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 日常老和尚開示

我這個故事要說什麼?這是個哲學家,腦筋這麼好,結果他用他的方法去學,中間有一度,老師就告訴他:「你要跟我學,你必須完全照著我的方式。如果不照著我的方式,對不起,你不要來學。」他曾經學了有一段時候,實在無法忍受,這個老師根本什麼方法就告訴他好簡單的,不給他講道理。他有幾次想自己偷偷摸摸用自己的方法,老師曉得了,把他趕出去,就這樣。結果他只好完完全全聽老師的。結果妙的是,我們的常識所有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跟我們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我們要拉這個弓,要用氣力;他說不准用氣力,用心。然後要放箭的時候,我們想辦法控制了去放;他說你不要管,它會放的。然後射箭是不要看那個目的,這個心可以。結果我們做不到的,他卻完完全全做到了。

我在這裡,這個故事當你們很認真地看完了以後,如果讓你們去選的話,你們會選哪一個?當然你今天把它看小說一樣,你說:「這個我根本不相信」,丟掉了。你可以啊!我也覺得,如果說你拿了這東西丟掉了,也可以至少讓你消遣了一下。假定說真的這個裡邊的這個道理合適的話,請問:你們選哪一個?現在不僅僅是射箭,我們做所有的東西,這是有兩套不同的系統,一套是這樣做的,一套是另外這樣去做的。一個呢,是這樣像射箭一樣,能夠第一支中紅心,第二支從它箭屁股進去,也就是說,它的準確到百分之一百,沒有絲毫的錯誤。在平常情況之下,一定有錯誤的。那麼,請問:你選哪一個?那這是非常明白的。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我現在這個故事主要的是要講什麼呢?主要的要講的就是,佛法告訴我們的「智識之辨」。除了這個以外,它非常重視真正的知識。就是說,你要真的學好這個東西,一定要有一個真正的夠量的老師,你要能夠死心塌地地跟著他,然後把你以前犯的錯誤統統拿掉,然後你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我現在前面真的要說比較,就是把佛法真正的內涵,跟科學,這樣做一個簡單的、扼要的對比。諸位!如果說我們自己能夠很理智,覺得這個人生是我們值得這樣去要努力的,然後你們自己也經過了這麼樣兩方面,每一樣東西的利弊好壞比較了以後,你選哪一個?我在這裡並不是一定百分之百說哪一個好、哪一個好,我是今天最重要的一個中心的地方提出來。諸位!你們怎麼辦?

所以說,從前面這個故事裡面告訴我們,這個智識本身,它是有它一套智識,只是我們眼前還並不知道。所以佛告訴我們,這個智有兩種,一個叫「無分別根本智」,一個是「有分別的後得智」。那麼為什麼這有這樣的一個原因呢?就是說你第一個要想認識事情,必須把你衡準的標準弄對,這是根本。有了這個標準以後,再利用這個標準去衡準世界,這個叫後來根據這個正確的認識的智慧,去得到的認識世間的真相,叫「後得智」。這個兩樣東西圓滿的時候,你就是一個圓滿的人生。剛開始我跟你是一樣的,以前這種人生是無明,現在這個人生叫作覺悟的覺者,我們現在稱他為「佛」。這個「佛」是印度話,梵文,翻成我們中文叫「覺悟的人」。我跟你一樣,我是透過這個兩樣。所以因此,這個兩樣就是說,它有一個正確的方法,然後經過這樣地很嚴密的老師,你如果很認真這樣去學的話,我們人人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

那麼我剛才講的這個內涵,是用這個《射藝中之禪》來比,那麼現在,我們佛法當中也有一個標準。就是說平常情況之下,如果我們學佛的話,一般狀態,你至少有一個基本。我們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多人如果說含含糊糊、糊裡糊塗,我一輩子也過得滿好嘛,也就算了。當然,多多少少自己有一些基本的能力,然後在這個情況之下,譬如說對我們現在世間上面有機會,或者是你主動地有機會去學,或者你在這個人生的過程當中遇見了一些挫折,或者你沒有經過挫折,只是今天在這個地方聽見我講起,我仔細地分析我自己的一生,你有機會回過頭去看看:「對啊!我也是這樣。」所以那個時候,這是重要的一個原則,你也覺得:「對,我不應該平白地浪費我這個無限的人生。好像表面上面看是眼前的一生,實際上這個一生是生生相續,所以我應該好好地把握住我的人生,來真正地解決我的問題。」那個時候你會騰出......,現在一開始並不是說,馬上叫你去學佛,馬上就做和尚。這個和尚不那麼容易。再說,真正地學佛絕不允許這樣去做的,當然特別的因緣我們不算喔,正常狀態你是應該很理智地了解了以後,然後......。所以老師很認真地選學生,學生也一樣地很認真地應該選老師。所以選,就是剛才這樣地嚴密地思辨、考驗。

在佛法當中,所以最主要地就是,我們已經感覺到,這樣世間生活的方式不理想,因此我覺得要找一個我所想像當中那麼好的。這個好的,我們要願意去跟他去學的,他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原則上面我們有的時候只說三點,有的時候嚴密一點說四點。也就是說,你要找的跟他學的這個人,他自己本身一定對眼前你所關心的這個問題,他解決的。譬如說我有病,我要想解決那個病,找醫生。當然,這個醫生本人不是一個病人。如果這個醫生也是一樣的病人的話,你找他,你幹什麼?所以他關於我們現在關心的問題,他是自己徹底解決的,這樣。從這個實際上的事例上面,才能夠保證我們去跟他學沒問題。就像剛才這個射箭大師一樣,告訴你:「你要用心,不要用力。」結果他果然一射,他就是用心,你才願意跟他學啊!

第二個,他不但是自己解決,而且要懂得道理。有很多人他解決了,你問他,他說:「我是碰巧的,我也不知道。」那你跟他也沒有辦法。所以他對所以能夠解決這問題,是有他很完整的理論,一步一步。所以,他也懂得這個解決的方法。除了這個以外,下面還要願意幫助別人。我懂是懂,對不起,我不願意幫忙你。譬如我們現在看見有的時候有了病去找醫生,找醫生的時候,「對不起,我很忙,對不起!」他是個好醫生,可是他不願意幫你忙,也沒有用啊!所以他要什麼樣的心情呢?是要有悲心,說他真正願意幫忙人家,這樣。這三個條件是最重要的。幫忙人家,還要有一個,他自己本身不分親疏。否則我這個人好,我幫忙你;這個人我討厭你,我就不幫忙你。那個拿我們世間來說,是一個比較嚴密的尺度,具有了這個尺度,然後你去找他,這就對。

所以我前面這個例子,為什麼這兩者當中,我們選擇學佛,它有這樣的一個條件。前面我們曾經談過科學,談到科學的時候,科學雖然好,但是科學控制在科學家手上,科學家不是科學。現在佛法也是一樣,佛法是在佛手上,佛是什麼?具有這個條件。那麼,請問:這兩者比較之下,你會選哪一個?這都是很實在的。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下面我想不細講,最後剩下的一部分時間,我要特別給大家介紹一下「研討」。平常以我自己學的過程,前一段時候,花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得不到什麼效果。有的時候,老師不好固然不談;很好的老師,很認真地聽,聽完了,過了第二天、第三天以後,忘掉一大半。一直到後來,遇見很好的老師、好的環境以後,他告訴我們要經過這樣地嚴密的研討。那時候才發現,這個非常重要,我第一天已經介紹過。那麼以我們現在的經驗來說,這個十二講,如果你真正地很簡單的認識,大概你研討上五小時到十小時。如果真正你決心要去做的話,那更不談。所以我們同樣地除了這個講說以外,每講完一次,後面也緊跟著大概有一小時左右的示範。不過這個示範,也只是簡單的說明。

在真正研討的時候,當然如果說你隨便找一些人,也是個研討,至少消遣消遣;如果真正研討的話,還是要找一些真正能夠對這個內涵比較清楚的人,他會不同的方式來引導你。至於說真正地提出來的問題,對我來說,沒有限制,我也不希望限制,你什麼樣古古怪怪的題目,就怕你提不出來。因為這個研討真正的目標,並不是說我在這裡像說教一樣說服你什麼。在研討的過程當中,我認識的你不認識,透過我提出來,加強你的認識;同樣地,反過來,可以幫助我拓寬我的思想的這個範圍。然後經過了研討以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所以關於這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觀念。

所以在這裡,真正要想學佛,這是必須要的。究實說起來,譬如我在這兒今天講,是選擇學佛,只有一個題目,真正這個題目並不僅僅今天第三講一講,我整個的十二講本身都是繞著這個題目來談的。因為諸位聽了這個問題就曉得,這個是何等廣泛的一個題目,必須我們從我們很現實的人生下手,然後我們的周圍都把它涵蓋進去。我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介紹給大家,關於這個研討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那我想我今天的這個解釋,主要的就到這地方為止。下一堂再談學佛裡邊的細部的一步一步的內涵。好,謝謝!

來源:《福智之聲》235 期 第 4 ~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