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寶、辛蒂 圖 / 呂志弘
文 / 大寶、辛蒂 圖 / 呂志弘
福智「第一個」越昇班,在雲林斗六。兩年多來,有人已能寫出文情並茂的中文,有人因好樂佛法曾興起出家念頭,如今更全班自動自發為全臺新開班說明會作護持。
異鄉多孤苦,然而他們都說,越昇班像第二個家,甚至視班級老師為父母,亦敬亦孝。一個教中文的地方,為何能成為遊子心靈的歸依?
目前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的越南籍博士生陳春幸,為了幫助越南同胞來到異鄉能過得好,多年來一直很用心付出教越南人中文。兩年多前,她提出開班合作需求,如得法師經由性愍法師輾轉告知後樂觀其成,一則肯定陳春幸的真摯發心,一則透過中文提升心靈也是福智國際化很好的方便之門。於是,福智第一個越昇班在雲林斗六開班了!
國界消失了
「第一次來臺灣的舉手。」離火車站不遠,斗六市區上的雲林支苑二樓傳出宏亮的聲音。臺上的義工講師正在教一班幾十名的越南同學中文聽說讀寫。同學年齡不大,大多在雲林、彰化一帶擔任工廠作業員,也有一部分是外籍配偶或交換學生。
「第二次來臺灣的舉手。」義工講師又問。
舉手的人越來越少。外籍移工在臺灣居留的時間有限,合約一到就得返鄉。有些人會一而再,再而三來臺,希望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不只換得金錢酬勞,更能學到臺灣人的管理制度、做事方法,譬如阮氏香。
「第三次來臺灣的舉手。」講師最後問。
剩下劉秋香,一個長睫毛、齊瀏海,皮膚白嫩乾淨,講話溫言軟語的小姑娘。曾經跟阮氏香一樣,因為聽不懂中文在職場上碰壁。
講師問了這麼多遍不是要做身家調查,而是要他們加強對「次」這個中文字的印象。課本上的例句是「這是我第一『次』來法國,想要看的地方很多。」法國太遠,所以講師問他們第幾「次」來臺灣。
學到「恐怕」這個詞的時候,講師問:「學生都怕老師嗎?」有同學說怕,有同學說不怕。講師再問:「你們會怕誰?」氏英答:「怕沒有打電話關心爸爸媽媽、沒有寄錢給他們。」另一位答:「怕鬼。」
學到例句「今天要做的事不少,他覺得很煩。」講師點名其中一位同學文照:「什麼時候你覺得很煩?」文照答:「跟女朋友講話的時候。」全班笑成一團。
一個教室,不同民族,文化相異,卻沒有一絲隔閡感。
最好的不見得最適合
歡樂的師生互動得來不易。斗六「越昇班」開班之初,曾任國中數學老師的「吳春桂」與自家開英文補習班的「廖燕玲」合作教中文。加上總班長「呂振榮」,三個人一起到處收集國小課本、購買輔助教材、自製注音符號卡,然而上課氛圍始終低迷、同學表情始終麻木。
好一陣子之後才打聽到同學心聲:「你們都沒有教我們拼音!」
一臉嚴父模樣,講起班上寶貝學員卻會講到眼眶濕潤的呂振榮心想:「奇怪?怎麼說沒有教你們拼音?講師都很認真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同學要的是羅馬拼音!因此體會到:最好的不一定最適合。雖然學會注音符號才能發出正確的音,但學員平日工作繁忙,使用他們自幼習慣的羅馬拼音,才是鋪對了可以讓人走上去的第一道階梯。
「來越昇班以前,我自己買書讀,也會上網查那個字怎麼寫、什麼意思,但是沒有人教覺得很困難。現在有老師一筆一畫教、告訴我們有什麼相反詞、幫我們改作業,我們進步很快。」劉秋香說,以前常常被老闆罵,現在再也沒有被罵;以前會買錯東西,現在不再買錯;了解臺灣文化之後,臺灣就像自己的國度。
看我七十二變
中文教學穩定了,幹部們並未就此滿足,還要把經典佛語幻化成各式各樣的校外教學,結合淨智、文教、慈心、里仁內涵,讓同學的心靈得到慰藉、依託和成長。
蒞臨雲林古坑麻吉有機農場、欣欣蛋糕麵包專門店,體驗慈心不殺、有機無添加的魅力;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中台禪寺等,讓同學不知不覺跟佛法靠近;出席祈願法會、朝禮法會、憶師恩法會,認識師長及團體功德。
同學努力用功讀書、認真參與活動,幹部由衷感動,豎起大拇指讚歎這些善根雄厚的年輕人。總班長呂振榮說:「祈願法會他們去排桌椅、鋪義工住宿的地墊(見下圖),動作很快。上午提前完成,下午又換去操場那邊搬桌椅。他們埋頭一直做一直做,快我們兩倍。」
如今幾位資深同學手上都不約而同地戴著法師送的佛珠,其中一位機靈風趣、樂於助人的同學阮文俊,有陣子還剃成光頭。有同學到善法行業欣欣蛋糕麵包店實習了一陣子;有同學請臺灣老公不再對農田施打農藥,收成後請同學一起來採收,連續兩年供養僧團。
「老師不要動!」
朝禮法會經過拜年站的時候,同學主動邀請班幹部接受奉茶。越南出生長大、現任班長的阮善如說:「越南習俗跟臺灣一樣注重孝悌,他們把班幹部當成爸爸媽媽。」
異國遊子,心靈特別需要被理解,而班幹部不僅主動理解,甚至消融了國界。「這邊的老師們都會幫我們解決工作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有人沒來上課,有人生病,老師們都很關心,來這邊就是感受到被關懷。」阮氏香說。
「有同學上大夜班,老師會買補的東西給他們吃、買清涼油給他們抹不『愛睏』;老師懂我們需要什麼,不會分國內國外,對我們像家人一樣,讓我非常非常感動。」從小到大只能看著有錢人家孩子過生日的劉秋香,就是在臺灣越昇班吃到這輩子第一次生日蛋糕!
2018 年十一月的某個禮拜天,吳春桂照例來幫大家上中文課,同學突然拉住她說:「老師,來,您們來站前面、您們都來站前面。」
吳春桂問:「怎麼了?」
同學們一臉神秘兮兮,只是一個勁兒地繼續勸說。等到班長及講師都站到前面了,才有一個同學出來代表說:「我們不知道臺灣是哪一天教師節,所以用我們越南教師節——十一月二十日,要送老師禮物。」
2019 年三月三十一日,雲林支苑增開一個「越昇二班」。晉升為「越昇一班」的元老班同學受邀前來幫忙,穿上福智黃背心點名、打掃、擦桌椅,同學們笑得特別開心。
等到場地復原的時候,吳春桂想要幫忙收桌巾,一班同學來阻止,說:「老師您不要動,您站那裡,我們來做就好。」好像長大的孩子,開始為父母親著想;又像乖巧的學生,奉行「有事弟子服其勞」。
是歸人不是過客
如今,越昇二班步上軌道。因為有前輩打基礎,二班班長丁秋荷一上任就把班級經營的相當活絡。她告訴同學:「我們一定要讓你們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不是硬邦邦地規定你什麼什麼。所以請盡量把你的想法、你的需要告訴我們。」
丁秋荷有機會就向同學說明觀功念恩的重要:「你老是看到你老闆、主管不好,回到宿舍就會覺得這個人腳又占到我這邊,我就踢你一下。心裡一直這樣,絕對不會快樂。」
之後有同學拿著《論語》問高中國文老師退休的二班講師何美融:「老師,您可不可以教我這個?」有同學在課堂上打電話跟媽媽說我愛您,越南媽媽在電話那頭哭得唏哩嘩啦,在座其他同學也感動得哭成一片。
學生問丁秋荷,為什麼老師這麼好?給學費不要、送禮物不要、請吃飯也不要。丁秋荷說,你們開心,我們就好了。
班幹部無私的付出無形中為學員樹立良好典範,阮文俊希望將來回越南開班,幫助親友增進中文能力,找到好工作。原來是受惠者的劉秋香,體會到自己也能給予,願意忍受值完大夜班的疲倦和舟車勞頓的辛苦,來班上幫助程度比較淺的同學,她說:「以前我從來沒有這樣想,現在幫助別人感覺心很快樂,很有意義。」
所有美好,始自 2017 年五月。所有幹部都記得:「學習沒有分國籍,只要你肯學,我們就願意陪伴你。」
總班長呂振榮提起開班緣起,紅了眼眶。當時他在某所小學看見這群認真學中文的越南朋友,一股柔軟的使命感打從心底油然而生。他心想:「我是宗大師的弟子,一定要把道次第帶到越南、把師父的法傳入他們心中。」這種照顧不是一輩子的,而是從中文班和幸福佛法開始,讓他們永遠留在福智,成為歸人,而不是過客。
來源:《福智之聲》239 期 第 108 ~ 1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