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長期深耕雲林 有機 3.0 產業創新價值鏈
5/16 雲林有機毛豆嘉年華多元呈現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雲林縣政府,特於 5 月 16 日(星期六)上午,在雲林古坑鄉綠色隧道景觀二二八公園,舉辦第一屆「雲林有機毛豆嘉年華」,具體展現慈心基金會以有機理念為核心長期深耕雲林,拓展出多元化的有機產業價值鏈,帶動當地有機農業蓬勃發展。此次活動將拉近消費者、產地與農友的距離,藉由毛豆美食品嚐、戲劇、有機輔導推廣成果以及實地下田拾菽,將友善大地的慈心精神深入人心,並引領大眾發掘台灣有機產業永續創新發展的關鍵和動力。
多年來,慈心基金會配合政府政策積極致力於國內有機產業輔導,並朝向整合有機農業的經濟、社會與生態三大目標而努力,促使有機農業成為環境永續發展新希望。雲林縣是全國農業的最大縣,農業產值第一,素有台灣農業首都之稱。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指出,基金會多年來深耕雲林地區推動有機農業發展,2004 年在古坑地區成立全台最大的有機栽培集團——麻園有機農場,農場五大作物分別為:黃玉米、胡蘿蔔、鳳梨、毛豆、馬鈴薯,年總產量為 1,200 公噸,產值為 6,000 萬。為了推動有機理念,在古坑設立「古坑慈心農場」,以生產、生態、生活與生命「四生」內涵,作為經營核心理念,將原本貧瘠的土地,孕育成為 70 多種物種共融共存的生態樂園,並打造出中國傳統禪風式木構建築、設立曝氣式堆肥場、太陽能發電與生態淨水池,也成為有機農業相關技術示範基地、生產者學習有機理念及生產經營的研習場域,更是雲林地區農村再生的有機實驗基地平台。
慈心基金會也與雲林縣府合作「雲林縣樂活天堂綠串珠—有機農業輔導陪伴實驗基地計劃」,從 2013 年推動迄今,以有機農業為發展主軸的「區域產業輔導示範計畫」,創造將「社區發展」與「有機產業」結合,激發產業跨域聯盟及創意性,發展逐步實現幸福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的願景。有機農業的精神,逐步展現多元的面貌,完備有機農業健康(土壤、植物、動物與人類的健康)、生態(降低農業行為對環境的擾動,維持自然體系運作)、公平(對一切生命的尊重,以及產銷體系的公平對待)與謹慎(對後代的影響)的農業永續經營的條件。
蘇慕容表示,這次 5 月 16 日,在雲林古坑有機毛豆的家鄉,舉辦嘉年華活動,有著有機農業在產業面,經營管理面及文化教育面的深遠意義。台灣是毛豆王國,年產量約 7 萬公噸,外銷至四大洲以日本為主,這顆綠金每年創下約 18 億台幣外銷總額。台灣有機毛豆的栽種自 2005 年起逐年增加,而雲林古坑的麻園有機農場正是有機毛豆重要的生產地。今年(2015)麻園有機農場毛豆種植面積已突破 20 公頃,總產量預估將超過 150 公噸,主要供應國內市場。麻園有機農場為促進產銷合作,也結合台灣知名有機連鎖通路里仁公司與加工廠商,提供消費大眾優質安心的有機毛豆,並嘉惠在地農友的收益。
5 月 16 日「慈心創新機,雲林有機毛豆嘉年華」活動,將邀請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雲林縣政府長官等蒞臨指導,活動攤位中,將完整呈現麻園有機農場、農村再生綠串珠計劃,以及黃金廊道輔導小農轉作的理念與農夫市集。同時還搭配騎單車暢遊綠色隧道,實地踏入肥沃的有機田區體驗拾菽的甘苦滋味,更有豐富的毛豆創意料理,展現毛豆豐富營養的風味。另外也有吸引大小朋友的掌中戲表演,將有機的理念傳遞到大眾心中,滋養關愛生命、守護土地的苗芽。
活動中還伴隨著綠色幸福的悠揚音樂,當然更少不了精采的闖關遊戲,透過寓教於樂的活動,輕鬆體驗有機毛豆嘉年華傳遞的理念與意義,讓每位參與的鄉親與大小朋友,以實際行動成為推廣有機毛豆的小尖兵。蘇慕容表示,希望透過慈心基金會長期深耕有機的整合經驗,加強擴大社會大眾與農友、土地、作物及環境的情感連結,不僅為台灣有機產業贏得更多的正確的觀待與支持,更希望傳統農業的人本精神,能夠在全台開展出來。
慈心引領農友邁向農業永續的腳步持續進行著。蘇慕容進一步指出,為配合行政院農委會提升高鐵沿線彰化、雲林地區發展低耗水有機農業、提高農民收益、促進產業多元發展的目標,以解決因抽取地下水造成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問題,慈心基金會參與「黃金廊道有機農業輔導推廣」計畫,在雲林地區辦理有機輔導及驗證說明,帶動有機產業發展,在基金會的奔走下,感動了當地農友願意投入,於今年響應計畫,將原先第一期種植高耗水的水稻轉成旱作有機毛豆。透過諸多實際的行動,具體展現慈心基金會守護雲林地區的用心,也協助雲林逐步邁向安全與有機農業的示範基地。
參與種植有機毛豆的農友陳慶堂表示,他已經從事農業工作將近 20 年,對於農業技術及耕作模式非常熟稔,當年還是農業八萬大軍的核心農戶。雖然有感於有機耕作是新趨勢,但因為自家田地小且分散,考量容易遭受鄰田污染,因而遲遲不敢跨出有機的第一步。因緣際會下,加入了慈心基金會推廣黃金廊道之有機毛豆契作輔導,原本僅打算在最沒有鄰田汙染的田區釋出 1.9 分地先試種;在基金會的鼓勵及陪伴下,加上相關補助措施及有機耕作技術指導的協助,終於勇敢的跨出第一步!目前與王俊添共同投入將近 2 公頃的農地來種植有機毛豆!農友陳慶堂說明,毛豆契作田區周圍多慣行田,加上雲林田區當地風大,因此必須投入高成本設置圍籬,以避免鄰田污染的問題。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去年底提出:側重於生態管理、人權、經濟發展、文化保存等的有機 3.0 時代已經到來。這正與基金會不斷改進有機之路,不謀而合。現今我國有機正處 2.0 時期,以嚴格法規及標準建立市場秩序,嚴管嚴查的思維卻也扼制了有機生產的發展。有機農業永續的條件中,可貴的農友的人文本懷,以及消費大眾與土地、作物的情感連結,卻仍受到大環境嚴苛的發展條件,以及過度側重有機零檢出的高難度限制。希望在這一波的改革思考中,能夠為了永續美好的未來,討論到底我們需要哪一種有機的道路,共識出更有效的發展策略,為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凝聚更豐沛的創新價值,並創造出人與萬物動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