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整理
《太上感應篇》篇旨
太上曰:禍福無門 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宜憫人之凶 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
居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立旁觀之地,應識局中人苦心。
一、原文
成化中,老生累試①不捷。孤燈獨坐,悶歎無聊。
忽有盜踰②垣③入室,生見之,謂曰:「冒雨夜來辛苦,料汝必不得已也。」
盜實告曰:「我非盜,營卒也。因輸欠,懼軍令,不敢歸,故求援耳。」
生曰:「吾有二絹與④汝,明日,且⑤為汝請於軍校。」盜拜謝而去。
越三年,生赴舉。夢一卒曰:「某受絹卒也。欲報恩無由而死。今秀才中矣。」是科果捷。
即登第,又夢卒曰:「君為益州官,有索命者,我當衛之。」
後果選益州,道逢賊,欲殺生,恍惚間,見有甲士救免。
二、注釋
①累試:累音ㄌㄟˇ,累試:是說經過許多次的考試。
②踰:音ㄩˊ,超越。
③垣:音ㄩㄢˊ,牆。
④「與」汝:給予的意思。
⑤「且」為汝:將。
三、譯文
明朝成化年間,有一位老生員參加多次的考試都不能中舉。有一天,獨自坐在燈下,心裡既覺煩悶又感無聊,不禁歎了口氣。
忽然有一盜賊翻越牆壁進入室內,這位考生看見了就對盜賊說:「深夜中你辛苦地冒雨來此,料想你必定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吧!」
盜賊老實地告訴他說:「我並非盜賊,乃是軍營中的士卒。因為欠了人家錢,怕受到軍令的嚴厲處分,不敢歸營,所以來此尋求援助罷了。」
老生員說:「我有二匹絹布送給你去還錢,明天,我將為你到軍營裡請命。」這盜賊向他拜謝一番以後,才辭別離去。
過了三年,這位老生員又參加科舉考試。一天夜裡夢見一位士卒對他說:「我就是當年接受你贈予絹布的士卒。本想要報答你的恩情,卻意外亡故。現在你赴考,當可中秀才了。」這一科考試,果然傳來捷報,他已中舉。
當即將上任的時候,又夢見那士卒對他說:「你將被派去益州當官,屆時會有人前來向你索命,我必會盡力保衛你。」
其後,他果然被選派到益州。上任途中,碰到一賊人想殺害他,他驚嚇之餘,恍惚間,看見一身穿甲胄的兵士前來營救,使他免於死難。
四、我讀我思
- 請思惟是什麼力量讓老生員能不懼盜賊,並願意進一步了解其苦衷,而予以幫助呢?
- 反觀自己,在生活中當權利與人衝突時,會如何?
①不讓自己的權利睡著而力爭。
②在維護權利的同時也顧及對方的立場。
③放棄自己,成就別人。
- 當我遭遇困頓當時,能放下身段,坦誠的尋求援助,並在事後銜命報恩嗎?
全文收錄於 第 66 期 45 ~ 4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