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編輯室

藉著新弘法中心啟業法會的因緣,南部及北部師資班同修於十一月二十六日晚間,在孫嫦玉師姐家中舉辦聯誼會。伴隨著掌聲與笑聲,兩地同修在很短的時間內,由陌生到熟悉,就像一家人般,輕鬆地交換彼此心得。

承辦這次活動的林信茲師姐,也就是當天聯誼會的引言人說:「感謝師長,讓北部老師有個誠實表白的機會。在這裡您們將發現北部老師大部分都很年輕、而且未婚,只有少數幾位是當了媽媽的,年老與年輕的老師卻有互相平衡的作用,年輕的有幹勁,當他們衝得太猛時,遇到困難,就回頭來找年老的求教,老的也從年輕的身上學習成長,彼此之間相輔相成。」

林師姐的幽默,已使聯誼會有個很愉快的開始。隨後林師姐並介紹北部師資班的發展史。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豆芽期、百家爭鳴期、以及轉折成長期,每一個時期都須克服不同的困境,老師們通力合作,其中有笑有淚,南部老師們聽了十分敬佩。

北部師資班一路行來,大家都自認是常敗將軍,屢敗屢戰,但是永不氣餒。從豆芽期,一群沒有經驗的人,在黑暗中模索,非但須絞盡腦汁,而且要在無路中走出一條路來。到了百家爭鳴期,今年暑假在龍安國小舉辦青少年班,學生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加入許多發心參與的老師,師資陣容較平常堅強,每人皆各按所長盡力發揮。進入轉折成長期,由於指導學長鍾慧英進入僧團,編教案少了一位引導人,一開始大家覺得很苦,慢慢地大家才發現這是一個可以自我發揮的空間,當信心建立起來之後,苦也撐過去了。

南部師資班今年十一月五日才成立,現在所面對的問題正好從此次聯誼中找到答案,所以北部同修如何度過難關,內心如何安立,成了相當重要的「法藥」。正如北部黃慈賢師姐所說,一開始只有八個人參與,每個人都「莫名其妙」地被拉進來,而她的《廣論》只上到道前基礎,《德育古鑑》看也看不懂,第一次上課,老師和學生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交談。後經不斷揣摩、四處求救,在「果」上求,上得好就快樂,上得不好就苦。慢慢地知道不要在事相上琢磨,意樂才最重要,由此逐漸養成即使失敗了也可以在教學中得到快樂。以前苦,是一個人苦;現在一個人苦,四個人互動卻可以看到四個人笑。

陳淑慧師姐是師資班「資深」老師,她說:當初編教案的經驗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呼天搶地」,過程的辛苦可見一斑。後來經過長期的摸索,真正體會到,在無路可走時,只要透過不斷地祈求就會有結果。陳師姐年輕又未婚,卻用了一個相當「母性」的譬喻:孕育教案如同生小孩,教案很醜,會診批評如同母親對醜小孩的心情。

信茲師姐提到會診教案的心路歷程,其實也是相當具有「震撼效果」,她說,以前一個月前要習講,現在進展到二星期前習講,如果教案想不出第二條路走,就請教其他老師,集思廣益有其效果;過去教案不讓人批評,到現在大家的心態是:「還有什麼錯,說呀!」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師資班的老師們在教學中成長。

北部老師的談話,對南部同修而言的確是相當新奇,在教學中必須捨棄自己的見解,要悉心請教同行,珍惜眼前的這一片福田,努力耕耘播種培植廣論幼苗,將來必定是欣欣向榮,如同陳麗雅師姐說的,以前每次在準備教案時心情就很沉重,有一天念頭突然轉過來,「師長為什麼讓我做這件事,因為師長看到我的問題所在,師長慈悲要讓我跨出一步去緣別人,去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就是這個心態大轉彎,陳師姐編教案時,開始變化花樣,認真地觀察學生的個別差異。一旦心不再只緣自己時,心裡沒有壓力,上課就很快樂。在師資班感受到團體的重要,透過同行可以看到自己很多問題,每人做事方法不同。可向大家學習,也可以學著配合別人。

雖然只是短短幾小時的相聚,但是南北同修一見如故,有人說「過去大家一定是一家人」,是的,廣論班本無地域之分,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師資班所緣的都是廣論班的第二代,「接棒」要接的好,師資班的老師負有重責大任。南北聯誼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加強師資交流,應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全文收錄於 第 38 期 8 ~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