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秋俐
文.圖 / 秋俐
用臺語帶廣論班,從一開始亳無經驗,充滿不確定,到多年後不僅學員人數倍增,還順利升為增上班。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班長呂秋月是如何辦到的?在真如老師口中那令人敬佩的「初老服務老老」精神,已經七十多歲的她,不啻是最佳榜樣......
祈求師 請益友
萬事起頭難,2014 年開班之初,在沒有教案,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班長呂秋月憑著一股好樂之心,毫不猶豫地接下了臺廣班,但學員在哪裡?唯一的方法就是祈求師父。有一天她護持長青讚頌班,下課後臨機一動,問班員想不想學《廣論》?班員一致回答:「聽不懂!」她連忙回應:「沒關係呀,講臺語嘛ㄟ通啊!」終於獲得班員回應:「好哇!」。有了基本成員,幹部們也開始廣邀一些因為害怕消文而中輟的學員,很快就湊成了開班人數。
學員有了,但課程怎麼進行?隨著不斷地向師長祈求,呂秋月漸漸浮現靈感,也因此養成日後上課前,都要到師父法照前祈求的習慣:「我今天要上 100 班的臺廣,師父您要來唷!」
上課時,呂秋月帶學員先念誦原文,一遍國語,一遍臺語,再聽師父的錄音帶,她希望學員記得師父的聲音,下輩子遇到師父時,立刻就能知道:「這是我師父的聲音。」聽完帶子,依原文分小段落一一解說,再搭配日常生活案例,方便學員理解。到北苑參加共學課程時,也常請教其他同修帶班的方式,以及他們在班上分享的譬喻,融入自己的課程中。此外,每次研討她一定保留最後半小時唱讚頌及背誦臺語《心經》,使學員都很相應,凝聚了學員們的心業力。
身活動 心提策
除了《廣論》課程,臺廣班也講求身體力行,時常配合參與教室及里仁各項活動,及不定期園區參訪、種樹、淨灘等。例如板橋教室大寮義工,就有七、八位是班上的成員,其中兩位年紀更超過九十!在班長的鼓勵下,班員們努力地淨障集資。
為了讓一些年長的學員動起來,呂秋月總是鼓勵他們:人老心不可以老。因此推動班上成立「舞獅團」,只要教室或里仁有活動,就表演祥獅獻瑞,既吉祥,又能帶動氣氛,活絡筋骨。這個團隊共有五名成員,年紀最長八十一歲,舞動起來卻一點都不輸年輕人,充分展現不服老的精神!
學員如此相應,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園區的參訪,法師開示及學長的提策,使善終及善生的觀念深植於心,策勵著他們:「這一生讀不懂沒關係,種因!來生在胎裡就能聽到《廣論》,然後讀妙慧、到園區。」學員深受感動回來後廣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臺廣班,班級人數因此快速增長。
一是呂秋月對學員的殷殷提策:「把握當下,多多參與活動,年紀大了,要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這一次能參加,下一次不見得可以參加!」「要多造善業,下一生再回來時才能感得好環境」。尤其當學員親眼見到,有同學前一堂課還見著面,下一堂就無法來了,呂秋月便藉機引導「無常」概念,因此學員都很重視當下的學習,只要是師父說的,一定照做,也學得非常歡喜,甚至期待天天都可以學習。
勇悍行 只為師父一句話
臺廣 100 班成立時正式學員僅二十五位,至今已逾五十。學員人數增加一倍,但護持幹部依舊維持當初的五位。班長負責課程及活動規劃,關懷任務則由其他四位幹部及義工分攤。護持人數雖少,但長久下來大家都很有默契,只要班長提議,他們一定努力配合,少有意見,因此班級經營,得以順利進行。
帶班之路艱辛,呂秋月卻仍以七十多歲高齡,無怨無悔全心付出。是什麼力量,支撐她一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她說:就憑著一股報恩的心。原來是有一年朝禮法會,她先生往生沒幾天,她在鳳山寺看到師父,悲從中來,哭著跟師父報告經過,過程中只記得師父說:「沒問題,沒問題,一切都沒問題。」短短一句話,對她往後人生卻是莫大的加持,從此伴著她勇猛地向前邁進,因為「一切都沒問題」。她也以此引導學員,只要有師父在,「一切都沒問題」!在她及護持團隊的努力下,班級經營成果令人讚嘆。
以下是學員的心得分享:
生命轉向 以法度晝夜
● 楊敦子:觀功念恩真好用,班長說:對方縱有一百個不好,只有一個好,就看那一個好的就夠了。我照著做,現在和先生、女兒、女婿相處非常愉快。
● 羅歐金鳳:來教室上課,走路要一個小時,大兒子擔心安全問題,不讓我來,但我還是想來,就對兒子說:「不讓我去上課,我還是要和班長親自說一聲啊!」看到我這麼想來,小兒子就說以後他會載我來上課。
● 李吳恨:我眼睛不好,《廣論》都是用聽的,知道供養集資的重要,所以常常和同修分享我的拿手菜及點心,有事無法來上課,一定會請假,不能讓護持人員擔心。
● 余汶葆:捨不得休息,恨不得一個禮拜七天,天天都來上課。
● 林玉霞:佛法就像太陽一樣,照亮我們的內心,所以我不輕易請假。
● 許江海:我一生務農,不識字,透過一遍國語、一遍臺語的學習,善心漸漸增長。買便當時看見前面的人因為少了五塊錢,老闆不賣,我自動幫他出,布施很重要。
● 許美蓮:很歡喜,以前只知道佛法的一些名詞,但不知道意思。現在漸漸理解,貪瞋痴三個字也知道,但不會用在生活上。上課時班長說:去買菜跟人家要蔥、薑,這也是貪。我嚇了一跳,以後再也不敢要了。
來源:《福智之聲》237 期 第 118 ~ 121 頁
用臺語帶廣論班,從一開始亳無經驗,充滿不確定,到多年後不僅學員人數倍增,還順利升為增上班。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班長呂秋月是如何辦到的?在真如老師口中那令人敬佩的「初老服務老老」精神,已經七十多歲的她,不啻是最佳榜樣......
祈求師 請益友
萬事起頭難,2014 年開班之初,在沒有教案,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班長呂秋月憑著一股好樂之心,毫不猶豫地接下了臺廣班,但學員在哪裡?唯一的方法就是祈求師父。有一天她護持長青讚頌班,下課後臨機一動,問班員想不想學《廣論》?班員一致回答:「聽不懂!」她連忙回應:「沒關係呀,講臺語嘛ㄟ通啊!」終於獲得班員回應:「好哇!」。有了基本成員,幹部們也開始廣邀一些因為害怕消文而中輟的學員,很快就湊成了開班人數。
學員有了,但課程怎麼進行?隨著不斷地向師長祈求,呂秋月漸漸浮現靈感,也因此養成日後上課前,都要到師父法照前祈求的習慣:「我今天要上 100 班的臺廣,師父您要來唷!」
上課時,呂秋月帶學員先念誦原文,一遍國語,一遍臺語,再聽師父的錄音帶,她希望學員記得師父的聲音,下輩子遇到師父時,立刻就能知道:「這是我師父的聲音。」聽完帶子,依原文分小段落一一解說,再搭配日常生活案例,方便學員理解。到北苑參加共學課程時,也常請教其他同修帶班的方式,以及他們在班上分享的譬喻,融入自己的課程中。此外,每次研討她一定保留最後半小時唱讚頌及背誦臺語《心經》,使學員都很相應,凝聚了學員們的心業力。
身活動 心提策
除了《廣論》課程,臺廣班也講求身體力行,時常配合參與教室及里仁各項活動,及不定期園區參訪、種樹、淨灘等。例如板橋教室大寮義工,就有七、八位是班上的成員,其中兩位年紀更超過九十!在班長的鼓勵下,班員們努力地淨障集資。
為了讓一些年長的學員動起來,呂秋月總是鼓勵他們:人老心不可以老。因此推動班上成立「舞獅團」,只要教室或里仁有活動,就表演祥獅獻瑞,既吉祥,又能帶動氣氛,活絡筋骨。這個團隊共有五名成員,年紀最長八十一歲,舞動起來卻一點都不輸年輕人,充分展現不服老的精神!
學員如此相應,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園區的參訪,法師開示及學長的提策,使善終及善生的觀念深植於心,策勵著他們:「這一生讀不懂沒關係,種因!來生在胎裡就能聽到《廣論》,然後讀妙慧、到園區。」學員深受感動回來後廣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臺廣班,班級人數因此快速增長。
一是呂秋月對學員的殷殷提策:「把握當下,多多參與活動,年紀大了,要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這一次能參加,下一次不見得可以參加!」「要多造善業,下一生再回來時才能感得好環境」。尤其當學員親眼見到,有同學前一堂課還見著面,下一堂就無法來了,呂秋月便藉機引導「無常」概念,因此學員都很重視當下的學習,只要是師父說的,一定照做,也學得非常歡喜,甚至期待天天都可以學習。
勇悍行 只為師父一句話
臺廣 100 班成立時正式學員僅二十五位,至今已逾五十。學員人數增加一倍,但護持幹部依舊維持當初的五位。班長負責課程及活動規劃,關懷任務則由其他四位幹部及義工分攤。護持人數雖少,但長久下來大家都很有默契,只要班長提議,他們一定努力配合,少有意見,因此班級經營,得以順利進行。
帶班之路艱辛,呂秋月卻仍以七十多歲高齡,無怨無悔全心付出。是什麼力量,支撐她一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她說:就憑著一股報恩的心。原來是有一年朝禮法會,她先生往生沒幾天,她在鳳山寺看到師父,悲從中來,哭著跟師父報告經過,過程中只記得師父說:「沒問題,沒問題,一切都沒問題。」短短一句話,對她往後人生卻是莫大的加持,從此伴著她勇猛地向前邁進,因為「一切都沒問題」。她也以此引導學員,只要有師父在,「一切都沒問題」!在她及護持團隊的努力下,班級經營成果令人讚嘆。
以下是學員的心得分享:
生命轉向 以法度晝夜
● 楊敦子:觀功念恩真好用,班長說:對方縱有一百個不好,只有一個好,就看那一個好的就夠了。我照著做,現在和先生、女兒、女婿相處非常愉快。
● 羅歐金鳳:來教室上課,走路要一個小時,大兒子擔心安全問題,不讓我來,但我還是想來,就對兒子說:「不讓我去上課,我還是要和班長親自說一聲啊!」看到我這麼想來,小兒子就說以後他會載我來上課。
● 李吳恨:我眼睛不好,《廣論》都是用聽的,知道供養集資的重要,所以常常和同修分享我的拿手菜及點心,有事無法來上課,一定會請假,不能讓護持人員擔心。
● 余汶葆:捨不得休息,恨不得一個禮拜七天,天天都來上課。
● 林玉霞:佛法就像太陽一樣,照亮我們的內心,所以我不輕易請假。
● 許江海:我一生務農,不識字,透過一遍國語、一遍臺語的學習,善心漸漸增長。買便當時看見前面的人因為少了五塊錢,老闆不賣,我自動幫他出,布施很重要。
● 許美蓮:很歡喜,以前只知道佛法的一些名詞,但不知道意思。現在漸漸理解,貪瞋痴三個字也知道,但不會用在生活上。上課時班長說:去買菜跟人家要蔥、薑,這也是貪。我嚇了一跳,以後再也不敢要了。
來源:《福智之聲》237 期 第 118 ~ 121 頁
用臺語帶廣論班,從一開始亳無經驗,充滿不確定,到多年後不僅學員人數倍增,還順利升為增上班。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班長呂秋月是如何辦到的?在真如老師口中那令人敬佩的「初老服務老老」精神,已經七十多歲的她,不啻是最佳榜樣......
祈求師 請益友
萬事起頭難,2014 年開班之初,在沒有教案,沒有經驗的情況下,班長呂秋月憑著一股好樂之心,毫不猶豫地接下了臺廣班,但學員在哪裡?唯一的方法就是祈求師父。有一天她護持長青讚頌班,下課後臨機一動,問班員想不想學《廣論》?班員一致回答:「聽不懂!」她連忙回應:「沒關係呀,講臺語嘛ㄟ通啊!」終於獲得班員回應:「好哇!」。有了基本成員,幹部們也開始廣邀一些因為害怕消文而中輟的學員,很快就湊成了開班人數。
學員有了,但課程怎麼進行?隨著不斷地向師長祈求,呂秋月漸漸浮現靈感,也因此養成日後上課前,都要到師父法照前祈求的習慣:「我今天要上 100 班的臺廣,師父您要來唷!」
上課時,呂秋月帶學員先念誦原文,一遍國語,一遍臺語,再聽師父的錄音帶,她希望學員記得師父的聲音,下輩子遇到師父時,立刻就能知道:「這是我師父的聲音。」聽完帶子,依原文分小段落一一解說,再搭配日常生活案例,方便學員理解。到北苑參加共學課程時,也常請教其他同修帶班的方式,以及他們在班上分享的譬喻,融入自己的課程中。此外,每次研討她一定保留最後半小時唱讚頌及背誦臺語《心經》,使學員都很相應,凝聚了學員們的心業力。
身活動 心提策
除了《廣論》課程,臺廣班也講求身體力行,時常配合參與教室及里仁各項活動,及不定期園區參訪、種樹、淨灘等。例如板橋教室大寮義工,就有七、八位是班上的成員,其中兩位年紀更超過九十!在班長的鼓勵下,班員們努力地淨障集資。
為了讓一些年長的學員動起來,呂秋月總是鼓勵他們:人老心不可以老。因此推動班上成立「舞獅團」,只要教室或里仁有活動,就表演祥獅獻瑞,既吉祥,又能帶動氣氛,活絡筋骨。這個團隊共有五名成員,年紀最長八十一歲,舞動起來卻一點都不輸年輕人,充分展現不服老的精神!
學員如此相應,最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園區的參訪,法師開示及學長的提策,使善終及善生的觀念深植於心,策勵著他們:「這一生讀不懂沒關係,種因!來生在胎裡就能聽到《廣論》,然後讀妙慧、到園區。」學員深受感動回來後廣邀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臺廣班,班級人數因此快速增長。
一是呂秋月對學員的殷殷提策:「把握當下,多多參與活動,年紀大了,要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這一次能參加,下一次不見得可以參加!」「要多造善業,下一生再回來時才能感得好環境」。尤其當學員親眼見到,有同學前一堂課還見著面,下一堂就無法來了,呂秋月便藉機引導「無常」概念,因此學員都很重視當下的學習,只要是師父說的,一定照做,也學得非常歡喜,甚至期待天天都可以學習。
勇悍行 只為師父一句話
臺廣 100 班成立時正式學員僅二十五位,至今已逾五十。學員人數增加一倍,但護持幹部依舊維持當初的五位。班長負責課程及活動規劃,關懷任務則由其他四位幹部及義工分攤。護持人數雖少,但長久下來大家都很有默契,只要班長提議,他們一定努力配合,少有意見,因此班級經營,得以順利進行。
帶班之路艱辛,呂秋月卻仍以七十多歲高齡,無怨無悔全心付出。是什麼力量,支撐她一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她說:就憑著一股報恩的心。原來是有一年朝禮法會,她先生往生沒幾天,她在鳳山寺看到師父,悲從中來,哭著跟師父報告經過,過程中只記得師父說:「沒問題,沒問題,一切都沒問題。」短短一句話,對她往後人生卻是莫大的加持,從此伴著她勇猛地向前邁進,因為「一切都沒問題」。她也以此引導學員,只要有師父在,「一切都沒問題」!在她及護持團隊的努力下,班級經營成果令人讚嘆。
以下是學員的心得分享:
生命轉向 以法度晝夜
● 楊敦子:觀功念恩真好用,班長說:對方縱有一百個不好,只有一個好,就看那一個好的就夠了。我照著做,現在和先生、女兒、女婿相處非常愉快。
● 羅歐金鳳:來教室上課,走路要一個小時,大兒子擔心安全問題,不讓我來,但我還是想來,就對兒子說:「不讓我去上課,我還是要和班長親自說一聲啊!」看到我這麼想來,小兒子就說以後他會載我來上課。
● 李吳恨:我眼睛不好,《廣論》都是用聽的,知道供養集資的重要,所以常常和同修分享我的拿手菜及點心,有事無法來上課,一定會請假,不能讓護持人員擔心。
● 余汶葆:捨不得休息,恨不得一個禮拜七天,天天都來上課。
● 林玉霞:佛法就像太陽一樣,照亮我們的內心,所以我不輕易請假。
● 許江海:我一生務農,不識字,透過一遍國語、一遍臺語的學習,善心漸漸增長。買便當時看見前面的人因為少了五塊錢,老闆不賣,我自動幫他出,布施很重要。
● 許美蓮:很歡喜,以前只知道佛法的一些名詞,但不知道意思。現在漸漸理解,貪瞋痴三個字也知道,但不會用在生活上。上課時班長說:去買菜跟人家要蔥、薑,這也是貪。我嚇了一跳,以後再也不敢要了。
來源:《福智之聲》237 期 第 118 ~ 12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