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長青》
◆台北 素蓮
雪山隧道通車之後,台北與宜蘭的距離只需半個多小時車程,不用再被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繞得暈頭轉向。早上九點不到,我們的車一過雪隧,宜蘭平原在中央山脈峰巒疊翠的襯托下,靜謐得猶如世外桃源,朝陽下一窪窪水稻田,映著藍天白雲,好一幅鄉村景致。
林樹基師兄的家,坐落在新開馬路旁,是他一磚一瓦親手打造的。樹基伯精神奕奕笑臉迎人地在大門口迎接我們,進入大廳,簡樸的擺設一如一般種田的鄉下人,倒是椅子上擺放了十幾包重達十台斤的有機糙米及胚芽米,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這就是樹基伯最得意的產品。外傭送上切得好看又擺放整齊的水梨與西瓜,可以感受到樹基伯待客的熱誠,我們一邊享用一邊聽他娓娓道來轉做有機稻作的心路歷程。
十二歲時的樹基伯適逢台灣光復,在家中是唯一的壯丁,為了幫忙生計沒有念書就跟著父親種田,那時田地不多,光靠種水稻根本不夠維持家計,只好學著蓋房子,做比較粗重的活兒貼補家用。蓋房子可也不比種稻輕鬆,經常做得汗流浹背,尤其自民國四十七年起就跟著母親茹素,上工時為了他的素食,常讓準備伙食的人不方便,一起工作的同伴們會笑他吃素怎麼幹粗活,種田的鄰居更是譏笑他哪有力氣種田,但樹基伯早已習慣,一吃就是五十年,如今六十八歲的身體,仍硬朗結實少有病痛。倒是太太幾年前中風,終年必須坐在輪椅上讓他不捨,幸賴相偕一起在長青班學習,原本呆滯的臉才開始漸有表情。
與福壽螺共存
轉做有機栽種得從樹基伯的女兒談起,女兒讀了「廣論」後,也參加了「慈心」的課程,除了引領他參加廣論研討班外,還鼓勵他轉做有機栽種,女兒的理念是:「福壽螺吃剩了我們再吃!」其實樹基伯一直有不想與眾生結惡緣的慈悲心,很想改變耕作方式,卻不知如何著手,經女兒引薦,認識了慈心這麼好的團體可以依靠,當然馬上轉變。為了與福壽螺共生共存,插秧前的整地都特別做了福壽螺可以棲息的溝渠,樹基伯還將米糠炒過加上麵粉拌涼餵福壽螺吃,「農藥灑下去一下子就可以置牠們於死地,但一起共存,我們最多麻煩點幫福壽螺換個地方,比方說有十隻撿走八隻,剩下的兩隻就讓牠們在田裡吃個飽吧!」悲憫眾生的心由這幾句話表露無遺。
福壽螺的問題解決了,還有長得比人還高的雜草,樹基伯彎著腰在田裡割草,隨便一動就是滿身汗,又被鄰居笑,「甚麼時代了,草還用割的,噴噴除草劑就解決了!」樹基伯不以為意地說:「種有機就是要讓大地回復到和古早以前一樣的好環境,當然不能再用化肥農藥了。」彎著腰割草很累,但樹基伯認為:「歡喜做甘願受,而且福壽螺也會吃嫩草,算是幫我除草,我們彼此相互依存,就像有一句話說的,善是我師,惡是我資。」一個沒有讀什麼書的莊稼漢,卻有這等寬闊的胸襟與不凡的氣度,令人讚歎。
有機路終不悔
樹基伯閃動著堅定的雙眼說,今年農曆年參加朝禮法會,看到鳳山寺樸實的設施,不似一般寺廟的金碧輝煌,他深信福智團體不是做表面給大家看的,對師父的信心更加堅強。他深信種有機利人利己,不僅不會傷害有情眾生,還讓大地恢復生機,留給世代子孫一塊淨土,樹基伯感恩師父的教導,並且會效學師父的堅持,一直做下去。
時近正午,烈日下的宜蘭平原有陣陣涼風拂面,我們滿載著樹基伯愛心栽種的有機米及蔬菜,駛向歸途,樹基伯關懷有情眾生的悲心與堅持有機之路,遇難不退的風範深深烙印在我們心底。
福智之聲第1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