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班小小孩長大了

 

打下一點基礎

  我記得自己大概是在國小四、五年級時進入讀經班。當初很喜歡在福智中心上課,因為感到很自在。雖然在家中讀經是媽媽逼著做的事情,但在福智中心,我不知為何,就是感到很快樂。因為有在讀經班學習的一點小基礎,後來到了園區才可以順利學習。很感謝所有讀經班護持老師的教導與關懷﹗(陳慧如) 

 

我要帶新生了

  我到讀經班時還是一個小小孩,什麼也不懂,爸爸帶我來,我就來了。老師叫我讀經,我就讀。老師帶著我一步一步地走,從弟子規開始,慢慢地讀。當時我還小,不識字,媽媽在經本上寫滿了漢語拼音。後來讀經班越來越多人,也辦了許多活動,慢慢的,我們要帶新生了。當聽到姐姐對媽媽說新生不會指字等時,讓我想到我們剛來到讀經班,老師是多麼的辛苦。後來我們來到了園區,剛開始我們五個人,常常自己搭飛機,大哥哥、大姐姐都很會照顧我們幾個小妹妹,文教老師也幫助我們很多,我非常感謝文教的老師們。(陳宇弘)

 

踏上聖賢路

  回憶7年前,我和媽媽交換條件,她允許我養白兔,我就去讀經班。從此之後,我便踏上聖賢之道了。讀經班對我而言是枯燥乏味的,要不是為了那群朋友,我想我也熬不過來,是後來到了園區,才發現過去的日子是很殊勝的。

  當年的惠玲老師,每次都是苦苦哀求,哪怕只是「子曰︰君子不器」六個字,她也會讚歎不已。後來回想才覺得若沒有當初的造業,就不會有現在能背到六段(六萬個字)的成果。(王雨軒)

 

願當開路先鋒

  記得那個時候很喜歡去讀經班的原因,是可以和一群人玩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也同時學到了一些德育的部分。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師父的加持。另一個師父的加持是,在我上讀經班時會比較認真,也儘量在上課時間把那段新進度努力地背下來。

  為我們上課的老師是林惠玲老師,她要求我們每個星期六找老師幫我們做驗收。因為自己不想被念,所以下了一些功夫去背誦。讀經班是在星期六晚上上課,我們往往在當天下午就已經把經典給背起來了。

  那時雖然覺得很辛苦,但現在回想起來,是很值得的。因為自己過去曾經發過願要當開路先鋒,現在忘記了。所以很感謝師父,在我忘記自己的誓願時給我機會去承當。(許慰賢)

 

好想繼續讀經

  我是在17歲時才參加讀經班的,算是班裡年齡最大的孩子。從學習過程中,理解到每個人應該向聖賢學習,同時也得要會背一些古聖賢的書。因為從中能得到很多好處,例如︰把華文學好,增強記憶力,培育品德修養。尤其是要如何孝順父母,當初也不曉得該怎麼做,只是在「學」;長大了,服完兵役之後,回想起年少時經常惹惱父母,深感後悔。

  以前學背經典,根本不懂得經典的內涵,就只一味死背、強記。長大之後,多少能體會到它的內涵。同學之間的互相切磋學習,良好的學習環境尤其重要。目前,我是在澳洲昆士蘭的大學上課(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T)。在那裡,有一位馬來西亞籍的同學,他也曾念過一些聖賢的經典,彼此有共同修學底子,都身在他鄉,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彼此互相勉勵、策發。現在我好想再繼續讀經。(賴錦偉)

 

客廳是教室

  我是在2001年到兒童讀經班,那是我小五的時候,讀經班開班第三年。那時候的讀經班還未成熟,一進中芭魯的三房式舊式組屋,很驚訝地發現客廳搖身一變就成了我們的小教室。客廳擠滿了一張張小桌子,在「教室」裡的同學更是參差,有中學生,有幼稚園的小朋友。可是,即使教室小到連上個廁所都無比困難,我們卻在那裏上了無數堂有價值、讓生命轉變的提升課。

  我們最喜歡聽故事了,印象最深的是「乞丐」,每一個「集」後都有討論時間,這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因故事可以透由討論而被納入我的生命。我們這群人即使在場地、課室不斷變化的不定性,也不會因此而「適應不良」,無論什麼樣的課室,政府組屋、私人房子,甚至理髮院,我們都能上得不亦樂乎,下課也必能找到我們的娛樂場所。漸漸地,我們這群小朋友成了最好的夥伴,互相支持和依靠。(陳宇晞)

福智之聲第1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