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 體驗原來發現愛

  慈心大自然莊園讓參觀者感受喜悅與療癒,同時也有知性的一面。目前莊園的重要任務,就是推廣「食農教育」。它不僅止於「從產地到餐桌」的零時差美味、購買新鮮農產品,而是無限開闊的生活學習:種子從哪來、如何從土裡長出來、品種樣貌、料理作法、飲食文化、環境生態......這些內容都非常有趣,值得我們用心發掘。進一步,從飲食中認識自己、懂得愛護自己、愛護所有與我息息相關的小生命!一起閱讀「佛陀教法君陀開─談三界六道護生介面」系列2.〈食農教育,體驗原來發現愛〉,與慈心基金會一起發現希望,共創未來!

  印記在大自然莊園上的足跡,讓參訪者清晰看見「有機」已從物質(生產安全的農作物)邁向心靈(逐步提升精神層次)。相對地,莊園的另一個教育內涵「食農」,會僅僅是眾人已耳熟能詳的「從產地到餐桌」的零時差美味,或購買在地農產品嗎?莊園真正想喚起大家關注的,會是哪些藏在尋常生活背後的重要使命?

愛用國產 提升糧食自給率

  「食農教育」一詞來自日本,但執行長強調其在日本與台灣的發展稍有不同。台灣叫「食農」,日本稱為「食育」——偏重「營養的搭配」,由於過去日本人平均身高較其他國家的人民矮小,因此二戰後日本政府特別重視人民的「營養」,重心在規劃餐點營養成分的黃金比例;另一方面也重視「國產」,竭力灌輸老百姓「國產優先」的觀念,因此日本民眾對自己島國產出的作物很有信心。

  在台灣,由於飲食習慣西化,真正以國產為主的只有米及蔬果類。由於吃下更多國外進口的食物(如麥類等),稻米相對吃得少,2022 年國人食用稻米量僅四十二點九八公斤,連續五年下滑,更令人憂心的是,「糧食自給率(*1)」僅剩三成,意謂台灣目前約有七成食物依賴進口。

  而糧食自給率同時也是影響「糧食安全(*2)」指標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正是莊園為什麼要力推「食農」教育——執行長直言,因為糧食安全,以及土地利用問題——希望努力讓台灣民眾能好好地吃這塊土地種的作物,「否則像俄烏戰爭若再打個幾年,整個糧價都上漲,可能有錢也買不到食物,所以再怎麼樣,糧食自給率最好還是要提升。」

  執行長表示,日本約兩億的人口,糧食自給率還能達五、六成,但台灣只有三成,韓國也比台灣多。台灣位處熱帶、亞熱帶,產量可以不只三成,主要在於國人缺乏糧食自給率的意識,這是食農教育想解決的部分。

望向產地 連結與作物情感

  然而,改變國人飲食習慣不是件容易的事,食農教育該如何著手?執行長回想小時候餐桌上的食物,季節性非常明顯,夏天是瓜,秋冬才有較多的葉菜;現在隨著貿易進口(台灣為 WTO 會員,須提供最低進口量),各種食物輕易地進來,季節性已不明顯,國人飲食隨之西化的同時,卻沒有「選擇在地食物的教育」迎合上來。

  像台灣的異國風料理盛行,一講到義大利、緬甸、泰國等菜餚,大家深諳其各式特色,幾乎是閉上眼睛都可以知道那是什麼味道,但是對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上的飲食文化,反而很多都不清楚。

  特別是距離農村、農事很遙遠,自然不會有土地的情感跟連結,繼之不易同理及支持國產,而便宜、好吃便成為首選。

  食農教育希望藉由豐富大家的知識,連結與土地、作物的情感,進而增長支持國產的力量。由於現代人對食物的認識只有在貨架或餐桌上,至於它生長的樣貌以及農友如何種植,皆一概不知。食農教育盼能帶給消費者「驚喜」——西瓜原來是躺在地上的(不是樹上的結果),花生原來是長在土裡的(不是草叢裡的果籽),鳳梨原來住在這裡......,在一串「原來」的發現中愛上它!

  此外,現今社會早已跨越「能吃飽飯」的基本問題,如何吃得「美味健康」才是訴求,大自然莊園也試著讓在地農產以新料理型態走上餐桌。

升沉樞紐 教育利器立知見

  師父說過,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執行長認為,升沉核心是在無限生命的提升與成長,雖然知識、技能不是師父談的核心,但對現代人,需要有應機的方法、行動。舉例而言,知道「利他、發心」好,但方法、工具是什麼?「體」是佛法理念,展現在外的「形」要呼應現代人的方式,可能必須讓人覺得好玩、有趣,有鼓動的力量,而不是教條。尤其成人教育,更需要讓人體驗、參與、討論。事實上食農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不只在課堂上講,也可以是實際的體驗,從田裡到室內展示、討論解說,乃至料理餐桌,都是一種體驗。

  食農教育是一個貫穿很長的教育範疇,從土壤種出來,外相如何,到物流供應體系,料理的味道、作法,甚至源頭的飲食文化,如客家、部落、閩南人的各種內涵及保存方式,任何與飲食有關的環境、生態、文化,都可以談。

  執行長說,我們支持食農教育,但更希望支持「有機」的食農教育,因為如果只是食農,還是會用農藥、化肥,即使種出來給自己吃也沒有比較好,因此莊園企圖建構一個較為整合與系統性的場域,提供一個好的教育平台,把有機的各種內涵擺進流程中,大眾就能夠在這個環節上完整理解有機及食農。

共創未來 期待更多有心人

  對於食農體驗,執行長就像個實踐者,莊園裡各種花、草、樹、果,幾乎無一不知,連小昆蟲也能細數家珍。導覽時他踮起腳尖在樹葉間摘果實,在看似雜草叢生的彩虹區彎腰採香草,拿起來又聞又嚼,再遞給大家親自品嘗,果真酸甜苦辣、其香各異,雖然大家五感全開,卻早已滿眼撩亂、不分彼此。有趣的是,執行長總在「品味」後,笑逐顏開地問:「是不是很快樂的味道?」還會聊起小時候母親善用植物的種種回憶,簡直像個母愛萌寵的少年囝仔。

  人離不開自然環境,與自然本來是一體的,但因為科技發展的速度太快,與自然疏離。因此大自然莊園希望透由這裡營造出好的環境——有著各種花卉園藝,有著豐富自然元素的場所——讓人們易於貼近、欣賞,輕鬆地感受自然的美好,同時走到田裡體驗什麼是有機、食農。

  最後執行長露出一貫溫厚的笑容,熱切地呼喚:「也許我們想要呼應現代人需求去努力發展什麼,但是我們更期待這裡也是邀請更多有心人一起來創造、實踐理想的地方,希望邀請各式各樣有這方面擅長的人來,不限《廣論》學員,只要有這分心力的人,大家一起來努力!」

 

*1 糧食自給率:指的是國內消費之糧食(包括食用及非食用)中,由國內生產供應之比率。簡單來說,就是指我們吃的食物中,有多少是本地生產的。而為了計算這個比率,便以食物中的熱量作為基準,來看台灣能自己生產多少糧食,因此也稱為「以熱量計算之糧食自給率」。

*2 糧食安全:指的是穩定地讓所有人獲得充分、安全且營養的食物,除了糧食的供應外,還包括如何取得、穩定取得和有效利用糧食等面向。

 

來源:《福智之聲》244 期 第 79 ~ 8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