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麻園農場通過集團栽培有機驗證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福智麻園農場的耕作將滿兩年,為了正式入列慈心農業發展基金會所驗證的有機農場之一,2005年9月上旬正式舉行栽培集團查驗,此次的查驗具有兩大意義:其一是福智有機農場克服萬難後的新里程碑;其二是,「福智集團栽培區」成為農委會推展有機集團栽培的新政策以來,第一個正式申請有機集團栽培區驗證的農場。

  2003年起,園區陸續承租台糖農場,成立「福智麻園農場」,總面積達一百多公頃;2004年初開始進行整地栽種,由於農場種植甘蔗多年,土質很貧瘠,但園區仍決定採行有機無農藥的耕作方式,一切從零開始。

  雖然地力貧瘠,耕作的同修們也沒有經驗,但秉持著師父的理念,他們鍥而不捨地嘗試,縱然遭逢許多困難仍不放棄,包括技術上的缺陷、內心的焦慮與衝擊,在在都是考驗及關卡,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又非常艱鉅的任務。

  古語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福智有機農場的付出其實與收穫不成正比,但漸漸的,原本乾硬貧瘠的土地變鬆軟了,蚯蚓、老鼠、野兔來了,白鷺鷥、高蹻、白鶺鴒、斑鳩、麻雀也飛來,被視為生態指標的螢火蟲最近也出現了!農場一片生機洋溢、欣欣向榮,大自然的回饋很令人驚喜,也燃起了農作同修的熱情與希望。

  經過近兩年的播種耕耘,除了土質改善及生態恢復,同修們也累積了很有價值的經驗,去年底開始籌備申請有機驗證事宜,包括安排耕作者培訓課程、規劃管理組織、詳實紀錄耕作資料、帳冊的彙總,希望透由驗證單位的把關,正式成為有公信力的有機農場。

  台灣有機農業自推展以來,以小面積的農地居多,農委會為了推廣有機栽培,鼓勵大面積的集團栽培,於2004年公布「輔導有機農業經營計畫內容草案」,正式推出有機集團栽培的新政策,同時委託該會授證之驗證機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心基金會」)等單位,規劃集團栽培的驗證辦法。

  福智麻園農場由於承租的土地廣闊,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因此除了「法作」(直屬法人)以外,也招募「契作」同修及有相同理念福友,一起光復地力衰微的農場土地。「法作」是由福智教育園區的農業課同修承擔,分成耕作班(共三班)、資材班、農機班等單位,另外還有產銷課配合理菜及銷售;「契作」則有幾位老農友共襄盛舉,至今已產出玉米、馬鈴薯、花椰菜、花生、冬瓜、毛豆等⋯⋯無論「法作」、「契作」,都是福智麻園農場的生命共同體。

  2005年初,福智麻園農場「集團栽培區」將相關資料送雲林縣政府核轉農委會,並於今年七月經農委會評選列入其輔導的數家集團栽培區之一(共有八個集團栽培區,面積共二百四十八公頃,麻園農場即佔一百一十七‧二十八公頃)。

  這幾年來,台灣雖早已有較大面積的水稻或蔬菜集團栽培,但是像福智麻園農場這樣面積超過一百公頃的有機栽培集團區是史無前例的,對於主管單位農委會、驗證機構慈心基金會及福智麻園農場三方來說都是頭一遭,一切必須從頭摸索,在台灣這還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必須攜手共同開創。

  籌備集團驗證的工作很繁瑣,首先是建立知見,必須先了解「農委會有機生產規範」、「驗證機構集團栽培相關基準」等,再著手草擬福智集團栽培區管理手冊,內容包含農場成立緣起、精神、目標、組織、規劃、執行細則、矯正辦法、獎懲細則等,光是一份「作物生產驗證申請表」就長達二十頁。

  備妥了文件,福智麻園農場今年7月向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出有機集團栽培申請案;7、8月間,農場內部的規劃單位先對所屬農戶進行三十項有機標準之「內部查驗」;在完成內部審查後,於九月初慈心驗證機構對福智麻園農場正式進行查驗。

  為了順利通過慈心基金會的查驗,福智麻園農場的企劃單位進行的三次內部查驗非常紮實,透過密集的培訓課程,輔導農友學習農委會及慈心基金會所規範的有機耕作準則,並且考核實際的執行狀況。一路走來,企劃單位與負責耕作的農友成了最佳戰友,一個是腦,一個是手,彼此互助合作。

  在實地勘驗前,慈心基金會中區辦事處也數次派遣輔導員南下福智麻園農場,與規劃人員及農友互動、了解籌辦的實際狀況,他們還協助建立管理手冊及指導填寫申請表,並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引導福智麻園農場事前作周全準備,態度就如同教練般殷殷指導、頻頻叮嚀。

  9月5日、6日兩天,慈心基金會正式派遣八位查驗員前來福智麻園農場進行實地勘驗,雖然雙方同屬於福智法人事業,但秉持師長的教導及對法規的尊重,查驗過程中,八位查驗員如理如法堅守本分,以認真及專業的態度執行任務。

  此次查驗的重點在於查核申請表之聲明與實際運作是否相符,及管理手冊是否落實執行,5日上午先進行書面審查,八位查驗員分組審閱厚厚數大疊的書面資料,反覆詢問內部管理人員、資材管理人員、產銷協調人員,抽絲剝繭地調查農場內部管理狀況、資材來源及管理狀況,還有採收、理貨、銷售及農產品倉儲管理狀況,相關的人員無不認真地回答每一個問題,在嚴謹的氣氛中締造了台灣第一次「集團栽培有機驗證」經驗。

  5日下午及6日上午進行分組下田查驗,查驗員一身雨鞋、遮陽帽的全副裝備,背著相機、拿著量尺,在烈日下走過一畦又一畦的農地,鉅細靡遺地勘查及記錄每一塊農地的現狀、綠籬、緩衝帶、水源、資材、農機、農具清潔、生產採收紀錄等資料,農友亦步亦趨,回答查驗員提問土地的歷史及使用現況,每塊土地的勘驗都是頗費力耗時,也考驗雙方的體力和耐力。

查驗後立即召開會議討論。

  整整兩天的查驗一結束,立即舉行總結報告會議,查驗員召集人邀請所有查驗員及農友列席,聆聽查驗結果及修正事項,此次查驗結果大致符合規定,但也有部分缺失須改善,包括農場旁公用道路之維護不足、教育訓練密集度不夠、緩衝帶須多費心維護、管理手冊應確實執行、防治資材使用前須先申報並拍照記錄、農地入口應加設「有機栽培區」之標示等。會後,主查驗員將所有的查驗紀錄彙整為總查驗報告,呈報給慈心基金會做為審核的重要參考資料。

  驗證行程結束,福智麻園農場的農友們鬆了一口氣,因為光是為了邁進這一步,他們努力了一年半,面臨的困境是外人難以體會的。11月19日慈心基金會來函通知,「集團栽培有機驗證」已審核通過,一群缺乏經驗的「新手農夫」將繼續對著一大片貧瘠的農田做有機農耕,而且是超大面積的農田,有的只是一股對師父的信心以及傻勁⋯⋯

  慈心基金會和福智麻園農場,在艱困中共同開啟了台灣有機農業史上新的一頁──「集團栽培有機驗證」,肯定將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但也將堅定的帶領美麗的寶島朝向「光復大地、光復人心」願景一步步邁進。

福智之聲第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