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佛法教育是心靈明窗

◆眼科醫師 蘇俊峯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小的時候出生在一個較為貧困的家庭,父母親整日忙於勞力的工作,無暇照顧我及三位妹妹。整日忙著事業,身為家中長子,下有三個年幼的妹妹,最小才滿週歲,於是媽媽的事就是我的事。煮飯、燒菜、洗衣、餵奶、洗尿布……一手包辦,一日又一日,從來沒想到長大的志向,祇希望可分擔父母沉重的負荷。父母也從未刻意栽培我,讓自己自由發展,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好導師、要求嚴格,因緣際會,踏上學醫的路。

混沌中黎明──在國中時,初接觸《論語》、《孟子》,便深深著迷,上了高中,試著熟記默背揣摩聖賢的氣度胸懷志向,了解禮的內涵是什麼?升上大學,剛開始內心是茫然失落,因一心一意追求成績,目標乍然空掉,我要追求什麼?看到班上同學仍汲汲營營在分數中,讓我疑惑不解?現在才知他們的人生規劃──好成績到那家醫院,那一科應徵是必須的,但那時除了功課外,追求美術藝術情感的宣洩,閱讀羅素、尼采、赫塞……,西方哲學思想,頓然回首,發現四書五經──東方文化思想美不可言,重新研討,參加文化中心舉辦研討班,上完《論語》第一堂課時,猶如一塊熾熱滾燙的鐵,剎那被水澆息,是何等清涼明徹喜悅,發覺學校社會教育趨勢,完全向西方看齊,著重專業知識培育,但忘了教我們如何做人,後來參加佛學社舉辦活動中,師父教大家閉上眼睛,問看到什麼?我心想:「看不到啊!」師父接著開示:「往昔佛陀曾問阿難看到什麼?阿難答:『看不到!』;佛說:『你不是看不到,是看到沒有。』」當時心中有很大的震撼,從心緣一境轉變到「知」的境界,從此對佛語經論升起真實確定不移的信心,我開始學佛,擔任佛學社社長期間,曾經聞師父推崇《菩提道次第廣論》,經蘇建銘學長介紹參加榮總班至今。

佛法教育是心靈明窗──從實習醫師到住院醫師,接觸形形色色病患,他們共同的特徵就是苦,有人向我抱怨:「醫師,怎麼念佛無效?我還是痛?」也有老婆婆聽到我說可多念佛時,生氣表示:「你詛咒我早點死?」藉此反觀自己,學佛目的是什麼?面對病患那份心呢?而什麼是真正病人的需要?如何可徹底究竟圓滿解決人生痛苦?正法的建立是正知見的教育,從特有民族性東方文化思想下,建立深廣佛法根,是非常重要的。在行醫生涯中,曾碰巧服侍懺公師父、曉雲法師、星雲法師、日常法師,這些高僧大德,使我非常珍惜這份行業面對病患那份真誠的關心及助人減輕病痛,目前,期許自己能效法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後記:在長達三小時採訪過程有一大功臣──曾盈餘師兄,他是蘇醫師從小的好友,善良體貼的心,自始至終為我們拿錄音機、照相,及適時補充蘇醫師的心路歷程,使採訪過程順利輕鬆溫暖,非常感激曾師兄。

全文收錄於 第 48 期 12 ~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