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昇養樂村,他們的故事 ②|詹鋕平以孝護老

文 / 兩可 圖 / 蘇翠玲

文 / 兩可 圖 / 蘇翠玲

林文玲能夠放手以廣論理念經營明昇養樂村,是老闆詹鋕平在背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詹鋕平一開始打造養樂村,從取名、建築設計,到人情互動,就懷抱與眾不同的初心。而這份初心,來自對母親恩情的感念......

這一天,明昇養樂村大大的院子裡,陣陣叫賣聲此起彼落。來自隔壁縣的福智高中學生布置了一個個攤位,從傳統賣菜舖到童玩小吃;從夜市遊戲、卡拉 OK,到春聯揮毫。

詹鋕平親手繪製ㄇ字型「三合院」藍圖,讓居住環境再現傳統農家風情。

阿公、阿嬤們陸續挑戰保齡球、戳洞洞、套圈圈等遊戲,雖然不記得遊戲規則,但每每照著學生們的引導順利完成任務、拿到獎品,再看到學生賣力的歡呼後,原本緊繃的臉就會不自覺地露出笑容,彷彿在說:「老歸老,我們還是很行的!」

「砰!」突然一聲槍響,一場輪椅接力賽展開了。只見等候起跑的阿伯已經笑咧了嘴,全場加油聲隨之而起。選手中,有身強體壯推著老婆比賽的「松伯阿公」,有反過來推著青少年的「楊劉寡阿嬤」,還有其他老病纏身卻在此刻返老還童的長者。

終點線的布條不斷地為了長者放下、升起,放下、升起。激烈掌聲持續到最後,未曾平息。因為,每位長者都是第一名!

鋪陳記憶中的味道

長者們能夠享有如此寬敞、人性化的活動空間,是老闆詹鋕平的獨具用心。

因為養樂村的住民多半是在地莊稼人,也是看著他長大的鄰居,詹鋕平希望鄰居長輩來到這裡,依然有熟悉的生活模式,就像回到自己的家。

於是他親手繪製ㄇ字型「三合院」藍圖,讓居住環境再現傳統農家風情。三合院北面是辦公室、護理站、康樂室等,東西廂房則作為長者們的住處。房間內的裝飾特別挑選老人家熟悉的農村生活畫。再者,廂房編號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松柏村、長青村」等,營造村頭巷尾間串門子的親切感。處處見得詹鋕平細膩的體貼。

前院的稻埕栽花種樹,設置跑道、健康步道、石桌石凳。長廊間涼風徐徐,適合佇足小憩。大門圍牆邊則是自由種菜的小園地,大家愛吃什麼就種什麼,像是越南的小巧茄子,也在這裡成熟了。後院還有一排小花圃,每到花開時節,就會傳來幽幽花香。

難忘母親深恩

俐落爽朗的詹鋕平經營善法行業,歸功於母親的啟發。

小時家境拮据,他幫忙放牛,功課落後,讀的也是放牛班。曾經放牛時坐在牛背上,還被路過學生當奇觀拍照。儘管生活窘困,母親始終支持他力爭上游。國中畢業,母親鼓勵他當製棺木的學徒,後來才有開禮儀公司等的事業。

母親深恩至今難忘,每每思之念之都紅了眼眶。詹鋕平心中潛藏著一段影像,幼兒期的他坐在門檻上,苦等外出工作的媽媽回家,忙碌的媽媽回來看見,總會立刻將他抱起哺餵,撫平小小孩童一整日的隱忍孤寂與期待。有次他不小心撞到鐵鏈,頭破血流,媽媽更是焦急地揹著去看醫生。

眼見母親為了生活而過度辛勞工作,很不忍心。長大後,他經營事業都想讓母親欣慰,正如養樂村門前大石上的刻字——百善孝為先,提醒自己也提醒住民家屬:「我是否孝順?」盼以這份孝心廣結善緣。

以報恩心回饋老人家

有長者會親切喚他小名「阿平」,甚至把他當兒子看。詹鋕平介紹長者時也如數家珍:「這位阿嬤以前都在田裡忙」、「我小時候看著阿公清早賣豆乾。」他視長輩如父母,時時揣摩他們的期待與需要。

詹鋕平面對長者,會先提策自己要記得開心,再把他們帶到最輕鬆的記憶,閒話家常。他說:「我若沒來,黃阿嬤會記掛著我。」另外,即使是失智老人,也有權利講話,他樂意當個聽眾。

也因此,詹鋕平每次來到明昇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一問安,握握手,陪他們聊天,幫他們蓋好被子,感受他們今天的心情、身體狀況。只要長者的表情、講話速度、反應不同往常,他就能在第一時間察覺,並提醒照服員須特別注意,讓照服員佩服不已!

憶起兒時媽媽幫他蓋被子的情景,詹鋕平說:「父母恩難忘,我以報恩的心回饋老人家。」

聽廣海明月注入真心

▲詹鋕平的妻子許雪華,除了與林文玲 副主任一起鼓勵丈夫參加福智企業主管生 命成長營,也默默地搭起雙方經營理念的 橋梁。

2014 年詹鋕平參加企業營後開始學習《廣論》,對日常老和尚生起景仰。他說:「媽媽開啟我的孝心,學《廣論》則打開我的格局。但願接下師父的那盞燈,也能發光!」

要提升照護品質,必須從內心對老人家好,學習《廣論》就是打開內心的秘訣。因此,在林文玲副主任建議下,看護、住民的家屬,陸續加入學習行列。

養樂村安排了每週一個小時的心靈提升時間,為配合外籍看護語言上的隔閡,一開始先從啟蒙的儒家經典《弟子規》、《三字經》出發;之後學習日常老和尚宣講的《廣論》錄音帶,現在則進入真如老師的《廣海明月》,再搭配讚頌、慈心理念等,大家有了共同的語言。

這樣一個與心結合的學習,至今無間斷,已持續七年。

心動轉,老人也動轉了

平日工作繁忙,聽到要上課,剛開始看護們都當成苦差事,組長來自越南的陳嬌南也不例外。不過,老闆有心,大手一揮,讓看護們每到這一天就提早下班。能夠喘口氣再上課,加上學習內容切合生活,陳嬌南愈上愈有興趣:「什麼傷心的、開心的事都可以講,大家就盡情地講,有時笑到把一週的煩惱都甩光了。」

以往,陳嬌南一忙起來時,長者喊她,她常順口回說:「等一下!等一下!」有次老習慣又來了,一旁同事見狀:「唉!父母呼,應勿緩!」她一想:「對、對、對!」就放下手邊工作,招呼阿公阿嬤去。

她為長者送餐,也會餵他們食用,如同照顧自己的長輩。當聽到阿嬤喊:「阿南,妳來啦?」她受寵若驚,因為長者會記得的看護沒幾個,「只是小小動作,就讓老人開心,為什麼不做呢?」

在台灣工作多年,看護經驗不少的陳嬌南說:「工作差不多,但心不一樣了。」眼看簽證即將到期,她好猶豫,想回家顧孩子,又捨不得離開這個可以學習的好環境。一眨眼,又多留了兩年半。

阮氏九也來自越南,做事勤快,但是脾氣不佳。她說:「學習《廣論》後,容易放下,比較可以和人溝通。」現在比較不好溝通的長輩,她也有辦法:「看到需要安慰的,給他安慰。」幾位被安慰的長者,還回頭來幫她。所以她忙碌的時候,常有幾位長者幫忙收毛巾、疊衣服,就是想幫阮氏九。

看護組長陳 嬌南學習儒家經 典後, 面對長者 呼喚, 實踐「父 母呼,應勿緩」。做事勤快的 阮氏九來自越南, 學習《廣論》後 改善脾氣, 和人 溝通的能力變強。

歡樂常在,希望無限

養樂養樂,人生因為學習而轉向快樂,也因為學習於心上調整,原本苦的事情,雖然依舊辛勞,卻不再難捱。明昇養樂村從上到下,從住民到家屬,藉由法的串連,心與心更靠近,在互相陪伴中敬老護老,溫馨和樂,一同走向下一生。

前院的稻埕栽花種樹,設置跑道、健康步道、石桌石凳。長廊間涼風徐徐,適合佇足 小憩。

對於這些辛勤一輩子的長者來說,明天仍舊充滿希望,「不希望老人家來養老院,像是關在監牢的感覺,希望老人家們都是快樂的。」老闆詹鋕平當年命名「明昇養樂」的夢想,一步步走向踏實。

除此,2016 年四月詹鋕平參加於鳳山寺召開的護老會議,體認到明昇養樂村與師長的心願契合,內心的理想也逐漸成形。

他期許養樂村發展出管理 SOP,成為與福智團體結合的平台,照顧師父想照顧的人,包括全職人員和法師父母,建構彼此互助關愛、一起學佛的養樂村。

 

來源:《福智之聲》241 期 第 72 ~ 7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