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世界有機大會」發表三案例
三年一次 IFOAM 世界有機大會 12/2-4 在南華大學舉辦,慈心基金會發表綠色保育、有機島茶、淨源計畫三案例;在 OWC 工作坊和里仁合作,以「永續協同:台灣有機市場成長的六級產業模式」分享經驗。12/1 安排各國與會者參訪淨源茶場,體驗以有機耕種、潔淨水源歷程。
2. 種樹 SROI 獲國際社會價值協會肯定
為瞭解慈心海岸造林影響力,委請「中央大學亞洲影響力衡量與管理研究總中心」完成全球第一份種樹評估型社會投資報酬 (SROI) 國際認證報告,社會投資報酬率高達十七點二六,獲得權威認證機構國際社會價值協會高度肯定。
3. 綠保 15 週年 全台綠保農友大集合
「綠色保育標章」邁向第十五年,為感謝綠保農友友善耕作守護生態與糧食安全的努力,11/14 於福智教育園區舉辦「綠保食伍大集合—全台綠保農友交流會」,逾三百位農友齊聚一堂,細數一路的艱辛與成果。會中頒發感謝狀表揚資深農友堅持不懈的精神。
4. 「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
9/7-20,假台北保育小站舉辦「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慈心發掘南安「部落菜園」(即布農語「彼桑拉返」)保存了珍貴的傳統豆豆,透過開設「布農豆豆班」等保存、記錄其傳統智慧。本次展覽將菜園實物搬到現場,呈現布農族人與自然密切的互動。
5. 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
8/6 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簽訂「維護農田生物多樣性及促進綠色保育標章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農友使用手機 App-iNaturalist(簡稱愛自然),即時拍照記錄並分享田間生物資訊,開創農田生態觀察、攜手公民科學的嶄新時代。
6. 《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談細鯽保育
六月,慈心代表在東京舉辦之聯合國里山倡議 (IPSI)《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第十期作者工作坊,分享與南安布農族人一同保育稀有魚類菊池氏細鯽故事。慈心推動各項棲地營造、生態服務給付與傳統智慧傳承,此次於工作坊提出,貢獻國際保育議題價值。
7. 小米種原復育成功 辦分享會、記者會
花東部落小米種原嚴重流失,慈心鼓勵農友復耕,後將小米品系送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術培育並成功復育,5/14 於花蓮舉辦觀摩分享會見證種子回歸!「保種復育」、「小米進校園」等四個子計畫經各方努力頗具成效,6/19 在台東召開記者會邀請產官記者體驗成果。
8. 攜手澎湖,從陸上種樹到海下珊瑚
慈心基金會首度跨地景種樹,攜手澎湖縣政府、緯穎科技、居民、潛水業者、公民科學家等,4/20 於杭灣從陸上「種樹」到海下珊瑚,豐富陸域與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庇護了以海維生的社區,預計為四千人帶來正面影響,實踐澎湖里山里海美好願景。
9. 原生植物保種復育專案
接續去年在苗栗地區的原生草地稀有植物復育計畫,今年將大黍取代面積拓展至六百平方公尺,共復育三十九種原生植物;和綠保農民合作,將稀有草生與水生植物導入農田復育,擴大建立族群並提升農民保育觀念;在原生植物野花園設立自導式解說牌,提升環境教育效益。
10. 慈心大自然莊園通過休閒農場登記
雲林古坑鄉大自然莊園原址原為台糖甘蔗田,慣行耕種六十年。莊園承租接手後,歷經十多年耕耘,轉變成現在的慈心大自然莊園休閒農場。結合有機食農教育與體驗,打造有機教育基地,今年取得核可證照,打造更多生命共存的生態樂園!
全文收錄於 第 246 期 80 ~ 8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