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日常老和尚)圓寂將屆一年,大家把思念化為增上的動力,就像「上師頌(三)常相思」的詞中所言:白雲起處、青山立處、河水流處、朝日起處、月亮起處,在在處處都在憶念師長。如果時間永不停歇,那麼我們的思念就永不止息。所以,當請法團在仁波切座下聽講時,同修的心裡,感恩師長的恩賜;看見天邊出現美麗虹霓,眼眶流下的是憶念師長的淚水,這是多麼強大的心業力!為了讓大家分享這一抹瀲豔的七彩,本刊特別將這張照片放在封底裡。
本期「論語摸象記」探討韶樂、武樂的不同。孔子說: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武樂,盡美矣,未盡善也。從字面看韶樂在武樂之上,但是師父說,我們看事情,必具隻眼。「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心志從詩而興,由禮而立,最後成於樂。換句話說,韶跟武這二種樂,把舜帝、武王一生的事功統統包括在裡頭。舜一生的成就盡善盡美;而武王之樂,美是盡美了,善則猶有未足之處,這個差異出在哪裡?因為舜之有天下是禪讓得來的,因為他是眾所公認最了不起的人,所以堯把天下讓給他,而武王則是出之於征伐而得到王位,但是武王並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爭天下,而是要幫天下的人解決暴虐無道的殘害。所以,武王及舜帝在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好,可是從外緣來說,武王就比較差。」當我們了解這個特點之後,師父提醒大家──如何努力,使我們能夠一步一步向上,不但盡美而且還能夠盡善。
本期的內容非常豐富,共有兩個專題報導:其一是聖教廣弘傳,請法團專題報導;其二是樂雲常住留,讚頌班專題報導。
今年仁波切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以科判方式,針對重點做解釋,介紹整個佛法的輪廓,並將一切聖言現為教授。仁波切指出:「菩提心乃利樂源,尤其是華人都喜歡財神、藥師琉璃光如來及長壽佛,但這些都不如菩提心。因為實踐了菩提心,內心自然快樂,健康、長壽也會跟著來。」仁波切慈悲攝受,大家也深深感受仁波切對我們的關愛,他也非常讚許團體能依師父的教誡行事。
今年請法成員中,有三位師姐遭逢父喪,一位師姐母喪,她們同感人生無常,但是能在聖地聽經回向給父母,又是何其有幸,「失怙之心」令人感動。另有「仁波切釋問」,本期以菩提心、空正見問答為主,十分精彩。
南北兩區的讚頌班,三年來認真練習,有人從中感受讚頌真的是「佛菩薩的禮物」;也有人從承擔執事的過程中,改變原本怯弱的習性;而北區「眼盲心不盲」的德建師兄,更透過讚頌,將廣論的法理知見,漸漸碰觸到內心,並對師法友功德有更上層樓的體會。南區吳美玲師姐則發願:以音樂利眾生。
由於本期推出兩大專題,故而慈心大地、杏壇飄香、學習心得等單元暫停一次,關於淨智、文教、廣福之重要事件者,整理文稿列於福智新聞單元。例如:新加坡親子團訪台、北美福智生命體驗營、福智小學第二屆畢業典禮、園區搶收花生記等。以及因應十月憶師恩法會,現場將供養師父所需之有機鮮花,桃園同修在「和美蘭園」撒下花種子,希望「種下菩提種,開出摩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