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一針一線,把清淨織縫——僧服義工的奇藝恩典

文 / 周瑩、妙欣 圖 / 僧服組提供、邱嘉祥

文 / 周瑩、妙欣 圖 / 僧服組提供、邱嘉祥

已過八旬的義工吳茸正在穿針引線縫製僧服。已過八旬的義工吳茸正在穿針引線縫製僧服。

已過八旬的義工吳茸正在穿針引線縫製僧服。已過八旬的義工吳茸正在穿針引線縫製僧服。

一件樸素、極簡的袈裟,日常老和尚盛讚為「三世諸佛清淨幢相」,它跨千里、越千年,沒有語言種族隔閡,無論誰穿了它,我們都會躬身禮敬,如見佛陀。然而當我們禮敬法師的同時,可曾好奇過,眼前這件僧衣,如何而來?跟《福智之聲》一起探訪僧服組,會發現一整座令人驚豔的寶庫......

「這件衣服的殊勝,真殊勝哪!三世諸佛清淨幢相。」日常老和尚每每說到出家人披上的「僧服」,總是特別精神奕奕,語氣剛勁,對它發出無比的讚歎。

袈裟樸素、極簡,卻撐起救護天下的恢宏事業。當我們禮敬法師的同時,可曾好奇過,法師身上所著僧衣如何製作而來?

十八般武藝精通

僧團僧眾多,僧服需求量大,且衣型規格化,委託成衣工廠製作是合情合理的選項。然而,福智僧團所有僧服,短褂、中褂、長衫、五衣、七衣、九衣......皆由義工一針一線手工車縫而來。

當我們深入了解義工僧服組,才發現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寺院、法會、教室壇城上各式各色設計繁複的幢幡幔,甚至加拿大 PEI 僧團法師度過嚴冬之禦寒觀音頂、披單,都是義工從「零經驗」中摸索出來的。又是一群像日常老和尚一樣,在荒野中開疆闢土、胼手胝足打造出綠洲的勇士!

然而,找布、買布,自學、求師,密密縫縫,無怨無悔織衣,二十幾年來為僧團省下龐大經費,所求的,就只是讓僧團弘揚教法能無後顧之憂。

令人尊敬、卻異常低調的僧服組,最初為何成立?如今臥虎藏龍於何方?依憑什麼信念,甘願守在針車前,拾起被時代淡忘的女紅?

從簡樸生活出發

1999 年,日常老和尚來到台北,為鼓勵學員力行「簡樸生活」,召集義工設立「裁縫組」,提供免費修補破損衣物的服務。當時裁縫室就藏身於台北學苑不到兩坪大的教室裡。

2000 年夏天,法師請裁縫組義工為僧團製作僧服,裁縫組於是更名為「僧服組」,此後,僧團的僧服就直接由僧服組義工承擔。

後因預科班及 PEI 僧眾愈來愈多,僧服需求大增,僧服組便於各區徵求義工。目前全台從基隆到屏東各區都有義工承擔,總部位於丹鳳,組長為元老義工吳美梅。台灣僧眾所需僧服、壇城織品,由各區義工分工合作製作;PEI 僧眾所需,則主要由高雄區承擔。

早期鳳山寺圓根燈會壇城。早期鳳山寺圓根燈會壇城。①下裙 ②披單 ③觀音頂①下裙 ②披單 ③觀音頂

 

 

從北區到全台——開疆元老,妙手生花

福人居福地,投入增上生

大片大片陽光灑落,裁縫室裡,一台台縫紉車喀噠喀噠走著,熨斗來來回回划過長長的熨燙檯,義工們正埋頭製作僧衣「頓嘎」,累了,一抬起頭,就能遙望遠方的觀音山。即使機具不少、布材亦多,但視野通透,讓室內格外有城市裡難得的呼吸感。這是現在丹鳳工作室僧服組義工的工作環境,來自善心人士發心供養,正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身材嬌小的組長吳美梅,古稀之齡,耐心地介紹僧服義工所製作的各種織品和工序。她年輕時是一名出色的「婚紗」設計師,備受老闆器重。四十五歲遇見日常老和尚,了解業果後,適逢裁縫組要成立,她毅然決然放棄世間名聞利養,將一身好功夫投入增上生,加入裁縫組全心全意做義工。

沒有妙手,怎能生花

早期裁縫組從修改衣物開始,慢慢到做一些小織品,如環保袋、廣論書套、開示桌套等。也曾做過環保布鞋套,讓善友們在大悲精舍參加佛七時,即使踩著冰冷的地板也不會不舒服。

僧服、袋套等織品,對裁縫出身的吳美梅並不難,難的是後來開始製作的壇城織品。第一次接到請託,就是僧團臨時需要一把非常重要的寶傘。雖然從未見過,但這是供養三寶絕無僅有的機會,吳美梅歡喜承擔了。

承蒙法師為她找來一張寶傘照片,她憑著巧手和服裝設計經驗,在義工協助及奮起祈求下,不負重任地在最後一刻完成莊嚴的供具。

有一回,製作一條供養法會的桌巾,她用亮片、珠子等裝飾,費了好一番工夫。不料會場人員放上桌後,桌巾整個向前傾落。美梅見到,立即心生責難,怪對方不會用綁帶固定。接著法會開始,她跟誦經文時突然意識到桌巾掉落是自己設計不夠周全,怎麼能怪罪他人!內心難過不已,掉下眼淚,並感念師父加持讓她向內觀察,當下便發願:「師父,我生生世世跟著你走,我要做出世間的設計師。」吳美梅說,從那時候開始,團體法會的壇城布置就交由僧服組負責承擔。

丹鳳僧服組製作僧服 (右排一為組長吳美梅)丹鳳僧服組製作僧服 (右排一為組長吳美梅)年輕時候的僧服組義工們 (後排左至右為吳美梅、賴蓮、廖玉燕,前排為莊麗滿,拍攝於 2000 年)年輕時候的僧服組義工們 (後排左至右為吳美梅、賴蓮、廖玉燕,前排為莊麗滿,拍攝於 2000 年)

和合,凝聚力量大

讓更多人有機會一起作師所喜,是身為組長的吳美梅不簡單的心胸。裁縫組剛成立不久,有天輾轉拿到日常老和尚託人送來的一條舊褲子要給裁縫組義工補,「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條褲子前後各破了兩個洞,褲頭、褲管都鬆了。」吳美梅回憶。能為老和尚修補褲子,是非常難得的機緣,於是她讓不同時段來的義工各補一小部分。她相信這是老和尚別具用心的加持,在一開始就讓僧服組和合造善業。

製作壇城飾物不容易,過程中遇到很多狀況,如缺乏靈感、時間不夠、資源不足等。像是每年要負責朝禮法會的布置,她和梁章蘭等幾個義工為了趕進度,就會在過年期間帶著大同電鍋、年菜到裁縫室,一起邊工作邊過除夕。

位於雲林的福智教育園區在宗仰大樓落成之初收到殊勝的老唐卡,當時唐卡已相當脆弱,需要在其背面縫合一層布襯作為保護,吳美梅認為這是難得的集資糧機會,便號召北中南全區僧服組義工,一起來縫綴。雖然針必須穿過很厚的布,義工們縫得手很痛,卻無不心生歡喜,因此凝聚力更強。

傳承,需要新血加入

每次遇難關,吳美梅和義工們會向老和尚作皈依、祈求、拜懺,總能在最後關頭達成,如尊聖塔的天蓋、鳳山寺三色幔、南海寺新蓋大樓古唐卡的配框等。「我相信師父,他在我們身邊。」吳美梅語氣堅定,很開心完成師長交給她們的任務。

吳美梅兢兢業業奉獻長才,被義工們喻為「7-11」,轉眼已近三十年。過退休之齡,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傳承」。恭敬之心加上手藝之巧,僧服組義工一針一線用手雕琢出的細緻,如海聚八供,連來自印藏的出家僧都讚不絕口。數十年累積出的技術,若斷了傳承非常可惜。

她透露,雖然目前各區都有義工支援並分工合作,如屏東陳玉蘭承接裁剪及分發,北區李桂英承擔教學,但傳承需要更多年輕的義工。只要願意承擔、學習,她們很願意把一身功夫傾囊相授。

日常老和尚說:「我心裡一直高興,我還是覺得最高興的——披這件衣服。拚命要做好它,這個功德是不得了的!」若能加入僧服組義工行列,相信其功德也是不得了的。

丹鳳工作室一隅。丹鳳工作室一隅。(左起) 扁幡、頓嘎 (坎肩之藏語)、寶傘(左起) 扁幡、頓嘎 (坎肩之藏語)、寶傘

丹鳳工作室一隅。丹鳳工作室一隅。(左起) 扁幡、頓嘎 (坎肩之藏語)、寶傘(左起) 扁幡、頓嘎 (坎肩之藏語)、寶傘

丹鳳工作室一隅。丹鳳工作室一隅。(左起) 扁幡、頓嘎 (坎肩之藏語)、寶傘(左起) 扁幡、頓嘎 (坎肩之藏語)、寶傘

 

 

從高雄到 PEI——後起之秀,強力後盾

一念勝解,闖入陌生荒境

製作僧服,一年要超過一千萬!吳秀梅在會議上聽到如證和尚計算出委外所需經費時,驚訝得從座位上跳起來!

2007 年,住在高雄的吳秀梅被邀請參加一場會議,連哪些人與會、內容討論什麼都不清楚的她,以為只是去喝咖啡旁聽。當天才知道是重要的僧團會議,要決定僧服的製作。如證和尚傾向由全職人員做,但法人事業主管考量人力問題,建議委外製作。和尚於是當場算起經費,吳秀梅一聽到如此驚人的數字,想到僧團若要籌措大筆經費,豈能專心學習五大論!又想起日常老和尚曾說:「如果你對業果勝解,就不會事不關己。」便站起來,主動承擔召募義工的重擔。

有牙醫背景的她,在短短一場會議的時間,就因為無私的發心,意外闖入陌生的領域,轉變此後人生。

風雨生信心,如今樹已成林

完全不懂裁縫,吳秀梅一開始毫無頭緒,只能打電話到處募人募資材。2007 年十一月,高雄僧服組正式成軍,只有兩張桌子、五張椅子和多方募集來卻不堪專業製衣使用的家用縫紉機及工具。

十多年後的今天,高雄區義工人數近九十人,縫製的僧服、佛堂供具已數十萬件,從台灣湖山分院大殿供奉的等身佛供具、南海寺度母殿供具、圓明寺藥師法會壇場供具,到加拿大傳燈寺分院大殿的大圓幢、龍頭幡、八吉祥供具、桌布幔、樑簾、唐卡等。

吳秀梅 (第三排左一) 與高雄僧服組合照吳秀梅 (第三排左一) 與高雄僧服組合照

勤學習,種因不求果

多年在高雄承擔統籌僧服組的工作,吳秀梅分享非專業的她一直在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她常常想起師父提醒弟子「就因為我是凡夫,所以我才需要學習。」

有一次僧團需要「樑簾」,吳秀梅從未見過,也未曾聽過,正傷腦筋如何是好,竟在看展覽時發現一本文物書籍裡頭有樑簾的照片。吳秀梅回家後用放大鏡仔細鑽研每個紋路和線條,潛心專注地繪製樑簾草圖,再請組內擅長打版的義工依圖打版,並殷重祈求師長加持,順利製作出僧團前所未有的藏系寺院專用的樑簾。

僧團在冰封嚴寒的加拿大 PEI 學習,亟需禦寒衣物。2011 年,高雄僧服組以弘一大師所戴的帽子(稱為觀音頂)為設計原型,製作了僧團專屬的觀音頂和披單。

加拿大 PEI 僧眾著禦寒觀音頂與披單在雪中前行加拿大 PEI 僧眾著禦寒觀音頂與披單在雪中前行樑簾樑簾

遇貴人,護法度難關

發心承擔的路上,每當諸多困難現前,她都問自己「為什麼而做?」「為了報答師父恩德,我會努力護持僧團,雖然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一定盡心盡力去成辦它。」師父教過的「努力種因,不急求果報」是她面對挑戰時自己精神喊話的醒腦妙藥,幫助她越做越歡喜、踏實、篤定。

大量僧服製作所費不貲,然人有善願,天必佑之。高雄僧服組那沒路也拚命踏出一條路的誠心與毅力,感得許多貴人鼎力相助。錦群企業負責人——非佛教徒的劉老闆,2009 年後長期供養布料,其他多位企業家亦發心長年供養大量高級布料護持僧服製作。

成衣業全興企業傾囊相授製衣技術,帶著吳秀梅四處尋找價格公道、品質優良的專業縫紉設備商家,並熱心為僧服組規劃剪裁室、整燙室等。

吳秀梅坦言若無貴人扶持,僧服組無法如此順利承擔。她邀請執事法師們親自拜訪這些企業家,致上謝意與關懷。「我希望他們看到,他們的供養,從沒有生命的布變成衣服,變成觀音帽和披單,然後穿在僧眾的身上,在那雪地行走,那是何等殊勝。」這是她心底對這些貴人善友的無限感恩。

「每天都在面對很多困難,可是自然而然就有佛菩薩的加持、師父的加持降臨,派風派雨來協助我度過種種的難關。」創建過程艱辛,但關關難過關關過,吳秀梅靠的是專心依仰三寶,因為老和尚教言:「祈求必有效,無效是沒有祈求。」她相信意樂清淨、如法行持,僧服組一定能得到師長與龍天護法的加持。

為清淨幢相,荷擔無厭倦

回顧僧服組往昔,從來不知道僧服的背後,竟有這麼多精采的人事物,如同劉姥姥進入大觀園,看見豐美的莊嚴堂皇。

為簡樸而立,從僧服到壇城,如今心血結晶遍及台灣與加拿大 PEI。不管是開創元老還是後起之秀,默默在背後無間斷付出與突破的僧服組義工們,無疑是僧團清淨建教的強力後盾。我們也看見,只要有一顆美麗純淨的發心、對師長堅強的信心,不管最初有沒有專業經驗,都可以結成甜美果實。至心隨喜、讚歎僧服組義工,為清淨幢相、善妙供具,一針一線的織縫。

高雄僧服組製作僧服高雄僧服組製作僧服高雄僧服組製作僧服

 

來源:《福智之聲》240 期 第 96 ~ 10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