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推動綠色保育標章

慈心護生 邁入新里程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秋天正是菱角採收的季節,一包包來自台南官田轉作有機的菱角,上面貼著「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這是國內首次針對特定保育類生物──水雉,由農委會結合慈心基金會及台南市水雉生態園區,在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召開記者會,共同推薦「官田水雉綠色保育」農產品,請大眾多多支持。

 水雉是農委會公告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大多分布於台南八掌溪至曾文溪的稻菱輪作的水田中。近來因土地大肆開發,溼地環境遭受破壞,數量正急速下降中,加上近年,農民為防制蟲害、避免鳥類啄食,預先將稻穀拌入農藥,以成本較低的「直播稻穀」取代插秧,導致水雉誤食造成嚴重傷亡,其他鳥類死亡更是不計其數。因而,農委會林務局為鼓勵農民有機栽培,擴大有機生產面積,讓水雉能夠安居樂業,所以推出「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期待農民在有機耕種時,也關心野生動物的保育,不噴農藥化肥的耕種下,生態漸趨平衡,水雉才能安心繁衍下一代。

 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師兄表示,對於有機農產品,大部分消費者關心的是健康訴求,但是綠色保育關心的是鳥類、生態環境的訴求,所以,有不一樣的目標與意義。

 

標章發想 創造三贏

  「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從田字設計,由於人以友善自然的方法耕種,所以在人類的田裡可以發現蛙類、鳥類、動物、人類的足跡,和諧共存在這片土地,共同倚靠大地而活,並尊重每一個生命生存的權利。而金黃色與綠色的農田相互交錯,代表經濟活動與生態保育並重且循環不息。

  推動有機概念下,為什麼還要再推保育標章呢?農委會林務局代局長李桃生表示,輔導農民轉作有機,並設計標章,是希望標章能夠成為一個符號、象徵,表示農民經過有機耕作,可以直接保護水雉的生存。慈心基金會在評估官田環境後,發覺轉作有機的田區不集中,菱角可能會遭受鄰田污染,短期間難通過有機驗證,因此特別設計標章代表生產過程採有機耕作,不噴灑農藥和化肥,並有稽核人員監督管控,但最重要是希望讓大家注意到生態保育的概念,有機農業從此能深耕官田地區,如果消費者願意支持,就能帶動更多菱農往前走,擴大保育面積。因此標章所展現出的是:對生產者的一種肯定,對生態保育的一種支持,對消費者的一種保障,讓更多的社會大眾瞭解綠色保育的概念。

  儘管近年爆發的水雉中毒事件,比以往嚴重許多,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仍用心經營,二○一一年水雉突破園區居住最高量達七十多隻,令人十分雀躍!即便如此,園區主任翁榮炫仍憂心忡忡地說:「台南大地區水雉族群約有三二三隻,其中約二五○多隻需要靠外面的菱角田生存,但菱農人力老化,很擔心菱角產業沒落,導致水雉沒有棲息地的窘況。」

 

七位農友 開啟新局

  目前,官田地區已有七位農民,願意轉作有機栽培菱角,面對各種挑戰。雖然,有機耕作總面積僅3.37公頃,慈心基金會將陪伴農友一起努力。農友王寶文說:「現在全鄉的人都笑我們是一群瘋子,不過,六年前官田有位有機栽培菱角的朋友,我也笑他是瘋子。看到不少菱田沒有人力採收,菱角泡爛在水中,十分浪費,我算是最年輕的農民,後輩沒人耕種菱角,產業就會沒落,所以想到這片土地應該好好的留給後代子孫,我們會認真做,希望大家支持!」另一位農友陳錦說:「今年嘗試有機耕作,變得很難照顧,到現在都還無法收成,覺得自己很有勇氣,為了代代能吃到有機的東西,願意用心經營,本來想要放棄,把農藥拿出來,但想到師父的慈心理念,念頭一轉,堅持再奮鬥三年,等待成果出來。」農民帶著擔心,還是繼續耕種。

  綠色保育從最根本的土地、環境改善、營造菱農與水雉和諧共存的環境,使得官田濕地農田得以恢復生機,水雉及其他生物得以安心生存,透過有機耕作生產出菱角以及稻米;消費者購買一包貼上綠色保育標章的農產品,支持農友轉作有機,生態環境和菱角產業永續發展,不只農民與水雉雙贏,受保護的水田生物更是無量無邊,就從因地中慈心護生,所有眾生都能得到佛菩薩的悲心護佑。

福智之聲第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