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出福慧力

文 / 楓香   圖 / 莫叔雍

文 / 楓香   圖 / 莫叔雍

淡水茶蔬班從烹茶、烹飪入門,傳遞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讓為家庭奔波勞碌大半輩子的人們,在此歇腳充電,愛自己,而後更有力量愛這個世界。

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

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

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

Tips 1 尋找好環境

李美麗的一生,是許多臺灣中年婦女的寫照。她從小到大,從來沒閒過,「因為家庭重擔太重太重了,我沒有朋友,什麼都沒有,只有工作。」茶蔬班的輕鬆愜意、溫暖人情,對她而言是難得的經驗。「我是來學習的,學習一些細緻的東西,我以前太粗魯了。」

遠從四川成都嫁來新北市的蒲文艷,也有類似的體會:「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造就人,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好的環境,跟對的人相處,自己自然就會提升。來參加茶蔬班的人都很積極、樂觀,有大愛。」

她表示,現代人生活物質豐厚,精神層面卻很欠缺,希望廣闊班推廣到全球,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很樂觀、很開心、很有愛地生活在一起!

幾乎每一堂課都哭成淚人兒的陳靜敏說:「我很喜歡煮,也很在意食材,所以是里仁的常客。有一天看到外面茶蔬班廣告就來了。到這邊認識很多朋友、很放鬆。講師準備的影片,讓我想起屏東老家的父母,覺得既慚愧又感恩。」

Tips 2 經營好團隊

茶蔬班講師陣容堅強,教授蔬食的班長呂敏惠有護持蔬食班 10 多年的老經驗,曾包辦過淡江大學蔬食展 800 人便當、自備鍋碗瓢盆遠赴蒙古,打理 50 個人半個月的飲食。她說:「感恩師父、團體栽培我,給我歷練的機會。」所以縱使遇到糖和鹽都分不清楚的學員,她都能用寬容的心,循循善誘。課餘時還到臺北進修廚藝,精益求精。

擔任總務行政的李秋菊師姐、正行時協助實作的李寶惠師姐,都是曾經不擅長烹飪的過來人,護持蔬食班將近 6 年,現在是先生、婆婆心目中的料理達人。

教授茶道的陳韻華和陳沛瑀,雖然是蔬食團隊裡的新成員,跟大家相處起來卻毫無違和感。陳韻華說:「我愛茶,也愛淡水小鎮,因為它們都有一種淡然、樸實的特質。開課沒多久,同學們便主動提早來當義工,而且有些同學的關懷力比我還強,廣供時準備的餐點比我們還豐盛!歡樂的氣氛,猶如遇到好久不見的家人。一些年長的同學依然好學,渴求新知,讓我不禁反問自己到底能給他們什麼?眼前我盡量分享健康、良善、真實的知識,滿足他們的需求,未來希望把他們帶到師父的身邊,才是最好的。」

陳沛瑀也說:「整個淡水教室的護持義工都不分你我,互相支援,非常棒!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來這邊學習,我學了廣論之後,覺得自己越來越快樂,希望能盡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心意,接引更多學員來跟師父學習佛法。」

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

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

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烹出福慧力

Tips 3 學習好理念

想讓家人天天五蔬果,卻被孩子抱怨:「媽,吃您炒的菜好像在吃草!」其實蔬食料理的食材多元豐富,烹飪方式也變化多端。比如說......可以做蔬食茶點!

李家卉說:「以前覺得做這些糕點很麻煩,前置作業一大堆,又要估量,又要秤重的,偏偏做出來也沒幾顆,就懶得動手。來這邊發現好像也不是我想得那麼繁瑣,很好吃,不甜不膩,很順口。」

葷食有的料理,蔬食也可以做出相似口感,且營養程度更勝一籌!家住北投,參加淡水巡禮活動,被里仁門口 DM 吸引進來茶蔬班的萬鍾盈說:「之前學完『素蝦鬆』,特地買松子回家做。朋友們都很欣羨,紛紛感嘆怎麼她們家附近的里仁沒開這個課!」

蒲文艷說:「我雖然不是全素者,但喜歡吃蔬食,家中排行第三的幼子甚至要求吃全素。我愛煮菜,但只會簡單料理。茶蔬班老師把蔬食做得色香味俱全,讓家人吃得更開心!」

驚喜就在前方等候

因為舊傷,記憶力有些衰退的李淑熏,每次上課都頗有壓力,但她還是每週堅持來上課,她說:「我是第一個報名茶蔬班的,本來以為是要來泡老人茶,沒想到茶道是門深邃的學問,由外來觀內,由內而去體悟、覺察細微的變化。當心沉靜下來,也就更清楚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我沒有想到從泡茶可以覺悟這些!」

涂軒軒本身在其他道場皈依,因為姊姊、侄子在高雄學《廣論》12 年,所以對福智有些印象。「我不喜歡煮菜,很討厭油膩膩的東西,但是我娘家喝茶的經驗約有 2、30 年,我喜歡泡茶,也喜歡喝茶。來茶蔬班讓我體會到日常老和尚讓佛法生活化,不是只有每天念心經、誦大悲咒,比較容易接受。」

李美麗與李美雪兩姊妹,在市場販售豬肉,因為在茶蔬班的薰習,今年的端午節以歡喜心包素粽,將健康與祥和分享大眾。

來源:《福智之聲》231 期 第 96 ~ 9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