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採訪組
身為教育工作者,要時時戒慎恐懼,多造善業,否則一不小心,會造很大的惡業。
前言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福智之聲》的採訪法會,它富有殊勝的意義。《福智之聲》透過各地的採訪可穿越時空,讓學佛者更方便、學得更正確法門,我隨喜這團體的功德。
壹、《廣論》是指導我人生的根本之學
這一生能遇到《廣論》是莫大幸運,如果從整個人生教法來看,我覺得《廣論》教人最根本的,猶樹之根幹,其他隨時空潮流應運的科學、民主……是枝葉,枝葉有榮枯生敗,但是根幹要屹立堅定,也是最重要的。我要感謝師父在我生活困難工作挫折時,以《廣論》教法來啟發、攝受我,像時雨滋潤乾涸、智燈指點迷惘、破除愚暗。
《廣論》和師父殊勝教法,使我增強勇氣去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使我生起信心生生世世要學佛。檢討我在生活或工作中會遭遇困難都是我對人、事、物關係沒弄好。很多父母教養子女,都期待子女成龍成鳳,可是父子關係沒弄好,就會遇到困難;很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陷於無力感,甚至萌生退出教育工作的想法等等。我想應該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困難才對。正如人生病了,就很認真去研究用什麼良藥來醫治,無可救藥時還是要找新藥方;人生的困難有時正如一場大病,我從教育工作不忍同伴苦無對策,總想會有了不起的人來解決的,其實我們的問題師父早就看出來了,也有解決之法,只是我們沒有至誠懇切去希求,或信心不足;幸好師父永遠慈悲善巧的拉拔我們脫離苦難。感謝林月意師姐引我進入廣論殊勝教法中,師父指點我在生活上和教育工作的迷津,變成快樂的工作者。
貳、師父慈悲,引領我進入善淨之門,造善淨之業──謹述親身體驗的法人活動
師父很慈悲,我們懇求他,他就來辦教師佛學營,在佛學營中,很多師兄師姐從事義工活動,表現良好的生活規範和禮儀:做事永遠面帶微笑,以快樂的心工作,他們就是學佛的果現,他們誠摯的精神讓老師們深深感動。教師營課程設計的主題是「觀功念恩」、「惜福惜勞」,這些話就如平時大家也常講的感恩、感謝啊!但是透過師父的教法,整個大團體在做,效果就大不相同。參加的老師如受一場震撼教育,不但自己受益,也深深影響學生、家庭及社會。師父辦教師佛學營的目的是造善淨之業:對學生而言,耳濡目染,老師怎麼做,學生就怎麼學,如果受到老師善淨的教法,他未來人生就是善淨的,出社會也會在善淨中,生生世世永遠都在善淨的環境中,人人往離苦得樂去努力,不斷增上。師父的看法是很長遠的,感謝師父帶給我們解決人生問題的好方法。身為教育工作者要時時戒慎恐懼,多造善業,否則一不小心會造成很大的惡業,今年教師節聽到電台廣播──「談談過去的老師」,節目中多數人都會懺悔多年前對老師沒禮貌,現在向老師道歉,或是感謝老師的教誨,可以看出教育的正面功能,多數人知道善的回饋。但有一位年約七十歲的老人,述說過去因一位老師打罵他,而不敢去上學,如今年紀雖已一大把,對師長的作法卻懷著很強的瞋恨心。當時我很有感觸──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應該知所警惕啊!
接著要談的是師父所辦的青少年暑期學佛營,與一般機構所辦的青少年營不一樣,它是用來彌補現在教育的種種不足而更有殊勝利益。現在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很有限,一年中有寒暑假及其他國定假日,平時上課功課很重,家長也被弄得緊張兮兮,但是一到寒暑假,生活又鬆垮垮的,加上受社會大染缸的汙染,寒暑假過完,回到學校,老師又要從頭再開始,整個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這樣不斷循環著,受益較小。一般的青少年營活動是三天、五天,這期間有各種身心的滿足,但是時間過了效果也淡薄了。法人遵循師父教法所辦的青少年學佛營是為期八週,每週只有一天,但每週都再串習前次所學,所以這關愛,是不斷累積的,這教育是貫穿整個暑假的,如果不是這樣,效果是有限的,正如一棵苦樹滴入幾滴甜汁是無啥益處的。經過暑假青少年學佛營,變得真正好!
另外師父為了讓廣論研討班的同修接受更好的廣論教法,又在研討班中安排《論語》、《四書》、《弟子規》、《孝經》……的課程,這些都是大家曾經學過的東西,也是適合東方人的教材,舉例來說,《論語》中談到對師長要敬愛,《孝經》中也提到從對父母的敬愛推廣到對國君的敬愛。現在學生寫信給老師會寫「敬愛的老師」,你問他什麼是「敬愛」,他卻不懂。這在《廣論》、《孝經》、《論語》中都有很具體的說明,如果從這裡入手,長期的薰習依止,對學生將終生受益,對我們同修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由敬愛心生起對師長的依止心。教師營、青少年營的舉辦,大家的體會一定很多,依我的體會是師長早看出我們的需要,只要我們努力希求,師長會告訴我們的,師父正如一盞明燈般指引我們──走得穩當、走得久遠!
參、依廣論教法省視自己的意樂造作
《廣論》不僅有圓滿完整的理論,並有實踐的次第、方法,且經過修行人的驗證,真正是一本修行成佛的寶典。我接觸《廣論》雖然時間不長,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境遇,都可以廣論教典來省察而獲得改善,受益良多。我常想:
佛陀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度化世人,他無所不知,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是否也有正知、正見,來指引我的學生呢?
佛有善巧度他種種方便的法門,他能應眾生根器,善巧地來度化無量眾生,而我是否也運用了適當的方法來開導學生呢?
佛具有大悲心,對眾生一視同仁,一律救護,而我是否也具有悲心,願意對學生真正付出關愛呢?
佛普利一切有恩無恩,具有平等心,而我是否有平等心,能不計名聞利養對待所有學生呢?
有了《廣論》這樣殊勝的教法,我是否善巧的用它來教化學生,使人人都能造善淨之業,共成善淨的社會,這是我當下必須努力的目標。
一般人對事情的看法,往往因為「我執」太強,常堅持己見,自以為是,我也不例外,但讀《廣論》後,現在對每一件事情,較能從各種角度來思惟,不再固執己見,能多方採納意見,能觀功念恩,感覺獲益更良多。
肆、佛法是實踐之學
初讀《廣論》「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當時並不深解內涵,只懂得字面的意思,現在領悟到,佛法是要做出來才算數,心要隨聽聞善法而轉,煩惱才會去除,善行方能實現。《廣論》這一句話,讓我很受用,供養給大家,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受用。
說到實踐之學,使我想到中國儒家哲學──以孔子思想為中心,孔子思想和佛法有相通性,因為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從生活中實踐孔子思想,是學佛的基本,再從此基本引入佛法,較容易為一般人所接受而不排斥,如此一來,蔚為風尚,受益的人更多,大家都受佛法的滋潤,那麼共造善淨的社會是指日可待了。
結語
最後我有一點願望,我藉著三十八頌的第一頌和最末一頌來說明我的心意。第一頌:「萬善根本從師出,能生利樂如良田,依止違法善根斷,如理事師求加持。」萬善根本從師出,所以我們要好好依止師長、要恭敬地承事師長、如理如法依止師長。最後一頌,第三十八頌:「願我生生遇明師,飽餐妙法甘露味,十地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這一頌也表達了我的心願──生生世世遇到明師,自然能飽餐妙法、自然能功德圓滿、自然也能速證得金剛持,這不僅是我的願望,想必也是大家的願望,因此只要我們把握當下,及時精進努力行持,依止著師長、團體,必能造增上共業。
後記
大仁A班廣論研討班成立之初,蔡校長偶爾也會蒞臨,來看看研討班同仁,到底在研討什麼,當然那時只是以「校長」的身分來表示關心而已。因為當時校長並沒有真正接觸《廣論》。直到有一天,林月意師姐請校長也來參加。記得校長第一次消文的部分是七支行願中的禮敬支,雖然只是一小段,但當時消得非常清楚扼要,很有慧根。所提出的問題也頗為中肯,可見他當時是非常用心在思惟。
那次過後,就常常來參加研討班,不再是以往「校長」的身分,而是以「師兄」的身分參加。當我們研討到三惡趣苦時,常師父適巧南下高雄,因緣際會,特地來大仁A班看看研討情形。當時大家都很振奮歡喜,校長更是緊張。師父來的那一天,大家研討如昔,並沒有特別不一樣,但校長也因此跟師父種下了相應的因。以後校長也參加各種法會,並曾一起摸黑上路──往南投福智精舍奔去,摸黑南下返回高雄,後來皈依了佛門,才成了真正的佛弟子,以後更是精進不已,就像騎著千里馬奔馳,進展神速。而我們卻還只是在路上匍伏前進,真是慚愧不已!
校長學佛才短短三年,福德智慧卻增長很多,真是隨喜讚歎!以世間法來看,如今他榮升為中山高中校長,以出世間法來看,他賺了不少的法財和功德,更由於他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佛學,造就了很多人學佛的因,種下了很多善淨之業的因,真是功德無量啊!
全文收錄於 第 49 期 32 ~ 3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