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掌聲若響

◆程禮怡口述 ◆謝玉玲整理

  兩年前的此時,程禮怡師姐在美國巴爾的摩國際論壇侃侃而談福智護生救傷經驗,護生議題首次搬上台面,贏得與會人士的關注;兩年後,2015年8月,場景拉到法國觀光勝地──蒙比利埃,同樣是生物保育,她藉「綠色保育」強化議題,反應卻是兩極。她的心情一度dow到谷底,幸好賴錫源學長(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及時傳line指導她守護自己的發心;幾天後,她神采奕奕出現桃園中正機場──回國了,不管成效如何,她心裡清楚,此行,不虛!

 

宗教談有機 大挑戰

  接到「國際生物保育年會」的邀請函,並得知自己是此次年會唯一的台灣代表,內心不無壓力:「使用英文介紹如何用佛法理念推動有機,乃至綠色保育,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她開始構思演講內容,同時尋求賴學長的協助。學長提供精闢的看法──以慈悲心為核心理念,向各國代表介紹「台灣如何運用宗教價值觀帶動有機農業,進而保育動物」。

  主題敲定,心中懸石落下。接下來,「如何深入淺出詮釋主題?」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師兄進一步指導:「以師父(福智團體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推動有機農業、實踐業果,以及綠色保育案例來闡述主題吧!

  如何透過業果闡述,帶出慈悲心的核心理念?她不斷祈求三寶加持,唯願與會人士透過她的講說,在「宗教對保育的影響」議題,能夠獲得更多的體認。得到諸多同行善友的協助,一份說理分明、舉喻充足的講稿於焉形成。

  她首先說明,福智團體日常老和尚20年前選擇以有機農業、健康飲食,作為「業果」的實踐方針;接著指出,凡事都是因緣果報,每一項行為產生的影響力,終會回歸自己身上,因此,服膺「業果」可以鼓勵大家採取行動,實踐慈悲的內涵,最後自己也會得到豐厚的回饋,促成良性的循環。

 

反應兩極化 大打擊

  短短15分鐘的演講,她精闢陳述慈心基金會以慈悲為主軸,協助農友轉作有機,進而維護生態、保育動物的過程。出乎意料的是,台下的反應竟是兩極化!有人過來向她致謝,覺得開展視野,得到很大的啟發,甚至希求文字內容以廣宣導;也有人表達其中實際輔導案例,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有些無神論者,或是保育人士,他們質疑:「宗教何須插手保育?」

  用盡心思、一腔熱血的陳述,竟然得到這種回饋,她說:「很受打擊!」心情跌到谷底,隔天幾乎聽不進別人的演說,覺得別人的東西有什麼了不起,甚至不想跟別人互動。「為什麼會難過?想要別人的掌聲?」她已然發現自己在某個見解上滑落了,加上賴學長發line打氣,及時把她從負面情緒的深淵拉回來!

  賴學長開導,眾生見解必然不同,最重要的,大家對生態保育的關心都一致。可以就有交集的部份先交流、合作,假以時日,自然會在差異部份取得共識。她反省檢討:「其實,這次是自己的疏忽,事先應該多關心他人,並聆聽、了解他們所關注的事情。」

 

遇逆境就倒 大啟發

來自全球逾千人參與盛會。
分享此行見聞及實踐成效。

  仔細想想,這次對境為什麼如此不堪耐?應該是太急於果相吧!當初自己也是一個保育人士,看到地球環境下滑速度遠超過改善,一心想透過環境教育來挽救,但是效果不大。後來接觸福智團體,發現日常老和尚的智慧遠見,加上慈心基金會以一群人同心同願的力量,走出一條希望之路。因此,急於把發現的秘訣分享給同是關心地球的保育界朋友,才會落入沒有考慮別人現狀的我愛執中。

  總結此行,程禮怡認為是一次很珍貴的學習經驗:如果不是出現不同的聲音,自己不會學到,原來「我愛執」這麼容易趁虛而入,更要感謝他們讓自己看清自己不足的部份;而且,正因為有人持不同的看法,她才得以學習未來如何改善與這些人溝通互動的方式。

  其次,她也學到,推動類似綠色保育這種良法美意之事,一定要先從大家共同承許的部分下手,不要一下子就跨到太多不共的部分──雖然大會也承許宗教進入保育領域的趨勢,但應讓保育人士有時間慢慢接受這種角度。

  承擔的過程可能充滿掙扎、困頓;但是,她很高興,當卸下擔子,再回首,她只有無比的感恩和喜樂!

福智之聲第2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