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 20 週年「綠保動物大回歸——動物派對」活動
介紹 PGS 參與式查證系統 展現綠色保育新契機
農委會林務局、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 2017 年 3 月 25 日(星期六)在位於臺北市的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聯合舉行「動物派對——綠保動物大回歸」。活動中揭櫫綠色保育標章將導入 PGS 參與式查證系統,希望透過公開參與的共同查證,逐步改善現行有機驗證困境,朝向更完具健康、生態、公平與謹慎的國際有機農業永續經營的方向邁進。
由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共同推動,具有友善農業目標的農田生態驗證機制——綠色保育標章,至今已邁入第七年,2014 年在國立臺灣博物館的促成下,第一個以綠色保育農產為主的「田裡有腳印市集」誕生了。為創新綠色保育價值,2015 年起基金會進一步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增修規範擴大保育對象及棲地營造;同時,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為了支持友善耕作,也積極輔導農民申請綠色保育標章。截至目前全臺通過綠色保育標章農地面積已達 182 公頃,保育物種共 32 種,成果逐年增長,今年更將綠色保育農產品更廣大推向有機市場,讓消費大眾在市集的交流中觸發感動,體會農地、農產品、農友、農耕模式、生態保育、消費者彼此相依的重要性,認識及參與友善環境的消費生活方式,發現臺灣土地的無限生機。
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呼應 IFOAM「健康、公平、生態、謹慎」的有機 3.0 原則,省思當前我國有機農業的瓶頸,如何突破現行第三方驗證的侷限,重建農業永續價值觀,因而導入 PGS 參與式查證系統的概念,透過公開參與的共同查證,逐步改善現行有機驗證困境。
今年初基金會已完成綠保 PGS 查證系統之構建,並針對農友及消費者展開教育培訓與技術輔導,3 月起綠保查證方式陸續改採 PGS。首批接受綠保 PGS 查證的農友回饋,正因有其他農友或專家的參與,多了交流學習的機會,獲得鼓勵與肯定;參與的消費者也表示,在與農友面對面的接觸中,有機會進一步對土地、作物及物種聯結情感,具體的食農知識就在查證中獲得。PGS 查證系統促成了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互信機制,進而相互學習、理解與支持,達到彼此共好共享的目標。慈心基金會希望藉著增加參與方式及資訊透明化,落實慈心推動有機農業的初衷,找回對土地、生命的關懷,重建人與人間的誠信互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