月,召開的一次盟會中,宋襄公把謄國諸侯抓起來。同年六月又在曹南召開一次小型盟會,有一個小國--鄫國無故缺席,這位鄫國的諸侯鄫子卻私下跑去和邾國盟會,反被邾國拘禁起來。

宋襄公就叫邾文公,把鄫子拿來當作祭祀睢水神的牲禮。有意借這祭祀水神的活動,一方面籠絡東夷地區的人心,二方面殺雞儆猴建立威勢。

這時有一位名叫司馬子魚的大臣就出來勸阻宋襄公說:「古人祭祀方面早有規定,所要祭祀的對象和所使用的犧牲不能相同;所祈求的事若不是很重要的話,是不能用大的牲禮的;何況是用活人來當犧牲呢!本來祭祀的用意,是祈求人安康,是為人而求福的呀!再說,假如神明不能庇佑人的話,也就失去祂存在的意義。現在你用活人做犧牲來祭祀神,有哪一位神靈敢來享用他呢?以前齊桓公拯救過魯、衛、邢三國免於滅亡,還被仁人義士批評他做得太遲。而今你為了盟會,就使兩個國家的國君遭殃。又要向這些低劣的鬼神求禱,想求他們幫助你稱霸諸侯,這不是太難了嗎?只要能得好死不亡國就算幸運了!」

宋襄公並未將這番諫言聽進去,也未從樹立德本下手。在魯僖公二十一年秋天,宋襄公又邀約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等在宋國的盂地集會,卻在會中被楚國所劫持;楚宋之間掀起一場戰爭,直到冬天宋襄公才被楚國所釋回,大大地頓挫他的銳氣。

魯僖公二十二年,鄭伯到楚國去作友好訪問,此舉明顯地向楚國投懷送抱,宋襄公瞋心大發,出兵攻打鄭國,楚國因和鄭結盟,就聲援鄭國也出兵攻打宋國;楚宋兩國就在泓水一帶,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攻防戰,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的大腿受了傷,延至第二年五月,因傷重不治而去世;就此結束了他的稱霸美夢。

宋襄公在歷史上雖名列春秋五霸之一,但他所成就的事功最少、影響力也是最小的一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能敦品修德,一味想以武力和政治會盟的方式,爭取霸權;最後終究嘗到兵敗身死的結果。

全文收錄於 第 62 期 71 ~ 7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