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臨梅
文 / 臨梅
【國際篇】海廢論壇,美韓日港緝塑|
► 勇闖汪洋 揭塑霾害——美國
► 白色漂浮 紅色警報——南韓
► 愚公移山 志工淨灘——日本
► 垃圾路徑 無所遁形——香港
垃圾無祖國
有人說:「不管去世界上任何海岸,你會發現垃圾沒有國界,你想淨灘,除了收拾本國垃圾,還要收拾別國垃圾,甚至遠從另一個半球漂來的垃圾,它們早就悄悄地互相交流。」
雖是笑話,聽了卻有啼笑皆非的感覺。其實,海上的垃圾龐雜,多半分不清「國籍」,很難指控任何國家,但淨化全球海域,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因為真如老師的教導,近兩年來,福智同修們一直積極投入「淨塑」活動,不但親自從生活中做起,更進而將範圍擴及全球海域,從身體力行而深刻體會淨塑的重要,以及淨塑對物種、對地球長遠的影響性。
為「海廢政策」按讚
2017 年 7 月行政院環保署為舉辦「海洋廢棄物治理平臺」舉行記者會,這是首次由政府主動與民間共商「海廢政策」的里程碑,也是慈心基金會與長期關注海洋環境的民間環保團體共同努力的成果。
雖是一小步,卻也和合眾緣,尤其是透過「2017 海洋廢棄物論壇」,慈心基金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專家學者,與民間環保團體,一起進行海洋廢棄物的研究,希望凝聚各界共識,並匯集這股力量改變我們的環境。
會中,受邀的講師之一Dr.Marcus Eriksen,為「5 Gyres Institute」研究總監,常為了塑膠廢棄物汙染海洋的議題,奔走世界各地,呼籲從個人減量使用塑膠外,更應從生產源頭控管,推動企業一起淨塑。他拜訪了國際很多企業,卻得不到回應,不禁意興闌珊。當慈心基金會邀請他來臺演講,挫折多次的他,知道臺灣有家經營有機商品的連鎖企業,達百家以上規模的里仁公司,正在推動「淨塑」,而且成效顯著,Dr.Marcus Eriksen 大為訝異,立即允諾出席。
當他參訪里仁商店,現場了解里仁整個淨塑行動,尤其是產品包裝上,大幅減少塑膠袋使用量,大為讚歎!一直追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現場人員忙於「解惑」,同時,也深深體會師父及老師對里仁產銷有機產品的遠見。
當初追隨師父推動慈心有機農業開始,化不能為可能,讓很多農友及廠商從否定、懷疑,一直到完全認同「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願景,真是一條漫長而辛苦的道路。 20 年了,終於建立「互信互助、自利利他」的夥伴關係。當里仁傾力推動淨塑之際,這些當初「不打不相識」的鐵桿同行,無不力挺福智淨塑,除讚歎師長及三寶功德,並共同研議可行的減塑方式。
戰無不勝的「淨」化論
真正的世界公民,必須以四海一家為前提,尤其海洋廢棄物無國界之分,因此國際合作非常重要,無論任何這方面的研討或是知識交流,都是正能量和最好的良性循環。國際上許多民間公益團體的海廢方案推動實例,值得學習與參考。
「一次性」是方便還是毀滅
塑膠的廉價及多用途,跟「用後即丟」的拋棄式文化,到底孰先孰後?恐怕莫衷一是。2000 年 Dr.Marcus Eriksen 赴中途島環礁,被大群信天翁與塑膠廢料生死糾結的場面深深震撼,而開始正視塑膠問題。
十多年來,他為了研究塑膠幾乎走遍全世界。海廢問題還沒浮現時,他就做出驚人之舉,2008 年他用 15,000 個保特瓶和廢棄的飛機身,打造一艘「垃圾筏」,從加州航向夏威夷,採樣研究塑膠垃圾,發現海上垃圾驚人,多的是塑膠碎片,連魚肚裡都充滿塑膠碎片。
他走過北大西洋,行過洋流,去過五大湖,登上沙丘,走過海岸,發現到處都是塑膠垃圾。其實,海上的塑膠未必跟著洋流轉,它有複雜的循環系統而且受衝擊後顆粒愈來愈小,總面積卻愈來愈大,然後到處漂流、四處沉澱。他看到海水充滿塑膠微粒,嚴重情況就像陸地的霾害。
他的淨塑行動提高大眾認知,尤其揭露五大湖充斥塑膠微粒,這些微粒很多來自清潔用品所含成分,導致催化作用,促使美國政府於 2015 年簽署「無柔珠水域法」。五大湖只是冰山一角,海岸塑膠留下動物咬痕,動物被塑膠困住,杜拜沙丘上駱駝骨骸中,竟有未消化的塑膠袋,南北極地發現塑膠纖維等,顯示生態破壞,已到了多麼嚴重的地步。他疾呼:「這已經是全球性的議題!」他認為必須改變現況,建議從產業下手,做好「回收型」循環經濟、減量垃圾來源、推展禁令品項及清單等。
臺灣,是他另一趟驚奇之旅。除了里仁讓他印象深刻,看到臺灣已訂定政策防止垃圾沖刷上岸等,感受臺灣已經準備做大幅改變。
「安紐哈謝喲~」我美麗的海岸
一個保麗龍製的海上浮標,一旦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可以碎裂成七百多萬顆微粒。它們漂浮海上卻不安分,悄悄地釋出毒害生命的化學物質。放眼龐大的海洋廢棄物中,漁業廢棄物占 35%,而保麗龍浮具就占其中 12%,亟需解決,否則廢棄物數量只增不減。
Our Sea of East Asia Network(OSEAN)為南韓非營利組織,創辦人及科學研究員 Dr.Hong Sun Wook 覺得:「漁夫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必須加強認知教育。鼓勵他們用完保麗龍浮標,必須帶回,而非丟棄海上。」從 2010 年起到 2013 年間,OSEAN 舉辦工作坊,召開一系列小型座談會,邀集有心之士腦力激盪出方案,並深度訪談 160 多位漁民。而漁民反映:「保麗龍不好維修又不好回收,才會棄置大海。」其實他們願支持回收,也希望落實回收責任。
在 OSEAN 的努力下,鼓勵回收保麗龍浮具的補貼政策,開始討論。接著南韓海洋漁業部發起海廢研究計畫,並建立管理漁業用保麗龍浮具的整合系統。OSEAN 期望該計畫能持續推展,徹底代替舊有的保麗龍浮具。
2017 年南韓政府新的漁具管理法規定,為了友善環境,要求繩索、保麗龍浮具等使用後,必須回收再利用。Dr.Hong Sun Wook 說:「法規從生產到末端處理都須關注,過程相當挑戰,需要很大心力。希望不斷努力,直到保麗龍浮具消失。」溫柔的她,展現堅定的決心。
「莎喲娜拉~」海洋廢棄物
日本的山形縣,山川富麗海岸優美,純樸自然。日本社團法人 Jap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JEAN)理事 Mr. Hiroshi Kaneko 居家就在山形縣,他很喜歡山形縣,因為「家鄉有山有河有海,海岸相當漂亮」。自 1970 年開始,寶特瓶、塑膠袋占領海岸後,美景不復當年,一望無際的美麗沙灘因為垃圾變了樣。
山形縣外的孤島——飛島,由於地形的關係,一旦有垃圾順著洋流漂進岸就出不去了,這裡的沙灘,垃圾一度多到看不到沙子,舉目皆垃圾的海岸,JEAN 為此發起淨灘活動,期望還給海岸原有的美麗。
淨灘時,Mr. Hiroshi Kaneko 發現這些海漂垃圾就像進行國際交流,「有臺灣來的打火機、中國來的塑膠袋、韓國來的飲料瓶......」在眾人合作下,垃圾漸漸移除,才讓沙灘露了臉。現在,JEAN 志工每年 5 月就到此淨灘,雖然垃圾還會繼續漂上岸,但他們發揮小鳥森林救火的精神,年復一年相約淨灘。
此外,Mr. Hiroshi Kaneko 不僅致力環保工作,並積極與政府互動。例如,將國際淨灘行動引入日本推廣、凝聚地方訴求進行國會遊說、舉辦「島嶼廢棄物高峰會」等,2009 年,終於成功推動「海岸漂流物處理推進法」專案,政府每年撥款補助。
他此行來臺,在宜蘭冬山河觀察淨灘時:「這裡一面是海,一面是河,河岸邊是上游漂來的垃圾,海邊垃圾則在兩邊都看得到。這裡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垃圾,相當值得參考。」依舊對海廢問題保持高度的關注。
「育養海岸」一江春水向東流
水終將匯入海中,但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卻不會與這個概念連結。而今,透過「浮球 GPS 追蹤系統」將可顯示其漂流路徑,若不經意地丟棄一個塑膠袋,有可能造成海洋汙染。
香港正面對嚴重的海洋垃圾問題。漁港附近漂浮著不同的垃圾,海中也掩埋了許多海洋垃圾,特別是塑膠製品。其中有一個垃圾灣,原是一個美麗的石灘沿岸,而今幾乎被垃圾淹沒,即使淨灘,不到半年又變得髒亂。因此「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楊松穎經理說明,基金會嘗試推動「育養海岸」計畫,結合許多志工團體,在香港不同的海岸,甚至潛入水中打撈,並與漁民合作在海邊收集海漂垃圾。
基金會不只淨灘,更進一步地研究與分析垃圾,讓大家知道海洋垃圾不只影響景觀,還危害人類的居住地及各種生物的生存,而且這些數據有助未來訂定解決方案。然而如何將調查的方法「形象化」,以便追蹤問題的真相呢?
基金會嘗試利用「浮球 GPS 追蹤系統」調查垃圾來源與追蹤漂流路徑。以椰子殼包覆且有防水功能的 GPS 浮球,每 15 分鐘顯示位置訊號。有時受到潮汐的影響,只見 GPS 浮球來來回回的蹤跡,最後漂到小島上,然後基金會再去拾回。
海洋垃圾來源廣大,已經不是局部努力所可挽回,更多不可見的微粒,經排水管、溝渠、小溪、河川一直漂到海洋,甚至更遠的地方。這是一場戰爭,除非全球一起努力,否則人類今天所製造的災難,可能讓後代子孫永遠告別我們此刻還能看見的大自然美景。
來源:《福智之聲》232 期 第 88 ~ 93 頁
延伸閱讀:
● 2017 海洋廢棄物論壇,美日韓港專家蒞臺交流
● 2017 海廢論壇,以教育為本,國際交流,守護海洋
● 環保署成立「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慈心與環團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