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廣論善行班第一次要寫記錄甲表條目時,我訂了一條容易做得到的項目,孝悌——噓寒問暖。對自己的父母,這是常常掛在嘴邊說的話,太容易了,於是就以公公做記錄的對象,但是做了兩個月來,我卻不知怎麼說才好,我覺得好差勁,只是講一句問候語而已,卻難以開口。
第三個月重新立善行條目時,重列一條「說好話,多稱讚他人。」要對公公說一句讚美的話,竟然還是如鯁在喉間說不出來,講出來的話結結巴巴的,根本算不上是句讚美語。
到了第四個月,我把前三個月的記錄表翻出來做參考,檢討以前做不好的地方,為何對自己的公公說不出一句好話呢?回想去年六月底,他發生車禍住院後,行動不便,將作息弄得一團亂,讓人忙得喘不過氣來,也攪亂了我的一切,做什麼都不如意。我口中雖不曾抱怨,但卻沒發覺自己臉上表情木然沒笑容,一心只想著:「他年紀八十歲了,老邁的身體,要完全好到像以前一樣是不可能的事,而我卻因此不能參加法會或研討班,難道我的業是這樣的嗎?」
在做善行記錄過程的檢討,我想到自己,確實沒關心到周遭人的感受,我應該突破自己所築的高牆呀!想到公公的優點,他從不曾阻礙我參加廣論研討班或法會等活動,總是用很親切語氣待人。為何我以前沒發覺到呢?他的隨和,我卻習以為常,而把他的「好」給遺忘了,只一味的認為自己現在很苦,利益他人的事都無法做到。如今思惟失敗的原因時,心情豁然了,他是我家的堂上佛,是我成佛的資糧啊!用另一種角度去想、去做時,我不再覺得困難了。
我又重新列「關心家人一句好話」。從每天開口講一句好話做起,我發現公公的笑容增加了很多。只是一句關心的話就能使他高興,為何以前的我那麼吝嗇呢?這時我自己也慢慢修正、調適了,感覺上不是負擔、壓力,而是一種付出,很自然的接受它,面對一切。
我現在的善行條目更廣了,實踐「用心對待」,我發覺到自己的改變。用心體會公公的感受,就會把關心他的話說出來,他也很歡喜跟我講話,更喜歡來我家住(我與大嫂是每十天輪替一次)。公公的身體狀況也大有進步,他給我很大的學習空間,感謝他給我淨罪集資的機會,更感謝師長引導我行善及正確的方向,利他行善的心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功課。
來源:《福智之友》第 10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