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味遇到豆乾

◆台北 曉佳

  豆乾是零食,可是為什麼上了法味餐廳,卻變成了一道菜呢?讓我們細說從頭。

  唯新豆乾經歷三年的開發,終於在里仁架上成為常態性產品。別小看薄薄一片豆乾,開發過程之艱辛,非一般人所能想像。高蛋白的食品不加防腐劑,只能從降低水分來解決保存問題,但是水分太少又會太硬;另外,調味方面不能加人工鮮味劑、香料等,在這樣的原則下,廠商不斷做不同的嘗試,經過多次打樣,結果第一批產品出來,又硬又不好吃,而且還有發霉的問題,所以2005年春節前上架,很快就下架了。對比之下可想而知,一般好吃又耐放的豆乾,是如何做出來了!

  那時候媒體也報導,市售豆乾絕大部分都含有過量的防腐劑。里仁很高興能為消費者開發健康清淨的有機豆乾,所以第一批雖然失敗了,仍然繼續努力。2006年春節前又試做了一批,還是太硬;下半年再做一批,累積了幾次失敗經驗,這次口感終於變好了,於是上了九十六年的里仁年貨大街。

  豆乾經歷了三年辛苦的開發過程,廠商覺得這麼難得的好產品,只在年節才出現太可惜了,因此希望平常就可以銷售。里仁也承諾,評鑑沒問題就上架,沒想到又經歷了一番波折。

  今年的產品好不容易找到適當的含水量,並增加了甘油量,因此口感變好了;但是當時出品的時間是在冬天,因此通過考驗,而如此的含水量又是高蛋白,承受不了夏天的高溫,所以開封超過一小時就開始變味。里仁一發現這個問題,因為不能保證消費者一定在一小時內吃完,或者要求一定要放冰箱,為了誠信決定立即下架。

  里仁非常用心為廠商設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解決,讓廠商走得下去?

  幾經考量,里仁決定不退貨,支持廠商走下去。何況這麼辛苦開發出來的好東西,又沒有壞,銷毀實在是損福報。但是一千多包數量不算少,該如何處理呢?廣福處找各區法味餐廳幫忙,法味長期扮演護持的角色,以往大部分是農產品,這是第一次接收到零食,還是義不容辭接了下來,再想辦法做成主食。

 

法味接招 零食變主食

各區法味餐聽費盡巧思,把豆乾變成主食。

  主廚吳玉英師姐接到這些豆乾,被指示要拿來當主食時,立即現起排斥的感覺:「這不是零嘴嗎?就給人家當零嘴吃就好啦!為什麼要當主菜?」後來她去找負責法味倉管的黃鴻銘師兄,內心還先想著:一定要跟他理論一番,這種東西怎麼能當主菜!

  可是講到後來,黃師兄說:「有一千多包,我們不護持誰來護持?廠商很辛苦把好的東西呈現給我們,如果我們不護持,壞掉了很可惜,也辜負師父教導我們惜福習勞!」聽到這裡吳師姐內心平復了:「是啊,我們法味本來就是做調節的角色,既然現在有需要,我就一定要護持它!」

  如何把零嘴變主食?老實說她也不知道,豆乾本身已經有調味又很甜,這時同修提供她很多意見,加上她多年的料理經驗,決定加一點豆瓣醬配炒試試看,發現這樣乾炒很不錯,吃起來口感比較好,不會那麼甜也很下飯。

  這時的心情跟最初的排斥很不一樣,吳師姐說:「因為有它的出現,零食要變成主食,必須動腦筋去思惟應該怎麼做,一方面造了護持的善業,這個過程又可以增長智慧。所以面對這些豆乾,變成一種感恩的心,感謝它讓自己累積福慧資糧。」

 

互助合作 同行的可貴

  主廚林輝玫師姐說:「一開始時我們都不知道這批豆乾的緣起,覺得這樣的東西不需要法味再炒作,只要打開拿出去讓大家吃就好了,所以會有排斥的心理。後來打開試吃,沒多久真的有一點異味跑出來,當下心就轉了,果然不處理不行,拿出去給大眾吃了不知道會有什麼影響?所以我就跟其他主廚說,我們還是來炒作好了!」

「護持」這份心,讓大家凝聚共同的業力。

  她發覺每次遇到類似的事件,剛開始都是排斥,但是沒多久就會接受;在這個團體,護持的心很容易生起來,同修彼此間有一股互相激勵的力量。炒作時,同修都想盡辦法變化菜色,想讓它更好吃,只希望能提高大眾接受的速度,能儘快消化這道菜。從這裡真的看到同行的可貴之處。

  而當她再想到師父創辦里仁事業,是為了利益眾生,用這個心來面對,意樂就提得更高。對比最初的心態,也看到自己樂簡畏繁的毛病,只想方便就好;幸好有機會在這裡從一次次的磨練中提升。

 

同心同願 累積雄厚資糧

  當初,法味餐廳的主辦黃桂香師姐接到這一個訊息時,連產品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就一口應承下來,甚至為了爭取時效,直接把里仁下架的豆乾送到法味,再補行政手續。產品打開後,她覺得不怎麼困難嘛!把它當主菜解決就好了。

  事後她發覺自己沒有關顧到主廚的心情,沒事先跟他們溝通,只告訴他們,這些豆乾含水量太高,要我們法味來做。長期以來,法味需要護持的農產品、食品經常出現,同修都有一份心想要護持,但是如果沒有想過護持背後的勝利,真的就只是把它消化而已。這次豆乾事件,是必須加諸心力去完成的,與一般炒作流程不同,如果沒有去想做這件事背後的意義,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也錯過了成長學習的機會。

  藉著這件事,讓她學習如何更全面的觀待,應該跟同行做好前行,好好策發意樂。對她而言這還是很困難,有許多不足之處;就是因為困難,師長已經先為我們掌握好方向,只要乖乖聽話,就造作了可以利益很多人的業。但是她覺得不應該只局限在此,可以從許多角度來學習。她發現如果能透由護持的產品,來檢視自己對境時的學習,發現自己要學習的還非常多。

  從這個事件中,大家都看到,當面對境界時,任運而起的都是以自己的角度經驗做取捨,若不是在團體裡學習,自己很難扭轉;若沒有境界呈現,也很難看到內心的相狀。

  她不擅於炒作,只能與主廚群一起討論,可是當她告訴主廚們要如何做時,雖然他們內心有一些想法,為什麼還願意這麼配合?因為大家都是同心同願──就是護持,這份心已經形成共同的業力,只會讓我們不斷地往前走,沒時間停擺,更沒有機會退後,甚至還要想盡辦法讓它呈現。這一個力量來自於師父,也來自於這個團隊。這是師長對我們法味最不共的加持,可以很紮實地造這份善業,在這一期生命累積雄厚的資糧。

福智之聲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