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宗教學院、園區擴區計畫
邀您造共業
◆台北、園區、高雄採訪組
![]() 台大綜合體育館 |
園區國中小及高中都已開辦,唯獨大學申請尚未通過。法人從二○○○年就開始申辦大學,秉持師父以「以卵擊石,石破!」勇悍的精神、堅定的信念,歷經二○○○年及二○○六年兩次申請籌設,都因少子化等問題,主管機關要求我們暫緩設校,但上師從來沒有忘記師父的心願,帶領僧俗二眾仍然努力不懈,祈求三寶加被。
二○一二年「宗教研修學院設立辦法」獲立法通過,為福智籌辦大學帶來曙光,五月十日我們重新以「福智宗教學院」提出申請,七月十八日就得到了教育部的函,教育部肯定團體辦學目的切合時代潮流,課程規劃具有特色⋯⋯文教基金會所辦理的營隊活動獲得社會的好評、讚賞,讓教育部深刻地感受到團體成辦大學的意志力如此堅決、具備積極性,十分欽佩!

為了凝聚眾人的心業力,法人從九月八日起連續三天分別在南區、中區和北區舉行「福智宗教學院及園區擴區計畫」說明會。第一場在左營中油廠區的中山堂舉行;第二場在台中中興大學惠蓀堂;第三場在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如證和尚風塵僕僕自國外趕回來親自主持每場法會,盧總幹事、賴學長及陳學長也三場全程參與,帶領同修們為萬人同心建校造共業。
如證和尚:努力種因 直至究竟成佛
如證和尚(鳳山寺住持)開示,人的一生很短暫,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這是每個人必須認真思考的。佛法歷史上,很多祖師大德都會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他此生必須完成的事業,這個事業如果是全面性的大事,一定是承繼前人留下的輝煌成果,才有辦法成辦。譬如宗喀巴大師的圓滿事業,也是經過好幾代的父子相傳,因而成辦。

佛法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認識無限生命。當了解生命無限的道理後,就會明白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更美好的來生,這也就是「增上生道」。師父告訴我們,有了這個目標,漸漸地一步一步繼續走上去!走上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有正確教導我們的方法。這一輩子走得很好,下一輩子如果沒有一個正確教導的方法,下一輩子再來是不是變成重新開始?
師父說:「走增上生道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如果沒有這樣的教育環境,能不能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對一個學佛的人來講,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環境很重要。佛陀叫作「覺」,理解了佛法以後再回去看世間,乃至於出世間,所有的好處都可以得到。如果下輩子再來,接續不到佛法的話,能不能成為一個覺者?能不能清晰看到自己的生命狀態?
師父建構的教育環境,不僅僅考慮到少數人,師父說:「現在普遍的教育環境適不適合你深入學習佛法?」我們都很清楚,大部分都不適合。現在整個社會,小學、中學、大學,跟我們認識的理念都不相應,那我們下一輩子再來,還要上小學、中學、大學,卻都學不到佛法,那就跟這輩子一樣,過了中年再學佛法!我們願不願意這樣?所以師父說:為什麼要建構法人事業,就是希望下一輩子再來的時候,能夠有這樣的環境。可是單單慈心農場夠不夠?單單教小孩子讀經夠不夠?單單讓大家讀廣論研討班夠不夠?都不夠!

早期有人建議辦大學,師父說心靈提升一定要從小學開始辦起,讀了小學,沒有中學怎麼辦,所以一定要一直辦上去。我們回過頭來講,如何才能夠下輩子再來時,從小就能夠有這樣好的教育環境及教育理念?廣論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業決定理。如是因感如是果,這一輩子有造這個業,下輩子自然就能夠得到。師父講兩點,第一點,從自己的認知開始改變,依智導行,走上去自然就是增上生道。沒有智慧,根本不懂得選擇,別人叫你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少數有智慧的人,從小就有抉擇方向的能力,知道我要走的就是這條路。如果沒有這樣的抉擇智慧,師父說,那就要有這樣的環境,下一輩子再來時,雖然已經不記得前一輩子為生命努力過什麼,可是再來時,家人自然會把你送到這個地方,就有這樣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第二點。
師父說,福智教育園區是利人的事業,同時也利己。要利益自己,必須先從利他開始。師父宣導福智教育園區理念的原意也是如此──希望下一輩子再來能夠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最好的方法,幫別人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當你幫別人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時,下一輩子再來,不用花力氣,別人也會幫你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所以師父說:「今天我盡心盡力地陪著這個社會,恢復它的元氣,提升心靈,保護真正夠條件的人希望向上。我全部精神投注下去努力的結果,將來我來的時候,我就會回到這裡,這個我有個回向之處。」這就是師父的理念。

我們為別人創造這個環境,相對的,下輩子再來,我也進入這樣的環境。師父說這件事情也是有近程、中程和遠程的計畫,用無限生命來看,近程是這一生,中程是從下一生起算,遠程到成佛,所以師父說這是一個非常長遠的計畫。
這次主要是宣導兩個理念:大學的籌建和園區擴區計畫。很多人都說他的小孩想要進園區卻進不去,因為校舍有限,老師有限。我們最近又跟台糖申請了一塊十五公頃的地,已經批准了,最近準備開始蓋校舍。這些都是讓大家有機會共同參與的地方。
![]() |
每一年我們在宗仰樓前面辦朝禮法會,我看了那些校舍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師父說是烏合之眾,烏合之眾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什麼?就是因為同心同願的關係!所以師父說,意樂非常重要,意樂越殷重,回過頭來得到的好處就是自己的。
師父說,我們真正應該要做的是種因,這一生能夠做到多少,就算多少,下一生繼續,下一生再繼續,到最後成佛。
陳學長:增上生道 師父皆已規劃

學長引述上師談到有關辦大學的教誡。上師說,大學建了,就能把我們從小學培養到大學一脈相傳的教育完成。直接送到社會上,就是這三種人才──安定社會、安邦定國、成佛作祖,也就是把師父的教育理想培養到大學生。
上師說:「那時跟師父討論的是一個名聞遐邇的學校,很有意義。我們大學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呢?我腦海裡的大學有一種輝煌的感覺。大學是一個文化保存的地方,一個傳承的地方,還有就是跟各國學者友好交流的平台。」
上師楷定大學建校的宗旨是──全部可以用心靈的繩穿起來,標示著重視自然,重視整個地球的人的和諧、生活質量的文化。在我們大學中,例如:環保、孝悌會透過我們這所大學向世界傳播。
![]() |
陳學長接著為大家帶來「園區的回顧與展望」的影片,讓大家體會師父所創辦的園區,為我們規劃了從凡夫到成佛的道路,賜予我們最完整的增上生的學習環境。我們只要對師父有信心、依教奉行,靠大家同心一起努力,肯定很有希望!陳學長勸請大家共同以堅定的意志力,完成最有意義的供養。
賴學長:百年大計 來生必可感果

為了建校找地,找了很久,可是找不到,師父要又廣大又平坦又偏僻的地方,找了很多地方,都不理想,學長說他當時有點失望,師父看出他的現行,就告訴他:「賴居士!教育是百年大計,今天你很努力做,很可能你這一生看不到,但未來生一定可見到。」
確定了園區的用地後,師父第一次到園區巡視,途中,師父把泥土抓起一聞:「這個地方好!」看著園區一班接一班的開班,看到園區學生的成長,令人非常歡喜。

總幹事:自利利他 參與殊勝共業

當年心聖法師要把鳳山寺供養給師父,師父並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先讓他了解供養的意義和殊勝。師父說:「如果了解了,供養的人都會變成強有力的推動者。」如果大家都能了解勝利,以歡喜心去做,每個人都自動成為勸募委員,把好事情和好朋友分享,發心自作教他、出錢出力,乃至讚歎隨喜!都可以集到很大的資糧。
為了早日圓滿師父建立教法的心願,成辦「福智宗教學院」勢在必行,邀請大家響應這個偉大的事業,讓大學、園區擴區計畫能早一天開辦,廣納所有嚮往心靈提升和師父有緣的弟子,給予身心靈與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多元教育,為國家培養從事佛法教育、教學、研修及行政管理的各種專業人才,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
福智之聲第2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