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B 17:31 00:00
第二正修苦分二:一思惟生死總苦,二思惟別苦。
把這個苦的總相,說明一下。第二呢?個別地說。 68B 17:52 00:19
初中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三思惟三苦。今初
那麼先說那個總相,總相當中平常我們常常聽見說「八苦交煎」,乃至於下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68B 18:08 00:37
如《親友書》云:「仁和應厭於生死,欲乏死病及老等,無量眾苦出生處。」應如是修。
所以菩薩呀!這個你應該了解,去生起厭患的啊!對於這個三有生死輪迴這個內涵,你應該認識而生起的厭惡。要曉得這個裡邊快樂是一點都沒有,你要想的東西都得不到,恰恰相反的是什麼?死、病、老,各式各樣的痛苦都從這個地方來的,這是我們應該認識,應該這樣去修的。 68B 19:03 01:32
此中修習厭生死者,謂思惟彼是眾苦根源。苦者,謂已顯說欲乏等四,等字攝四,共為八種。此八種苦,是薄伽梵於多經中,明苦諦時數所宣說。
前面告訴我們苦啊,就是說明了什麼?「欲乏」,就是欲樂缺乏,沒有好的,沒有好的那就是壞的嘛!「等」,這個等字包涵了下面,生老病死。那麼現在共分八個項目。這八個項目,世尊在很多經典當中,不斷、不斷地告訴我們。他為什麼要不斷、不斷告訴我們哪?用多方面的策勵,總有一點一下觸動你的心,然後你從這地方拼命進入、努力,就行了,就行了。現在我們也是這樣,所以不要說稍微看一看,哎呀,看了沒有勁,你要努力去看。那裡看到了跟你相應了,那你就拼命在這地方把握住,去努力,那個時候就有機會,就有機會。否則只是在這外面轉,好可惜啊,就把這個暇滿的人身就浪費掉了啦! 68B 20:32 03:01
修共中士一切所緣法類,如共下時所說共法,此亦應取。
那麼,現在我們這個地方開始修中士了。說這個中士跟前面的下士,是次第相關地向上進步。所以前面共下士的,這個地方還是應該取來修習,等到這個堅固了,然後呢走上去。所以: 68B 21:06 03:35
諸不共之修事,若有慧力,如下所寫皆當善修。
那麼,不共呢?就是指中士道,這個中士道對這個下士來說,不共的。有很多人他的目的在上,那麼是共同的;有很多人目的只求下,所以對下是不共的。所以假定他把前面那個基礎修好了,進一步修上面這個,那麼那個時候,如果有慧力的時候,那麼照著下面的所做。換句話說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什麼?如果你的力量不夠,暫時不必忙,先把基礎弄好。所以說: 68B 21:51 04:19
若慧劣弱,可暫捨置所引教文,
如果你的力量不夠的話,暫時不要先忙,忙下面深入的。 68B 22:06 04:35
唯當修習應時義體。
就是應該修習跟我們相應的、合宜的這個。我們總要步步踏實,這樣深入,這個是它最重要的!那麼照著這個次第上來,就步步地。所以我剛才說,我們懺悔有人見效,然後呢,讀了文有人見效,最近有好幾位同學。以前哪就有一位同修,他常常歡喜講道理,最近他認識了,他常常說:「哎呀,我已經錯了,我感到真高興!」我實在讚歎,我實在感謝!因為什麼呢?我們大家共同研究,他轉過來了,他得到功德,然後呢我也沾了他的光,我一天當中為了他歡喜,啊,我覺得真歡喜啊! 68B 23:06 05:35
這個法,所以我這個地方特別說明:你們一定要了解,一定要了解什麼?兩件事情。哪兩件事情?這個目的何在,還有習氣是什麼。我們因為宿生的習氣所使,因為宿生的習氣所使,所以自然而然又跑到佛門當中來。但是剛才說過了,雖然來是來了,來了目的幹什麼?一下的的確確弄不清楚的,這個倒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極少數的大根性的人,他很快相應,譬如六祖大師,哦,他聽見了人家唸一句《金剛經》,行了,就這樣。可是這種人畢竟少數。我們大部分人哪,是,你看見這個廟很歡喜,你只是歡喜而已,這已經很難得了,你肯出家已經更不容易了。但是呢,畢竟我們在這個習氣當中。 68B 24:07 06:35
所以現在眼前進來的第一件事情,你一定要把這個,如果說弄不清楚的話,千萬不要說:哎呀,哪裡有大法去求啊,哪一個什麼好啊!不是的。說主要的它的根本在什麼地方把握住,根本因,進一步是圓滿因;根本因,然後是圓滿因。就像你賺錢一樣,你先要了解你做這個生意賺錢、不賺錢,賺錢的,然後再談那個生意做下去。所以你弄不清楚,明明這個虧本生意,你拼命地做,越做啊是越虧本哪!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實際上,他前面告訴我們,說:如果說自己的慧的力量比較差的話,那麼應該修習應時體義。慧的特質是什麼?慧的特質是對治煩惱。你必定要認識這個東西,你才談得到對它對治,對治了煩惱,才能夠解脫生死,這個才是我們進入佛門當中修行的特質。否則的話,你把世間的事情拋棄掉了,跑到這地方來,你不顛倒了嗎?你忙這些事情幹什麼?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繼續。 68B 25:50 08:19
此等雖是思擇而修,然除應修諸所緣外,餘善不善無記等上,悉不應散。
了解了這一點,那麼我們緊跟著下去。說這些,是的,修這些都要什麼,「思擇」。他為什麼不講聞呢?因為前面告訴我們,什麼?這是善知識指導正確的內容,讓我們學習聽聞;從這裡我們現在開始的是,如所聽聞的正理而來思惟啊!所以說「雖是思擇而修」。但是除了我們「應修諸所緣外」——這個很重要哦!就是說,我們現在上課的時候要聽,作早晚課的時候要隨文作觀念誦,然後呢,除此以外,「餘善不善無記等上,悉不應散」。在除了這個時間以外,一切時間上頭,不管是善的、不善的、無記等上,都不應該散亂。你說:欸,善的嘛不要散亂,不善的、無記上面怎麼不散亂哪?善的固然是不要散亂,不善的是更不能散亂哪!因為你不散亂,所以你曉得:哎喲,不善的。曉得了不善的,然後你對治。如果不善的現起,你一散亂,你修了個半天,是白忙啊,然後呢抵銷掉了。懂不懂這個道理? 68B 27:39 10:08
所以你正式修的時候,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這個你必定要自己把握得住,那樣的話你才會認真地去修習。就算到那時候你出去散一下步,就算是聊一下天,你也不會走歪路。要不然的話,啊,你就算用功在這兒坐了一下,坐了就沒味道,然後跑出去想散散心,看見幾個人坐在涼亭裡,「哎呀,找到機會了!」然後就坐下來,啊!高高興興。在那裡看書,難得看它十分、二十分;這一坐啊,坐三個鐘頭,還嫌不夠,為什麼原因?就是這個。所以他這個地方你別小看哪,好像沒有深刻的道理,實際上真正的我們毛病、關鍵都在這個上頭啊!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這是我們必定應該了解的。所以說: 68B 28:39 11:08
當於所緣遮心掉等,
所以我們在任何一切時候,我們這個心——在識心當中,一定有一個能識的心,去識所識的對象、所緣的。這個對這個所緣的,如果不如法的話,要遮止它。「掉等」,「等」字包括了不相應的,「掉」就是跟散亂、貪相應的這種。 68B 29:10 11:38
亦莫令隨昏睡沈沒增上而轉,
向上揚的時候嘛,掉舉,然後呢掉完了以後,向下沈的時候是昏沈,那個都是輪迴因。 68B 29:26 11:55
當令其識極為明淨,漸次修習。
一切時處,要使我們的心情兩個現象:明跟淨。淨是清淨的,一定是跟善淨之法,而且這個善淨之法很明。有的時候稍微一點輕昏狀態,已經不對了,一定要明淨。這個是目標,然後呢,我們慢慢、慢慢地根據了這個認識的目標,慢慢、慢慢地修習,想辦法一步一步地深入相應。 69A 00:24 12:31
《入行論》云:「雖長夜修行,念誦苦行等,若心散亂修,佛說無義利。」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
喏!引論上面告訴我們。雖然你長時候地修行,念誦、苦行等等,這個各方面的,但是你的心如果散亂的話,這樣也沒有多大的利益。要怎麼辦呢?就是照前面說的,令其識明淨,這樣的。「此說一切散亂善行,其果微少」,他得到的果非常少、非常少。 69A 01:10 13:17
說到這裡我們也同時可以回想一下,所以前面說,我們修行雖然是要靠人身,就是得到了人身還要最圓滿的德相。所以外面的身一定要選這樣的,說六道當中只有人道,人道當中還要這樣的圓滿的德相。不是一般的在家,不是受五戒、八關齋戒,乃至於沙彌,要具足戒,而且在具足戒上面,還要受菩薩戒等等。然後呢,心裡邊是要什麼狀態?也要身心一一相應,明跟淨,那個時候才真正應得上佛告訴我們的戒。佛講的戒,總括起來就這麼三句——以「自淨其意」作為它的中心,然後呢,由於這個心體上面,形之於身口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然後進入定慧,這個是必定不能動的一個道理。 69A 02:34 14:40
又《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由此異門,說諸菩薩,隨其所有信解大乘,大乘出生,當知一切,皆是由其不散亂心,正思法義之所出生。」
前面是論,那個地方是經,也告訴我們,由於上面所說的這個道理,各式、各方面,「異門」是各方面不同的種種門當中說。修、修大乘的,「信解大乘」就是初步的信,由如何認識,啟發信心,然後呢,深入增長見解,如法行持。一切大乘的功德,從開始到圓滿出生,都從這個地方,什麼?「不散亂心」,那個不散亂心幹什麼?用這個心「正思法義」。是,前面所說的,我們現在的一切時處,不管是善、不善、無記等上,不要令它餘散,都安住在這個上頭。 69A 03:45 15:52
此中不散亂心者,謂除善所緣,不向餘散,法及義者謂文及義。
那麼就是這個。這個道理,我們只要自己內心上面,一觀察就很容易了解。現在很多人來了,大家覺得:哎呀,來是來了還滿好,心裡面就是煩煩惱惱啊!那時候你要清楚喔!修學佛法沒有別的,佛法的真正的中心就是對治煩惱,就是對治煩惱。如果說你不能對治煩惱的話,在任何地方,就是跟著佛身邊也沒有用!就是跟著佛身邊也沒有用,這是我們千真萬確必定要認識的。我們所有學的東西,只有一個目的,什麼?淨除煩惱,如此,因為這是根本嘛!所以不散亂,正思法義,法的特質指的是什麼?就是指這個,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69A 04:53 17:00
正思惟者,謂以觀慧觀察思擇,由此顯示隨修一切功德之法,皆須此二。
那麼然後呢,你照著他的「正思惟」,如法地、一點不錯地思惟。那麼這個思惟什麼?就是以觀察的慧,就是我們的心裡面觀察、抉擇。這不是糊裡糊塗的喔!這個慧就是智慧,去觀察、去思惟、去抉擇。從這個地方說,一切的功德都這樣來的,都這樣才來的,以不散亂的心去正思惟,然後深入。 69A 05:39 17:46
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除善所緣心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
那麼,這個裡邊整個的三乘的功德,主要的只有二樣:一個就是止,所謂「善所緣心不餘散」,安住在這個上頭。「或其隨順」,什麼叫隨順呢?就是你沒有證得奢摩他之前,隨於這個法,順於這個法。就像我們現在,把這個心總是種種地先集聚資糧,準備努力。所以戒是什麼?定的基礎,這才是我們學戒的真正目的,學戒真正的目的。這是我們必定要了解的。 69A 06:39 18:46
現在我看見有一些人那真是,說起來也可以說很可憐。哎喲!他講這個戒啊,這裡怎麼說,那裡怎麼說,結果弄了這個戒,到處在那裡生是非。他不曉得戒的真正的特質是幹什麼的,完全弄錯掉了。所以說,佛說得清清楚楚,十八部,哪一部......隨不同的根性——金啊、碗啊,碗裂開來了,不管哪一塊都是金啊!真正重要的,你要派這個用場。現在你弄錯了,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這個目的在這裡。那所以「其隨順」,就是你要集聚定的資糧,那麼我們目前做的這些。而定是為什麼?目的還是為了慧,所以進一步是「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毘缽舍那或其隨順。」那麼,這個盡所有性、如所有性,前面也簡單地說,真實的內涵等到毘缽舍那的時候,再詳細講說它。 69A 07:53 20:00
這「如所有性」就是換句話說,一切法的真如,簡單地說。換句話說,我們就說:喏!這個一切法的真相,或者說它的本性,或者說空性,就是這個。「盡所有性」呢,說一切法現出來的相,那就是這些啦,或者是五蘊啦、什麼六入啦、十八界啦,換句話說這個法在圈子裡面就是這個,它就是它整個的邊際。那進一步來說,就是那一個空性所現出來的行相、法相,或者緣起,或者是俗諦,種種所牽涉的,你歸納起來,那不外乎說五蘊,乃至於到十八界等等,這一些。那麼這個呢,就是屬於毘缽舍那,所謂觀。我們現在這個也就是隨順,那一步一步我們這麼上去,這個才是我們的中心,我們的目標。做任何一件事情,修學佛法,我們始終記得這個。你如果記得這個的話,做什麼事情,慢慢地、慢慢地,越跑越近,越跑越近,越跑越上,這一點特別重要。 69A 09:09 21:16
如是亦如《解深密經》云:「慈氏,若諸聲聞,或諸菩薩,或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毘缽舍那所得之果。」
喏,經上面,不管聲聞、菩薩、佛,不管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都是這兩樣東西所得的果,所得的果。 69A 09:37 21:44
此中若無真實止觀及隨順二,則三乘一切功德,非定皆是止觀之果。
假定沒有真實的這個止觀及其隨順,隨順就是說它的眷屬、類屬,那麼就三乘的功德,不一定。實際上呢,三乘的所有的功德都是止觀的果。所以換句話說,這是反顯。總之一句話:不管三乘哪一乘,它真正重要的目的都在這個上頭。那是在正修那個八苦之前,先又提一下。說現在我們要修了,那麼這個次第,從下面怎麼上來,乃至於修的時候,又重新提。前面是告訴我們:修的時候正修時怎麼修;然後呢修完了以後,迴向怎麼迴向;迴向完了再下面一座,還沒有修的中間應該如何。又講四種資糧,然後又講把錯誤的很多錯誤的概念又提出,一步一步說得這麼清楚。乃至於到現在正式修了,他又隨時提醒我們,隨時提醒我們。 69A 10:52 22:59
這個地方有一個重點,這我們平常真正提不上去的,就是忽視掉了這一點,就是忽視掉了這一點,所以這個地方一再提醒。為什麼佛要一再提醒?佛陀的一切智人,就正見到我們平常的毛病都在這上頭。平常我們看書總是這樣,趕快要找到那個問題的中心在哪裡,欸,結果你往往前面這個東西不要的。像造房子一樣,「哎呀!我希望造的房子,造的一百層樓。」你趕快把一百層樓建起來,下面基礎不要的。至於像這個地方,他佛陀處處地方告訴我們,說下面這個你必須要修,你有了力量啊向上去。 69A 11:41 23:48
現在我們每有一類人,哎呀!好高騖遠,總翹求高的。反過來有一類人,「唉呀,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不行!」癱在這裡就爬不起來,就這樣。說:「我只要念念佛。」念佛本來不錯呀,你真的如果念佛的話,是非常好呀!結果呢,他心裡面就因為這麼弱,他說的時候,「我只要念念佛。」實際上行的時候,他念了佛沒有?沒有念欸!在那裡昏沈、瞌睡,一生空過,所以說過猶不及啊!我們目前大部分犯的毛病就是這個。大的來說這樣,細的來說呢,我們心理狀態平常也是這樣,一下猛利的時候,就衝過頭;一下塌下來的時候,唉!又提不起,就這樣。 69A 12:36 24:43
所以這一點地方,所以從這地方我們要注意,這個不是說一下叫我們改過來。所以這個後面就告訴我們,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這樣:它開頭的時候,哇!起伏很大;然後呢你曉得了,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它必然地調得這樣子相。只要你自己感覺到,慢慢地,欸,在對了;然後呢,你緣著你做的這個方式,這樣進,還是急不來的喔!這就是真實的進步,真實的進步必然如此的,這我們要了解,這我們要了解。然後到了這個時候的話,你隨時觀察壞的方面,策勵自己。然後呢,策勵自己覺得很緊了,然後呢觀察好的方面呢,慶幸,啊,又放寬了,高興。就這樣地不斷地在調,它慢慢地一步一步、一步一步。 69A 13:24 25:31
這個地方我順便提起以前的事情來,所以平常思惟觀察固然是絕端地重要,還有呢,同學之間的共同的真正的討論,也非常重要。諸位啊!你們千萬不要把這個工夫,用在聊天上頭啊!這裡有幾位同修,經常願意跑得來跟我談談,我真歡喜,真歡喜啊!他往往有的時候他有一個小問題,我不妨舉出來。 69A 13:55 26:02
那有一個同修就說:嗯,有的時候,覺得用功用得心裡很緊。那是一個的確非常好的一個同修,他然後用功用得很緊,所以這個心裡就,哎喲,非常緊張,覺得:哎呀,這個死啊!又是:一旦生命失去了......那些都是好現象。然後呢,越弄越緊、越弄越緊,到那時候睡也睡不著,到那時候,書啊,看起書來這樣。那怎麼辦?他就想一個鬆弛的辦法,欸,最後有的時候找到了一個鬆弛的辦法,找到鬆弛的辦法。那麼那位同修是個在家的同修,所以他就......因為在家人哪,以前譬如說有的時候聽聽什麼,外面偶然這個很輕鬆的這種音樂等等,欸,這個是滿好啊,這樣。對呀!然後呢,放輕鬆了以後再來。他說:「我的的確確地說,我並沒有染著這個音樂,可是那個時候,卻是放鬆了我的這個心情。」在他想起來很好。 69A 15:02 27:09
原則上面,我也非常讚歎他,可是那個時候就顯出那個討論的非常重要來,非常重要來了。所以我那時候舉了一個比喻,我當時也沒有談。「是,非常好,可是我舉一個例子給你聽聽。」他說:「好。」「你看電視看過沒有?」「看過。」「然後正在一個重要的節目,你聽得、看得很起勁的時候,忽然之間來一個廣告。你就覺得這個廣告真討厭,怎麼來這個東西,趕快、趕快過去。是,廣告商也未嘗不知道這樣,但是他就把那個廣告插進去,你曉得他為什麼?欸,妙了,你那個時候固然一心一意,正因為一心一意全部吸引在裡頭,那個廣告商讓你討厭;等到完了以後,你不在這個節目當中現行,有一天你想到要用的時候,你就想到:哎呀!當年討厭那個東西,就是你現在要的,它就派上用場了。」「嗯,對呀!」 69A 16:03 28:09
「現在你想想看,那個時候沒錯,你現在覺得很緊的時候,讓你調一下,是的,你覺得現在的心裡並沒有什麼。可是調的這個,那種世間的這種靡靡之音的種子,落在心裡面。假定說你證得果的聖人,不怕!佛根本不在乎。你是個凡夫,你還有無比地染污的種子,還有很多無比地染污的外緣。當另外一個時候,你的心不在正念上頭的時候,然後呢,你心裡本來就在這個世間的染緣當中,它又生起來了,因為有這個種子,裡邊有這個種子,外面有這個緣,你就跟著它去了。」他想了半天,「哎呀!沒有錯。」「就像你雖然當時是討厭這個廣告,但是對不起,這個廣告就派上用場了,對嗎?」「是啊!」 69A 17:01 29:08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平常我們自己覺得想對了,對不起,這裡有問題的哦!這個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觀察、討論啊!所以平常不要說:「啊!我懂了,現在我就是對啊!」對不起,這裡大有問題,佛法不是那麼簡單。那麼佛有沒有?佛有,有種種善巧方便,這個地方我們不深入,我隨舉一例。結果這位同學聽了好歡喜啊!我剛才告訴你的,馬上有感應的,就是他只要處處深入,他隨時觸發到,隨時就來了。啊!他今天早晨懺悔完了以後,一句話,哎呀!他哭了個半天,然後又歡喜了半天。我就報告老法師,老法師好高興!「哈!善根發!」這千真萬確的,凡是真正有過經驗的,他這個次第必然是如此。 69A 17:53 30:00
所以我就特別提醒你們:你們不要怕,眼前好像顯得,唉呀,怎麼也摸不進去。你不要忙,只要因,這個因地當中你做對了,你只要再摸,你不要問它摸得進摸不進,這個因地在對了,你正在進去嘛,很簡單嘛!到那個時候,到某個時候,它這個果自然必然現起來的。這是所有過來佛菩薩,都是這樣的經驗,他也告訴我們。那眼前就是像我們普通這麼看看,大家推起來,你看看、我看看,我跟你都差不多。的確差不多啊,但是他在因地上面如法走,馬上見效。所以像這樣完整的次第,你只要肯做,立刻見效。現在呢,我們有了這個策勵,有了這個認識,那個時候正修了,原來在這裡呀!那麼怎麼修?說八苦當中, 69A 18:51 31:01
如是八苦之中,
思惟生苦。那個八苦平常我們曉得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八樣東西。一樣一樣分開來,研究下去。 69A 19:16 31:21
初思惟生苦分五。
分五個項目。 69A 19:19 31:26
眾苦所隨故生為苦者,謂諸有情那洛迦中,及諸一向唯苦餓鬼,並諸胎生卵生,如是四類,於初生時,便有無量猛利苦受,隨逐而生。
第一個,「生」這個苦,它這個東西啊,一切的苦都隨著這個生,生一來,苦就跟著來了。那洛迦當然不談,一跑下去,唉呀,那不得了!餓鬼。除了這個以外,就是其他的胎生、卵生,一切四類,只要一生,一有了這個身體以後,無量的猛苦跟著來了,無量的苦都跟著來,只要「生」有,苦都跟著來了。第二個呢, 69A 20:12 32:19
粗重所隨故生為苦者,
什麼是「粗重」呢?粗重就是煩惱的異名。 69A 20:20 32:26
謂三界一切諸行,為煩惱品粗重所隨,無堪能性,不自在轉。
這一旦生了以後,生起來了以後,煩惱也跟著來了。「三界一切行」,不但是地獄,那當然不談,惡道不談,乃至於天上面,色界也好,無色界也好,行苦當中。這個「行」本身就是「煩惱品」。「無堪能性」,什麼叫無堪能性?你沒有力量,你想不受這個苦的輪迴的圈套,做不到,你不得自在的。這第二個。 69A 21:00 33:06
三界有情諸行生起,皆為煩惱品類粗重隨逐。總之由有生住增長,煩惱種子隨逐流轉,故無堪能安住善事,亦不如欲自在而轉。
這個就是粗重煩惱的特質。因為三界的一切有情在行當中,行當中,那麼行的話呢,煩惱品粗重跟著來、跟著來。所以總之一句話:由於生、住、增長,生了下面緊跟著就什麼?喏,這樣來了,就是那個煩惱的現行,現行種子,跟著在這地方流轉,你沒辦法安住在善所緣的事,沒辦法。「亦不如欲自在而轉」,你希望的事情,對不起,做不到。你希望要快樂,它就偏偏不聽你招呼。就是眼前小小的快樂,好吃的東西吃飽了,等一下唉呀!肚子脹脹地難受,等一下還要上大號去、還要去洗、還要去忙、還要去買、還要去弄。那吃,這最快樂的事情,就這麼多,其他的不談了。所以這個生啊,是會有這樣的不理想啊! 69A 22:27 34:33
眾苦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三界既受生已,由此因緣,便能增長老病死等,無邊眾苦。
第三個,這個生是一切苦的依處,這個一切的苦都依這個上面,所以「眾苦所依」。第一個是眾苦所跟著來,還有呢煩惱跟著來,煩惱。現在呢,一切的苦是依於這個生,這三界之內一旦受生了,下面的都依這個,無邊眾苦。 69A 23:03 35:09
煩惱所依故生為苦者,謂於生死既受生已,便於貪境瞋境癡境發生三毒,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靜,不安樂住,謂諸煩惱,由種種門逼惱身心。
那麼這個是煩惱。這個幾樣東西,一個是苦的果,一個是苦的因。因當中又分成業因跟那個......業因當中是惑、業等等。現在這個地方所講的就是苦因煩惱,「煩惱所依」。一旦生起來了以後,這個煩惱都增長了,這煩惱是心理現象。上面說這個是指生理的,病啊、老啊、死啊,這個地方是心理的。因為你生了以後,對於好的嘛是貪,不好的嘛是瞋,其他的是癡,「發生三毒」。因為這個三毒令身心逼惱,「不靜」,不安樂。啊!這個是第四點,這個是第四點。最後 69A 24:11 36:17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苦者,
就這樣。最後生苦是什麼?「不隨所欲」,就是道地的不自在,你沒辦法自己把握住自己的,你希望的,它總歸不聽你招呼,到最後呢——別離。沒有一個人想別離,換句話說,沒有人想死的,它偏偏到最後你要死,這「別離法性」。它「生」這個特質的本質,法爾如是,這叫作苦。 69A 24:43 36:50
謂一切生最後邊際咸不出死,此非所愛,此復能令唯受眾苦。
就這樣。 69A 24:51 36:58
故應思惟如是生時,眾苦俱生,粗重俱生,生復能引衰老病等煩惱死亡,
一共五樣。 69A 25:04 37:11
此亦能令受苦道理。
所以從第一個,從生上面去想,又分這個五個項目,分五個項目。你越能夠深入多方面去思惟,那麼增長的功德是越大,增長的功德越大。我們眼前都顛倒了。前面一開始告訴我們,我們把眼前很多事情覺得淨相增長。「淨相」是什麼?好的,看快樂的、安樂的。我們無始的煩惱在這裡,唯一的方法就是對治。所以對眼前很多可愛的東西,千萬注意啊!要想到它的可怕,不可愛的那一面。你如果不修習這個的話,說什麼都沒有用。講戒,就在這個上面,所以講了半天的戒,然後呢到這個境界現起,為什麼一點用場都沒有啊?就是你沒有認真思惟。所以有一些人,哎呀!講戒啊,又講這個、講這個,境界現前,了不相干。我心裡面實在覺得可憐,也只能說這樣,只能說可憐、愚癡啊!然後呢,他還自作聰明,這是我覺得愚癡是莫勝於此!我想這是我的善知識,阿彌陀佛!我可千萬不要犯這個毛病。這個,這個地方他現在提醒我們這一點。 69A 26:41 38:46
特住胎時受何苦者。
那個是指出生以後。然後呢這個地方是特別告訴我們:喏,這個出生這件事情,還沒有生起來,特別要了解一點。為什麼這個地方要講一講呢?因為我們感受,這是出生以後的事情,在沒有出生我們感受不到,實際上這個裡邊的的確確,所以提出來讓我們想。那我們一想到,唉呀!覺得可怕不已,更策發我們。下面: 69A 27:18 39:25
如《弟子書》云:「極猛臭穢極逼切,最狹黑闇遍蔽覆,住胎猶入那洛迦,身屈備受極重苦。」此諸文義,
那麼這個是論上面告訴我們:唉!這個地方啊,又臭、又髒、又逼迫、又黑暗、又窄,這個真像住在這個地獄裡邊一樣,備受痛苦。所以經上告訴我們,這個住胎的時候,如果這個母親吃飽了,像壓在山底下一樣。哎呀!等一下肚子餓了,你就像吊在空中一樣,因為前面壓著嘛,忽然之間又這樣子。然後吃的熱的話,又燙得個受不了。等一下冷的話,你又凍得個受不了,這麼個嚴重法呀!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只是我們現在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多多思惟的話,那對於這個生死,的確是一無可取。 69A 28:24 40:31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千萬不要浪費,人最可貴的,什麼?就是我們有思惟能力。現在我們偏偏把那思惟能力,像胡思亂想。啊,這個東西好可惜啊!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平常談了一些問題,有的人意見特別多,我心裡常常希望告訴他:你這個腦筋好,你不要用在莫名其妙的事情上頭啊!這是才是真正該想的地方啊!該想的地方多去想想的話,自利利他,一切好處都在這個地方,都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所以我黑板上面特別想,說我要牢牢記住,我來這裡目的幹什麼?宗旨幹什麼?這個觀念把握住了,你就很容易進去了。下面經。 69A 29:12 41:19
如《入胎經云》:「無量不淨,周遍充滿,多千蟲類之所依處,具足最極臭穢二門,具足非一骨鏁穴孔,復有便利清腦腦膜髓等不淨,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面向脊骨背對腹皮,於月月中,出諸血相以之資養,母食食時,以二齒鬘細嚼吞下,其所吞食,下以口穢津涎浸爛,上為腦膜之所纏裹,猶如變吐。所有食味,從母腹中入自臍孔,而為資長,漸成羯羅藍,頞部陀,閉尸健南,手足微動,體相漸現。手足面等胎衣纏裹,猶如糞穢,生臭變臭猛暴黑闇,不淨坑中上下遊轉,以諸苦酸粗鹹辣淡,猶如火炭。食味所觸,猶如蒼蠅,以不淨汁而為資養。如墜不淨,臭穢熾然,淤泥之中命根非堅。又母身內所有火力,煎炙遍炙極遍煎炙,燒熱遍熱極遍燒熱,燒然遍然極遍燒然,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極大苦受。如如其母轉動,遍動極遍轉動,如是如是如被五縛,亦如投擲煻煨坑中,受諸猛利粗惡難忍,非所悅意,難以為喻,極大苦受。」
前面是經上的,不仔細解釋。我們真正修行的話就要學這個,自己真正要用功的時候,你就這樣先把那個道理你去弄懂,弄懂了就想。如果你想不出來,簡單極了,簡單極了!哦,現在都不大簡單,我們小的時候比較好;現在的那些衛生設備,說起來叫衛生,說起來好!這樣。所以以前我曾經遇見一個老師,那個老師就告訴我們:「現在人真顛倒,邪見增長,我們那時候,處處都是修行。它現在裝飾得,每一個地方裝飾得真美,乃至於那太平間,人死了以後,哎呀!裝飾得、還要畫得就像那個......。一切的進去的時候,沒有一點點喪事的氣氛讓你,只是因為你的親人的感受。」我現在想想越想越對,我們小的時候,哪裡有現在的衛生設備,這沒有的——坑!你一坑一跑得去,跑得老遠那個蒼蠅飛起來,那個臭氣啊!這樣,然後你看那個蛆在裡邊......。我們在母胎當中就這個樣,說實在的就這個樣! 69B 02:34 44:32
啊!所以你一定要用這種方法,實際上呢比牠還要苦。欸,牠這個蛆,在這個糞坑裡只是臭一點,它不會逼、不會炙。我們在這個地方不但又臭又髒,而且又壓又冷、又寒又熱,沒有一個不具足,這樣。不過,但是並不一定完全如此喔,有很多如果生,他的善業的話,他在這個地方母胎當中是很安樂的。但是這個地方我們不要去想善業,就是說,如果說你不如法地去修苦的話,將來你總有一天,生了天下來的還是這個;這個還是最好的,你還要墮落地獄當中去。所以這個地方的特質,你要把最苦的想出來;想了以後,然後呢,被苦的力量推動你拼命去跳出來,這是他的目的,這個我們要重點要了解的。所以他下面是解釋,解釋我也只把它唸一遍。 69B 03:35 45:33
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乾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若住火前,或蹲居坐,亦說於胎起大痛苦。生藏上壓熟藏下刺,
啊!上面是壓,下面是刺,你就像坐在那個,坐在那個我們常常說「如坐針氈」,就這個樣。坐在針氈,只是我自己坐在上面,上面還有一個泰山壓頂,唉!實在是一無是處。 69B 04:19 46:16
如被五縛插之尖摽。從胎產時及產出時,所有眾苦,亦如《弟子書》云:
那住胎是這樣,出來的時候也是一樣。出來的時候怎麼樣? 69B 04:34 46:32
「此漸如硬壓油具,壓迫其次方得生,然未爾時即捨命,唯是受苦業力強。住不淨中顛倒身,濕爛裹胎極臭穢,猛逼切痛如潰瘡,猶如變吐宿念捨。」
那個出來的時候,就像什麼?像壓油一樣。不曉得你們看見沒有?有沒有看見搾油?現在的搾油現在用化學提煉,那我們不談。我們以前看見那個搾油,啊!那個搾油真是啊,先把那個油擺在那個鍋子裡面燒,烤得熱得不得了,先把它壓扁,壓平了以後烤熱,烤了以後然後呢,放在一個籠裡邊,然後呢用那個大鐵鎚去壓,那個不得了的力量!現在我看見人家鍛鋼筋,以前的老法的鍛鋼筋拿了個大鐵鎚,「叭!」一鎚下去,把那鋼筋弄斷了。他那個搾油的人,那個工人也是一樣,那個手都是這麼粗,就是這樣。然後呢,打那個大鐵鎚,那我們被出生的時候就是用這種方法。要現在那個鐵鎚,不要說碰到一下,你輕輕地那個鐵鎚放下來,壓在你腳指頭上的話,壓得你哇哇叫,現在那出生的時候這麼個苦法!這個是處處地方告訴我們哪! 69B 06:03 48:00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云:
上面是解釋,還是繼續地唸下去。 69B 06:09 48:07
「次彼漸生一切肢節,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闇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由其先業異熟生風,吹足向上令頭向下,兩手縮屈被二骨輪,逼迫遍迫周遍逼迫,由諸粗猛難忍非悅,最大苦受令其身分悉皆青瘀,猶如初瘡,難可觸著,身一切根悉皆楚痛,極穢胎垢遍粘其身,由乾渴故,令其唇喉及以心臟悉皆枯燥,住此迫迮難忍苦處。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產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
唉!這個出生的時候,住胎的時候這麼痛苦,出生的時候又這麼個難受!所以這個經上告訴我們出生的時候,本來在母胎當中,這個非常嫩、非常嫩,然後一旦出來碰見外面那個,觸的時候,那個痛苦,痛苦極了,痛苦極了!這東西我們不太容易......其實真的說起來,我們還是可以很容易地......。當你有的時候,身或者燙傷了,或者特別的因緣碰傷了,外面那個表皮碰掉了,那個肉在的時候,啊!那個外面的不要說碰到一點什麼東西,那個風吹上去也痛得不得了,對不對?一點的水,如果一點鹽水,或者什麼的話,你簡直無法忍受地痛苦。那我們出生的時候,這個感受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嬰兒一下地哇啦哇啦哭,就是這個原因。哇!他那時候痛苦極了,心裡嘛有絕端的恐懼,身上嘛有絕大的痛苦。喏、喏、喏!這個是我們無法感受的,如果佛不講的話,我們還根本不知道,就是這個樣。 69B 08:41 50:38
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癩人遍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又產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粗猛難忍,非悅意苦。
然後呢,大人看見很歡喜把他抱起來,抱的時候,他碰到任何一個地方,碰到的無非是......所以那個小孩子一生下來,哭啊!就是這樣,就是這個原因,他痛苦嘛!每一樣東西都是難以忍受的,都不是好的。 69B 09:18 51:15
八苦之中,特於此初及於最後,須慇重修。
這個實際上這兩個最苦,生苦跟死苦,就偏偏這兩個東西我們還感覺不到。所以不是佛講,我們實在不知道啊!實在不知道啊! 69B 09:35 51:32
故如前說,當以觀慧數數觀察,而善修習。
所以我們必定要把前面告訴我們的觀察慧,這個生,然後呢老——生、老。這個前面我雖然略略地唸過,所以唸過的,因為現在的重點讓我們認識這個知見,那麼然後呢你們正修的時候,現在我們先把那個道的次第的綱要認識,這個是這個重要。平常在我們平常如果你要懈怠了,或者什麼,提不起來的時候,那個時候自己認真先去看它。當然不是等到提不起來,就是事先你先看完,看完了萬一你覺得要懈怠的時候,然後翻翻它。哎喲!就想到:一懈怠,那對不起,那就停在這個地方。 69B 10:22 52:19
所以這個世間你了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往往有人說,唉呀,弄弄不行,要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得來受這個罪。因為我現在了解得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有跳出苦的機會,你現在這一點小苦都受不了,退轉,後面是無邊的大苦等在這裡。現在這麼小苦你受不了要退轉,你那個無邊的大苦就受得了了嗎?那這是個最重要的概念。為什麼我們要退轉呢?就是糊塗!所以這些都是真正幫忙我們的。所以說,在這裡雖然不講,對你們修行這個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現在我們繼續下去,反正每一個地方,我們曉得它的功效在什麼地方。如果生這種病的時候,馬上跑得來找這個藥,這個藥是對我們的正對治。那麼生曉得了,老: 69B 11:28 53:25
思惟老苦分五。
第一個, 69B 11:31 53:28
盛色衰退者,謂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
第一個老了,老了以後平常你站起來,站得很挺,到那個時候腰也站不起來了,像弓。唉!我現在已經深深感覺到了,曉得要坐得好好的,坐了一下,啊!這腰痠背痛那沒辦法,就這樣,就下來了。其實,其實你們沒有老,我們在這裡很多人未老先衰啊已經,真可憐哪,趕快好好努力啊!尤其是心理上面,有一些人,這個是更重要啊,更重要啊!然後呢「頭白如艾」,到那個時候看看那個頭髮都白了,這樣。「面額如砧板」,砧板什麼樣子?平常我們那個皮膚非常細嫩,那個砧板的樣子,那個刀痕切得都是,到我們老了,這個面就是這樣。尤其是女性這個地方特別注意,不要說:「唉呀,這個修道很苦啊!」你想到這裡,也是唯一的一條路,這是唯一的一條路,回去沒退路好想的。「皺紋充滿」,這個「容貌令非可愛」,並不一定是女性,凡是你歡喜這個的話,那這一點對你特別有價值。第二: 69B 13:05 55:02
氣力衰退者,謂於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等。諸根衰退者,謂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等。
第二個氣力衰了,坐下來的時候如斷袋索。什麼叫斷袋索啊?那個袋啊這樣,它平常的時候那個綁住的,然後呢,袋一放「噗通!」一下,人老了就是這樣的,跑到那個凳子上就「卡嗒!」一下坐下來了。唉!站呢實在站不動。平常我們坐好好的,站起來啊,站不起來,唉!站起來是千難萬難。現在你們不大會感覺得到的,但是生病的時候就是這個狀態,哎呀,這個站起來那個腳裡面實在是沒有氣力啊!講話的時候遲鈍,行步的時候遲緩。 69B 13:59 55:58
然後呢「諸根衰退」,這個是特別講身根,氣力沒有了,講裡邊的根衰退了。「眼」是「不能明見」,「重忘念等」,念力衰退等,就是這樣。到了那個時候,近視了、遠視了,遠也看不見,近也看不見,唉,真是!就這樣,就這樣。然後呢,很多事情回頭就忘記掉了,要記也記不住。尤其現在大家都是:「哎呀!等到慢慢地到那個時候再去修。」老的時候你就是這個樣,你還能修嗎?年輕力壯把那個,都浪費在不必要的上頭。在家人還情有可原,他本來不知道;出了家還忙這些不相干的事情,真可惜啊!然後忙那個不相干的事情,等到老了以後,那死路一條,這個情況啊! 69B 14:59 56:57
受用境界衰退者,謂受飲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
這是裡邊的。外面的境界呢,對受用的,以前一直覺得很好,對不起,你難消化,你沒辦法堪忍。哎呀!你很想,那偏偏不行。然後, 69B 15:21 57:19
壽量衰退苦者,謂壽多滅盡,速趣於死,應當數數思惟此等。
這個五樣東西不斷地、好好地去思惟啊!下面引經上面告訴我們。 69B 15:37 57:34
《廣大遊戲經》中亦云:「由老令老壞少壯,
這個「老」,這個法,「老」這個這一個特質,使得我們每一個人慢慢地趨向於老,把你的盛年少壯那個慢慢、慢慢地破壞掉了。 69B 15:53 57:50
猶如大樹被雷擊,
就像一棵長得好好的樹,被這個雷擊得支離破碎。 69B 16:01 57:59
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說老出離。
這個老是這樣啊!所以世尊告訴我們這個老相。所以你了解了,趕快趁現在能作的時候,趕快跳出,跳出這個痛苦啊! 69B 16:23 58:20
諸男女眾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
一切的不管是若男若女,就被這個老所枯,這個枯像什麼?像大風吹那個娑羅林,這個娑羅林樹很脆的,被猛風吹過去,摧枯拉朽一下統統破壞掉了。我們現在這個要想作的精進、勇猛的心情,到那個時候一點都沒有了。到那個時候就像什麼?陷在那個淤泥裡邊,真是進退兩難哪! 69B 17:06 59:02
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奪安樂作毀訾,老奪光澤而令死。
這麼個嚴重法。 69B 17:16 59:14
慬哦瓦云:「死苦雖重,而時短促,此老最重。」
死苦雖然厲害,但是它很短呀!真的說起來這個老最嚴重。下面那個祖師講的話,這是千真萬確的。 69B 17:32 59:29
迦瑪瓦云:「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幸好這個老是慢慢地來的,通常一個人四十以後漸漸開始就來了,來了。到七十、到八十,這幾十年當中,如果這個老的形象,幾十年當中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這是千真萬確的。平常我們忽然間生了個病,你其實簡單得很咧,忽然間生了病倒在那個地方的話,唉呀!你這個痛苦之難受,就是這樣。我們往往生到那個病的話,想到簡直是不想活了,為什麼?他受不了嘛!所以假定這個老一口氣來的話,沒有一個人受得了。 69B 18:17 1:00:14
不想則已,有的時候,我現在已經有這個感覺,有的時候真是!千真萬確的,不管是你哪一方面,剛才前面所說的每一樣東西,我倒不大在乎我的頭髮白,也不在乎我的面孔上的皮膚像砧板一樣。可是的的確確坐下來的時候,叫我慢慢吞吞,我就坐在那裡「卡嗒!」就坐下來;站起來的就像拔樹一樣,站了個半天,實在好辛苦。然後呢跟你們講,有的時候是清楚明白得不得了的事情,咦?講到口邊就是那個名字就記不起來,想了個半天不曉得,想不起來。而且眼前的人喔,就這麼眼前的人,這是念力是衰退會到這種程度啊!你們無法想像的,會是這樣的一個嚴重法。 69B 19:12 1:01:10
所以它如果一口氣來的話,你真是沒有一個人能受得了,可是我們現在還居然安之若素,居然還說還是慢慢地來,怎麼能慢哪?現在只有唯一的年輕力壯的時候。所以我現在看見你們在座的一些年輕同修,居然躲在後面,猜猜反正輪不到我,偷懶哪,是最大的損失啊!反過來說,我看見那些年輕的同修,我真讚歎、真高興,我現在老了沒辦法了,我只有賺一點什麼?隨喜功德。 69B 19:46 1:01:44
所以我一早起來,欸!看見對面那個同修他真好,他的燈光總是......。我一早起來最大的歡喜,就是看見那個燈光。哎呀,讚歎啊!我說我雖然是老了,這個人還在修年輕啊!而我成就讚到年輕的功德。另外呢,另一個人在那兒,我在那裡已經起來了洗了個半天,他還在那邊拖囉沓拉在那個地方,鐘已經敲完了,敲鼓了,他還在那兒,還在剛剛洗臉。以前我心裡面總覺得這個人怎麼樣,現在我也學會了,唉!我覺得這個人真可惜啊!我可不要這樣啊,他可策勵我啊!欸,好啊!真好啊!我但願你們也能如此。所以你不要為人家而驚,不要為人家而生煩惱。總之,一方面對你自己增長,一方面珍惜你自己呀!處處地方要把前面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你多思惟;你多思惟了,你就開始可以努力了。現在我們下面看苦: 69B 20:52 1:02:49
思惟病苦分五。
苦也分五個,把它唸一下。我想這個苦大家都容易體會得到,所以唸一下你們自己去體會它。第一個: 69B 21:05 1:03:02
身性變壞者,謂身肉銷瘦,皮膚乾枯等。增長憂苦多住憂苦者,
這第二個: 69B 21:14 1:03:11
謂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
這是第二個。 69B 21:25 1:03:22
不能受用悅意境界者,
平常的時候,你要眼睛也好,吃也好、玩也好,那個時候都不行了。 69B 21:32 1:03:29
謂若有云,諸可意境於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諸非可意境界受用,雖非所欲須強受用者,謂諸非悅飲食藥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
前面是說你歡喜的,對不起,不行。你不歡喜的偏偏要,就這樣。 69B 22:10 1:04:08
速離命根者,謂見病難治,便生痛苦,當於此等審細思惟。
同樣的。 69B 22:22 1:04:20
《廣大遊戲經》云:「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眾生,
就像人,打獵的人趕那個鹿一樣,這個病,這個病來害我們也是這個。 69B 22:37 1:04:35
當觀老病壞眾生,惟願速說苦出離。
趕快啊!要從佛那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個苦,從這個地方想辦法跳出來啊! 69B 22:49 1:04:47
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眾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
一樣啊! 69B 23:03 1:05:01
令盡財穀及大藏,病常輕蔑諸眾生,作諸損惱瞋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
這個文字也不必解釋,這個文字自己仔細地觀察,反正像這種東西自己都體會得到的,很容易。體會得到的,體會;體會不到的,信得過佛,努力去思惟、觀察。現在目前這個時候最切要的一件事情,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概念提起來。最後,生、老、病、死當中,「死」: 69B 23:45 1:05:42
思惟死苦分五。謂捨離圓滿可愛財位,捨離圓滿可愛親族,捨離圓滿可愛朋翼,捨離圓滿可愛身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乃至意未厭此諸苦,當數思惟。
只要我們的心念當中,對前面這個真相不認識,因為不認識而不厭離,乃至於貪著。在這種狀態,要不斷地思惟,現在我們不忙別的,真正要忙的是要忙這個啊,這個要注意啊!我們現在這裡要求學問,不要把它看成學問看,它是目的在這裡。你能夠在這個上面,那就是你的大學問,否則你認識得再多是沒有用啊! 69B 24:35 1:06:31
前四為苦之理者,謂見當離此四圓滿而發憂苦。
這個就是說財位、親屬等等。 69B 24:45 1:06:42
《廣大遊戲經》亦云:「若死若沒死沒時,永離親愛諸眾生,不還非可重會遇,如樹落葉同逝水。死令王者無自在,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自業具果無自在。
這個是自己的業力所感得的,你沒有辦法可想的。 69B 25:12 1:07:10
死擒多百諸含靈,如海鯨吞諸眾生,猶龍金翅象遇獅,同草木聚遭猛火。」
這個死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不管在任何狀態當中,一旦死來了,好,就這麼一條路,就這麼一條路。這個是生老病死,這個四樣,今天這個地方說一下。 69B 25:43 1:07:41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六一,一百六十一頁。那個八苦已經講了生、老、病、死,每一個裡邊分五個項目,每一個裡邊分五個項目。這個是多去思惟、觀察,那麼那個時候,會產生強烈的一種感受,說人生無非都是痛苦。那麼下面另外四個,那就是眼前我們處處地方,感受這個三種,最後一個實際上呢,這就是根本,最重要的。現在一個一個地我們討論下去,看文: 69B 26:52 1:08:50
思惟怨憎會苦分五。
也分五樣。 69B 27:00 1:08:57
謂如遇怨敵,便生憂苦。畏其制罰。怖畏惡名,遭非讚頌。畏苦惱死。違正法故,畏懼死後,墮諸惡趣。當思此等。
世間理想的事情,偏偏不容易找到。那麼不理想的呢,我們不希望的呢,偏偏排遣不開。怨的冤家,瞋的,你所討厭的,偏偏要讓你碰到。我們眼前想想看,的確隨時隨地沒有一樣東西稱我們心。那麼這個裡邊分五個項目。遇到怨敵,就生憂、苦——心裡面憂愁,然後呢,怨敵互相傷害,身上面苦惱。這憂苦也可以分身心、兩方面,也可以總和身心而言。 69B 28:20 1:10:17
那麼又怕他,這總的,怕他傷害你,怕他傷害你,這第二個。由於這樣,同時呢「怖畏惡名」,這個怨家,大家都——你說我不對,我說你不對,那麼種種的對我們的誹謗。然後呢,「遭非讚頌」,讚跟頌是我們希望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偏偏不但得不到,而且傷害你。還有呢,怖畏惱死,不但是眼前實際上的名譽,實質上的傷害,而且乃至於因此而送掉性命。送掉了性命呢,「違正法故」,還要怕死後墮落惡趣,這樣。這個五個方面。怨的呢偏偏碰到,反過來你希望的嘛,偏偏要別離! 69B 29:28 1:11:26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謂若捨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慼。
第一個憂愁,心裡邊真是......。 69B 29:41 1:11:39
語生愁歎。
心裡面嘛,憂慼;開起口來嘛,唉呀,真不曉得什麼是好! 69B 29:50 1:11:48
身生擾惱。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
因為想起來這個恩愛的人有種種好處,捨不得啊!心裡面就放不下。 70A 00:15 1:12:03
應受用等有所缺乏。當思此等。
因此我種種的受用也缺乏,也分五項,這都容易懂。 70A 00:27 1:12:15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如愛別離。
這第七個,你要求的呢求不到,就像愛別離一樣,就像愛別離一樣。愛別離是你親愛的,說 70A 00:39 1:12:27
求不得者,
就是你所忙的事情, 70A 00:42 1:12:30
謂務農業秋實不成,
種田人呢忙了半天,收成不好。 70A 00:51 1:12:39
及營商賈未獲利等,
作生意人呢,得不到利益。 70A 00:54 1:12:42
由於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
這個文都容易懂。那麼我們這是把這個所說的意義,隨時隨地多方面,擺在我們現實生活狀態當中去體會。譬如說,乃至於我們出家了,修學佛法了也是,唉呀,想像當中一番熱誠,可是跑到哪裡呀大失所望!那就是什麼?求不得。求不得的另外一面呢,偏偏碰見的,那還不如我們想像。萬一你覺得滿好的話呢,也不一定能夠好——覺得現在,喔唷,許多真正有成就的等等,偏偏你又沒辦法跟著他,就是諸如此類。不管是世間、出世間,在在都是這種現況。最後: 70A 02:01 1:13:48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義分五。
平常我們常說「五陰熾盛」、五陰熾盛,到底怎麼個熾盛法呢?那麼這一個地方說一下。實際上呢真正這個思惟這八苦當中,真正最重要的歸結起來,就是這個最後那個五種取蘊當中的這個苦。我們修中士道的重點,重點就在這個地方,現在把這個我們好好地學一下。 70A 02:37 1:14:25
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於此諸苦當數思惟。
這五個取蘊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謂的五蘊。「色」,就是我們現在的色身,有色身,形色所成的,然後呢「受、想、行、識」,那是心蘊。「識」,最後那個識是識體,它識的心所法,它識的功效——受、想、行三樣東西。那麼總合起來呢,有這個五個大類的東西,合成功一種身心相續,這個身心相續在五趣當中是不斷地輪轉,所以叫「數取趣」,不斷地在這個輪迴當中輾轉,這個東西——五蘊、五取蘊,平常我們說的「人」。這個人擺在自己身上那就叫「我」,一切問題無不都從這個上頭出來的,這個是整個的一切問題的根本。現在我們看看,這個東西是什麼?我們平常所要求的一切一切,無非都在忙這個,無非都在忙這個,現在看看這個是什麼? 70A 04:13 1:16:00
說這個東西,「當成」,將來還沒有成之前,那所以說將來會得到。當你得到的時候——眾苦之器,對於未來來說,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器」就是個器皿,譬如說我們這個茶杯裝水的,現在這個五取蘊呢是盛苦的。這個東西將來一旦成就了,幹什麼?喏,就是裝一點苦,沒有別的,它這東西就是這樣。「及依已成眾苦之器」,已經成就了呢,一切的痛苦是依這個上面而來的,這個東西有這樣的不理想,除了苦沒有別的。然後呢本身就是「苦苦器」,它本身就是苦苦,對於苦的東西當然是苦!這個苦,哪裡?就在身心上感受的。那麼還有快樂呢?對不起,快樂是「壞苦器」!它快樂是壞的,它壞的時候,你也痛苦得受不了。還有呢,「行苦器」,平常的是雖然並沒有感受到苦樂,對不起,它停不住的,諸行無常,永遠向前推衍。推演的結果呢,你總還在這個苦當中轉,對於這個應該數數思惟。 70A 05:41 1:17:28
我們真正應該認識的,指的苦諦,特別從這個地方,這是根本。這個各式各樣的因很多,平常我們討論問題這裡要注意喲!就是我們必定要把握住根本何在。平常我們往往學了很多東西,你所看見的也許你很有道理,可是總在枝末上面轉,結果看了半天把握不住這個根本,走遠路,乃至於越走越遠,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同樣地,修學佛法最重要的,你必定首先要把住根本在什麼地方。平常我們真正講的苦,各式各樣的,歸納起來無非要找到:欸,是苦!那麼你要除掉苦,根本在哪裡呢?這個你必定要首先認識它。 70A 06:36 1:18:23
同樣地,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現在這個佛法是浩如煙海;不要說佛法浩如煙海,三藏當中我們說,唉呀,我們下腳第一步——戒,戒又這麼多。啊!然後這個東一部、西一部,大眾部、上座部、一切有部,乃至於你的的確確不曉得從哪裡下手!是在任何一方面,你要找到它的最主要的根本,從這個地方,那麼然後呢從根本上面把握住了,慢慢接到枝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也唯有這樣才能夠解決,要不然這個問題總歸不能解決。那麼現在我們這裡看下去: 70A 07:22 1:19:09
其中初者,
這第一個。 70A 07:24 1:19:12
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眾苦。第二謂依已成之蘊,
這只是當成的,一受了這個取蘊以後,受了這個取蘊,就因為......譬如說我們現在有了這個五蘊以後,我們造種種的業,將來一切的以後的苦都是現在造,然後呢引來以後的,引來以後的。然後同時對現在來說呢,一切的苦也依於現在,所以它現在固然是苦,同樣也引發以後。當你引發以後,以後這個現起的時候,它又再引發以後,永遠這樣地增長。現在的苦是什麼? 70A 08:15 1:20:03
為老病等之所依止。
前面說的生、老、病、死,然後呢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都從這個上面,所以它那個根本就在這裡。 70A 08:28 1:20:16
第三第四,謂彼二苦粗重隨逐能生彼二。
那麼第三、第四呢,就是苦苦跟壞苦,這個兩樣東西是為什麼呀?因為由於這個當成的五取蘊,以及已成的五取蘊,這個兩個上頭「粗重隨逐」。就是這個我們的身心,是煩惱雜染所感得的,這個煩惱雜染所感得的內容,無非是異熟、等流、增上輾轉相應,一直在這個「種、現」(編者按:指種子、現行)輾轉地流轉當中,所以這個叫「粗重」,一直不斷地在這個上面。由於這個輾轉地引生,所以無非是苦苦、壞苦。那麼最後一個行苦呢, 70A 09:33 1:21:21
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為行苦自性,
一開始那就一直在行當中,實際上所以說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我們感受得到的這個情況之下。那以前有沒有?有,只是我們感受不到的。實際上這個行蘊,從無始以來,一直從來沒有停過地一直在進行當中,這個真是問題的中心。 70A 10:06 1:21:53
以一切行為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
因為我們現在的一切諸行是什麼?以前往昔的無明,由無明所造的種種雜染之業所感得的,所以必定還是按照這個惑業的行相來轉,一切都是惑業來決定的,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必然之間,會隨著這個因行而向前流轉,這個是行苦。那麼關於這個, 70A 10:53 1:22:41
於三苦時此當詳說。
苦苦、壞苦、行苦,這個下面會詳細告訴我們。為什麼他下面還要詳細告訴我們呢?因為這個是根本,最主要的根本。你認得了這個取蘊的特質以後,那個時候你才會產生大厭離,要不然我們一天到晚就忙什麼?忙這個東西。實際上呢這個才是我們的生死根本怨家,生死根本怨家!所以佛一再告訴我們,這個東西是一無是處,一無是處啊!這唯一的好處是什麼?湊現在這個東西能夠修行。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你為了修行,你還逼不得已地要吃的、要住的。那吃怎麼辦?去討飯,討到什麼只要塞飽肚子就行;住呢,唉呀,你哪裡都可以,樹下一宿就得。現在我們呢遠不止此,因為我們不認識,所以一天到晚就講究這個東西,一天到晚講究這個。因為講究這個呢,一切的煩惱是由此而生,一切煩惱由此而生! 70A 12:12 1:24:00
實際上我們也可以感受得到,在家人忙些什麼?說到最究竟的,這個是兩大主題之一,兩大主題之一:一個是生命的保持,一個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保持就是為這張嘴巴,就是這樣。然後呢我們出了家以後,照理說要解脫這個東西,實際上呢因為這個根本問題沒有認識,所以一天到晚是還忙著它。那個嘴巴是啊,那真是,說起來,不管你怎麼說得頭頭是道,一跑到那地方問題都來了,問題都來了,還有種種的藉口。這個原因為什麼?就是我們對這個基本的概念不認識。 70A 13:07 1:24:55
前面儘管講很多苦,是的,可是他找不到根本。現在這個地方,把那個根本找出來了以後,到那個時候,你把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當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前面所有的苦,都是由於五取蘊而產生的,當那個五取蘊的問題解決了,連根拔除了,上面的都沒有了。所以要說前面那些問題的,為什麼?就是策勵你對現在的這種狀態,感受到絕大的不如意,然後呢那個時候你努力地,去要找解決這個問題。要去找解決,然後呢你追根究底找到根本,於是就拔除了。 70A 13:53 1:25:40
這個概念為什麼一再強調?為什麼佛在前面的時候告訴我們?這是我們現在處處地方,為什麼必須要知道?說你要講修行,是的,那麼你從哪裡修行起?如果你不了解這個,你修了半天,那不是空忙嗎?因為你摸到的只是邊邊的一部分,說要修行、要修行,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唉呀,最好我去修行,你忙這個幹什麼!你為什麼要修,修些什麼啊?他也不知道!那既然不知道你怎麼修?另外一種呢,說那我要懂道理的,忙了半天越走越遠,文字上面越扯越不曉得扯不清去了。所以在這個地方再強調一下,強調一下,你必須要把握住這一些問題,把我們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這個地方!然後你把那個中堅問題解決了,好!下面自然就跟著也都解決。 70A 15:03 1:26:50
下面再說,說現在我們了解了,原來這個問題在這裡。反過來,假定你對這個問題不了解,那什麼現象呢? 70A 15:16 1:27:04
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
假定關於這個問題,換句話說,五取蘊的本質是什麼東西,你根本不認識。因為它本質是苦的,你不認識是苦,既然不認識苦的話,我們還直覺得這是我,快樂得很啊!要營養,要長得胖胖,要長得肥肥,然後呢要求它舒服,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切問題都來了,當然,哪可能發生真實厭離!現在前面已經了解了,所謂解脫是什麼?就是從縛著當中解開來。什麼是縛著?惑跟業。這個惑跟業綁著什麼?就是綁著我們這個五取蘊。所以你必要在這個五取蘊上面,產生絕大的厭惡,求解脫的心。那個時候才進一步去找,它什麼原因而綁著的等等,整個的修行佛法的根本從這裡。 70A 16:38 1:28:26
現在既然你不了解,於是就不能發起真實的厭離心;既然不能發起真實厭離心,你求解脫的心請問從哪裡發生起?因為你要解脫,所以那個時候你要去求種種解脫的方便,修那個道。那個時候才會有:啊,持戒是必須的!在這個基礎上面,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學教也好。現在關於這個問題你找不到,沒有把握住,然後你說念佛、持戒,然後你說參禪、打坐,你坐,幹什麼啊?你幹什麼啊?你作了很多學問,你為什麼?我們不是在無的放矢嗎?所以前面說這個問題你沒解決,就像射箭,就像我們打靶一樣,靶在哪裡不知道,拿了槍朝天亂放。朝天亂放那最多浪費你子彈,我們現在是亂放的話打死了很多人,然後呢你就賠這個命欸!我們就是做這個事情。 70A 17:46 1:29:33
所以這一點大家不必忙著去修行,你必須忙著——我為什麼要修行!然後你有了這個,然後再找你修行的方法,那個時候你覺得:啊!這個方法配我的胃口,適我的根性。然後你全部精神,你自然解決嘛!哦,曉得現在這只有念佛,於是你聽見了牢牢抱著一句佛號,不管人家天塌下來,那是人家的事情。如果你發大心,「等到我去了,然後回過頭來幫助別人」,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你持戒,你只要把握住一個,哦,那戒上面告訴你,你能夠這樣清淨的話,小則生人天,大則得解脫,你全部精神貫注在這個裡頭。乃至於,所以為什麼人家說「乘急戒緩」,它的目的在什麼?在這裡,你把握住這點的話,你乘急戒緩也可以解脫。否則的話,對不起,那一定出毛病的,因為戒是根本嘛! 70A 18:56 1:30:44
為什麼講乘急戒緩也可以解脫呢?他到那個時候來講,「喔,這個是根本啊!」他一定要全部精神把那個根本問題解決。所以他把那個根本的,持這個戒本來要三具,身、口行持一點都不能錯,那時候他發現:只要把他的意把握住了,其他枝葉慢慢地再來,這樣。所以如果是念佛的話,他腦筋裡除了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了,當然解脫!然後參禪的,他一天看著是「念佛的是誰?」、「拖著這個死屍的誰?」一定要找到它。欸,結果找到它了,跟空性相應了,那當然問題解決了。所以人家古人所以說「乘急」,是從這個地方急起啊!我們現在講乘急戒緩,緩了半天,乘急不急,戒又緩掉了,不墮落,到哪裡去!反過來說,那好,我們戒急了,它戒為什麼教你急呀?它目的還是這個,告訴你這個是生死的根本,不可以做啊!要在這個地方擋住!啊!於是你內心當中戰戰兢兢,因為了解:我們對事情的真相,凡夫畢竟是凡夫,不可能了解! 70A 20:14 1:32:02
所以有一天一位同修來跟我談,他是一個非常精采的人,哎呀,曾經弄過那個戒律。他當時告訴我:真正我們弄這個東西要到羅漢。我非常讚歎,一點都沒錯,為什麼?我們到了那個時候,心裡才不會被現行煩惱所轉,那時候你能客觀地見到這個問題。這個話是對的,可是我們現在做得到嗎?這個我們不談,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我們雖然做不到,可是我們要問現在我們因地上面忙些什麼?哪!就在忙這個。你把握住這個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儘管我們不可能把這個東西的問題,能夠圓滿地把握住,不怕!根本在哪裡你把握住了,你只要在這個地方下去,那一定問題解決!而這個戒的真正的目的在哪裡?就是這個。否則的話你如果弄不到的,然後戒行、戒相上面,喔唷,這個、這個,這個、那個,弄了個半天還是越走越遠了,這個我們必須要了解的。 70A 21:23 1:33:10
所以在這個地方他告訴我們:假定你對這個的生死取蘊的自性,沒有真實地了解的話,你求解脫的心無發生處。現在出家修行的目的幹什麼?前面告訴我們不但是單單作一個羅漢,作羅漢你八關齋戒也可以解決,你何必這麼行?沙彌也可以解決,像均提沙彌等等,你何必弄個兩百五十條這麼難行,得到一點的義利啊?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啊!所以這個是它的根本哪! 70A 22:07 1:33:54
於諸有情流轉生死,亦無方便能起大悲,
對自己呢,發厭離心;然後因為自己了解,原來這個東西這麼個可怕法,這個問題都在這個地方,由此而推己及人,那麼那個時候發大悲。所以大悲,必定自己深深見到這個東西的可怕,然後你憐憫別人。現在你對這個東西都貪著難捨,你憐憫,你憐憫些什麼啊?那不是完全顛倒了嗎,完全顛倒了嗎?所以這地方很明白的,是沒有厭離心絕不可能有大悲心,所謂大悲心那只是騙騙人。不過在這個地方我們有一點要注意哦!這是理路是我們清楚,然後呢行持上去的時候,必然地先了解了理路慢慢上升。所以我們是一個凡夫,你問我:你有沒有厭離心?我懂得厭離心,有的時候碰巧,碰到一點點,經常狀態只是策發自己——就因為自己不能厭離所以策發!但是我雖然現在連厭離心做不到,可是我的目的是要成佛,所以我時時提醒我要發大悲、大菩提心,這個絕對正確的,絕對沒有錯。就是你了解了這個理路,然後一步一步策勵自己上去,這個是正確的路子。 70A 23:41 1:35:29
所以剛才講那個道理,一開頭你一定要圓滿地認識,不是圓滿——正確地認識,然後呢步步上升,你就不會走冤枉路,這個是它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那隨時弄錯了,欸,弄錯了,拉回來;弄錯了,拉回來,那麼那個時候大家師友之間啊,就產生了最好的互相的助力,這個根本的問題。所以現在人家說:「哎呀,我是個大乘菩薩,這個出離心這個都小乘行者做的。」我也不曉得他這個佛法是哪裡學起?至少在我是不懂的。我看見龍樹菩薩,人家都說這個是「八宗共祖」,最了不起的,無著菩薩,不管是哪一個完整的傳承當中,說得清清楚楚,他那個大悲心一定從這個上面發生的。是,等到他啟發了大悲,他主要的一天到晚,那個時候忘我而忙別人了。所以他那個形象上面,的的確確是跟那個全部精神貫注在只解決自己問題的形式,有一點差別。但是你根本地深入去探索的話,這個內涵本質是完全一模一樣。內涵是什麼?喏!這些數取趣在生死當中痛苦,他要把他從生死當中透脫出來。他深深地了解這個取蘊的本身是苦,這一點絕對共同,絕沒有例外!這一點沒有,沒有佛法!所以這一點我們必定要了解的。 70A 25:35 1:37:23
所以現在第一個概念從這地方,我就非常歡喜,從做不到這一點來說,我常常覺得難過;從了解這一點來說,我無比地歡喜。唉呀,我覺得在今天這個末法時代,大家這麼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不曉得什麼是好,居然最完整、根本的教法在這裡,啊,感到無比地慶幸!如果我們不是宿生有相當的善根,碰不到。為什麼?業感緣起,就是這樣簡單。你沒有積這個善根絕對碰不到,想到高興啊,想到高興啊!然後推動著自己,趕快努力。既然前面告訴我們有這麼事情做不到,現在又了解了怎麼去做,這個力量就來啦!一個是拉你的,一個是推你的,又拉又推那當然上得去。 70A 26:38 1:38:26
所以當你感著得拉了歡喜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歡喜到別的地方去了,趕快想想:唉呀,我還有這麼多錯!所以那個拉到別地方歡喜心,就被這個苦切的心情把它對治掉了,變成功推的力量。結果那推、推、推、推,推得太緊了,到那個時候心裡面又換一個想法,變成拉的力量,啊,心裡又歡喜!這樣狀態當中,不管你是歡喜也好,不管你是悲切也好,方向總歸是一路向上,這個是我們這個地方應該了解的,應該了解的。 70A 27:17 1:39:06
然後呢方法上面,同樣地我們要認真探討,儘管,是!無不是走這個出離的路,不管是自利利他,但是那個方法萬一弄得不對的話,我們以為做對了,結果走、走、走、走,走到邊路上面去了。就像剛才說的,喔,又講修行,結果呢他自己不懂得道理;然後呢要講道理,又把握不住這個中心,諸如此類。 70A 27:50 1:39:37
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為切要。
所以不管你大乘小乘,這個概念、這個認識最最重要的,這個是問題的中心。到了這裡我們大家曉得:為什麼現在我們好像要學很多東西,卻以本論為先,大家了解了,喏,就這個。你把握住這個根本,然後你才曉得:啊!那個時候我要學什麼?要學戒。戒的目的什麼?在這裡啊!嗯,那就對了。然後你曉得要念佛,哦,為什麼要念佛?原來這樣啊!那持戒等等無不在這個上頭。所以你把這個概念把握得住,學什麼就成什麼! 70A 28:39 1:40:28
發生此者,亦隨當從無垢聖語,如量解釋,先正尋求清淨了解。
欸,曉得了,那麼又告訴我們學的次第呢?那麼這樣的一個重要的真正聖道的命根,它這個根本怎麼發生的呢?唔,必須要隨「無垢」。他不說正確而講無垢,妙了!有的時候我們正確,這個對了,但是對不起,你這個對、他那個也對、他那個也對,這個這麼多「對」當中,這一個地方也許有的是枝末,有的是根本,你要轉圈子。他反過來——無垢,就是說他這個絕對沒有錯的,都是正確的、正面的。所以這個用反面的反顯,跟正面的提示,兩個的差別我要說一下:正面的提示提出來了以後,有的時候有漏洞的;如果反面反顯的話,換句話說,他把錯誤的地方整個地擋住了。 70B 00:09 1:41:41
譬如說我昨天講的,一個同修講的這個經驗。他說他到那時候用功,哎呀,用得心裡很緊,然後因為他是一個在家居士,那當然了,可以有的時候聽聽那個輕音樂之類。嗯,這有它的功德的,有它正面效果的,但是它不是「無垢」。昨天我就解釋了,你們了解了沒有?就像我這講那個關於這個電視當中,插一個廣告進去的道理。所以這個真正的嚴密的,凡是遵循法相上頭的,它為什麼這麼個好法。同時這地方也說,念本論就算很辛苦啊,你不要怕辛苦,它正因為你前面稍微辛苦一點,所以它學得圓滿一點漏洞都沒有。到那時候你修起來,一點漏洞都沒有的話,百分之百地安全。 70B 01:06 1:42:39
現在前面你要圖一點省事,我舉個比喻吧,比如你造個船,前面造個船,圖一點省事,結果漏洞很多。你以為造好了開出海去,這個地方漏水,那個地方漏水,到那時來不及了,一條路——死。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地方,真正的這個原因告訴我們,這無垢的,絕對不會有漏洞的。這個聖語聖者,這個「聖語」的特質是什麼?針對著問題來解決的,所以無垢的聖語。儘管現在的書好多,各式各樣的書,但是這些書當中,我們一定要選擇,要如理地抉擇,這個才對,所以這個質本身不能錯。還有呢,「如量解釋」,根據相應的,解釋得清清楚楚。對這個道理「正尋求清淨了解」,這裡面次第已經包括:你先了解,了解了對了, 70B 02:20 1:43:53
次須長時觀擇修習,引發其心猛利變動。
這是平常我們真正修行的重要的關鍵哦!所以為什麼我們懂了做不到?通常實際上,我們沒有真的懂,這是第一個。現在在這裡我們了解了:啊!關鍵在這裡。懂是真的懂了,但是雖然真的懂了,因為無始以來習氣還在,在無始的習氣的現行當中。這個無始的習氣是什麼?雜染的。既然在雜染的習氣當中現行,你所做到的還是生死染污之業,還是感得這個苦惱的苦報,你怎麼可能解脫呢!所以這個地方,進一步告訴我們:你要長時地觀察,然後修習,就修改那個心,一定要令我們的心意轉變過來。如果做到了就行,做不到了,是趕快猛利懺悔。 70B 03:33 1:45:05
所以我們現在馬上就回想一下,對!當初在前面告訴我們正修的時候怎麼修啊?說先把佛像安置,然後呢我們一心皈依,這皈依這個意都在裡頭。萬一你資糧未具,業障未除,到那時你皈依是皈依不起來。他告訴我們的皈依有個特定的特質,一定要使身心相續和合,這幾句話。現在我們了解了,什麼叫「相續和合」?就是問你為什麼皈依的?啊,原因了解以前的苦,所以要找快樂,這個快樂所依靠的地方是這個。所以那個時侯,你一心皈投依靠他,那個時候心裡面什麼個現行?以前是一無可取,是唯一可以皈投啊!請問這種狀態的心裡的現行是煩惱還是隨順正法?是隨順正法嘛!一點都沒錯嘛! 70B 04:45 1:46:17
所以那個時候假定你念佛的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累了嘴巴儘管不想,腦筋裡面還阿彌陀佛,等到你睡覺了作夢你也在阿彌陀佛。如果你參禪的話,一天到晚就看著這個;如果你持戒的話,自然必然會自淨其意。啊,人家各宗各派的,他怎麼說、他怎麼說,那我不去管他,那我不去管他,這各人的根性不一樣,我曉得這個針對我的毛病,我就照著這個自淨其意,哪裡還有什麼質疑的問題?沒有啦!結果呢,對不起,嘿,我們資糧未具,我們的障礙未除,或者在思惑上轉,或者在見惑上轉。見惑上轉那些人,腦筋很聰明哦!這個見解文字很通達。思惑上轉的人,那個習性很強,叫他不要發脾氣,他也曉得發脾氣不好,碰見這種情況,就是要發脾氣,看那個人也看不慣,看那個人看不慣;貪心不好嘛,講的時候滿好,等一下看見了東西,唉呀,食指大動。原因是什麼?就是這個。 70B 06:00 1:47:32
那麼怎麼辦呢?要懺悔。那麼懺悔的時候第一個就「破現行」,啊!現在我們心裡曉得了,原來這問題是這樣。那要怎麼辦?要長時候地觀察、思惟、修習,然後呢「引發其心,猛利變動」。怎麼變動啊?以前哪,心一天到晚在煩惱上面轉,現在整個地改過來了,啊,原來這個樣的!很清楚、很明白地變掉了,這第一個。還有呢變掉了以後,因為是煩惱,煩惱的行相是什麼?煩煩惱惱嘛,很簡單嘛!等到你變過來了以後,當下——平常你一直,你這個貪心放不下,到那放下了,哎呀,你那時覺得:啊!滿心清涼。本來你看見這種地方看不順眼的話,你瞋心放掉了,啊,你只覺得安樂無比。平常你在知見上面老轉的,現在發現原來是知見稠林,一點用場都沒有,那時放下了。 70B 07:02 1:48:35
所以不是說等到果位上面,因地上面你已經是感受得到這個法樂,這個才是真正的法樂。不是說:唉呀,那個講的個文字聽得很美。如果說講的文字聽得很美的話,你跑到說書場裡面,唱相聲的,說實在那個唱相聲的,遠比我們精采,我怎麼比得過一個唱相聲的人!這個概念你們務必要知道,務必要知道。所以法樂是跟法相應,法的特質是淨化煩惱,那個時候你因地上面很清楚、很明白地降伏了。有這個因,將來感得的果是什麼?清淨之果。清淨之果就是不輪轉生死的,兩個的根本差別。所以說: 70B 08:02 1:49:34
故薄伽梵令知苦諦生死過患,宣說八苦,所有密意,如聖無著極善決擇而為宣釋。
所以佛陀為了要讓我們了解這個苦諦的特質,喏,就是這樣,所以說這幾樣東西。他這個真正重要的密意、內涵就是這樣的。那麼這個聖者,佛所說的是比較深奧,現在經過無著菩薩,非常善巧地把它解釋了,哪!就這個道理。啊!現在我們懂了。 70B 08:56 1:50:28
如博朵瓦云:
那麼這個祖師也告訴我們: 70B 08:59 1:50:32
「於六趣中,隨生何趣,其後發生病痛死等,眾苦惱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應,忽爾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時,必不能越。我等於此,若起厭離,須斷其生,此須斷因。」
下面告訴我們,這個祖師說:在我們這個六道當中,不管三界、四生、六道,不管你在哪一個地方,所有的這些東西,種種的痛苦啊!然後這個種種的身心的苦惱,不管是病、死等等,它這個東西,不是說沒有理由地突然之間跑得來,不是的!它總是在這個地方,你在雜染的情況,感得生死的輪迴以後,它那個性就是「生死性」,相就是「生死相」。你只要在這個生死輪迴當中,你決定沒有辦法超越跳出。對於這一點我們要認識,認識了以後要發起厭離。你真正要厭離、要斷除的時候,要怎麼辦哪?那時候進一步要找它,它為什麼來的?哦!有這個原因。既然是這原因而產生這個結果的話,那個時候你要斷其因,所以從苦諦而推到集諦。如果你這一點沒有的話,的的確確地,儘管我們講:唉呀,這個三毒啊!但是你看起來這個不是毒,喔唷,這個三種什麼最寶貝的東西哦!看見那好東西,哎喲,唯恐少,這樣。教你修行一點事情的話,唉呀,這個東西苦得受不了,偷懶,不要說偷,這個話不必這麼說啦,總之就是問題沒有找到的話,你總歸在外面空轉。 70B 11:05 1:52:37
當於前說,生老病死等已生眾苦,如是思惟。
就要照著前面這個這樣來,這個是正說八苦的根本原因,所以它的重點現在我們認得了。那麼至於這個五蘊,他是說出重點來,五蘊當中最特別的,所謂三苦——苦苦、壞苦、行苦的特質,在最後那地方還要講。這是分八類來講。第二思惟六苦,思惟六苦。那麼這個方面我們也把它看一看: 70B 11:45 1:53:10
第二思惟六苦者。《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最後者是別過患,故於此中當思六種。
這個六苦的來源,他,換句話說這個地方,處處地方說明這個師承,這點我前面說過很多次了。我覺得古人著述立說,他一字之差,明明曉得這個字錯了,他不改,一定要找到原因。然後呢他有說明的,這個是他想當中可能什麼,找不到根本不會改。我們現在動不動就是亂改,然後呢不但一個字改,然後概念拿我們的想法去想。我們實在是生死當中,百分之一百的凡夫,如果我們這種概念正確的話,那佛菩薩是一點用場都沒有。我們不是學佛菩薩,我們變成功教佛菩薩了,這一點大家要了解啊! 70B 12:45 1:54:17
雖然這個小地方,他處處地方說明了真正的聖者,他們的著述的立說,一定有他的圓滿的師承。而且這個師承不僅僅是說聽見就對哦,他一定要自己親自驗證。像本論的根本——阿底峽尊者,以及根據阿底峽尊者的藍圖造本論的宗喀巴大師,他都是三事具足哦!這個都是三樣東西都具足的。換句話說,他們說出來這個量本身的話,百分之百地正確。所以這一點他有這樣的說明,這個意義在這裡。「其最後」是各別的,所以這裡不談。那麼現在我們是總思的時候,所以這個裡邊只說它的總的六種。 70B 13:54 1:55:26
其中無定過患者。
是第一個,說這個沒有定,看看那個內容什麼叫無定呀? 70B 14:01 1:55:33
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親屬,如是父轉為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唯是次第展轉流轉,是故全無可憑信處。
嗯,就是這個,沒有一定的。這個本來很親愛的,到下一生變成怨敵,本來怨敵又變成功親愛的。上面說「父轉為子」是顛倒,這個顛倒還是親,可是有很多怨家仇敵轉過來了。那我們是不是也一天到晚,唉呀,你跟我好,我跟你怨,是毫無意思、毫無意思。短短的幾十年完了以後,到下一次誰曉得誰是誰?這個時候都不是我們應該忙的事情,不是我們應該忙的事情。我們如果了解了這個,那一無可憑。所以我們第一了解,現在世間的親愛,一切無可憑信處啊!所以這些東西,「是故全無可憑信處」。《親友書》上面怎麼說呢? 70B 15:14 1:56:46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即現法中亦復展轉,互為親怨。
不但在輪迴當中轉,那現在也是一樣的,這個千真萬確。欸,以前的好朋友,到那時候反面成仇;以前說不定兩個人不好,到那個時候,大家也有的好得很欸!處處地方都是這種。經上面: 70B 15:45 1:57:18
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止愛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
就是這樣,實際上一直在轉哪!真正地這樣轉來轉去,真正有智慧的人,所以對這個是一無可貪。因為平常我們最難捨的這個事情就是這樣,你了解了,還有什麼好貪?應該停止,停止啊!那麼停止了這個貪愛的心,怎麼辦呢?在法上面善安住,這個是基本的。實際上呢,他更進一步分進昇華這個東西,把它變成功大乘的。你既然是寶愛的話,真正要寶愛,不是像現在世間的染污,這個沒有用。你要進一步地幫忙人家去解決,那就變成功大乘。所以那個大乘的心的的確確,就把那愛的染污部分淨化了,把它好的那部分昇華了,就變成功悲呀! 70B 16:58 1:58:30
如是修習,破於親怨分別黨類而起貪瞋,觀生死法,任何全無安心之處,應起厭離。
這一點就是第一個,我們觀生死流轉當中,啊!「全無」,一點點沒有憑信的,沒有憑信的。第二, 70B 17:26 1:58:58
無飽足過患者。
然後呢生死當中,最大的行相就是貪,當你貪而遇不到,或者違背的時候那是瞋。這一個情況叫「無飽足」,做任何事情永遠沒有飽足的,不但沒有飽足,越做越厲害,越做越厲害!這東西真是可怕極了,真是可怕極了!我想這個我們人人有經驗,有的人很多,也就是貪心比較淺的人,不一定感覺到;貪心重的人的確,你不管怎麼樣,啊!他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東西的可怕,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看見了,唉呀,到那時候只有除了這個以外就沒有了。但是不管你怎麼樣,你沒辦法飽滿它,它這個過患就是這樣。 70B 18:20 1:59:52
如云:「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須多飲過於彼。」
我們任何一個人,就是單單吃母親的奶,比四大海水還要多,不曉得多多少。而且向後去,你只要還在生死輪迴當中,你吃的還遠超過這個。 70B 18:46 2:00:18
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那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我們所飲的奶汁不曉得多少,如果說我們不求解脫的話,以後還遠超過這個。除了這個以外,還有在生死當中,不管任何一件事情,苦事、壞事沒有不經過的。而所有經過的事情,沒有一個例外,永遠就是這個行相,永遠沒有夠的時候,永遠沒停止的時候。結果呢實際上狀態,沒有停止的內容是什麼?唉!一點點小小的快樂,這個是虛假的,帶來是無比的痛苦,帶來無比的痛苦。所以想到這裡,要厭離啊,要厭離啊! 70B 19:51 2:01:23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
假定說,你受了快樂可以使得我們滿足的話,真的能滿足那倒好呀!但是三有當中,不管哪一個,不管你受多少,你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不但沒滿足,而且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厲害! 70B 20:18 2:01:50
由此長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
就因為這個,然後無量無邊劫受無邊大苦。現在我們貪小小的一口之食,將來烊銅熱鐵丸,到那時候好可怕,好可怕!唉呀,所以想到那個,實在是不值得,實在不值得啊! 70B 20:47 2:02:19
然其安樂不及一分。
那個痛苦是無量無邊,所受的快樂是一點點。 70B 20:54 2:02:26
如《親友書》云:「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亦如是。」
就像那個生癩,「癩」就是痲瘋病,啊!這個痲瘋病的可怕,不曉得你們去過沒有?這新莊有個樂生痲瘋院,我去過一次,我聽他們敘述說這個事情,當時沒有什麼感覺。有的時候自己身上癢了以後,你去抓抓,啊,那真是越抓越癢。但是比起那個痲瘋病,那個痲瘋病的痛苦,他實在是受不了,受不了到什麼程度?他寧願拿那個火來烤。對不起,烤得那個肉都燒焦了,他那個外面是痛得要命,裡面還在癢。啊!這個東西,那我們這個貪心就是這麼嚴重法,這個這麼嚴重法。可是這個東西比起地獄的猛火來,那還不曉得多少。 70B 21:46 2:03:19
所以平常我們的心裡邊,這種貪、瞋的心相,那個就是將來到地獄裡面去感得餓鬼的,所以你長劫受苦的就是這樣。眼前哪,我們到那時候,一到那時候猛利的貪生起來了,你永遠不得滿足的,就是這個心。將來為什麼會感得那餓鬼,就是這樣,你就永遠不能滿足。那麼偏偏貪心的人也就是這樣,哎喲,好東西樣樣顧自己,完全顧不到人家,所以沒有積一點福報。所以那個心裡面永遠不得滿足,偏偏又造了這個業,所以他吃的時候,對不起!又找不到東西吃,這個。所以眼前你了解了這個因果關係的話,你很明白就了解將來這果性的狀態。所以我們現在多思惟、多觀察,那唯一的方法,來靜息、轉變它。 70B 22:42 2:04:15
《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反增貪。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欲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
那這上面又告訴我們,這個「百」,並不是說一百趟,實際上是「泛百」。就是我們任何一趣當中,任何一趣,都是經過無量無邊,任何一個快樂都受過,任何一個好事情都有過。結果有了以後,對不起,我們的貪心滿足了嗎?對不起,沒有耶,反而增長。唉,還有呢苦也是如此,也是如此啊!正因為你受那個貪,所以受那個苦,就因為我們不能滿足所以受那個苦。然後呢受這個生死的輪迴當中,「無有情腹未曾臥」,這個話什麼意思?就是互為母子,世間的有情是無量無邊找不到邊際,可是又因為我們的生死是無量的,所以人家互為母子。找不到一個人,絕找不到一個有情例外的,所有的有情都曾經做過,互為母子過,這麼多!結果呢,對不起,還是不能滿足,我們也不能離開。 70B 24:18 2:05:50
應如是思。
我們應該這樣去思惟、觀察啊! 70B 24:23 2:05:55
又如《除憂經》說而思極能厭離,
照著除憂苦的經上面這樣思惟的話,你就很容易了,很容易了。說實在,有的人讀那個經,有的人曾經告訴我:「唉呀,法師啊!聽了這個,我就不敢聽、不敢看了。」我說:「為什麼?」「唉呀,看看那個都好怕哦,就是這樣,做也做不到。」如果是你們碰到這種情況,你們怎麼說?以前我也這樣想,後來不,後來不!因為你做不到的結果你退下來,退下來安樂嗎?假如退下來安樂的話,誰也不願意做,我是第一個絕對不願意做,喔唷,做這個苦事情幹什麼!因為你退下來,是只有一條路——死路一條,永遠受無邊的大苦。你現在這樣做地做下去的話,欸,你眼前雖然做不到,你只要咬緊牙關慢慢地做的話,做到;做到了以後,問題都解決。這眼前雖然你心裡面覺得:啊,有一點做不到。那一點做不到,實際上並沒有苦欸,只是心裡面一點恐怖,對不對?你這一點心裡的恐怖擋不住,將來這個大苦你怎麼擋得住啊!所以你想到這裡的話,你一定向前衝。 70B 25:41 2:07:14
所以說來說去,主要的是什麼——正知見。你就把那事情的問題看得、認得得很正確了以後,這問題都會解決的。你如果仔細想想:啊,發現了!努力地一心只有向上。所以這一點是告訴我們:所以我們要照著這個經上面,能夠這樣去做的話,那一定能夠產生厭離,一定能夠產生厭離。現在我們繼續下去: 70B 26:17 2:07:50
如云:「數於地獄中,所飲諸烊銅,雖大海中水,非有爾許量。生諸犬豕中,所食諸不淨,其量極超過,須彌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離諸親友,所泣諸淚滴,非海能為器。由互相鬥諍,積所截頭首,如是高聳量,出過梵世間。為蟲極飢虛,所噉諸土糞,於大乳海中,充滿極高盛。」
你看看,經上面告訴我們:啊!我們在地獄當中所飲的烊銅,超過大海水。唉呀!想到這一點,想到這一點哪,那個貪心實在一點都生不起來,想到這一點,那貪心實在一點生不起來!我們不要說飲大海水的烊銅,不要說熱鐵丸,你們試試看,把那個鐵燒得啊,不要說燒紅哦!把那個鐵擺在火裡面燒它五分鐘,還是黑黑的一點看不見,你們摸它一下看,你們不妨摸它一下看。我有一個同學,我們同班的,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參觀高雄那個鋁廠,那個鋁錠拿出來,就是這個從原料當中拿出來以後,放在邊上,放在邊上。那時候已經完全變成鋁錠,一點看不見,像好好的。嘿!他老兄好玩地跑得去一摸,這就這樣。這一摸,旁邊人告訴他:「欸,這個不能摸的!」把那手馬上就一下打開,打開當時感覺不到。打開完了以後,發現那個手整個地爛了,整個地爛了,這個就這麼厲害哦,這樣啊! 70B 28:19 2:09:51
所以,這種地方我們不要單單,如果想真正聽聽、結結緣,那也就罷了。啊,反正覺得滿好玩的,倒真是滿好玩的。你覺得滿好玩,願意看看也有好處哦!如果你要真的希望,這個心情能夠感受得到的話,你最好自己試一試。可是不要吞下去,吞下這個受不了哦,你手上面去試一下。那個開水燒了一百度,把那手指伸下去,不要用那個手指,用那個手指,為什麼原因?因為那個手指要做事情的。或者用左手的手指,然後你弄,萬一到那時候你又來了,放那邊又燙它一下。如果你覺得燙的太不行的話,你割開來放一點鹽上去。然後呢你歡喜吃醬油嘛,你歡喜吃那些嘛,你要歡喜吃的東西,你放上去試試看。你來了幾趟以後,大概我想可以稍微對我們有一點幫助。現在受一點小小的痛苦,將來可以免除極大的痛苦哦!所以說如果自己想有心痛改的話,這個自然......也許這個方法太笨了一點,但是卻它收效最快。 71A 00:05 2:11:06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要燙手指,不要燙這個,燙這個的原因在這個地方。這是隨便啊......雖然這個是並不善巧,可是卻是不妨以你們自己的量去想一下。然後呢在這個犬豕當中所吃的不淨,高過於須彌山。這個是對貪的人,對貪什麼?飲食等等。還有呢,對親友難分別的人,「又於生死中」別離,別離了以後,我們流的眼淚已經高過這樣,你想到了這一點,哎呀,難捨的這種事情,沒有一點捨不掉的,沒有一點捨不掉。還有呢如果瞋心大的話,你看看哪,是為了大家一點鬥爭——這個平常我們鬥爭總不至於送掉性命吧!鬥爭乃至於把命送掉,那個頭積起來高過於梵世。唉,那個是不得了啊!然後呢,我們墮落小蟲當中吃這個大糞、土,也這麼多啊! 71A 01:20 2:12:22
如是又如《華嚴經》云:
他不斷地用那個經上面的證,無非是用種種方式,總是我們越多,總有一個地方能夠觸到我們的心,那個時候不要輕輕放過哦!當你觸到了這個心上面的時候,你要想辦法把你這個相應的感觸,那個時候加深它,那個力量就從這個地方產生的,那個地方產生的。所以你平常的時候儘量地多去研閱,當一下觸到了,你停在那個地方。唉呀,對呀!使得這個心量慢慢地加強堅固、加強堅固。你這樣地經過三番五次努力,以後就容易慢慢、慢慢地產生對治這種效應。那麼《華嚴》怎樣說呢? 71A 02:06 2:13:08
「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於此摧諸欲。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未能承事恆沙佛,未從佛聞如是語。」
它經上面,前面是單單從苦的那一方面,這個方面又正面地告訴我們:你想想看呀,我們為了前面這種無理的貪欲,然後呢虛耗的這個生命,不曉得無量無邊哪!現在是為了解決這個無義的痛苦,然後一心努力地如法行持,然後呢依戒定慧這樣,應該努力趁這個機會,把這個欲摧毀呀!在我們這裡,的的確確正應該努力的。所以跑到這地方來,我們正應該努力的在這地方,這一點這是最重要。如果跑到這個地方來,這個地方還是嘻哈放不下,這個千真萬確的,脫下衣服回家去;先懺悔,等到有了力量再來。嘻嘻哈哈那在家人的事情,出家人做的事情是這個,說:「我跑到這個地方來,為什麼要做這個的!」嗯,那麼這樣。所以我們這裡有一位同修我非常讚歎他,他覺得:我持了戒做不到,捨戒。乃至於必要的時候,連它沙彌都不要,然後做淨人伺候你們,必要的時候回家去,然後吃盡了苦頭再來。這個才是有志氣!這個每一樣事情,應該我們要了解這一點哪! 71A 04:03 2:15:05
謂盡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誑,領受無量無義大苦。
不管你得到的三有之間一切好事,那個都是什麼?「欺誑」兩個字。它騙了你,一點點地騙了你,結果呢受無量無邊大苦,這個大苦還是無義的。為什麼說「無義大苦」?我們修行不是一件快樂的哦,修行是一件苦事哦!欸,但是修行——這個小苦而有大義!它現在呢大苦而又無義,這個我們要分別得清楚哦!欸,這個要萬萬地要分別得清楚。 71A 04:46 2:15:47
如前唐捐無量色身,皆當憶念,
以前已經不曉得白白地消耗掉了,這個東西應該好好地思惟啊! 71A 04:57 2:15:59
若後仍不策勵勤修,更當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厭離。
如果以後我們還不努力的話,以後還是這樣啊,這個是我們應該如法去思惟的,不要讓我們難得的暇滿的人身空空浪費掉。空空浪費都不可以,何況還要去思惟非理作意,把自己送到惡道當中去啊!所以這一點一定要生起這個厭離心啊!那個祖師怎麼說啊? 71A 05:33 2:16:34
慬哦瓦云:「覺𡁮敦巴從無始來,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猶如今日,故須策勵。」
啊!說從無始以來,這個受各式各樣的身,但是沒有修正法,尤其是「大乘正法」,像今天這樣認真從來沒有過,所以今天居然做了,趕快努力啊!記得那個祖師前面有一段話吧?人家看見他用功得不得了,就說:「某人哪,你這麼用功你休息一下呀!」他說:「對呀,照理應該休息一下,但是我一想到這個生死痛苦、暇滿人身,我就停不住了。」嗯,這樣,那祖師的典型的公案,我們真正講修行,要把這個作為榜樣。所以他又說,我是仰望於......是怎麼講?「一心仰望這個,把古德的傳記擺在腦筋裡面,一心仰望,我要學他、我要學他啊!」我們千萬把腦筋裡面放不下的這種貪著,要丟到東洋大海。不要說這個人難捨,這個東西難捨,這樣。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所以這些東西千萬要捨掉啊! 71A 07:01 2:18:03
我想到了這個,最近哪,早一陣子我剛來的時候,看見我們這裡有很多這個梅乾菜,那個的確是非常好的東西。我說:「唉呀,我們這麼多,就送掉一點啊!」就有一個人說:「噢,這個東西很好吃呀!」「哦,這樣。那吃不完嘛,就送掉。」結果大家也是放那裡,最近我聽說生蟲了。你看,人家居士一番好心送到這個地方來。唉!這種地方......。這要我的話,好吃,好吃趕快送掉。我看見很多祖師這種公案,那增長貪心,就增長貪心啊,我只要把肚子塞飽了那個是最好。所以人家弄很多好吃東西,我看見了就眉頭皺皺,心裡就害怕,就因為我的貪心還是很重呀!這個地方要看看那個祖師,祖師怎麼做的,這個才是我們到這裡來的目標。 71A 07:56 2:18:58
又如桑樸瓦云:「此生死中須多仰覆,此於心中實覺不安。」
這個在現在生死輪迴當中,我們都要......什麼叫「仰覆」?反覆地多多思惟。你能夠反覆地多多思惟,你心裡面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哎呀,快樂得很啊!就不安了。於是你說怎麼辦哪?啊!他前面告訴我們思惟這個東西,「坐起慞慌,腦漿炎熱」。啊,你坐立不安!唉呀,那個時候那個心裡面就是,就像火燒一樣的話,你實在是害怕得要命,一心求脫,那就對了。 71A 08:38 2:19:39
乃至未能起心如此,須勤思惟,縱起亦當恆常修習。
說乃至於這個心裡面還沒有生起,要努力,縱然生起了還要繼續不斷。每一段前面講完了,一定告訴我們這幾句話,每一段講完了,一定告訴我們這幾句話。實際上呢,我們修行的時候也就是,沒有別的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不必好高騖遠,說:「唉呀,哪一個大法,哪一個大師呀!」佛早就說得清清楚楚了,就是這個樣,你從那個根本上面去做,那就行了。尤其是最近又有人說:「哎喲,最近有一個大上師要來灌頂了。」喔唷,他又想辦法要去灌頂。我就想起來了,據說來那個大上師白教的,這個錫杜佛爺,他的確白教的錫杜佛爺,那是非常精采的,非常了不起的。大寶法王走了以後,他現在認證的工作落在他身上,也可以說那他是第二把交椅。當然白教當中坐第二把交椅有四個上座,他就這個第二把交椅當中的一人,這個倒也是事實。 71A 09:57 2:20:58
但是我們不妨說,同樣的白教的真正祖師是哪一個?馬爾巴祖師,然後呢密勒日巴尊者,然後到岡波巴大師再發展開來。而其中尤其是密勒日巴尊者,那真是千古奇人。他說了兩句名言,他怎麼講?叫「低處修時高處到,慢慢修時是快快到,一人修時是兩人到。」你修的時候你慢一點,結果你到得快;你低的地方去修的話,你可以爬到高的地方;你不必忙要幫一切人,你先把你自己弄好。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千真......他真正的成就,就在這個地方,他真正的成就就在這個地方。 71A 10:51 2:21:53
所以你們看過他的傳記的人曉得,沒有看過他傳記,我也把它說一下。他那時候修苦行,不得了!人家送給他一點東西,然後呢他是個在家人,尤其是西藏他們那個地方,就是不是像我們,一定要吃葷的——送他一點糌粑,送他一點點起士,還有送他一點肉乾。到後來那個肉乾上面生了蟲了,他把那個蟲拿掉,他後來想:「不對呀!牠也吃,我也吃,你怎麼可以搶牠呢?好、好、好!我餓肚子,那個蟲就讓牠吃。」結果他先頭發誓了,說:「如果這一生不證道的話,我絕不為八風所動,絕不為這個生命而跑做任何。如果這樣的話,寧願讓那個護法神把我一下弄死,下一世投胎我再來修!」結果到了眼前,眼看著沒吃東西,餓了幾天,他也不管。後來想:「對呀,我所以發那個是為修行,現在餓死了還是不能修行啊!所以這個並沒有違背我的誓願,那好、好、好,我討一點東西去吃吧!」結果他就跑出去,一跑跑出去,欸,看見了那個綠的蕁麻。 71A 12:04 2:23:05
你們不曉得那個蕁麻什麼東西,我這次到印度去才看見。哎呀,那個東西上頭滿身都是草,這個草上綠綠的,那個上面有刺,那個刺有毒的,這個毒不是中的毒哦!那時候我不知道,我就一碰,唉呀,一碰那個手整整癢了兩天,唉,癢得你簡直是不曉得怎麼好!這麼個東西!他居然拿這個東西,它那個嫩頭就把它拿下來,他也不知道怎麼弄的。他們說:「喏喏喏喏!當年密勒日巴吃這個東西。」我當時第一次聽聽也沒有什麼心裡上印象,後來我刺到了,自己去想啦,哎喲!這個東西我哭了好幾次。唉呀,想想古人這樣,我自己實在是好差呀!人家還燒了這個東西,我還嫌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哎呀,還要醬油、麻油一大堆。他那個東西,就吃蕁麻,獵人不是跑得去找他嗎?跟他要一點東西說:「我在打獵半天,我找不到東西吃,你的東西先分我一點,然後我找到了給你。」密勒日巴尊者怎麼說?「哎,我吃的就是那個蕁麻。」「哦,那好好,你總給我一點鹽!」「鹽!有鹽就好了,我吃的就是那個蕁麻。」然後呢,跟他要了幾樣東西,他就說:「我吃的就是這個。」結果因為一直吃那個蕁麻,弄到後來,那個身上面都長出綠的毛來了。 71A 13:28 2:24:29
以後他的妹妹不是來找到他了嗎?他的妹妹找到他的時候,那時經過一個地方,一個大喇嘛,哎喲,那個大喇嘛很神氣,然後呢那個弟子很多。他的妹妹就跟他說:「唉呀,哥哥我找了你多少年找得好苦,居然最後找到你了。你在這裡幹什麼?」「修行!」「那你怎麼這麼修行呢!我看見這個修行的大喇嘛,這麼多人擁護,吃得這麼好,他同樣地修行,你為什麼不這樣修行?」密勒日巴尊者怎麼說啊?「獅子跳的路,兔子我不敢跳啊!」他這麼了不起的人,他把他看成是兔子,密勒日巴尊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所以藏傳不管哪一系、哪一派尊重他,他一生有這麼高成就,就靠這個——他自己曉得我條件差。其實他條件真的差嗎?如果我們比比,我們絕對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他,乃至於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他自己看「我是一個兔子」。哎喲,我們現在還看得自己很高咧,覺得:哎喲!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看看那個瞧不起,那個瞧不起;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那所以我們不成就的原因。 71A 14:38 2:25:39
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這種情形我們真正要思惟觀察的,不是它高高大法,而這個地方的基本。所以說「低處修時是高處到」,你把基礎做好了。其實學到現在還是很清楚,一旦你對這個死念生起來了,你現在的眼前的難道還放不下嗎?一旦你對於苦的了解了,你還會去找那些事情嗎?這個死、這個苦什麼?共下士道啊,「阿彌陀佛」啊!所以千真萬確是低處修時,高處是無有不到的!然後呢你不要急,要忙這個、要忙那個,是「慢慢修時是快快到」,所以我們中國人說「欲速不達」,基礎要堅穩哪!繼續下去,第三個, 71A 15:50 2:26:52
數數捨身過患者。如云:「一一身體諸骨聚,超過幾多須彌峰。」謂一一有情受身之骨,若不爛壞,多於須彌。
然後我們捨身的過患。捨身、受身,我們捨下來的身、骨聚,不要說骨聚,燒成功的灰超過須彌山,唉!不曉得受了多少。那就是,想想我們實在是,弄了這麼多次,結果呢咳!繼續還在那個地方,繼續還在那個地方,還不停止。所以前面說我們真的,我們的心真像金剛,什麼東西都動不了,佛告訴這麼厲害的,我們居然在那個地方動都不動。唉!我們要反過來,最好的我們哪,後面告訴我們的:我們軟得像豆腐,軟得像棉絮;那就差不多了。一點小小的事情,哦!心動。所以這個經上面告訴我們,真正好的良馬見鞭影——那個好的馬看見那個鞭的影子就奔了,我們也應該這樣,一點點的小小的馬上就策勵,那這一生就有希望。下面: 71A 17:08 2:28:09
數數結生過患者。如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
這個不斷地結生,然後生死流轉當中捨身,捨身以後呢?結生,就是生死流轉當中。如果我們把大地做成丸,丸子像柏子那麼一點點大,然後呢我們數這個母親,說我們的母親,要找到那母親的邊找不到。 71A 17:39 2:28:41
昔諸先覺解釋此義,謂一有情為母之量,此非正義。
平常我們去看這個問題,總覺得:我們因為是不斷地結生,所以每一次結生有一個母親,要找那個母親,這個找不到邊。他大師告訴我們:不!這個意思不是這裡。下面: 71A 18:01 2:29:03
即此釋中引經文云:
他說它下面,就是《親友書》上面的,《弟子書》還是《親友書》上面說的,解釋當中引經文說: 71A 18:10 2:29:12
「諸苾芻,譬如有人,從此大地執取諸丸,量如柏子,作是數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諸苾芻,此大地泥速可窮盡,然諸人母展轉非爾。」
因為它那個經文上,在那釋論上引經上的文——凡是菩薩造論,他都不是憑空的,一定是有憑有據根據經論,然後呢貫徹諸經義來解釋這個道理。所以他引那個經論上面說:前面這個不是正理,那麼經怎麼說呢?就是就這一點事情來說,「諸苾芻」——就是告訴這比丘,佛告訴他譬如有人把那個大地那個土就做為丸,像柏樹子那樣,然後數:這是我的母親,這是我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親,母親的母親的母......這樣。然後「下其丸」,每數一個下一粒,說這個大地所做成功的丸,很快就數完了,但是要找到那個輾轉為母,找不到。這個什麼意思?不是說我每生結生的這個母親,就是說我現在生我是母親,母親哪來的?母親還有母親生,母親還有母親生......。 71A 19:27 2:30:28
是顯自母及彼母等母輾轉次第,此論亦說母邊際故。
我們在這裡想:嗯?他為什麼要說這個,這個有什麼道理?好像在我們感受上面,前者比較對我們有影響——不是!他下面有道理的。 71A 19:45 2:30:47
此成厭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論》云:
他每一個地方都引經據典的,在下面進一步說之前,這裡先說一點。我們平常都是憑我們的想像的,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不要憑我們的想像哦!我們的想像是什麼?兩個字——無明。而且不但無明而且還執著,還偏偏自己覺得對,毛病全在這裡。所以凡是這個經論上面處處地方它告訴我們,我們要認得這一點,我們就有希望了,有希望了。所以任何一個地方,不要說這個解釋對了嘛,你何必這麼囉嗦呢!這個心理是什麼?煩惱,就是你的習氣。看看經論上面為什麼這麼說,它每說一個,總有它的特殊的意義在。那個論上面怎麼說? 71A 20:38 2:31:40
「若時雖一果,初因非可見,見一亦增多,爾時何不畏。」
說隨便一個結果,就是我們隨便一個一生,這個說我們現在——「我」存在了,那麼你找它的這個一個結果,你找它的因,找它的因,「初因」,最初的原因哪裡來?你找不到,隨便這個一果都找不到哦!啊!所以這一個因緣無盡啊!你總得想這個上面,既然一切都是因緣,你要解決這個果,必定要從因上面;結果一個簡單的事情,你找最初因找不到的話,可想而知這個事情是何等地複雜。既然這麼複雜的,是何等地可怕。那這一下就找到更可怕的理由,懂不懂?所以我們現在隨便說,唉呀,做一點小小的事情,不管你貪也好、瞋也好,你以為吃一口東西,那一口東西的吃下去的東西,找它的最初因找不到。如果你要將來把那一口東西吃下去要還的話,你要還盡是還不盡,意思就是這個說。然後呢不管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這個它根本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因為你這個最初因找不到、還不盡,所以你永遠在這個地方結生,永遠要解決這個問題,它這個真正的困擾在這裡。所以我們任何一件事情,當下就策勵起我們大警惕來,這個懂不懂? 71A 22:11 2:33:13
這個要再說一遍,「若時雖一果」,就是說任何一個果,你要找那個果的最初的因,找不到,找不到!那個時候你怎麼不怕呀,怎麼不怕呀!所以由此我們眼前隨便、隨便一樣東西,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不要說,哎呀,隨隨便便,好像尤其是現在出家人,反正人家送得來的,反正你儘量地好的吃,去玩哪、用哪、樂啊,啊,不可以呀!你拿這個東西自求解脫了,那的確因為你解脫了可以得到,讓人家在這個福田當中種福;現在你不得解脫的話,人家也白白地浪費,你要還人家啊!既然這個因,頭找不到的話,你還人家,你怎麼還得乾淨哪!你怎麼還得清楚啊! 71A 23:03 2:34:05
其釋亦云:「此顯由諸難可度量稠林相續,令極難行生死大野,
喏,就是這個樣。啊!所以生死當中那個雜染,這樣地、這樣地複雜,這個是真難行啊! 71A 23:29 2:34:31
常應厭患,隨順於此,當如理修。」
所以這個道理,你應該好好地修啊! 71A 23:37 2:34:39
如此當知。
這是我們應該的。所以我們平常講的業,好像業果——那是它最簡單的基本業因,如果說你要找到那個基本因的輾轉地推行的時候,只有佛才能夠窮盡,只有佛才能夠窮盡。所以我們必定要下足第一步趕快努力,趕快努力啊!這個就是它的道理。再下面: 71A 24:04 2:35:06
數數高下過患者。
第五,上升了又要跌下去,這個是受不了。下去了你覺得上升,對不起,上升了還要跌下來。 71A 24:15 2:35:17
如云:「既成百施世應供,業增上故復墮地,既滿轉輪聖王已,復於生死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長受安樂妙觸已,後墮地獄鐵輪中,當受粗磨割裂觸。長時安住須彌頂,安足陷下受安樂,後遊煻煨屍泥中,當念眾苦極難忍。天女隨逐受歡喜,遊戲端妙歡喜園,後當住止劍葉林,獲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蓮,共同游泳徐流池,後墮地獄當趣入,難忍灰水無極河。雖得天界大欲樂,及諸梵天離欲樂,後墮無間為火薪,忍受眾苦無間絕。得為日月自身光,照曜一切諸世間,後往極黑陰闇處,自手伸舒亦莫覩。」
這個是高下。他講高下的話,就是你先上,上去了以後下來,就這樣。「既成百施世應供」,換句話說,你做了種種的布施,然後受到世間的種種的好的供養,那帝王啊什麼等等。對不起,造了業以後你又墮落了,又墮落了。前天我們講的那個故事當中就有這個,一個國王,他還做好事哦!吃醉了酒了,殺了一個人,結果墮落了。那現在這個時候,那我們看看,那不得了!所以世間是一無可取,一旦墮落了以後,對不起!「既滿轉輪聖王已」,那個是更好,一下在生死當中做奴婢,轉輪聖王是我們世間最高的,奴婢是最差的。我們現在不要說轉輪聖王,本來做個老闆,忽然跑得去做一個夥計,我們就受不了,何況是轉輪聖王!一下做個總統,忽然之間做個階下囚。唉!然後呢升天,天完了以後到地獄,這個種種地方,它下面這個裡邊都受這個事情。 71A 26:44 2:37:45
通常像這個事情,我們好像不大容易感受得到,如果你認真思惟一下的話,我們還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怎麼思惟呢?譬如說,你們以前曾經有過很好的,譬如說很熱望的一樣東西,很熱望的東西,忽然之間熱望的東西失去了,失去了。通常一般來說的話,男女之間,哎喲,大家好得要命,忽然之間其中的一方移情別戀,然後看見你了,跟你白眼相向。唉呀,你那個時候內心的痛苦,那個比起前面這個裡邊說的話,那還不曉得差多少——那它只是失去了,你可沒有受地獄唷!他不是喔,本來在天堂上面好成這個樣的,忽然之間一下跑到地獄裡面去。啊!這樣的高下法,這個是我們應該體會到的。這個世間哪!然後你做生意,本來一向做得很得意,忽然之間做個階下囚,欠了一屁股債。那本來你得意的,人家跑得來求你,忽然之間到了那個時候你又要避債,到處都不敢見人。那個比起這個上面說的話,那已經好得不曉得好多少哦!所以,數數高下的過患。下面說: 71A 28:13 2:39:15
磨等三鐵輪者,如其次第,謂於眾合、黑繩、燒熱三中而有。
就是指前面,上面他說的那個幾樣東西,那是指什麼呢?本來在天上面,然後一下到眾合地獄,到黑繩地獄,然後到燒熱,三個地獄當中去。 71A 28:44 2:39:45
天女隨逐者,謂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樂者,謂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間共許而說,未分能依及所依處,若分別說,乃是彼二宮殿之光。此等為喻,當思一切從高墮下所有道理,厭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後邊際,衰所攝故。
他上面就是解釋那個裡面說的那些,那這個地方我們也不必一一細說。總之一句話:你再好的東西,最後——墮落。在任何情況之下,你只要還在三有當中,三有當中任何的好事,它最後的話呢,一句話墮落,最後一句話墮落。所以你想到這裡,唉呀,「厭患三有」啊!所以這個難陀尊者,先不肯努力,結果一看地獄就努力了;喔唷,這樣一看天堂就努力了。結果再到地獄裡面一看哪,發現:唉呀,天堂受完了,還要回來,那是這拚命這個天堂也不要了。 71B 00:10 2:41:01
我們不幸啊,因為我們宿生沒有積這樣的福德,所以不能感得這樣的這個大聖者來引導我們。所幸的我們多多少少,還積了一點少分的福德,聽見這個圓滿的教法,我們趕快如理努力,我們有份跳出來,有份跳出來。所以想到這裡,眼前我們應該更加努力,更加努力,這樣才對呀!要不然一旦失去了這個機會,那完了,以後連聽都聽不到了。那只有一件事情,到那個時候吞烊銅,在油鍋裡煎,那才可怕呀! 71B 00:51 2:41:41
此如《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經上面就告訴我們,「積聚」,不管你有多少財產,最後呢「銷散」;爬得多高——墮落;大家親親愛愛——別離;「有命咸歸死」。你想到這裡,這些東西都沒有意思,忙它幹什麼啊?真正要忙的一件事情——趕快出離啊!所以「火燒頭燃尚可暫置」。我看現在人家要忙這個股票,喔唷,存那個銀行,不曉得做些什麼呀,不曉得作什麼千秋大夢啊!所以我看見一個祖師,他今天吃完了,把那些東西送給別人,為什麼?「我明天有沒有都不知道,你留在那個地方,人家施主一番好心,你留在那裡幹什麼!」結果他天天人家送,天天送,那個徒弟苦不堪言。欸,結果你不要看徒弟苦不堪言,那個徒弟也後來也成就了,那真正古來人的修行是這個樣。唉呀!現在我們積了一個月還要一年,積了一年還要積一百年,積了一百年還要積一千年。實在我們能吃多少啊?那人沒有一個人能活到一百年,可是我們都是為萬年計,不曉得忙些什麼!結果忙了半天一堆灰,然後到地獄裡受苦,真划不來!再下面,這個是六苦當中的最後一個。 71B 02:30 2:43:21
無伴過患者。如云:「若能了知如是過,願取三福燈光明,獨自當趣雖日月,難破無邊黑闇中。」了知過者,謂當了知如前所說,須如是死,願取福光。三種福者,謂三門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種善事。無邊黑闇者,謂無明黑闇。無伴而趣者,(如下面等等。)
現在到這個地方,我先解釋一下。假定我們能夠了解了像上面這樣的過失的話,唉呀,這一無可貪、一無可貪哪!那時候怎麼辦哪?不要貪著,去修行,修什麼?修「三福」,三福下面說「三門善事」,就是身、口、意努力去做這個。這個是什麼?「福光明」,這個才是。燈是照明的,平常我們在無明黑暗當中,那這樣,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取的,不是要在生死輪迴當中,這樣。如果說你不在這個上面努力的話,那麼對不起,那個時候你到哪裡去啊?「難破無邊黑闇」,而且這個地方是沒有日月的,這個是惡道,這個是到那時候「獨自當趣」呀!你眼前忙的東西,一樣帶不走,一個人也不陪你。你忙這個身體,營養了半天,就送你到這個地方去,不值得啊!至於說「無伴」,什麼呢?下面說,論上面告訴我們: 71B 04:23 2:45:14
如《入行論》云:「獨生此一身,俱生諸骨肉,壞時尚各散,何況餘親友。生時獨自生,死時還獨死,他不取苦分,何須作障親。」
這個身體,生——獨生此一身,這個身體生來嘛也就是。然後呢這個自己覺得:唉呀,這個總是「我」吧!對不起,壞的時候,對不起,這個東西也是壞掉了,壞掉了。眼前的親友等等沒有一個人跟你,沒有一個人,這個東西帶不走,這樣的情況。所以沒有什麼好伴,生的時候自己生,死的時候還自己死,他不能替代我們,何必互相障礙?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互相幫助,這是真正的,難得趁著這個機會互相幫助,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互相幫助有大利益,互相障礙毫無意思。真正可靠的——靠法、靠僧,這個才對。除此以外其他的沒有,「無伴」,記牢這個! 71B 05:40 2:46:31
如是六苦總攝為三。
把前面這個,「如是六苦」,六樣東西總集起來,分三個大項目。第一個, 71B 05:49 2:46:40
謂於生死中,無保信處。
第一個,在整個的生死當中,沒有可以信賴的,也沒有可以保證的。所以從這一點上面來,所以有人說:「唉呀,我要修行了,先啊積幾個錢存在銀行裡,然後先買一點股票。」完全錯了!「我先去造一個房子,然後造好了,在那個底下要去閉關了。」不要這樣,不要!我要去修行了,趕快找修行的佛法是什麼,然後照著去做,這個才對的。佛也告訴我們清清楚楚,這種東西一點都沒辦法保證你,一點都沒辦法可以信賴的。所以第一個,我們修行必定要認識的:這些東西不要忙。如果說你發了大心,為了別人——莊嚴,這個了不起!但是你這個目的幹什麼?還是見到了這個生死可怕,你要幫助別人、引發別人,目的仍舊是這個,這一點千萬注意,這千萬注意!總之這個地方這是根本在此,所以「無保信處」,在生死輪迴當中沒有一樣東西,這樣。 71B 07:07 2:47:58
受彼安樂,終無飽期。
然後呢,第二個,你雖然要找到快樂,但是在任何情況之下,你沒辦法飽滿的。不但沒辦法飽滿,正因為如此,是越弄越糟、越弄越糟。現在眼前貪一點小便宜,然後烊銅熱鐵灌口,唉呀!受盡了苦痛、苦痛、痛苦。然後等到你出來的時候,欸,對不起,逃出來了以後那個等流因果還在那裡,又來啦!然後呢難得的跑到人身當中,短短的幾十年,對不起那個等流就這麼厲害。所以我前面告訴你們:你不從這個上面切斷,你永遠沒機會。眼前為什麼我們會這個現起呢?簡單嘛!就是等流,就是說明就是宿生的習氣在。眼前做了墮落,然後到那個時候,因為你呀貪心重,所以餓鬼,如果還再造一點業的話,那個吃的不是吃不到,吃得到的,吃什麼?烊銅熱鐵。啊!這麼可怕。然後等到把惡業弄完了以後,然後作畜生還。還,統統還清了又跑到人間來;跑到人間來,對不起,那個嘴巴又來了、又來了。啊!這麼個可怕法,它永遠沒有飽足的。 71B 08:31 2:49:22
所以懂得了這一點,就要曉得:哦,真正修行,大家注意哦,所謂等流。所以我們懺悔的當中,「從無始時來,十惡五無間,心隨煩惱故」,記得這句話吧?「諸罪」應該如何啊?「皆懺悔」。啊!原來我無始以來心隨著煩惱,什麼地方隨起?就在那地方——等流心識。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如果說你不修對治,不照這個辦法思惟觀察的話,欸,你這個老脾氣又來了,看見了又來了。那個時候是什麼?煩惱,你一定跟著它去,一定跟著它去。修行修什麼?就是這個。所以這個懺悔真正的用意,你必定要懂得;否則的話,你說我懺悔啊,哎喲,我慚愧呀,我業障很重啊!說了半天你的業障在哪裡呀?自己也不曉得,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你懺什麼悔!這一點概念我們現在清楚啦,非常好!最後第三點是: 71B 09:41 2:50:33
無始而轉。
就像前面這個東西,第一個沒有保證、沒有信賴;而且呢,得到了好的是永遠沒有飽足,反而受了大苦。這個狀態呢,就永遠在那裡轉,沒頭沒腦。唉!這麼嚴重法。 71B 10:00 2:50:52
初中有四,
這個第一個就是無保信,有四個。 71B 10:08 2:50:59
一於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謂身數數捨。二作諸前益不可保信者,謂無決定。
這個身體的確的確、的確地你能信任嗎?你覺得那個身體弄得好,你準備一點營養,欸,結果偏偏吃下去的出了毛病。啊!你覺得這個好,跑出去為了要找一點快樂,跑出去出了車禍了。乃至於你安安穩穩坐在這個屋子裡面,叭!房子塌下來了。你沒有什麼事情,自己也看不見,對不起,一點傳染病,你也弄死掉了。那你就這樣啊!身不可保。還有呢前面作的「諸益」,哎唷,我覺得賺了一點錢,擺在銀行裡邊,結果銀行倒閉了;欸,結果人家曉得,強盜曉得你有了錢了,把你抓得去了,種種這些問題。唉呀,你忙那個股票,「叭!」一下,股票跌掉了、虧了本了。啊,一點意思都沒有啊!所以前面作的益不可保信。 71B 11:08 2:51:59
三於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謂高下變易。
啊!你做了種種很好的,「叭嗒!」一下,跌下來了。 71B 11:16 2:52:07
四於諸共住不可保信者,謂無伴而往。
那就是這個。 71B 11:21 2:52:12
第三者謂數數結生,展轉受生不見邊際,如是總攝亦當思惟。
就是這個道理。前面所謂這個第三的話,就是「無始而轉」,不斷地在那個地方去轉,這幾個道理。那麼這個是前面六苦,八苦我們常常聽見的,六苦我們一般不大多,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又多了一個思惟的苦。其實思八苦、六苦沒什麼太大關係,真正重要的就是怎麼樣從這個幾個項目當中,能夠找到跟你相應的——欸,忽然之間你有深的感觸。然後呢把這個感觸,就是你當下的認識,然後呢不斷地去思惟觀察,把這個認識的量,產生強有的力量,把你以前錯誤的概念轉變過來,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這個工作。等到轉變過來了,那個時候,你一心一意地就忙你要做的事情。如果你念佛,叫你不念佛也談不到,把你嘴巴封起來,你心裡還在拼命念,生了病我也不怕,正好到極樂世界去,這樣好法呀!所以說,低處修時,是高處到!那麼下面: 71B 12:47 2:53:38
第三修三苦者。謂譬如極熱或瘡或癰,若於其上灑以冷水,似為安樂,於生死中所有樂受,若壞滅時,還起眾苦,故名壞苦。
「三苦」是什麼呢?就是苦苦、樂苦以及行苦,這麼一個一樣。第一個是樂苦,樂苦他舉一個譬喻,就像「極熱或瘡或癰」,那個生的瘡,唉呀,那個地方燙得要命啊,難受得要命啊!然後呢上面弄一點水,哎呀,涼一下,就好像是安樂。我們生死當中所受的這個所謂快樂,也就是這個,也就是這個。其實這個本身並不是快樂,壞滅的時候呢,還要這種種的痛苦。這個癰跟瘡灑一點涼水覺得安樂,然後呢這個瘡破的時候,唉呀,那是絕大的痛苦啊!所以這個兩個是壞苦,快樂是一無可取。 71B 14:05 2:54:56
真正可怕的不是苦欸!苦的事情還用佛來講嗎?真正我們要了解的是快樂。我們明明是苦的,我們看不見;不但看不見,上了它當還要種種受大苦惱,所以一定要經過佛菩薩告訴我們,那從此不再受你騙啦!所以趕快以前做的那個非法的事情,積聚那個事情趕快丟掉,趕快捨掉了以後供養三寶、迴向。那自己趁有暇之身,不可靠的可以得到堅實的法財,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道理。至於這個身體亦是如此,不要貪眼前的一點點這種壞苦,這個樂受,趕快現在就努力去懺悔,認真修習,那可以得到堅實金剛不壞之身。 71B 15:01 2:55:52
此復非唯其受,即此相應,餘心心所及為所緣諸有漏境,皆是壞苦。
通常我們講這個樂就是一種感受,要曉得不但這個感受,就是這個感受相應的其他的心、心所,譬如說你得到了一個快樂的東西,然後你心裡面跟它相應的這種念頭,都是屬於這一方面的。凡是有漏的這種境界都是壞苦,都是壞苦,這一點我們要了解。換句話,它從這個樂的感受上面,所產生的種種的境界,我們都應該知道,都應該知道。所以因為要一點享受的快樂,所以積聚了財物,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事業,種種的無非從這個上面牽牽連連牽出去的。你了解了這一點,那牽牽連連的事情都一刀切斷,這根本都從這個上頭,都從這個上頭來的。下面: 71B 16:10 2:57:00
又如熱癰逼切,觸熱水等變異觸時,起極楚痛。如是當知苦受,隨纔生起,便能觸惱或身或心,故名苦苦。
這樣。那麼進一步講「苦苦」,苦苦是什麼呢?還是講這個熱的這個癰——癰就是身上生了個大瘡,生了個大瘡,這個非常厲害的。唉呀,這個瘡本身是痛苦極了!然後呢或者「觸惱」,本來已經痛苦了,你碰到一下,唉呀!這樣痛苦。然後破了以後更是絕端地痛苦,這個苦受本身就是這樣,這個苦受才一生起你就受不了,啊,身上、心上這個就是苦。 71B 16:59 2:57:49
譬如腎痛,此復如前,非唯其受。
那麼,這個同樣地,就是我們裡邊的腎痛,就是肚子痛。或者是通常情況之下,我們......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結石那個痛苦?我曾經以前看見過一個,我一個老師,他有那個結石,到後來,唉呀,據說那個痛苦得......。我還有一個朋友,還有一個朋友,哎喲!我看見了,他平常的時候不痛,一旦痛起來的話,那簡直是,一個好好的人,忽然之間痛了,忽然之間痛了,那就是我洛杉磯蓮社的那個朋友。他那一天痛,痛得啊,一痛痛了一個鐘頭。那個頭上的汗,那我們旁邊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太太、他女兒、他的親戚朋友,我們說:「趕快送到醫院。」他們說:「沒有用,前面已經在台灣的時候送過幾次醫院,看了醫生,一點用場都沒有。」就是硬是就是在那個地上直滾、直弄,滿頭是汗,旁邊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71B 18:02 2:58:53
所以我們現在說不怕、不怕呀,我說實在是,我們愚癡沒看見,看見了沒有一個人不怕的。我這兩天腳底按摩,那個說實在是算不了什麼,可是到那個時候痛的時候,實在是難受啊!我們不要說不怕,所以我一直建議你們不要說不怕,你們最好自己試試,你們就曉得自己怕不怕。佛看得最清楚,所以你們眾生愚癡啊!如果你們像我這樣看見那個真正痛苦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都像葦蘆一樣,就像什麼?就像一根繩子一樣,你一放手就——癱下來了。假定你們真正看到那個苦的形相的話,沒有一個人例外的,塌在地上爬都爬不起來了,這麼個嚴重法,那個痛苦的事情啊!所以他說「譬如腎痛」,這個的確我所看見的最痛的事情。 71B 18:58 2:59:49
我看見過好幾次,啊!這個痛苦的事情,有一次在醫院裡也是一樣。我有一次緊急地送到那個急診室,結果旁邊後來來了一個人,一個女的就喊,喊那個聲音之悽慘哪!那個醫生在旁邊,那個醫生就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欸,那個病根沒找到,就是沒辦法。唉!所以這個世間,後來我看看經,說這種痛苦在比起地獄裡面來啊,那地獄裡如果感得這樣,遠比天堂還要好。這種事情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我們不要說不怕,我們要多去思惟,趁現在我們的那個腦筋好好的時候,我們該忙的是忙這些事情啊! 71B 19:46 3:00:37
那麼這個同樣地不但是受,還有其他的相應的心、心所等等,我們也應該了解,應該了解。為什麼呀?當你想到這些的話,啊!你會策發大厭離,拼命努力。關於那個樂受呢,你一想到這個苦,你就不再它受騙,當快樂的事情你不再它受騙,然後呢你不被騙了,第一個。第二個你想到痛苦的時候,拼命推你上去,那個時候當然只有一條修行的路。欸,下面還有一個,但是有的時候既不快樂也不苦,怎麼辦?還有一個辦法,說 71B 20:33 3:01:24
又如熱癰,俱未觸會二觸之時,有漏捨受,為諸粗重之所隨逐,故名行苦。
同樣地,就像那個瘡一樣,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碰到前面兩樣東西,對不起,這是有漏的,這是有漏的呀!它繼續地向前,眼前暫時碰不到,一塊兒這兩樣東西都跟著來了,所以叫「行苦」。所以總之一句話,不管眼前受的是苦、樂,或者不苦不樂,最後的根結就是這個樣啊! 71B 21:13 3:02:04
此亦如前,非唯其受,
同樣地,是它心、心所法都是這個樣啊! 71B 21:20 3:02:11
此由先業煩惱自在而轉,故名為苦,
為什麼呀?因為這個東西是一切都是我們宿生以前,現在、以前的煩惱跟業兩樣東西,輾轉引生推衍。既然是由這個東西輾轉引生推衍,一直有這個東西,所以除了你修有力的對治,現在擋住以外,它永遠這樣。說到這裡,我們立刻可以體會一下等流的狀態:就是當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的的確確我們沒有辦法。當你認得沒有辦法,那已經好的,你已經曉得沒有辦法,就是已經認得它了;真正可憐的我們不認識它,我們總覺得:「啊,自己好像很有道理喔!」 71B 22:16 3:03:07
平常為什麼我們聽了這個經了以後,心裡面木然沒有感受?就是我們根本就不認識我們的真實狀態在無明當中,所以聽了模模糊糊的,這個是我們必定要了解的一個現象。等到你一旦聽懂了,你凡是碰到哪裡,你自然而然會有驚心動魄之感——唉呀,真的你這個心就是這個樣,跟法不相應!跟法不相應是什麼呢?就是在煩惱當中。所以我們現在一切時處,都在這個煩惱當中,前面是煩惱而來,後面又跟煩惱而去。儘管我們在那兒聽經,你聽經了以後,覺得:「欸,是滿好。」聽完了以後呢,它也就是這麼跟著去了。你聽經尚且是如此,還有其他的,你能作得了主嗎?所以這個業成熟的時候是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這個苦的特質就在這裡,注定你,你沒有修對治超出來之前,永遠脫不出這個狀態。「故名為苦」。 71B 23:25 3:04:16
及為能發後煩惱種,所隨逐故,名為徧行粗重所隨。
不但眼前是這樣,而且呢它還會引發後面的「煩惱種」,「種」就是它繼續不斷地增長,一直跟著你,所以叫「徧行」。這個徧行,在任何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地,只要三界之內,沒有一個例外。醒著也是如此,睡覺也是如此;你糊塗的是如此,你聰明的也是如此。啊呀,我念書可以念得很好,對不起,沒有用!我就不管它,不管它也沒有用!睡著了,睡著了也沒有用。它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東西一直跟著你,只要它跟著你,哪!後面這些都會來了。 71B 24:17 3:05:07
如是若起樂受,貪欲增長。
快樂的,增長你的貪。 71B 24:23 3:05:13
若起苦受,瞋恚增長。
苦的,瞋恚增長。唉呀,你不願意啊! 71B 24:30 3:05:21
苦樂俱非隨粗重身,則於無常執為常等,愚癡增長。
假定說既不苦又不樂,你還覺得無所謂,於是你心裡面覺得:「啊!這樣滿安樂而過。」「於無常執為常等」,不僅僅是單單執無常執常哦,下面的所有的顛倒都跟著來了,「愚癡增長」。所以只要你不認識,乃至於認識了又不對治,永遠增長了三毒,就是這樣。所以這個真正的道理我們要懂得,當你真正懂得了這個以後,然後還不夠,要用對治去思惟呀! 71B 25:19 3:06:09
其中貪欲能感當來於五趣中生等眾苦。瞋於現法起憂慼等,於後法中感惡趣苦。
貪,因為你貪著,所有的結生最主要的,主要的就是這個——貪,然後呢眾苦。瞋,不但是將來苦,眼前就苦;眼前苦,將來還要一定感到惡趣苦。 71B 25:45 3:06:36
癡於前二所感二苦隨逐不捨。
癡,因為癡,所以前面這個貪、瞋永遠跟著它。唉!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應該: 71B 25:56 3:06:47
故於樂受,應觀為苦滅除貪欲。
這個是我們的根本,當快樂的事情起來了,趕快說:「啊!大騙子,你趕快不要上它當,趕快停止啊!」 71B 26:11 3:07:00
於諸苦受,應作是思,此蘊即是眾苦因緣,
那麼對於這個苦受要曉得:啊!這個蘊本身哪,就是眾苦的因緣。為什麼這地方特別說這一點?就是說它真正最重要推動我們的——苦諦。所以從這個苦諦上面想到:我們本來這個身體,我們整個的這個東西,就是眾苦的因緣。所以它這個,我們平常常常說「五蘊熾盛、五蘊熾盛」,說了半天,道理說了半天,根本都沒把握住。它這個五蘊熾盛的根本,就從這個地方你認得,你只要這個東西存在,只要那個心念存在,只要這個身體存在,對不起,永遠都在生死當中,永遠痛苦當中。所以你才會產生什麼?說「火燒頭燃尚可暫置,無常盛火應速除滅」。你一旦有了這個認識以後,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得下的,唉呀!不去管它,你趕快這個,要解決它! 71B 27:19 3:08:10
佛世的那些羅漢,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以後的大德們,你看禪宗的這個大德:啊!什麼時候死不知道,「生死心切」,要找到根本,他哪有一分鐘可以放下來!所以這是才我深深覺得我們現在修行的根本哪!你有了這個,戒從這個地方持起,佛從這個地方念起,禪從這個地方參起,教也是告訴你認得這個東西,沒有一個......。你把這個建立起來了,那個時候你才進一步談得到學密。所以現在我們不必談其他的,先看看這個認得與否?不認得,停在這個地方,不必忙,做好了下面自然有。所以說: 71B 28:10 3:09:00
苦從此生,猶如毒箭,滅除瞋恚。
不要對他瞋惱。 71B 28:16 3:09:07
於諸捨受,應觀無常銷滅為性,滅除愚癡。不於三受為三毒因,
當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你不要引生三毒。 71B 28:27 3:09:18
此如《瑜伽師地》及〈攝決擇〉意趣而說。
他這個告訴我們這樣,這告訴我們這樣!這一點我停在這個地方,一段還有深刻的意義。 71B 28:42 3:09:33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一六七,一百六十七頁,昨天我們把三苦也講完了,這個苦分成功八苦、六苦、三苦。說苦的內涵是一樣的,總之是苦,那麼他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實際上所謂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類型,這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各人所對,在三界之內,各人所面臨的一個問題。那麼用這個不同的類型來說的話,所以總有使我們當下能夠感觸得到;從這個感觸得到,然後呢再深入觀察,徹底了解整個三界之內的真實行相。然後呢了解了這個真實行相,緊跟著找到它的根本何在,這個就是他最主要的意趣。你找到了根本,然後呢再從根本上面去拔除。否則我們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都是這樣,覺得佛法嘛是好的,要修的,那為什麼好?嗯?不知道。如何去修?也不知道,所以遺留了很多漏洞。在這種狀態當中,總在這個枝末上面轉,雖然最後也能夠轉到,可是中間浪費是不曉得無量劫,長則是這個樣,在這個時候是受太多的苦。所以現在從前面,這樣地一步一步各方面分析探討,最後找到了!這個原因是在哪裡?在這裡。現在我們看那個文。第一行: 72A 01:13 3:11:53
如負重擔,隨其重擔當負幾久,便有爾許不樂,取蘊重擔亦爾,
它真正的這個苦諦的根本在哪裡?就在那個五取蘊,換句話說,哪!就是我們的身心。簡單來說,就是說平常我們講的這個我,任何一個人,他那個人他自己的主體。就像挑了一個幾百斤的重擔一樣,只要他那個擔子還在身上沒有卸下來,對不起,那個痛苦一直在,那個快樂永遠沒有辦法解決。所以說「取蘊重擔亦爾」,這一句話我們要著眼。 72A 02:10 3:12:50
乃至執持爾時受苦,
只要你沒有對治把它徹底地解決,那個時候就是「執持」。這個執持是心裡面無始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當中一直在這個上頭,所以叫我執、法執。平常我們都這麼說,可是我執是什麼?不知道。法執是什麼?不知道。那這種狀態當中,你認得兩個名字,對於我們解決這個真實問題,眼前並沒有用場,而這個苦惱卻是眼前逼在這個地方。所以你必定要從這兩個名詞上面,找到名詞所指的內涵何在,找到了這個內涵,那個時候你才可以把它拿掉。所以說這個「執持」,那就是,喏!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實際的意義,只要它還在執著著,那時候一定受苦。那麼,為什麼呀? 72A 03:34 3:14:14
以此蘊中有苦煩惱粗重安住,故為行苦。
在這個蘊當中,就是這個苦的根本是「煩惱粗重」,就在這個裡頭,就在這個裡頭,所以這個叫作「行苦」。眼前雖然沒現出來,但是它隨時一直在向前不停的;既然不停的話,並不安住在眼前好像不苦那個階段。不是真的不苦哦,只是好像沒有受大苦,但是一直推動的話,它隨時遇到緣,哪!那個苦性就馬上顯發出來。而這個緣也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集的,不曉得多多少少,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所以真正講的這個苦的種種,最後我們要認識的,就是認識說:哦!原來就在這個上頭,這個是我們生死大痛苦的重擔,所以要對治的就在這個地方。所以關於這一點你不認識的話,那所有的佛法無根本,沒有建立處。 72A 04:57 3:15:37
既有此已,雖於現在苦受未生,然其無間由種種門能起眾苦,
這只要一旦這個蘊在,因為蘊在,所以煩惱的粗重就安住在這個上頭。在這種狀態,現在雖然沒有生苦,但是「無間」——不停地,讓那個不同的門,遇種種的緣,內、外的等等,那苦就起來了。 72A 05:28 3:16:08
故此行苦,徧一切苦及是所餘二苦根本,故應於此多修厭離。
這就是我們最後歸結到應該了解的,這個苦是徧一切處的。實際上在我們感受,卻偏偏感受不到。我們平常一直講苦,從來不注意佛告訴我們真正的苦諦的苦,要找到根本,卻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就是我們平常感受不到的。所以說這個如果你感受不到的,所謂佛法始終最多只是人天乘,而人天乘我們另外一個名字來說它叫作「三世怨」,你願意做那個三世怨的事情嗎?這一點我們特別了解、特別注意!尤其是平常,我們太多人修學佛法,說是佛法好的,好在哪裡?不一定知道。要修行,如何修行啊?從什麼地方開始啊?啊,說世間是苦,苦在哪裡呀?唉呀,說這個生、老、病、死,是,如果說這種事情還要人家來告訴你的話,我們實在太笨!不要說個動物牠碰見這種痛苦,牠也曉得避免,而我們作為一個人,難道要懂得的就懂得這一些嗎?這個是它根本所在,我們務必在這個地方應該注意! 72A 06:59 3:17:39
那麼現在呢,了解到了,不是了解就行啊,前面一再說、一再說:這個認識,理論上雖然如此,但是呢眼前的感受上面,是你很難體會到的。所以你必定要思惟、多思惟,修習、多修習,一直等到內心生起相應的量,那時候你會生起大厭離,那就對了!所以修學佛法它第一個根本——厭離心,必定從這裡出來。等到你一旦這個厭離心生起來了以後,那個時候哪怕生到天上,因為你深深地了解這個行苦的自性,還沒有解脫,所以說智者視善趣等同那洛迦。真正有智慧,能夠如理了解世間真相,這真相是苦諦的,這種人把天上面的這種快樂,看得像地獄一樣,原因就在這裡。因為這是行蘊自性,只要那個取蘊還在,問題沒有解決。最後再說一遍,這問題的關鍵不但是了解,而要怎麼樣去內心感受到,這是個大學問。如果你沒有辦法真正感受到,單單了解的話,那又是個三世怨,就變成世間很聰明的那些人。 72A 08:35 3:19:15
所以最近漸漸地、慢慢地我們開始說懺悔或者什麼等等,就有不同的同學就產生不同的感受。而這種產生感受的,實際上都是什麼?那都是他能夠如理去做的人,如理去做的人。所以經上面一再告訴我們,雖然你懂得很多,但是你放逸而轉,不相應,沒有用;反過來你雖然知道的很少,你做了,馬上就會得到好處。不過這地方我們不要誤解:那既然如此,我們不要懂得很多了。不是!你如法地懂得一點馬上得到好處,你能夠懂得更多,好處更多。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你把了解的如法行持,跟它相應,體會到它真正的好處。那麼這個是大概我們已經有一個認識了。下面又特別地說明,關於壞苦——樂受這件事情,因為這是我們最難破的,假定這個破掉了,下面的問題就比較容易。看文: 72A 09:59 3:20:39
又能增貪現前樂受,多是於苦,漸息滅位妄起樂覺,全無不待除苦所顯自性之樂。
說眼前很多快樂的事情,這個都是不認識,誤解、顛倒的一種妄見,這個東西有它的絕大缺點,能夠增長我們的貪毒,而貪毒是引發生死的最主要的一個主因。實際上這個真的樂嗎?不是的呀!這都是苦的「漸息滅位」——它是苦,可是這個苦慢慢地、慢慢地在減輕當中。當在漸漸減輕當中的,欸,你覺得在輕了、輕了,於是對前面這個大苦來說,既然減輕了一點,好像這是樂,所以你「妄」,就是錯誤的感覺,以為它是樂。它並沒有實質上面本來應該樂的,本性是樂的這個實質沒有,實質沒有。所以「全無不待除苦所顯」,因為這是苦漸漸減少,所以當苦除的時候顯出來的,不是它本性,本性絕對沒有快樂的,本質上面絕對是苦的。馬上用一個事實來說明:譬如說你呀一直走,走得很長,走得很多的路,下面說,以為苦。 72A 11:53 3:22:33
譬如太走為苦,略為住息遂生樂覺。
跑了很久以後,暫時叫你停一下、坐一下,唉呀,覺得那時候好舒服、好快樂!那是什麼?那個是因為啊—— 72A 12:11 3:22:51
現見此是先生大苦,漸息滅時樂漸次起,故非性樂。
這事實是當下就有很大的苦惱,那麼你停一下呢,那個大的苦惱漸漸地減少,漸漸地消失,所以你這個減輕的感覺,妄起樂想,而不是這件事情本身、本質快樂,它本質不快樂。所以他下面緊跟著這個問題,假定說坐下來是快樂的話,那應該越坐越快樂,因為它本來是快樂的嘛。就像賺錢一樣,賺一塊錢固然賺,越賺是賺得越多是越好,應該這個樣啊!同樣的道理,如果是這個坐下來是快樂的話,坐得越久是越快樂呀!所以下面說, 72A 13:12 3:23:52
若太久坐,仍復如前,生眾苦故。
結果叫你老坐在那裡呀,欸,它不但不快樂,你又苦得要命。所以叫你老坐在那裡,你坐了多久啊,你要站起來去走一走。為什麼?又苦得苦不堪言。苦,就是這樣,坐;然後呢叫你睡,又是這樣;叫你吃,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他下面說: 72A 13:39 3:24:19
若是性樂之因者,應如苦因,隨其習近,其苦漸增,如是習近行住坐臥,飲食日陰等,亦應隨其幾久習近,便有爾許安樂漸起,
喏!假定這個快樂本性、本質是快樂的話,就像苦一樣的話,應該怎麼樣呢?你坐得越久,那麼這個快樂越多。天下的苦本來就是苦的,這個苦的時間越久,痛苦越難受、越厲害。為什麼呀?因為它本性就是苦的。這快樂的事情卻不是,剛開始的時候,你換一換覺得快樂了,過了一下快樂慢慢地消失掉了,再繼續下去那個快樂就沒有,苦了,再下去就苦得受不了了!這個說明什麼?說明它本性不是真正的快樂,而是苦!所以這個我們要自己如理認識,如果你們聽懂了,就應該沒問題,不聽懂回去仔細想一想,這個概念非常重要! 72A 14:55 3:25:36
就像同樣的道理,你走久了以後坐,坐久了以後又要換一個,「如是習近行住坐臥」,沒有一個例外的。啊!你說走了半天又想坐一下,坐了半天又不行,要睡一下,睡了一下又要站起來,叫你老躺在床上你也躺不住。為什麼?它始終是同一個道理,這是大苦的漸漸息滅所生起的,相對的這種感覺,只是減少一點,它本質還是苦,就是我們這個妄想顛倒,所以叫無明嘛! 72A 15:36 3:26:16
除了這個以外,「飲食日陰」,當你渴的時候——飲;餓的時候是食;寒的時候是日;日的時候是陰,都是這個樣。啊!說今天冷了,曬曬太陽,然後呢太陽越來越大,你又受不了了。假定曬太陽是快樂的,應該越曬越快樂啊!又不是,沒有一個例外的。乃至於飲食,你倒吃吃看!唉呀,吃到後來,吃得難受得不得了,到後來不但是肚子吃壞了,你胃口也沒有了,沒有一樣不是這樣的!所以所有的這些事情都是什麼?都是苦的漸息滅位。從這個上面我們就認得,哦,原來這個樂的本質是虛妄的,只是苦的漸息滅位,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在這一種狀態啊, 72A 16:36 3:27:16
現見太久唯生苦故。
你只要弄久了,結果總是苦,總是苦。 72A 16:44 3:27:24
如是亦如《入胎經》云:
那麼說明了這個道理,馬上告訴我們,經上面的就是這樣說的。說: 72A 16:53 3:27:33
「難陀,行住坐臥諸威儀中,應當了知別別是苦。
這個每一件事情,個別個別沒有一個例外,都是苦。所以: 72A 17:10 3:27:50
別別領受猛性,粗性,難可忍性,非悅意性。
每一件事情,它真正的是粗、猛而難以忍受的這種痛苦啊! 72A 17:26 3:28:06
非於其行,起安樂想。」
絕對不能從這個上面妄想以為快樂。行是如此,「餘三威儀亦如是說」,不但是行住坐臥,其他的所有的,前面說飲食日陰,世間沒有一個例外的呀!繼續又說: 72A 17:50 3:28:30
「難陀,然由彼彼威儀之苦,暫間斷故,遂於餘餘新生眾苦,妄起樂想。
那這一段就是前面的,說明這個道理。 72A 18:01 3:28:41
難陀,生唯苦生,滅唯苦滅,生唯行生,滅唯行滅。」
世間一切法,現起是苦,然後呢滅也是苦,所以我們要努力找「滅」這個辦法,就把一切消除掉,那個時候得到寂滅之樂。 72A 18:27 3:29:07
《四百論》亦云:「如安樂增長,現見反成苦,如是苦增長,然非可轉樂。」
第一個是說道理,馬上用經證,經證了以後,祖師再加說明。祖師論上面怎麼說啊?說,就像我們妄見的,像安樂覺得增長,增長的結果,慢慢地增長,時間增久的時候必反變成功苦;但是呢,苦這個東西如果增長的話不會轉成樂。為什麼?苦本身就是苦,它的特質就是苦,你時間越長苦越多;可是樂卻不是,所以時間一增長的話,對不起,啊,苦又來了!所以若經、若論都是這個,那麼然後呢,大師又把這個經論的道理抉擇出來,把這個宗要讓我們認得地清清楚楚。現在到這裡我們了解了:哦!的的確確的,我們世間最難以認識的,而放不下的樂,原來這個不是真的,是苦!那麼既然樂都是苦,還有什麼一切好貪的呢?行呢?連它樂都沒有,雖然眼前一下感受不到,可是行苦的自性不斷地推衍哪,所以它結果又是苦,總結起來世間是沒有一點地方不是苦。 72A 20:11 3:30:51
而那個苦的根本因在哪裡呢?沒有別的,就是在我們五蘊身心上面,這是它真正我們應該認識的這個。所以告訴我們,這個取蘊的重擔只要一天在,一天沒有解決,問題一直在,我們真正應該厭離的就是厭離這個。現在我們處處地方忙這個,要修飾、修飾它;要營養、營養它;要保護、保護它,那完全走上錯誤之路。你這個概念就是邪知見,你這個行為就是染污之業,然後造成功這個惡習,到那個時候你不知不覺當中,這個東西又要來了。就把你綁得死死的,永遠在這個裡邊,你還覺得是找快樂,結果是越找越痛苦啊!那麼這個把苦的特別的行相告訴我們,這個叫總苦,把那個苦的特質。下面呢, 72A 21:27 3:32:07
第二思惟別苦有六,
那個,因為一切的有情在三界當中,有不同的幾個位次,我們所謂六趣或者六道——天、修羅、人是三個善道;地獄、餓鬼、畜生。現在我們看看,用另外這樣的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內容是什麼?啊,它也無不是苦! 72A 21:58 3:32:38
三惡趣苦已如前說。
在前面共下士當中,已經把三惡趣苦說明了。唉呀,這個痛苦的厲害,我們現在一點都無法忍受呀!那麼人呢?說是善道,應該呀!結果, 72A 22:17 3:32:57
人苦者,謂飢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
喏!這個是我們人人感受得到的。唉!又「飢渴」、又「寒熱」,又「不可意觸」。這個不可意觸通常是指外面,實際上心裡也是如此,我們一天到晚煩煩惱惱,一天到晚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為了這個問題、這個麻煩,被它牽著鼻子走。還有呢,去為了追求,為了要求這個妄樂去追求,得到了就怕失去,失去了又要拼命追求,人實在是顛倒啊! 72A 23:03 3:33:43
復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當知。
那前面已經說過了。 72A 23:09 3:33:49
又如《資糧論》云:「惡趣苦無餘,人中亦現有,苦逼等地獄,貧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強力於羸弱,制罰及損害,相續如暴流。
儘管人道是善趣,但是對不起,三惡道的這個苦,我們人當中也有。我們人當中有種種的身心的逼惱,這個就相當於地獄一樣,地獄的特質就是一天到晚在寒熱兩樣東西的逼惱當中。那麼「貧如琰魔世」,那麼餓鬼呢?這個是鬼道,鬼道是閻羅王所管轄的,那是貧窮啊,這個也沒有,那個也沒有。畜生呢?是種種被驅馳、恐怖、被傷害,就像這個比較體弱差的人被強力所使,以及制罰、損害,這種苦繼續不斷地像瀑布一樣,非常厲害! 72A 24:22 3:35:02
有因貧乏起,餘從不足生,追求難忍苦,一切謀略殺。」
有很多苦由貧,有很多人呢,雖然你滿有,很富有了又不足。這個滿足兩個字真難哪!我們看那個很多豪富,越是豪富越是忙得起勁,為什麼?不足嘛!說起來真簡單!我們人真正需要的,一天三餐,就是兩餐就夠了,夜圖一宿,要這麼多錢幹什麼?偏偏有些世間人,有了百萬還要千萬,有了千萬要億,有了億還要萬億,有了錢還要地位。唉呀,不曉得要多少!那秦始皇併吞了六國,還要長生不老,就這樣,世間沒有一個例外的,就是這樣,就是這樣。所以貧固然不好,不貧也不行哪!那麼然後呢,你追求的話,種種,像我們曉得的,我們現在一切的士農工商,有種種的苦惱。然後呢,你為了這個事情,你生其他的,心裡邊謀計略、傷殺,都從這個上來。世間的真相,是善惡道一樣呀! 72A 25:50 3:36:30
《四百論》云:「勝者為意苦,庸流從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壞此世間。」
差的人呢,身苦,是嘛,窮人;好的人呢,意苦。說到這意苦,我也想起來了,現在那位已經死掉了,他本來不曉得是什麼大公司,我忘記掉了,那個大公司的董事長。有一天,他就隨便不曉得......說笑話,幾個老朋友,「唉!」他嘆了一個長氣,有人說:「像你這樣你還有什麼不如意呀?」他就說:「唉!不要去談了,我自己算算,我還不如我的司機。」喔!要是我做大老闆的話,同樣的兩個人,當然願意做大老闆。那個大老闆好舒服坐在那個地方,那個司機前面就開它,那個大老闆就說向東他就向東,向西他就向西,好像是那個大老闆那麼舒服!結果呢大老闆怎麼說?他說:「那個司機,我只要告訴他你向東他就向東,要叫他向西他就向西,他心裡面真是心安理得。我在那裡又要想這個,又要想那個,又要想那個......唉呀!這張支票要什麼時候到期了;這個禮拜六還要一個什麼應酬;還要跟誰一個人打一個高爾夫球;還要請一個客;政府某一個大官,還要這個應酬、這個應酬......。那晚上睡眠的時間都剝奪掉了。」他那個司機開到那個地方,他車子一放,回去呀呼呼睡大覺。千真萬確喔!你們想想看是不是?唉,之顛倒啊! 72A 27:34 3:38:14
但是我們偏偏所有世間人,都一天到晚要忙什麼?忙追這個,所以這個叫顛倒,人世的真正的顛倒!我們想想看對不對?我覺得現在是越想越對,以前我想我們諸位都是從在家人過來的,我也是,現在後來變成出家人了。以前在家,這個衣服,所謂白領階級,那個很講究哦!出去的時候要體面,當初是念書,然後跑出去西裝革履——通常人家說。到後來出家了以後,跑到我師父那裡撿幾件破衣服,就洗洗乾淨穿在身上,不要說小偷強盜你送給他,他都不要。我跑到哪裡要坐下,坐下就坐下了,站起來拍拍屁股就好了嘛,那麼簡單!髒,髒一點有什麼關係?太髒嘛洗洗就好了;破,破了嘛就補,就這樣。白天也是它,晚上也是它,睡覺了,棉被一蓋就好了。用不著說一下嘛睡衣,一下嘛這個,白天要白天的,晚上要晚禮服,今天參加這個又要那個......。啊!一點都不要操心,這麼個舒服法。結果人就是這麼顛倒。 72A 28:50 3:39:30
所以,我所以說這樣的一件事情,它不一定從這個上面去體會,我們應該把這個原則,用在任何一個地方,用在任何一個地方。讓我們深深領會到,真正裡面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因為這個妄見,形成了現在這個東西,然後呢輾轉相應,真是苦惱啊!就被這樣的二苦,不斷地「日日中」,壞了!我們一天到晚就忙這個事情,這是人。 72A 29:30 3:40:10
非天苦者。
非天就是,我們說魔,修羅道是魔,修羅道。 72A 29:39 3:40:19
如《親友書》云:「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瞋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具慧不能見聖諦。」
那麼這個修羅道,我們另外一個名字叫「非天」,他這個非天當中啊意最苦,這個心最苦。為什麼?他那個本性,他這種人的心裡瞋心非常大,他的福德可以跟天互相比,但是他那個瞋心太大,就是這樣。雖然他也有天上面種種的好的條件,但是那個「趣性 障」,就是那一趣,就是那一道,就是修羅道那個特質就是瞋心特別重。那時候雖然也有智慧,但是這一道的眾生沒有辦法「見聖諦」——真正見到聖者之教。所以一到這一道的話,只有造惡,啊,那非常糟糕!不但絕沒有機會透脫,這個地方就先不談,談這一道特別的痛苦。 72B 01:02 3:41:32
此由不忍,嫉天富樂,令意熱惱,
因為他瞋心大,嫉妒心強,不能忍受人家的好,他意裡面特別地強,啊,看見別人比他強就受不了。別人就偏偏比他強,那個天人都長得美不可言,修羅的福雖然大,長得個個醜陋。啊,妙不可言!還有呢,這個帝釋的這個太太,就是修羅的女兒,她長得,女的很漂亮,結果呢就嫁給那個天。啊!就這樣,種種不理想的。還有那個帝釋天吃的那種天上的果,那個樹那個根呢,就長在那個修羅宮當中,根長在那裡,長出來的果,可掉在帝釋天的園子裡邊。唉,這實在是難受啊!實在是難受。他本性本來就是瞋心很大,嫉妒心很強,所以他一天到晚要跟那個天打。所以: 72B 02:06 3:42:37
由此因緣,與天鬥諍,
然後一打呢? 72B 02:10 3:42:40
受割裂等傷身眾苦。此等雖具智慧,然由異熟障故,於彼身中不堪見諦。
他雖然有智慧,但是由於這個異熟,他所感得的這個非天這一趣,這個障礙存在,他沒有辦法見諦,沒有辦法見諦的。 72B 02:33 3:43:04
《念住經》說此為旁生,《瑜伽師地論》說為天趣。
有一個經說他這個是旁生,所以畜生道——他愚癡;那麼《瑜伽師地論》上說是天趣。所以有的人列入這個變成五趣,有的人列為專門一類,列入六趣。就這種狀態呢我們人間也有,實際上這種人,就是人間修福報,修得很大,但是瞋心。往往有的時候布施,我也曾經看見過的,人家去布施,他看見他布施:「這有什麼了不起,他布施一千,我布施一萬!」就是這樣。人家造一個大廟,造這麼多——「我造得比他更大!」對不起,你造了以後,如果你沒有造大的大惡業的話,那麼你大概是可能進入修羅道;如果你造大惡業的話,那更不談。所以這個我們必定要注意啊!造了福報尚且如此啊!你只要意地不清淨的話,到那個時候苦不堪言。人間也是這樣欸,剛才說的這個司機真痛快,開完了以後回家去那好了,剩下來事情反正不管;這個老闆一天到晚躺在這個枕頭上,睡不著還要吃安眠藥,吃了安眠藥,明天還要頭痛。所以這一件事情是真划不來呀!那麼上界尚且如此,何況其他呀!那麼最後看看天: 72B 04:10 3:44:40
思惟天苦分二:一欲天三苦,二上二界粗重苦。 今初
天分成功兩種,一種欲界,還有呢上面——色、無色界。欲天有三種苦: 72B 04:22 3:44:52
初死墮苦中有二,
欲界,在生的時候很好,到墮落的時候,那苦不堪言。 72B 04:31 3:45:01
死歿苦者,如云:「諸天趣樂雖極大,然其死苦大於彼,如是思已諸智者,莫愛有盡天趣樂。」
天上很快樂,但是死的時候,唉,那絕大的痛苦,絕大的痛苦!就像我們現在,你沒有什麼,反正沒有什麼,也就算了;你一旦有了錢哪,哎呀,那個就要怕什麼?失掉。所以凡是有地位的人,我們看,尤其是現在這種政治上面,這個鬥爭得厲害呀,他爬上去了就怕掉下來。他所以爬上去,為什麼?他是拼命在人家的頭上踩上去的,他既然在人家頭上踩上去,當然不願意被人家來踩,這個很明白。同樣的道理,所以上面固然好,跌下來的痛苦啊,就是痛苦極了。他平常習慣上面享受慣了,平常我們人家說,習慣了大,享受富貴的,忽然之間跑得去,你畏畏縮縮,唉呀!衣食不繼,還要看人家的臉色,這個痛苦之難受啊!了解了這個,啊!那真正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貪。何況這個時間一下就過去掉了,像前面無常當中,切切要記住! 72B 05:58 3:46:28
謂較昔受天欲生樂,將臨歿時,五死相現,所起痛苦,極重於彼。
就是說,在天享樂的時候,不知不覺當中過去掉了,等到你快死的時候,這五衰相,「五死相」現起的時候,那個痛苦的心情是不得了啊! 72B 06:19 3:46:50
五死相者,即如彼云:「身色變為不可愛,
本來可愛的,變掉了。 72B 06:25 3:46:56
不樂本座,
本來坐的地方,這個帝座、天子座,那個時候坐在那裡坐不住了。 72B 06:34 3:47:03
華鬘萎,衣服垢染,身出汗,是於先時所不出。
身上的花鬘萎了,衣服是髒垢了,身上出汗了。這個五樣東西,先時不出的,到臨死的時候,欸!來了。所以: 72B 06:45 3:47:16
天趣報死五死相,起於住天界諸天,等同地上諸人中,傳報當死諸死相。」
那個就是欲界天的,欲界天的這種五死相。他「諸天」,那就是欲界天的諸天,就像地上的一樣,欸,這個東西有這個形相生起,就像我們病了,那個他也就是這個狀態。我們人病了以後不一定死,醫得好的,那個天上面的五衰相一現的話,那就死了,非死不可。真可怕!那麼這個「死歿苦」。第二呢, 72B 07:30 3:48:00
墮下處苦者,
死了以後呢,糟了,還要墮落! 72B 07:34 3:48:04
如云:「從天世間死歿已,設若全無少餘善,彼無自在往旁生,餓鬼地獄隨一處。」
從天上死了,如果沒有善的話,他自己沒有力量的,沒有力量,還是隨業而轉,到那時候墮落到畜生當中。上面我們曾經說過的,皈依當中那個羯摩那法天子他五衰相現,天人有這個神通的,死了以後可以看看到哪裡去,一看,要墮落。啊!這個一般來說,上升的機會少之又少,墮落的情況極大部分、極大部分。這個比數不是說百分之九十九跟百分之一的比哦,經上說得很清楚,說大地土跟爪上土這樣,這樣的可怕法呀!所以那個天上是一無是處呀! 72B 08:36 3:49:06
悚慄苦者,謂由有成就廣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時,諸薄福天子,見已惶怖,由此因緣受大憂苦。
那麼還有一種呢,這一種就是他害怕。說另外有更大福德的這一種天子,生起的時候,那個薄福的天子看見了,就要受大苦惱,受大苦惱。這個一旦那個大力的天子一犯瞋心的話,哇!那個差一點的就被他欺凌了。就像我們現在世間也是一樣,其實一樣,任何到處都是一樣的,大魚吞小魚這個情況,天上亦復如是。他雖然不是把你吞掉了,但是呢你遭到的痛苦啊,我們現在眼前看看哪到處都是,天上亦復如是。而更是,越是爬得高,那個時候被吞、被壓迫的時候這個痛苦是越大。還有呢, 72B 09:47 3:50:18
斫裂殺害苦者,謂天與非天鬥諍之時,受斷支節,破裂其身及殺害苦,若斷其頭,即便殞歿,傷身斷節,續還如故。
還有呢,這個或者被傷,或者被殺。那個非天經常要跟天上面鬥,那麼如果鬥了以後呢,如果說被傷害的話,那只是傷害的當時,刀砍上去痛苦的,完了以後他那個身體又恢復了,這個還可以。但是那個頭一斷掉了,對不起,那個命就送掉了,哦,這個頭很重要。那麼, 72B 10:39 3:51:10
驅擯者,謂諸具足強力諸天,纔一發憤,諸劣天子,便被驅擯出其自宮。
這是為什麼前面心裡恐怖的,那個力量強的人哪,一旦發起脾氣來,那個比較差的人,就被從他自己的地方就趕出去。那麼本來這地方好好地享受,你被趕出去,當然痛苦啦! 72B 11:08 3:51:38
又如《資糧論》云:「所有受欲天,彼亦無樂心,遭欲貪熾然,內火而燒煮。若諸心散亂,彼豈有安樂,非於無散心,剎那能自在。散逸擾亂性,終不能寂滅,等同有薪火,徧受大風吹。」
那麼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所有欲界天,受欲的,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的快樂,沒有真正的快樂。為什麼呀?因為這個貪欲還在,既然這個貪欲,內心這個貪欲之火熾然的話,那心裡面一直在這個煩惱當中。凡是這心散亂煩惱的話,絕不可能得到安樂,這個在這種狀態當中,一剎那也不能自在。所以心的自在一定要什麼?自己把持得住自己,這個才是。平常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實際上還是隨著外境在轉,啊,你看見好看的,你跟著心跟它去跑掉了,心跟它去跑掉了,被人家牽著鼻子走,這有什麼快樂好言呢?就是這樣的狀態呀!所以這樣,這種狀態叫散亂放逸,那個本質是「擾亂」。擾亂就是混雜的,這個不是寂滅。就像有火的那個柴一樣,它一定在這個散亂的風當中燒。燒,那就是熾烈的狀態,就是我們沒有證得寂滅的必然狀態。 72B 12:54 3:53:24
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病剛剛好,你還再吃不適宜的,對不起,它病又發了。那個天上的快樂亦是如此!世間由於布施,或者修種種的,然後呢生到天上。那個時候啊生到了天上,那個欲樂很大,它又來了,福不能積啊,貪心又增長了,再墮落。那個是欲界。 72B 13:29 3:54:00
色及無色上界諸天,雖無此諸苦,然煩惱隨逐,有諸障礙,於死於住悉無自在,
那麼再上面呢,比較好,沒有像欲界天,這個苦是沒有的,但是啊這個煩惱還在那裡。這個痛苦生死的根本還在那裡,所以這個障礙也並沒除掉。所以對於這個死生,還是沒辦法自己把握得住——無自在。不是說我要想不死就做得了,要死的時候,他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72B 14:13 3:54:44
故彼亦由粗重為苦。
還是在煩惱當中。就像那個論上說: 72B 14:19 3:54:49
又如《資糧論》云:「色無色諸天,超越於苦苦,
是,苦苦是沒有了。 72B 14:23 3:54:53
以定樂為性,住劫不傾動。然非畢竟脫,
他在定樂當中,他那個定樂,很長的時候。看他定的深淺而時間有長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住八萬大劫,對不起,到了以後你還是要墮落。鬱頭藍弗就是那個典型的公案,他修非想非非想天修成功了,最後死了以後呢,墮落到畜生道當中。你看!啊,這個定是好難修,結果他完了以後還是要墮落。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尚且如此,何況......不談了。 72B 15:15 3:55:45
從彼仍當墮,似已得超越,惡趣苦暴流,雖勵不久住,等同空飛鳥,如童力射箭,墮落為邊際。
他到了最後一定要墮落的,所以當時看起來好像已經超越了,因為他苦苦沒有了嘛,已經超越了這個惡趣的種種大苦,但是對不起,他的行苦自性還在,他沒有辦法停得住的。就像鳥飛在空當中,暫時雖然飛一下,對不起牠飛一飛要停下來;又像人家射箭一樣,射上去呀到那時候力盡了,它又墮落了。他最後的,最後的邊際是就,跑到最後他還是墮落。 72B 16:06 3:56:36
如久然諸燈,剎那剎那壞,諸行變壞苦,仍當極侵惱。」
像燈一樣,現在是亮,可是它無時無刻,一刻都不停住地,正在慢慢、慢慢、慢慢地消失當中,最後仍舊為苦所侵。惡道是苦,善道結果也是如此。 72B 16:33 3: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