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 日常老和尚開示

選擇佛法,絕對不是說我覺得佛法好,是說經過了我已經了解了,我們現在所謂的選擇是應該哪一種選擇;並不是輕輕易易的話,我歡喜出去遊山玩水、我歡喜今天看一本小說、我歡喜打開電視......,不是這樣。必須是經過很嚴密地比較我面對的這些。譬如說科學,是,然後佛法,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長處;反過來說,這個長處的後面一定有它的缺陷。當然,你看到的缺陷,但是反過來,可能有它的長處。把這兩樣東西經過了很嚴密地思辨以後,我們平常說:「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樣。那這樣的情況之下,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這樣去深入。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那麼因此,現在下面我就再談那個選擇為什麼選佛法,而現在這個時代是整個一個科學時代。也就是說,我今天提這個題目,是把科學跟佛法兩個,放在我所了解這個天平上面評審了一下,也並不是絕對地正確喔,只是我現在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來。

那麼關於科學,我想也不太多談,因為上一次我們簡單地說過。譬如說,科學實事求是跟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實這個精神本質上面來說,是一般大家所共同的。當然,普通世間的隨隨便便他那種人就不談,不管你做什麼學問,這個不僅僅是科學有,其他真正認真做學問的人也有。

不過當這個科學時代,科學是西方的產物,當這個東西剛開始起來的時候,西方正處在一種比較黑暗的時候,它是被教會所控制,教會自己它這個立論本身,多少有一些問題。不過如果說立論雖然有一些問題,而從事宗教的那些人的德行非常崇高的話,那還是很令人景仰的。偏偏那個時候,它兩樣東西,這個立論本身是有問題,然後那個時候宗教的從業人員也已經腐蝕掉了,這樣。所以就拿一種不健全的理路,憑著他的勢力去抑制人家。那個科學是在這個情況之下,然後真正有深遠的見解的人對它的反抗,所以這樣的情況之下起來,這個我們現在不去談它。可是畢竟科學是在世間上面,在西方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下,對這個社會是有它很大的貢獻。那麼這部分,並不是我今天在這兒談論當中作為比較的內涵。

今天我現在這裡要比較的話,我就是簡單地說一下,剛才這個題目真正主要的「因正」、「道正」、「果實」。這個因,也就是說,在我們去學的過程當中,先要把這個理論弄清楚。那麼,現在這個理論也是非常地廣泛,我到底從什麼角度去談這個理論呢?現在我們認識任何一件事情,我們譬如說面對了,假如我們現在說,很實在地是對我們的人生來談這個問題。當我們面對著我們這個現實的人生以後,我們也可以糊裡糊塗過這一生,這樣。那麼,現在我們經過了很認真地去觀察了以後,我覺得這樣的人生不對。這個就是我們面對的這個境界,是吧?那麼其實實際上,科學也無非是在這個情況之下。

所以換句話說,以我們這個認識能力去觀察我們所認識的對象,然後在這個裡邊選擇它的是非、好壞。所以這裡面實際上,簡單地來說牽涉到三樣東西。第一個,就是我自己去觀察的能力。假定說我這個糊裡糊塗的人,也談不到觀察,反正好也好、壞也好,管它幹什麼?所以一個人觀察的這個能力,他的條件。然後這個觀察的對象,以及用什麼方法去觀察。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那為了容易說明這件事情起見,我舉一個非常簡單的比喻,這個比喻我想大家都了解的。譬如我們現在要衡量一個尺度,這間房間有多寬,那我用一根尺跑得去量,對吧?說這個一尺。如果單單長度的話,那一尺、兩尺、三尺,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是公尺、這個英尺、這個台尺。假定說你要秤那個重量的話,你用秤來秤一下等等。因此,去衡量這個長短,或者重量的衡準的標準本身,應該是固定的東西。如果這個是相對的固定,那麼你衡準出來的東西,就是相對的正確。如果是絕對的穩定的話,你衡準出來的標準,就是絕對的穩定。而這個衡準的標準如果是很不穩定的東西,那你就無從衡量起。

譬如說,衡量那個長度,所以比較考究一點的尺,因為我自己是學土木的,那個時候作測量不像現在,現在有很多電子儀器,我們那時候沒有,只是用這種布捲尺,或者什麼,可是真正最重要的這個尺叫「英鋼尺」。為什麼要英鋼尺呢?因為受溫度的影響,它會伸縮,這樣量出來不準,這樣。也就是說明,量的這個尺度,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假定我現在量這個尺度的時候拿一個橡皮筋,這個橡皮筋這樣嘛假定說一個單位、這樣一個單位、那樣一個單位,那樣一個單位,然後我們就說這個一尺,這個一尺、這個一尺、這個一尺......,那請問:量些什麼啊?那不是很荒唐嗎?這個是我們很明白容易了解的。所以,眼前我們要觀察一件事情的話,必須注意這三個。如果本身你所使用的這個衡準的標準有了問題的話,那你說要衡準出結果來是絕不可能的。這是第一點。

那麼第二點,我們要談的話,譬如說我要觀察我面對的這種問題的話,我可以採取很多種辦法。我現在舉一個簡單的,說我可以自己學、摸索;還有一個呢,我跟一個有經驗的人,去跟他學,他已經有了經驗,把這個經驗來告訴我。當然,他的經驗是他經驗過的東西,告訴我了以後,我還要經過我的摸索。不過這兩種當中,摸索顯然不一樣,這我們很清楚地了解。前者,即便你一樣地能夠摸索出結果來,可是產生的效果,一定遠不如後者。而摸索的這個內涵,也大有關係。如果以小小的小事情,掃地等等,那無關緊要。現在我們要這樣地觀察這個人生,這個人生在天地之間,所對的這個內涵是無窮無盡,那我們有限的人生要自己去摸索,能摸索出什麼結果來嗎?摸索不出什麼結果來。

說一個很簡單的比喻。現在我們覺得,喔!人很偉大。人的確偉大,人有幾樣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人的腦筋,在所有的動物當中、有情當中,我們科學來說是叫「動物」。拿佛法來說,我們人這個生命是一個無限,這個無限的生命,上面可以到天上面,然後中間是人,還有畜生,還有餓鬼,還有地獄;真正具足能夠思惟觀察力量的,只有人,要具有,才能夠以這個東西來觀察。即便如此,這個思惟觀察能力如果完全只靠我自己來的話,那我相信今天這個人類比畜生好不了多少。因為我一生死了,我的經驗沒辦法傳遞下去,我也沒有辦法從我自己的父母、師長、社會學什麼。假定沒有這樣的一個教、學相傳遞,今天有沒有科學的這個範圍?這個大家很清楚,絕不可能!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

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學佛次第十二講(三):選擇佛法——無限選擇中何以選此

好,現在第三點來了。現在我們面對要解決的這個問題,是一個無窮無盡的一個客觀的社會,也可以說,外面嘛大而這個整個的太空宇宙,然後裡邊小至顯微鏡看的這些,乃至於包括我們自己的身心,這樣地一個無限的要觀察的對象。然後我們去觀察的時候,應該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尺度,所以科學上面,這一點有它的長處——儀器。現在進一步來說,這個儀器是自己觀察呢?還是用我們人去觀察它?所以真正的過程當中,儀器還是藉重的一樣東西,所以我們還是用我們的人去觀察。那請問:我們人是拿什麼?是不是個人有個人的腦力?個人有個人的認識作用?請問:這個認識作用,到底是很固定的,就像那英鋼尺一樣?或者不要說英鋼尺吧,就是我們現在拿這根尺一樣?還是像一根橡皮筋啊?如果我們仔細去看看,那個橡皮筋多多少少這個彈性還小一點,我們人的那個腦筋是彈性之大啊!那實在是差得太大太大了。好,我們現在拿這樣的一個東西,然後要面對這個無限的世界,那談出什麼結果來?這是很現實的、很現實的問題。

當然反過來說,喔!那你佛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啊?對,我並不僅僅是說因為找出它的錯誤,而要互相比較。那麼請問:同樣的問題難道你佛法不遇到嗎?你能解決嗎?對,那現在我們看看,佛法是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必須這樣兩樣東西互相對比以後,那我們才能夠說,嗯!這兩個東西以很公平的方法來選擇、來對比。我們不妨以同樣的這個角度去談這個問題。

來源:《福智之聲》233 期 第 4 ~ 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