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味營紀實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每天,當福智法人各地區的職志工,手上的工作告一段落時,從來不必為午晚餐煩心,熱騰騰的飯菜早已準備好,等著大家享用;雖然簡單的幾道菜,裡面不僅有酸、甜、苦、辣味,還有妙法甘露味,這是一群同修經年累月在鍋邊灶前,努力調理的殊妙「法味」。
法味發展到今天,有數十人、百人乃至千人用餐的規模,各區投入的義工不斷增加,在繁忙緊湊的工作中,對於慈心理念或里仁食品評鑑標準,串習的機會並不多,各區也因而自成特色。
驗證股蘇慕容師兄在幹部會議提出,是不是為他們辦一個提升課程,讓法味同修能回歸到師父當初辦法味的意趣。賴錫源學長很認同,但是特別提醒,應該以感恩的心情,關懷這群長期默默付出的同修,於是「法味關懷營」於焉展開。廣福處從九十五年七月開始籌備,並分兩梯次於2006年12月30、31日,以及2007年1月20、21日,在園區舉辦。
關懷的對象除了法味同修之外,也把一些與餐飲相關的義工都包括進來,如里美便當,妙淨、妙喜、如意、大順等食品加工廠,還包括法會、營隊的大寮義工,兩梯共有二百六十多位同修報名參加。
全體動員 心業交映
好戲開鑼了!法味一天的開始展開序幕。 |
為了籌辦這次營隊,廣福處幾乎全面動員,經過五次籌備會議,不僅設計了豐富的課程,還精心編導一齣生活劇,劇情就是法味的一天。編導小組到各區法味與同修互動,聆聽他們的心聲,收集各種狀況,將所得感受編寫出來,希望能如實呈現他們的苦樂。
演員由廣福處的同修粉墨登場,大家都是第一次演戲,卻默契十足,導演怎麼說,演員就怎麼做,因為大家有志一同想要為法味同修盡一份心。
連舞台都不馬虎,12月2、3日,戲劇組特地到園區實地演練,克服許多困難把舞台搭起來,背景幕請美工同修畫了兩幅大海報,兩個主場景:法味大寮及主辦(法味負責人)的住家客廳,彷彿就搬上了舞台。
經過兩個月十四次排演,常常犧牲假期,不斷熟悉走位、動作、表情、講話方式,然後揣摩融入角色的情緒。這是很好的一次學習經驗,更能體會別人的苦樂。
廣福處業務繁忙,平時各忙各的,雖然有互動,但很少有時間去關懷彼此在做些什麼;透過籌辦這次的法味營,把整個業力都拉進來,彼此之間更了解。有一位同修說,原來農管關懷到那麼多農友的生命;另一位師姐則滿心歡喜的感受到「有身邊這群同行,真好!」
營隊以關懷為主軸,每組都安排關懷員關顧學員的身心狀況。第一梯次的學員於12月29日晚上陸續抵達,報到後關懷員即熱心引導到安單處,為他們張羅住宿,營隊開始之前,法味同修就感覺到備受禮遇。
找回初衷 我為何而來
腦力激盪,分享自己參與法味的初衷。 |
課程端出的第一道菜就是戲劇,讓他們在觀眾席上看自己的喜怒哀樂。經過兩個月的排練,演戲的人完全入戲感同身受,看戲的人心有戚戚焉,敲到心坎處不禁紅了眼眶,台上台下同哭同笑。
每個人在劇中都看到自己的影子,深深感動;站在外面看自己,感受特別不一樣,一位師姐分享說:「真的把我們每個人都演活了!在戲裡面我看到自己跟一群人一起造善業,突然覺得身邊的同行都好可愛。」
其實在法味工作,時間緊、對境多,境界常常是來得又快又直接,怎麼感受身邊同行的可愛?像劇中主辦面臨一連串的狀況,筋疲力竭回到家,先生又無法體諒,責備她搞得家不像個家,還質疑:煮飯、切菜真的能成佛嗎?身心交瘁下,她不禁向師父訴說:我每天這麼苦,怎麼能成佛呢?我到底要怎麼學?
藉由戲劇不僅傳達關懷,也拋出問題,讓大家重新省思:「我為何而來?」因為這是支撐下去的力量,所以緊接著由賴學長帶著大家一起思惟「法味與成佛的關係」。
學長請大家回憶一下,當初加入法味的初衷是什麼?師父為什麼要辦法味?經過小組研討,標準答案紛紛出籠,為了淨罪集資、成佛。學長提醒,這些都是理念,跟實際有很大的距離,譬如說,前行時殷重發願「為利有情願成佛」,但是遇到境界的時候可能就「除了你之外!」這種心情恐怕人人都經常在拉拔。
所以理念需要靠環境慢慢歷練才能落實,法人事業就是師父給我們歷事練心、集聚資糧的地方。歷練需要境界,境界從哪裡來?就是身邊的同行,學長舉師父的話勉勵大家,千萬不要把同行看成垃圾,他們是最滋養的有機肥。
經過學長的引導,大家再次體會在法人護持與學習的殊勝,而心也彷彿柔軟了許多;這堂課結束前一起唱著:「『有』情,人人都需要『有』情,不能孤獨走上人生旅程⋯⋯」,這首「友情」,人人耳熟能詳,「友」字改成「有」,內涵立即不同,全場溫馨滿溢,真的感覺身邊的同行都很可愛。
慈心事業 功德無量
策發宗旨動機之後,接著從實際造業的角度來看,「從生活造業中談慈心事業功德」。講師先讓大家討論自己見聞到或親身體會到的真相與危機,有師姐分享,鄰人的香瓜田經常噴農藥,採收前一天更是要噴,以確保香瓜不被蟲咬,嚇得他們家人都不敢吃市面上的香瓜。
講師講了一則笑話。一群朋友有養蝦的、養雞的、種菜的、種水果的,結果一起吃飯時,養蝦的不敢吃蝦子,養雞的不敢吃雞肉,種菜的不敢吃蔬菜,種水果的不敢吃水果。
原來這不是笑話,竟然是事實!許多人只是不知道真相而已。目前台灣農藥使用量亞洲第一,更大量使用除草劑,這些有毒物質一半以上流入土壤、污染水源,殺死土中的生物,水中動物也遭危害。還有食品添加物充斥,每種添加物出廠前,都必須做大量的動物實驗。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背後都隱藏許多殺業。從投影片上看到畸形蛙、腫瘤魚、變種螺等等,其實這也反應人類的命運,現在癌症、不知名的病非常多。
大家聽到這裡,確實有恐怖的感覺,講師要大家再討論,十年前師父還未創辦慈心事業之前,知道這些真相,你要怎麼辦?絕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無奈,也因此想到現在的受用,兩相對照更能感受到師父為大家創辦慈心事業的悲心與無量功德,不僅眼前的受用,還斷絕繼續造殺生的共業;於是再面對所煮的那一鍋飯菜時,相信會現起不同的內涵,果然功德無量。
心心串起 善業循環
各區法味同修分享苦樂經驗。 |
「攜手連心共創希望」,透過農友、農管、里仁店、商管等的分享,讓大家了解一把菜及一包食品從產地到物流、到里仁架上,有多少人的用心在其中。
豐園農場的農友分享,他剛開始接觸里仁義工其實有點生氣,義工來農場視察要求很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但是經過長期接觸,尤其是需要幫助的農產品,農管總是盡力幫忙,告訴他們有法味可以問問看;像被鳥吃得坑坑洞洞的高麗菜、有蟲的玉米、黑心鳳梨,都是法味幫忙消化掉,讓他們有進一步改良的動力。
台中負責農產品管理的師姐分享,當農友的菜盛產,她會先報給南北區,若消化不下,則詢問園區,若園區仍不行,再問法味,或看看有沒有法會活動,總是多方找管道。
一位里仁店長則說,里仁賣不完的一定需要法味幫忙,法味就像里仁的靠山,很感恩他們在後面讓里仁靠。
負責解說商品管理的講師也說明食品開發評鑑過程,評鑑人員從原料就要開始看,然後整個生產過程、到包裝,都要評鑑,確定都沒問題才能在里仁上架;有些產品必須連看兩天,乃至於凌晨四點多就要到工廠,因為有的工廠是五點開工。
這麼辛苦卻很有價值,除了開發少添加物的清淨食品,食品加工也是農產品很重要的後盾。像今年高麗菜大豐收,他在電視上看到報導,農友把菜當球踢;還有屏東落山風吹得晚,芒果花都沒吹落可能大豐收,農友卻說慘了,價錢會跌到沒價值。看到這些他真的感覺農友很可憐,豐歉都苦,尤其有機農友更艱辛,所以一定要幫他們找出路。
大家聽著不同角色的不同故事,看到一個產品串聯了這麼多的心,農友、農管、商管、物流、評鑑、里仁、消費者⋯⋯。師父用慈心事業串起了這個善業循環,各個角落都有人在奮鬥,而對法味同修來說,除了欣喜自己也是當中的一份子,更有信心走下去。
精心料理 「法味」上桌
意樂調整好、理念認識後,接下來應該學習更多利眾的方法,「各區法味調理方法」,各區法味交流不同的經驗。講師拋出狀況題,讓各小組開菜單。
木瓜不甜,表皮又醜,怎麼辦?有人建議未熟的切薄片,加百香果醬做成涼拌,立即有人響應,拌以吟香梅汁味道也不錯;成熟的則加豆漿或燕麥奶打成果汁。
颱風過後,法味總是分到比較不受歡迎的菜,如空心菜、紅鳳菜等,如何轉心?一位師姐說,颱風來大家應該要有認知,有菜吃就很不錯了!然後有人提供空心菜的處理方式,菜葉煮湯,菜梗切丁炒豆豉,聽起來菜梗也變好吃了。
瓠瓜盛產,有一萬公斤,怎麼處理?菜單紛紛出籠,包水餃、瓠仔煎、炒冬粉、做包子、曬乾、做紅燒⋯⋯原來瓠瓜可以做這麼多料理,尤其瓠仔煎很少人聽過,想像中似乎很美味。
這些狀況題可不是紙上的題目,是法味經常要接招的問題,講師請問大家,接到的時候感覺是問題還是資糧?其實是問題也是資糧,問題必須處理,而在過程中歷事練心,增長資糧。以這幾個月來幾乎天天上場的冷凍青花椰菜為例,幾乎吃到讓人臉色發青,而法味同修又是如何學習的?
台北吳玉英師姐分享,剛開始直接炒,但是苦苦的又殘留冷凍的味道,很不受歡迎,連她自己都不想吃,還要炒給別人吃,心裡很不好受;但是台北法味分配到兩百箱等著消化,怎麼辦?後來其他師姐提供了好幾種料理方式,燙熟拌紅麴麻油、煮米粉湯、紅燒麵,或直接當湯料。她起初很難接受,認為「哪有這樣配的,真是外行人領導內行人!」但是端出去竟然接受的人多了,才發現自己被既有的概念卡死了,沒有一定要什麼配什麼,經過此事心又寬了一些。
有陣子南瓜盛產,於是每天都會看見金黃色的料理。而聽說高雄的南瓜湯特別好吃,於是許多人就請教專門煮湯的邱清蘭師姐,到底有何秘方?原來她的秘方是祈求、持咒、加上歡喜的心,她說:「以皈依、歡喜的心來做,做出來一定是人間極品。」這是法味最特別的添加物。
餐檯上不斷出現相同的菜,難免會有聲音出現,那是因為大家都不清楚背後的因緣。台北法味主辦黃桂香師姐提出了一個構想,在餐廳開闢一個園地,將需要幫忙的菜或食品背後的故事寫出來,那麼不管是炒作或受用的人,心情必然不同,更願意護持。這個園地就取名為「謝謝好慈心」。
的確,了解了生起感恩的心,必能品嚐到真正的「法味」。
收穫滿懷來自師長悲智
除了採擷各種方法之外,更重要是學習正確的方法,所以課程還安排與法味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衛生」,上完課才發現,各區要學習改善的地方真不少,同修很有自覺,暗下決心要落實相關規範。「如何選擇食材」,讓大家對市售食品中的化學添加物,有進一步的認識,以後採買食材時能更謹慎。另外,也介紹了每天離不開的清潔用品。
短短一天半,課程緊湊而豐富,第二天一早還有運動共學,希望每個人身心都健康,廣福處的用心人人感受到。從戲劇的感動、理念的串習、到專業知識的介紹,法味同修重新充電,收穫滿懷,期待以後還有機會接受這樣的洗禮,而他們所求不高,一位主辦說,希望每五年辦一次,果然是吃苦耐勞又容易滿足的一群。
聽聽講師怎麼調出健康菜色。 |
分享交流的時刻,特別請台北林秀寬師姐,分享她如何面對妙淨由家庭式加工轉型為符合食品加工衛生條件的工作環境。她在妙淨已經九年,一開始也很難接受改變後的繁瑣程序與重重限制,但是她努力以聽聞軌理及依師軌理來轉心,放下自己,配合團體,也帶著新義工一起學習。未來法味以及其他契作的店,都希望進一步提升,必然要面臨改變,林師姐的學習經驗,是很好的前行,尤其是她依法實踐的動力,很讓人印象深刻。
兩天來所領受的一切美好,都來自於師長的悲智功德,每個人懷著無限的感恩,一起讚頌「相思樹」,然後以不一樣的心情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當中學習師父的心──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