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

結合關鍵 NGO、國際經驗交流、政策倡議、打造淨塑產業鏈等

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成為實踐守護海洋的行動關鍵

您參加過淨灘嗎?常用的吸管、塑膠袋、飲料杯其實都是常見的海洋廢棄物。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 2016 年起,響應福智團體真如老師為守護海洋堅決淨塑的呼籲,從自身平常生活實踐開始做起,陸續舉辦淨灘活動、與產官學民各方交流、接軌國際趨勢、推動臺灣淨塑政策等等。2019 年起與福智文教基金會合作,希望將淨塑教案的成果分享推廣到全臺國小校園,從教育孩子認識塑膠製品對海洋及生物的危害,進而讓孩子改變平常生活使用的行為模式。期待淨塑行動能深植人心,「塑」本清源,共同守護我們宇宙間美麗的藍色星球。(延伸閱讀:保護海洋生態,減塑行動從每天的生活開始慈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動「點亮臺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教案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結合關鍵 NGO 推動經驗開始 探索政策倡議及產業整合的可能性

2016 年 3 月,慈心基金會首度舉辦「淨塑研討會」,邀請臺灣產官學民各界專家、環保團體與個人實踐者,齊聚探討塑膠垃圾的處理及回收再生,集眾人之智為海洋塑膠垃圾轉而成為藍色循環經濟找尋契機。同年 9 月舉辦萬人淨灘活動,結合全球通用的 ICC 分類方式,歸類出主要的海洋廢棄物為:塑膠瓶蓋、寶特瓶、吸管、塑膠提袋、免洗餐具等民生常見的塑膠用品,清出的 41 公噸海洋垃圾中,有 11 公噸可以回收再利用。這場串連全臺 16 縣市的淨灘總動員活動超過 24,000 人參加,將淨灘定調為一場真實的環境教育體驗,帶動大眾省思並觀察到,個人平常使用塑膠袋的便利行為,如何成為海洋生態的殺手;這項啟發,也開始了後續推動淨塑的努力與實踐。(延伸閱讀:光復海洋,慈心淨塑研討會邀產官學共議924 全臺淨灘總動員,25,000 人清出 41 公噸垃圾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成為官民合作的政策前導平台

配合政府海岸淨灘認養活動,2017 年慈心基金會結合福智佛教基金會、福智文教基金會,同時邀請企業、團體共同響應,長期在臺灣各地持續進行小型淨灘活動,避免大量人群擾動當地海岸生態。針對臺灣面臨的海廢污染議題,慈心基金會在同年 5 月邀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等單位,舉辦「2017 海洋廢棄物論壇」,特別邀請到美國、韓國、日本、香港等相關專家學者及產官學代表,交流各國在海洋塑膠污染、漁業廢棄物研究與海廢政策的推動,大會最後提出三項倡議:其中之一便是促進海洋廢棄物的各類研究與國際交流,提供政府跨部門間的整合與政策立法依據。同年 7 月,慈心基金會與長期關注海洋環境的民間環保團體,共同參與由行政院環保署成立的「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象徵政府與民間共商海廢政策的新里程碑,攜手為光復海洋而努力。(延伸閱讀:福智用愛環抱海洋,淨灘清出 23 噸垃圾正視海洋汙染,慈心與海科館舉辦「海洋廢棄物論壇」環保署成立「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慈心與環團積極參與

接軌國際海廢議題 展現臺灣政策趨勢與動能

為了接軌各國對於海洋廢棄物的政策及作法,慈心基金會 2018 年受邀赴日本沖繩與來自鄰近臺灣的日本、中國代表進行「東亞地域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事務」,會中特別針對「活動中所用的一次性塑膠容器減量」進行討論,並建立區域資訊共享與互惠合作關係。同年與臺灣環團共同出席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在美國聖地牙哥主辦的「第六屆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與會各國代表也提出國際及區域層級的海廢治理行動方案。慈心基金會及臺灣環團與行政院環保署經過近半年的交流討論,共同擬訂「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作為政府與民間合作治理海廢問題的政策綱領,針對「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等四項一次性塑膠製品,發布「一次性塑膠製品減量或限用時程」。慈心基金會也利用代表臺灣參加 2018 美國國際志工年會的機會,向國際展現參與國際環保議題的能量與決心。(延伸閱讀:慈心赴日參與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共擬海廢監測計畫慈心參加第 6 屆「國際海洋廢棄物研討會」慈心、環保團體與環保署啟動「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慈心赴 2018 美國國際志工年會,與各國 NGO 分享淨塑行動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透過里仁社會企業模式 建構循環經濟雛型

針對商品的塑膠包裝,慈心基金會結合里仁社會企業,率先透由產業鏈,從源頭改變做起,成功邀請廠商共同加入減塑行列,不用或減用產品塑膠包材,三年來已改善 182 項商品包裝,一年可減少約 823 萬個塑膠包材。同時店內蔬果保鮮逐步改用 100% 生物可分解袋,雖然臺灣尚未建構生物可分解袋的回收機制,但里仁仍然進行自主性回收作業,鼓勵消費者將袋子交回店內回收,在移除袋上標籤和膠帶後製成堆肥提供慈心基金會種樹使用,創造循環經濟效益的模式。日本沖繩政府與環團特別參訪里仁公司,盼借鏡里仁「源頭減塑」的成功經驗,作為日方推動產業鏈減塑的參考。(延伸閱讀:里仁啟動生物可分解袋回收機制,邀消費者響應推動減塑,日本沖繩政府與環團來臺參訪里仁公司

「塑」本清源 淨塑教育向下扎根 打造環境教育課綱

塑膠袋、吸管等便利性的塑膠製品的過度使用,源於人們內心只貪求眼前方便的結果。「塑」本清源,從孩子的環境教育著手,2019 年起,慈心基金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點亮臺灣.點亮海洋」校園淨塑百萬集點計畫——淨塑教案成果分享會,分別在臺灣北、中、南各區分享超過 5,000 位師生在校園推動淨塑,減少逾 40 萬個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成效方案與實行經驗。慈心基金會透過舉辦淨灘、營隊活動向大眾持續推廣淨塑理念外,也將海洋環境議題結合生命教育,發展出環境教育課程,期望讓淨塑教育及環境永續的理念,成為每位孩子的公民素養。透過扎根於校園、拓展到家園的方式,由直接的正視污染現況及間接營造淨塑環境的潛移默化,帶動更多社會大眾與校園親師生共同響應,從校園到家園、乃至社會、國際,從觀念改變行為,落實全民淨塑生活行動。(延伸閱讀:慈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動「點亮臺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教案福智團體關切地球環境永續,結合生命教育內化學子價值觀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

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慈心基金會推動淨塑,整合出「塑」本清源的教育推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