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弘法〉無遠弗屆 真心立傳

如亨法師看跨越場域的修行

整理 / 張如婷 圖片 / 呂志弘

整理 / 張如婷 圖片 / 呂志弘

佛陀教典,稱之「契經」,上契如來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所以佛「觀機逗教」;古德亦云:「說法不契機,等於閒言語。」

應機,除了契合聽法者根性,也不脫時空環境的緣起。

「網際網路時代佛教不能保持沉默,其實在每一個時代,佛教都既是古老的,又是現代的。真正有生命力的佛教,一定是融入現實生活、融入時代文化、融入人身心之中的新鮮血液,而不是遠離社會、漠視文化、拒絕新知的固化狀態。」曾提出「叢林學院化,學院叢林化,學修一體化,管理科學化」佛教四化理念的中國佛教高僧學誠方丈如是說。

祈願法會教育組長——如亨法師。祈願法會教育組長——如亨法師。期望未來,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同霑法喜。期望未來,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同霑法喜。

祈願法會教育組長——如亨法師。祈願法會教育組長——如亨法師。期望未來,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同霑法喜。期望未來,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同霑法喜。

祈願法會教育組長——如亨法師。祈願法會教育組長——如亨法師。期望未來,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同霑法喜。期望未來,全世界都能在網路上同霑法喜。

2018 祈願法會,坐在各自教室,眼看螢幕轉播,口誦祈願文,杯盛酥油茶......越洋連線的各地,在一切法會流程上,驚喜地同步了!其中深刻美意,如亨法師說予您聽:

問:祈願法會,經日常老和尚交辦,福智於 2002 年正式迎請藏系師長主法,成辦漢地的第一屆。歷經十七年精益求精,各個部分都有長足進步,為何於此時轉而推行網路弘法?

法師:其實不是轉為網路弘法,而是為每一位學員廣開方便之門。因應時代變化,我們要考慮更多,讓大家方便參與法會——用雲端、用連線,以個人或者是聚集在各區域教室內加入共業方式。在這種前提之下,網路弘法進入了祈願法會。

我們以前有一種迷思,希望很多人聚集一處共襄盛舉。但是,一個上限七千人的場地,擠到一萬人的時候,交通組義工大概就不用休息了,服務引導組義工為疏散人潮,他們用餐各方面也都受到影響。雖然我們希望看到很多人參與盛會,可是另外一個考量就是,義工的負擔是很辛苦的。

此外,連續六天幾千人、車水馬龍地聚會,鄰居作息也會被干擾。畢竟眼前此處並非萬人集聚的合適場地,我們希望不要造成鄰居困擾,自己法喜,也讓他們歡喜。

因此,我們思考如何順應這個大方向,讓更多人連線聽法,甚至在區域聽法,所以這次推出三種參與方式:你可以來到湖山親聆法音,你可以在學苑聽法,還有就是個別連線聽法。

問:這次祈願法會首邀與會大眾一起使用 FB,為何有此突破?

法師:祈願法會是宗大師的四大事業之一,為了讓更多人與大師教法結緣——不懂的人,能夠種下習氣;已經深入的人,要繼續深入與堅持,透由這樣的法會,在內心再再肯定,效法佛陀行誼,祈願未來能夠成辦大師教法——這是法會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運用 FB 這樣普遍性高、使用困難度低、傳播性廣的工具,使它成為傳播正向力量的優質平臺。畢竟祈願法會性質上有點不一樣的是,每天早上的佛陀本生故事《三十四本生傳》,這本論是每年每年接續講的,有一個連貫性。所以僧團每次迎接仁波切時,仁波切都會問:「去年講法講到哪裡?」雖然我的感覺它像是十七年來不曾間斷的法會,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講,卻只是這個法會中的某一天。

而全程五、六天裡,很多居士通常只能參加一天,就他參加的過程,既不知道昨天發生什麼事情,也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問很多居士,十幾年來你們對祈願法會的感覺是什麼?他們說,早上聽故事的時候很開心,但通常只能聽一天,所以對整個故事沒有完整的概念。我說,不過每天下午的課誦都一樣,他們說,「對!法師,雖然每年都一樣,但是每年都搞不太清楚在幹什麼。」

這次我們鼓勵大家到臉書上面關注,不管你在什麼地方,進入臉書就可以看到法會現場,第一個在空間上可快速知道場地各點有哪些特色。第二個是時間上的考量——即便來到法會現場,看見莊嚴的壇城,卻不太有機會知道之前僧俗二眾是怎麼用心、準備、布置。雖然我們一直說義工很辛苦,但是大家看不到啊!所以有了臉書之後,儘管你只是法會的任一天來,你仍然可以知道在前一個月,大家已經怎麼開始布置,有哪些義工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情,才會有今天富麗堂皇的法會。希望大家看到果相的時候,會去回溯曾有這麼多人參與,曾有這麼多人努力。

此次法會主動結合FB,更首次新增下午的課誦直播。此次法會主動結合FB,更首次新增下午的課誦直播。比起擔憂現場人數多寡,法師們更關顧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比起擔憂現場人數多寡,法師們更關顧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

此次法會主動結合FB,更首次新增下午的課誦直播。此次法會主動結合FB,更首次新增下午的課誦直播。比起擔憂現場人數多寡,法師們更關顧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比起擔憂現場人數多寡,法師們更關顧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

此次法會主動結合FB,更首次新增下午的課誦直播。此次法會主動結合FB,更首次新增下午的課誦直播。比起擔憂現場人數多寡,法師們更關顧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比起擔憂現場人數多寡,法師們更關顧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

問:網路傳播的便利性極具吸引力,推行前是否擔憂很多人因此不來現場了?

法師:的確有一些法師擔心,會不會連線後,很多人就不願意來現場了。但是另一些法師提供了幾個想法,比如說,通常本來就歡喜親臨現場、領受加持的人,原則上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此外,我們還必須關顧到另外一群受眾。以前法會在鳯山寺舉辦,占學員比例多數的北部人可方便前來,但現在增加兩個小時車程,來回至少要多花四個小時,這時候可能有很多人選擇放棄參加祈願法會。對這些人,我們能不能給他跟這個法會連上線的方法——替他省下五個小時,可以很方便參加?還是我們門檻就這樣,你要來就是四、五個小時車程?

我們這幾年發現,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投資這些時間參與,但是更多人不這麼方便,對他來講花一個小時車程聽一場法已經是極限了。大家聚在一起,這是某種型式,可是考量場地周邊成本(環境乘載力、安全問題......)、交通時間成本,還有很多人的工作壓縮成本,這些都已經不比過去了,我們必須把這些事情考慮進去,我們也應該要顧慮這些人。

問:推行之後的成效如何?

法師:祈願法會是在 2016 年,首次經由澈見網路電視台連線傳送出去。當時只有直播早上仁波切的講法,2017 年也是比照這個做法。可是 2018 年不只把早上的講法傳出去,我們第一次把下午的課誦一起傳出去了,這是一個突破。

我們這次做了這個嘗試,關顧在各學苑聽法,以及線上聽法的人。開放線上聽法,每天都至少可以饒益一千人以上,也就是說,這一千人如果不開放個別連線,不開放到學苑的話,他是不可能到現場來的,畢竟要上班真的沒辦法請假。我覺得這部分也說明了,我們要更考慮到現代人的這種困難。

確實,後來有很多人都表達了,他們那天是要上班的,不能參加,但是開放連線之後,可以在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或彈性休息時間,聽一下仁波切講法、參與課誦二十分鐘,內心感到很歡喜。

開放網路直播,能讓許多上班族在彈性休息時間,或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跟著聽一段法,或是參與一小節的課誦。開放網路直播,能讓許多上班族在彈性休息時間,或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跟著聽一段法,或是參與一小節的課誦。疏導人潮與車潮,也是成辦大型法會時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疏導人潮與車潮,也是成辦大型法會時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開放網路直播,能讓許多上班族在彈性休息時間,或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跟著聽一段法,或是參與一小節的課誦。開放網路直播,能讓許多上班族在彈性休息時間,或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跟著聽一段法,或是參與一小節的課誦。疏導人潮與車潮,也是成辦大型法會時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疏導人潮與車潮,也是成辦大型法會時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開放網路直播,能讓許多上班族在彈性休息時間,或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跟著聽一段法,或是參與一小節的課誦。開放網路直播,能讓許多上班族在彈性休息時間,或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跟著聽一段法,或是參與一小節的課誦。疏導人潮與車潮,也是成辦大型法會時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疏導人潮與車潮,也是成辦大型法會時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

問:如何在科技過患與網路弘法之間找到平衡?

法師:首先要談的便是目的性,網路弘法僅是一項工具,重要的是如何讓更多人接觸佛法與

學習佛法,種下善因與善緣。目前我們也在考慮讓超薦法會更多樣化,希望非廣論學員也能來參加,然後連線出去,全世界一起參加超薦法會。

如果我們一直覺得網路上面都是不好的東西,要參加就參加現場,不提供線上學法的管道,那麼廣大民眾會因此不接觸網路了嗎?

近年來,僧團比過去更意識到媒體的影響力。身為一個佛弟子,身為一個執持教法的人,為什麼不好好經營一個優質平臺,讓很多人在雲端上面得到學習正法理的機會呢?

針對不同對象給予不同方便,是未來我們要更努力的部分。

來源:《福智之聲》235 期 第 86 ~ 9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