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

文 / 吉祥結 圖 / 福企課提供

文 / 吉祥結 圖 / 福企課提供

他們來求診,帶著充滿信任與盼望的清澈眼神;他們連夜趕路,誰也不忍心拒於門外。多救一個是一個,義診團全力以赴。然而,總有治不好的病患、延宕不了的死亡。心碎時刻,誰來給醫生療傷?

蒙古國群山環繞、人跡罕見的曠野中,數十部吉普車,如長龍般蜿蜒在道路上。2017 年 6 月 26 日到 8 月 7 日之間,福智慈善基金會的義診團,68 位醫事人員及義工組成三團,深入蒙古國偏遠地區救治病苦,足跡行經意順遵 (Yesunzuil)、烏蘭固木(Ulaangom)、巴顏溫度爾 (Bayan-Undur)、烏蘭巴托(Ulaanbaatar)等地。

蒙古兩個字,流傳已久,有時指地理上的蒙古高原,有時指血緣上的蒙古族,有時是指某行政區,許多人至今仍然困惑:「蒙古國,是外蒙古,還是內蒙古?」事實上,外蒙古這個稱呼已成為歷史,如今喚作蒙古國的,是介於內蒙古自治區與俄羅斯中間,一個獨立的共和國,而烏蘭巴托,是蒙古國首都。位於此地的甘丹寺【註】,是該國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他們的佛教中心,在鳳山寺教授過攝類學的尊珠格西曾在此任教、接引有緣人。被譽為「正理之王」的尊珠格西,可以同時就一百個問難思辨。

17 世紀,格魯教法深耕蒙古國,直至 20 世紀初,寺院還有上千座,出家人逾十萬,而今雖不復當年,然而當地老一輩,仍然保持對佛法的虔敬。義診地點安排在寺院裡,民眾到此看診同時親近寺院,出家眾健檢也很方便。

浩瀚天地多淬礪
蒙古國是臺灣的 44 倍大,義診團往偏遠地區前進,最遠開車要足足兩天,可享大好美景,也得忍受種種不便。途中,頭頂無垠藍天、四周群山環抱,行進於大草原中,會想乘風奔馳。但實際上,車子開不快,又顛簸得像坐碰碰車,因為此地不比臺灣,有平順的高速公路,而是石頭路鋪成的。

青青大草原,沒有公共廁所,如果真的要方便,就得放下都會特有的矜持,勇敢地站上草原就地解決。夜來,總需要落腳處,一天風塵僕僕,好好洗個澡是很正常的希望,不過來到這裡卻是個奢望,因為這是個缺水的國度。位於蒙古國西北邊陲,距俄羅斯國界僅 70 英里的烏蘭固木,一整年的雨量經常連臺北一個月的雨量都不到。

青菜就更別想了,早餐馬鈴薯、紅蘿蔔、洋蔥、高麗菜;午餐馬鈴薯、紅蘿蔔、洋蔥、高麗菜;晚餐照舊;唯一能變化的,就靠掌廚的好手藝了。所以,有緣迎向如此苛刻環境考驗的成員,都是在行前沒被嚇倒,又捨得一口氣把全部年假奉獻出來的人。

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

醫病和諧有慈心
環境挑戰之外,看診又是考驗。

義診團來了,病患聞風絡繹而至。病患排著隊就診,醫護坐定位看診,連負責行政的祕書組也全投入幫忙量身高體重、當引導。由於當地醫療資源匱乏,需要診治取藥的人很多。排隊的病患中,有人拿去年開出的藥袋要再領藥;有人把病歷資料全帶來給醫生看;行動不便的中風患者、腦水腫的孩子;大老遠趕路到半夜才到的病患,在在讓醫護人員感受到他們是多麼缺乏醫療資源。很多小病,就因此必須長期遭受病苦。醫護人員的慈悲心,在這樣的對境中不斷被激發,一個接著一個看診,不輕易停止看病。醫護忙了一天,一見有人夜半趕來,再累又提起精神。

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

許多病患看過醫生後,像重現生機似的,好開心。

一名病患中風後,以為身體大概從此再也動不了了。經中醫師針灸兩次,居然能動,她感激得不得了,特別送禮給醫師。一名老奶奶不良於行,隨團小義工宋沛誠見狀,主動攙扶她看診,陪她等診、幫她脫鞋、穿鞋。老奶奶感動得摸摸他臉,呈現了一幅祖孫情的畫面。一名病患把病歷全帶來給醫師,對義診團的信任可見一斑。

觀察中風患者特多,義診團分析與生活型態改變有關。現代蒙古人,策馬奔原大展筋骨的人變少,騎車開車者又多吃肉的人變多。於是,希望帶給蒙古人健康的團隊,不只看診,還帶著他們做運動。

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國際弘化選粹:馳騁大漠 秉燭義診 慈悲甘露滴

蒙古醫療窘況,透過病患在在激發醫護悲心,迫切地想治好他們,但是,什麼都想做,卻很多做不到。例如,沒有臺灣的設備,幫不了腦水腫病童,設備已無計可施,讓很多人揪心。秘書組一名義工想起摩尼丸,取出一把,輕輕交給病童,叮嚀說:「請每天吃一顆。」

揪心的病例不在少數,遺憾、放棄,是唯一的選擇嗎?

禪聞法師為義診團隊把脈,特別策勵大家,別因做不到而遺憾,甚至冷漠,而是要更希求一切智智。法師說,唯有發菩提心才能真實幫到他們。如《入行論》云:「滅死勝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貧無盡藏,是此菩提心;療疾最勝藥,亦此菩提心。」

義診,發展了和諧的醫病關係,拉近了人與人距離,尤其不忍眾生苦,在在策發利他的格局。感動,悄悄沁入團隊內心,好比小義工沛誠筆記上寫著:

15 天,
360 小時,
21600 分鐘,
在無限生命中是如此微小,
但對於病人而言,
義診如同永恆的救贖,
不只擊退侵擾的病魔,
更是溫暖了人心。

2994 公里,
1860 英里,
1616 海里,
在人眼中是如此地遙遠,
但我們移動的,
不僅僅是物理上的距離,
透過義診,
更是拉近了人心,
即便跨越天涯海角,
溫暖依舊傳遞了出去。

 

註:蒙古國甘丹寺,與西藏甘丹寺、印度甘丹寺同名。

 

來源:《福智之聲》232 期 第 56 ~ 5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