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庭訓
家庭對一個生命的成長,具莫大的影響。尤其,在利害關頭或困頓乍現時,在父母身上覓得傳統精神的典範,家教所塑養的價值觀或行動力,將成為面對當下情境最有力的依憑。
傳家庭訓

父親的恩澤

當大年初一的中午,接到住院醫生開立的父親病危通知。到現在父親已在加護病房進出兩次,期間不過三個月,眼看他所受的種種病苦,身為長子的我一點也無法分擔他的苦。而現在唯一能做的事,除了在病榻前的噓寒問暖之外,為了表達為人子的一份孝心,便有了將他一生行誼記載下來的念頭。

想起小時候,經常在農暇之間,看到他利用尼龍布製美援的肥料袋,清洗乾淨之後晾乾,然後用他那雙巧妙的手,經過剪裁、縫紉,最後成為一件件男生的內衣褲。記得穿起來還滿合身,既舒適又好洗。有時他還會告訴他的弟媳們,如何剪裁才能節省布料,使一塊布得到最大的利用價值。

還記得當我上小學一年級時,他為了讓我更方便學注音符號,於是就動用他的惜福腦筋,找到紙做的肥料袋;小心翼翼的用士林刀,把封口整整齊齊地割下來,製作成圖表紙;然後在上面畫成格子,每一格寫一個注音符號;做好了就把它張貼在房間的牆壁上,每當他有空時,就一個一個教我念。到現在我的腦海中注音符號仍舊清楚明白,我想這是他老人家的善巧教育的結果。

記得小時候,每晚孩子們都在一張四方桌前面,一起做功課。那時,他就坐在一旁,手裡拿著一支小刀,一個鉛筆盒接著一個鉛筆盒的檢查,看到有鉛筆心短了,或鉛筆心斷掉,他就用手上的小刀,一支又一支的削,讓每個孩子都很安心的做功課。偶爾會發現有的鉛筆太短了,手握不方便,他就找來一支竹子,很巧妙的把它接起來,直到那支筆用完為止。

還記得小時候,台灣物質缺乏,哪有錢買書包,大家都用大手巾包裹書本去上學。那時候,父親就將一些剪裁剩餘的布料,剪接成一個和課本大小相當的書包,給我背著上學,當時覺得滿得意的。

父親認為在他的四兄弟中,他的子女人數較多(共有十個),所以他必須比其他兄弟多付出一點勞力。因此每天都將工作所需的工具準備好,整天的工作進度規畫好,然後第一個出門工作。當工作結束時,他總是將該收拾的器具收拾妥當,之後才最後一個收工回家。

小時候家住社子溪旁,那時並沒有橋梁溝通兩岸,僅靠幾個大石頭組成的墊腳石便道。每逢下雨溪水上漲,河水便淹過石頭,我和弟妹當時還在小學就讀,父親因為擔心我們上學的安全,往往在我們上下學的時候,在溪邊一個接一個的背我們過河。在過河的途中會殷切告誡我們:上學那麼辛苦,怎能不好好學習呢!

父親並沒有用嚴厲而教條式的規範來教誡我們,可是在他的潛移默化之下,兄弟姐妹們都非常純樸自愛,我想這就是父親遺留給我最好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