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憶師恩法會
◆台北採訪組
廣論同修以景仰、感恩的心情,參加憶師恩法會。 |
十月十三日、十四日的林口體育館,偶爾輕飄的秋雨雖然平添涼意,但是一波又一波前來的人潮,心中洶湧的,卻是綿綿不絕的暖意。首日一萬三千多人及次日八千多人,總共二萬二千人次的學員和義工,大眾以景仰、感恩的心情,參加九十六年憶師恩法會。
有位學員紅著眼眶說,車子接近林口時,心中莫名的激動,好像久未歸家的遊子返鄉。一位大腹便便的學員,滿臉笑容的跟著排隊,雖然預產期是十月二十日,仍喜孜孜的和肚裡的孩子一起來憶念師恩。
當園區學生陸續排隊進場,義工們熱烈鼓掌歡迎,很多學員說,看到他們就像看到未來的希望。而八百位來自海外學員所組成的台灣請法團,對法的珍惜與希求,讓很多學員讚嘆,也更珍惜自己學法的順緣。
踏進會場,壇城布置莊嚴溫馨,一幅旭日東昇的祥雲圖,與向日葵花海圍繞法台,壇城頂端豎立一個大標幟,中心嵌鑲的卐字,遠遠散發金光;最中央師父法照如虛空中降臨,煦煦含笑、慈目眷顧,大家殷切地對著師父禮拜、發願。
法會首日的上午,如證法師帶領大眾誦經,以《彌勒樓閣讚》拉開序幕,讚頌如來、憶念師恩。讓大眾意外又欣喜的是,說法台上坐著七位上座法師,他們已多年未曾在公眾場合同時出現,在師父圓寂第三年齊聚一堂憶念師恩,意義殊大。
如證法師依戒臘一一為大眾介紹、並敘說上座法師為建立教法、無私忘我的功德,全場頻頻報以熱烈掌聲。接著如證法師請較少露面的淨明法師和淨通法師講話。淨明法師引《廣論》「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說明依止法是成佛最重要的根本,勉勵大眾要認真跟著師父修學。淨通法師言簡意賅地說:「我們要好好的把師父教誡我們的法,盡心盡力的運用在生活上。」
師父色身雖已示寂,但給弟子的加持從未斷過。 |
如證法師說,上座法師共同的特色,就是:一、對自己生命宗旨的堅持,長年以來從沒有一點鬆懈。二、對於自己所緣的法的精進力,都可以捨命完成。三、為聖教付出無私的心,無自我夾雜在裡面。如證法師也讚許總幹事和三位學長盡心盡力的付出,團體才會有今天穩定的成長。
法會兩天的下午場內容大致相同,主要是透過一段段不同主題的影片,及法師、學長分別講說,完整呈現師父引領僧俗二眾建立教法的心路歷程;中場則穿插讚頌班及大眾唱讚頌。
如證法師開示
一切善樂本源厥為善知識
成辦菩提道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圓滿一切波羅蜜多功德,善知識是我們成辦這些功德的依靠。在未遇見師父之前,我的生命只能以「猶如畜生般」來形容。《法華經》提到「但念水草餘無所知」,生命裡只知道吃、睡,耽著現世的安樂享受,至於其他就完全不曉得!我從高中開始學佛,就一直在尋找到底什麼東西能成為我生命的依靠?直到大學時遇到師父講《廣論》以後,我很驚訝,原來佛法是要依次第學習的,原來佛法是可以透由實踐來改變生命的!在遇到師父之時也找到了生命的方向,生命的轉變就此開始!
遇到師父後的第一個改變,就是立下「長遠的生命宗旨」及對佛法完整架構的了解。因緣成熟出家後,師父一步步帶著我們認識佛法的內涵,而師父引導的初步就是「依師軌理」,而這也是師父最重視的。師父不只是講,更以身教帶領著我們實踐依師軌理的內涵!民國八十二年去印度受戒時,師父便一個師長一個師長的祈請、供養,祈請每一位善知識攝受!當時我因為才剛出家,對於師父這樣的行為非常震撼,學佛學這麼久才知道原來善知識是要用「請」的!那時師父已是教界大德,卻還以如此高齡一個一個去迎請善知識!這是依師軌理上師父教育我的第一步,也成為我往後依師上的典範!
這麼多年來,雖然我的依止法還不是做得很好,但是能夠知道生命中需要善知識,知道要學習了解善知識,進而想要學習承事善知識,這一切都是師父教我的!《廣論》裡說:「道的命根是善知識!」乃至於所有廣論學員都知道善知識很重要,這又是誰引導的呢?是師父!有了這一個道的命根,我們才有趣入的道路!
阿底峽尊者說:「一切幸福快樂的來源,皆來自於上師的加持!」藏系大成就者蘭仁巴也說:「沒有上師指引的道路,是不會得到幸福快樂的!」我們能夠入道佛法,以及此生所得到的幸福快樂,這一切也都是師父給予的。師父引導我們從認識道前基礎及如何有次第走上菩提道之外,更為我們規劃了未來,譬如迎請大乘善知識、僧俗二眾的學制建立,師父在示寂前都為我們規劃好了。師父更是答應我們,生生世世陪著我們走完最後一程!
讚頌班同學帶領大眾唱出對師父的思念與感恩。 |
師父建立法人事業給我們現世安樂;引導我們業果的道理,給我們來世的安樂;告訴我們整個道次第,指引我們成辦解脫之路。不僅於此,師父更是悲心地要帶領我們成辦一切智智!因為師父的悲心與願力把我們從惡趣拉拔到成佛的菩提路,讓我們如同皇冠上的寶珠般眾所矚目,這一切全都是師父給的!
梵因法師講述
師父早期求法歷程
師父告訴我們,生死輪迴裡,唯有靠修行、持戒與正法才可以幫助他人。師父關心我們是否以法來淨化和提升自心,在無限生命裡他一直在陪伴和指引著我們,師父的關懷超越一切時空,生生世世我們都可以感受到他的這份關懷與攝受,不論是生有或中有乃至到盡未來際。
師父當年為了求法,以五十八歲高齡一個人遠赴印度,在語言不通又充滿漢藏情結的異鄉,生活的不便與辛苦不在話下,當老師問師父有甚麼需要時,師父回答:「我只要法,其他什麼都不缺!」師父對善知識的恭敬和求法的決心,終於改變藏人對他的態度,並尊稱他為「持戒清淨的比丘」。
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師父首先一定祈求善知識加持,其次,會翻開《廣論》、《般若經》,從中依法取捨。這是師父示現以身作則,告訴我們只有這樣,生命才有出路,否則,生命不可能得到任何快樂、希望。以這種精神,師父在世間走出一條不可能的路,創造不可能的奇蹟。
淨遠法師講述
師父早期弘法及僧俗事業開展過程
《妙法蓮華經》開宗明義提到:「一切諸佛出世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引導眾生成佛。」《廣論》道總建立也提到:「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也是為利有情。」
師父很想把含攝大、小、顯、密教法的道次第傳給我們。師父怎麼利益我們呢?他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具足了精進勇悍和剛決,數數善巧的講說。
本來,法應該是弟子向師長「請」的,可是師父看到沒有人認識這個珍貴的法,他幾乎是用「求」的心態來為我們講說,因為師父不忍心看我們一直輾轉輪迴,所以大悲開演菩提道次第,因為這樣的弘揚,才有今天一批又一批的僧俗弟子。
《戒論》提到:「佛法二寶賴僧弘傳。」師父很重視成立僧團,民國八十年比丘僧團在福智精舍成立,師父屢次以非常喜悅的神情說:「終於有了弘揚宗喀巴大師教法的清淨僧團。」那時候師父身上沒什麼錢,擔心道糧不足,可是師父仍然常用經典的話來策勉大家:「只要出家人如法修行,不會餓死。」
園區小朋友發願向師父學習。 |
那時候七位上座法師都陸續會合了,師父帶領我們依《法華經》來建立一佛乘的宗旨,以《菩提道次第廣論》做為我們整個學習的重心,以南山律宗做為我們行持的準則,師父也開演很多高僧傳,像《阿底峽尊者傳》、《宗喀巴大師傳》來策發我們的道心。師父勸我們一定要努力建立正法,並且天天帶著我們研討、實踐、反省,每天晚課後都要做戒行持犯,就是檢討懺悔。師父每每以身作則當眾發露懺悔,就這麼樣來教導我們什麼叫懺悔,什麼叫反省。
師父非常重視實踐,他常說:「知見要正確,行持要紮實。」他對待在家居士和僧團一樣的嚴格,也希望在家居士不要把佛法看成是道理,而是要真正能夠用在生活上,於是師父就開展了法人福智團體。
如淨法師闡釋
師父培育僧才的深意
師父對待每一位弟子,都像是捧在手上、愛在心上的珍寶。就我個人來說,早期在福智精舍師父對我開示,我總是「是、是、是」的應著,師父說:「你不要老是『是、是、是』,要想一想,否則一下就忘了。」在鳳山寺那幾年,自己覺得有一點成長,跟師父說:「師父帶弟子很辛苦!」師父笑笑說:「人家三年畢業,你總算六年也畢業了!」
師父為了建立五大論學制,招收預科班同學,當時大部分的法師都反對,因為大家都才三十出頭,出家為的就是要修行,為何要叫我們帶小孩?師父好幾次對我們說:「現在我們好好修行會有一些成就,但我們會死,死了以後法斷掉了,等我們再來了,跟誰學?法斷了,我們再來也沒希望,所以一定要把法傳下去!」
我們太年輕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倒是師父對預科班的同學非常關心,有一年冬至,師父特地囑咐法師煮湯圓給孩子們吃;還有一次小孩生病,師父至寮房探望,看到孩子床上沒有墊被,心疼的問法師,原來這個孩子從夏天到冬天從不用墊被,師父還是囑咐侍者將自己用了多年的墊被送給孩子用。
從另一個例子更可以看到師父是如何用身教教育弟子的,有一次師父生病,侍者勸師父用藥石(即晚膳),但師父堅持不用,後來師父在預科班上課講到這件事,師父說:「我希望你們將來長大,在一方當住持時,不要因為一點小病就用藥石。」
有一次,師父一早就叫上座法師到辦公室用早齋,我們是六點用早齋,而師父是五點半提早一點,法師們捧著缽分坐兩旁,一邊喝著青木瓜湯一邊啃著口糧(那時青木瓜盛產,口糧也很多。)聆聽師父的教誡,師父是連吃飯的時間都不會停止教誡;還有一次,在園區,那時師父年紀也大了,身體更是不好,清晨三點多聽到師父房間有聲音,就趨前探望,看到兩位侍者分站兩邊聽師父教誡;師父真的是用生命、用全部的心血教導我們,我們才能有這樣的成長。
同修們止不住思念師父的淚水。 |
昨天回鳳山寺特地再回到師父房間看一看,翻開一本舊的筆記本,上面記載著每一位弟子,包含法師及預科班的同學的資料,師父很工整地記錄每一個人的俗名、法號、什麼時候受大戒、離開的理由、人員的變動等等。師父說過:「只要你們來到這裡,我生生世世都會把你們找回來。」師父不論是對僧眾還是俗眾都充分展現菩薩的威儀,饒益每一位弟子。
禪聞法師說明
僧團長遠制度的建立
《廣論》上說:「佛的身語意業任運無間二相,而正饒益一切眾生,此復由於所化之別,堪引化者,無不令其所化會遇圓滿,遠離衰損,定作一切所應作事。」意思就是佛陀會讓所有有緣的眾生得到最圓滿的東西,並且遠離所有的衰損。
記得大約民國八十一年,福智精舍跟著師父學習的法師只有十一、二位,法人俗眾部分有一、兩百位同學。有一個下午,師父跟幾個法師提到未來怎樣建立教法、怎麼樣迎請善知識。師父講得非常投入,由四點天還亮時說到黃昏天都黑了,因為師父講得專注,我們也不敢開燈。我印象很深刻,那時師父說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迎請到師父的上師,也就是辯經學院的老師,這是他最終的希望。如果我們的福報不夠,可以請學校裡面的第二把交椅,也就是二老師來,如果我們福報再不夠,那麼我們可以請學校裡面最年輕的三老師來。當時我想,跟著師父學的十一個僧眾,行李包一包,去上師那邊學就行了,何必大費周章請他們來呢?後來事實證明師父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師父想到的,不是只有當初跟著師父的這些弟子,而是未來成千上萬跟宗大師教法相應的眾生,希望迎請具量的善知識來,能夠把這個教法建立在漢地。
有句俗語:「當你對一個人的關愛有多深,對他的關顧就有多深廣。」我相信師父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灌注了他全部的心力。在師父的心目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他內心的珍寶,他希望給我們最多、最好、最圓滿的法。事實上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師父就是宗大師,我們應該好好發願,殷重祈求,希望師父以最圓滿的德相身,示現宗大師來到漢地,帶領所有的眾生,繼續這條菩提之路。
賴學長介紹慈心事業
師父最大心願是要以慈心事業推展十善社會,進一步建立教法,利益三界六道有情。猶記當年胚芽餅熱賣,每個月的業績快速成長,我看到報表非常高興,趕快告訴師父:「師父,業績很好!」師父說:「我們多賣一包胚芽餅,就多跟一位眾生結緣。」這時我才警覺師父的業績跟自己的業績是不一樣的內涵。
看到慈心事業快速蓬勃發展,自己覺得很滿意,但是有次師父問:「法人事業成功了嗎?」師父說:「還沒!」那什麼時候才成功呢?「要等到我們生命圓滿的時候!」那時真正體會師父是藉著慈心事業,帶領在家居士走上增上生之道!
陳學長介紹文教事業、園區
師父點出生命是無限的,而其根本在心靈;但是當前社會在這方面並沒有很適當的引導和教育。師父看到漢民族文教事業的推展,不能離開漢民族傳統的文化,於是從與生活契合的部分開始推展,舉辦讀經班、青少年班、家長成長班、教師營、大專營、企業營,這些課程都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也為社會帶來元氣。
但是走增上生道必須有一個完整的增上環境,所以決定創辦教育。園區五年的經營,漸次看到師父文教理念發芽茁壯,文教事業真的可以和生活環境、增上生道結合。
盧總幹事介紹整體法人事業
我們觀察師長功德,不僅直接從師長身上觀察,可以進一步從弟子眾身上觀察思惟。師父圓寂三年,論語提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志,可謂孝矣。」師父解釋時特別加上註解:「三年不變,以後就不會變了。」
回顧這三年,團體在僧俗合力努力下,把師父開創的事業承續下來並發揚光大;各營隊及研討班的招生比以前更加熱絡,居士們對《廣論》內涵、師父教誡也有更深的體會,里仁業績也步步增上;師父所交代要做而還來不及做的事業,也在上座法師的帶領下一一實現。
然而亮麗成果得來不輕鬆,上座法師南北、國內外奔波,即使累了、病了也不能休息,用種種方便勸導、教誡在家居士,並從海外迎請善知識;還要兼顧自己的學習和引導小沙彌學習。師父說他走過的這一條路,每一步我們都要自己走過,而僧眾正在實現師父這一段授記。
如證法師結示
《金光明經》如來壽量品中,妙幢菩薩說,世尊無量萬億劫以來,不害生命、施他飲食,這兩個因是長壽的因,那為什麼釋迦如來只活八十歲?世尊聽到這位菩薩的疑問,就從虛空中出現,告訴妙幢菩薩:事實上,佛陀長久以來都在虛空之中饒益有情,佛陀的示現,是因為要讓眾生生起「我必須要好好受持佛所說的這些法。」
我們看看師父這一生的事業是不是也是如此──不害生命,布施飲食。師父這一生有這種等流,過去無量劫是不是同樣也有這種等流?既然如此,師父是否也是示現來饒益我們的?師父到底有沒有圓寂?實際上是沒有的,師父饒益我們的心一直都在,就看我們有沒有認真受持師父的言教,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要如何報恩?一定要將《廣論》好好受持在心,因為這本論是師父歷經無數困難所換來的,身為師父的弟子,能夠好好受用就是對師父最大的報恩,因為這是師父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法寶。
師在我心
◆北加採訪組
十月十三日,一百一十二位學員從北加各地聚集到矽谷的北加教室,一起憶師恩。遠從沙加緬度市開了兩個多小時車程的師兄師姐們,一路唱著讚頌和分享學佛心得而來,雖然路途遙遠,卻因個個法喜充滿而不覺疲累。
雖然多位義工主力都投入台灣,人手不足,但是義工們精神抖擻,心力勝過人力,使整個法會的準備以及進行都十分順暢。壇城組在前一晚就陳設供品像座須彌山,所供的鮮花也讓會場顯得莊嚴無比。
總護持魏琪政師兄說,師父雖已示寂,師父的法從未離開我們,因為法師及學長常來,從他們的身上都可以看到師父的影子。
司儀史堅師兄,去年曾返台參加憶師恩法會,雖然經過一年,仍能感受到師父廣大的加持力。他也拋出一個問題讓大家省思──今天大家能坐在這裡,是誰把我們找來的?
幾位老學員分享對師父的思念。馬立平師兄談起他和師父接觸的過程中,看見師父嚴謹持戒下,仍可以自在隨緣。張小芳師姐說,師父持戒重視法的內涵,強調佛法一定要與生活結合。范揚深師兄以自己年輕時幾次經歷九死一生後,見到父母的欣喜之情,來比對在無明大夢裡得遇師父的歡喜與感恩。
魏琪政師兄結語時以「天天時時憶念師長,功不唐捐」與大家共勉,他說,師父曾提到,做到依師,道次第的功德如探囊取物。歷時三個小時的法會,在每個人滿溢著對師父無比的信心,和無盡的追思與感恩中落幕。
最後,大眾以太陽花供養我喇嘛請聽我聲聲的呼喚,回答我念念的渴盼⋯⋯廣大供養,祈請師父早日以圓滿德相乘願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