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張玉芬
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才能體會師父對我生命的重要。
記得小學的志願是這樣寫的:將來我要當老師。隨著年齡的成長,這個志願逐漸被我淡忘。但當我讀到大學畢業,面臨就業的抉擇時,那個志願又浮現在我的腦海,從「想要」當老師到我「需要」找一份工作,我真的成為一位老師。不過那也是我惡夢的開始。
一群沒有求學意願的學生湊在一起,那種唱獨角戲的無奈每天都在上映。我也想辦法希望引起他們的興趣,但好難啊!於是我在一開學就計算著何時放寒假、放暑假。近月底我便盤算著薪水何時進帳,去那裏玩,怎麼進修,怎麼跳槽到公立學校⋯⋯整整八年我是這樣過日子的,我也不覺得當老師有什麼殊勝。直到我進入團體,得到師長的教導,我的教學生涯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從「想要」到「需要」,而今我「必定要」成為好老師,因為師父告訴我,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
猶記得,當初從高職轉變跑道到國中,我是這樣準備考試的:把考試的書都當作我在讀廣論,看書前我一定做祈求,祈求我有機會將師父教我的法,也用在孩子的身上;結果我以完全沒有任教國中的資歷,面對三十幾個競爭對手,只能考第一名的情況下,我考上了。我知道那是師父想要給我練習的機會。我應該好好珍惜。
從考上到現在將近九年,團體在推動文教事業,從個人單打獨鬥,到團體的教案陸續開發完成,一路走來也是跌跌撞撞的,雖然我一直認為自己因為修學不夠努力,才使得孩子們的轉變有限,但我仍以幾個例子來說明師長對我的影響。
第一次帶國中的孩子,和高職生的落差很大,團體又沒有任何的教案,我只得把青少年班的那一套,搬到學校。於是我每天早自修講孝的故事,學生笑我是張奶奶講故事;善行小點滴和反省日記是參考小學的模式,我一直處在摸索當中,學生的表現沒有比較優秀,但我記得師父說:因種對了,果就會圓滿。所以,我也不太在意別人如何看待我。
到了今年,一個畢業後從來沒回來過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出現在我的教室門口,身邊還有媽媽陪著,兩人很靦腆地說:「以前一直受學校的各項補助,現在孩子已經就讀大專,半工半讀,有一點能力可以回饋學校了。」我很清楚那一定是省吃儉用的積蓄,我很想只收他們報恩的心意,但他們堅持,希望這份愛心可以繼續幫助像他們一樣曾經需要的人。我真的好感動,孩子還說畢業多年一直沒回來,是因為一方面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一方面半工半讀也沒有多少時間回來。我向校長報告,校長很高興地說:「懂得感恩、報恩,學校以他為榮。」我們寫了一張卡片鼓勵他,並告訴他,他就是最優秀的校友,念不念第一志願並不重要。我知道師父說的種因就對了,總有一天會結果的,讓我的心不會緣在眼前的成就上。孩子的改變應證了師父的話。
其實每一屆的學生,師父都在教我不同的法類。第二次我帶了一個程度較差的班級,數學老師曾經很大聲地告訴我,我們班爛透了;之後換了老師,我都會先告訴老師,他們的程度不好,但很乖。同事們打趣地說,這個全年級每一科平均最差的班,幸好是我帶的,若換成是別人,大概崩潰了;我也知道幸好是我,因為我有師父,師父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這些外在的成就,都只是附帶的,只要對境能慢慢淨化自己的煩惱,就是慢慢地邁向成功,而成功的那一刻也就是成佛。所以我能夠面對這樣的結果不被打敗,家長對我也沒有太多的抱怨,我們是一起面對的。但其實在國三那一年,好幾位任課老師告訴我,他們喜歡上我們班的課,因為孩子的資質不好,卻能甘於從第一節上到第九節,即使聽不懂也不會作怪、吵鬧,讓他們很願意付出努力。這一批孩子畢業了,他們在高中大都能為自己的學習努力,這是師長無比的加持。
今年的教師節,學校請每班的同學自己想獎項的名稱,頒發給各班的導師一座師鐸獎。這一班的孩子頒給我「有教無類」,他們上台說:「雖然我們的程度不一樣,但老師都沒有放棄我們。」我聽了很訝異,事後我內心很明白,因為師父從來沒有放棄我們任何一個,他說只要我們願意,他願意陪我們走到最後一程,所以,只要我想放棄時,師父的身影就會浮現,並給我無比的勇氣和耐心,我當然不可以放棄他們。
任教迄今十七個年頭,同事們說看不出我教那麼久,也沒有周一症候群,連續當了近九年的導師,教育熱忱不減。他們很納悶這個力量從何而來?我很明白,並在內心告訴自己:「我多麼幸運遇到師父,如果沒有師父也沒有今天的我,我能成為同事的傾聽者、依靠者,都是因為我有師父做後盾,所有同事對我的讚美都來自師父。」
師父啊!弟子很想跟您說:「願生生世世跟隨您,學弘宗大師教法,利益群生。」
福智之聲第1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