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在微笑背後——全球前三危症

文 / 若荇

文 / 若荇

憂鬱族群往往意味著「情緒不佳」、「生產力低」,與之合作,無異是件辛苦的事。然而我們可曾想過,世界上最費力的微笑,其實就是憂鬱症患者對我們最友善的歡顏!

本期專題:隱憂,在微笑背後——全球前三危症

根據調查,全球至少有超過三億的人口深受憂鬱症所苦,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曾想以自殺當做出口,而百分之十五的人,最後真的選擇輕生,沒能跨越這道憂鬱症所築起的高牆。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更預估,2020 年時,憂鬱症將與心血管疾病、愛滋病,並列為最需要重視的三大疾病,已然浮上檯面成為世界大敵!

匿而不宣的秘密

然而當大家終於意識到,空氣中逐漸瀰漫著鬱鬱寡歡的氣息時,許多憂鬱症患者卻因社會長期的負面標籤,或是身邊親友錯誤的關懷方式,決定選擇人前歡樂、人後悲傷的演繹方法,隱匿自身罹患憂鬱症的事實。當然,也有一部份患者,是因為沒有病識感,自認無須就醫。因此全球的憂鬱症人口中,實際求助醫療單位者未達半數,許多國家的就診率,更是在百分之十以下。

除了人數眾多,就診率不高之外,更另人憂心的是,憂鬱症幾乎遍佈全年齡層,以德國巴伐利亞為例,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約有二百一十萬人,其中四分之一有心理疾病,裡頭不乏憂鬱症患者。2010 年英國 MORI 機構的研究調查中,歐洲上班族以英國人患憂鬱症比例最高,其他如德國、丹麥,平均每十位上班族,就有一位因憂鬱症請假,造成公司營運成本極大的耗損。而全球六十歲以上的長者中,更是有百分之七的族群受憂鬱症所苦。也就是說,無論老少,包括你我,都可能是下一位憂鬱症的候選人。

無法放晴的陰天

醫學上至今仍未能確認憂鬱症的成因,其究竟是生理影響心理,還是心理影響生理。僅能歸納出共有的特徵與現象,從而推估出好發族群,例如:性格纖細敏感者、家族中有憂鬱症病史者,或是正受到病痛折磨者、正承受生活中的沉重壓力者,甚至長期處於陰冷沒有陽光的環境中,都可能造成。再來就是,面臨生命中重大變故的時刻,也極容易誘發憂鬱症。

受憂鬱症侵襲的人,往往覺得提不起勁,找不到動力,世界像是灰色的,所有的感受都和患病以前大不相同。食不知味、睡不安枕、注意力無法集中、反應變緩慢,還有無法控制的涕淚橫流,變得不自信,害怕被嫌棄,覺得四周充滿無邊無際的孤單,止不住的恐慌讓他們想逃跑,任何微小的變動都會驚嚇到他們。

無論從心理上的情緒驟然變化來看,又或是從生理上的神經傳導發生變化來看,即使患者百般不顧,卻也無法阻止它的入侵,然而如果不治療就只能任由惡化,直至死亡;即使治療,也須長期抗戰,終其一生要承擔復發的心理壓力。

諱疾忌醫的影響

旁人的眼光似把雙面刃,太多既有的刻板印象,認為憂鬱症是麻煩的、可恥的; 還有很多不正確的認識,以為患者可以靠一己之力扭轉腦中灰色的想法;也有的親友是過度關心,不間斷地給予各式建議,不但無法消除憂鬱症族群的壓力,反而讓他們選擇掩蓋症狀、強顏歡笑、拒絕治療,只為假裝我很好,以換來旁人平常心的對待。

可是長期隱藏自己,扮演雙面角色,而沒有透過正確方式來引導協助,反而會使病症加重,到最後往往迎來悲傷的結局。因此,如何傾聽、給予支持,鼓勵患者跨出陰影,尋求協助,且同意長期配合治療就非常重要。而患者開始接受治療後,不斷觀察他們心情轉變的狀態,也是親友團的重要任務。根據研究,每當病情好轉,反而是患者自殺的好發期——這時的病人會反覆提到相關話題,也會開始安排身後事,全球每年約有八十萬至百萬人因此離世。

小心成為下一位「候選人」

以臺灣為例,每年因憂鬱症所花費的成本約有四百零五億,但醫療上的佔比僅為少數,反而是因無法工作造成的生產損失,佔了百分之七十六以上。每新增一位憂鬱症患者,不但對家庭的收入與支出造成重大影響,長期反覆的負面思想,也可能感染身邊的親友,導致憂鬱人口更快速增加,對全球社會風氣與經濟都是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

由此可知,我們所以為的個人問題,遠沒有我們想得如此簡單,它或許找不到確切成因,但絕非不治之症,別讓可以挽回的小苦,茁壯為世界大苦,也別讓自己成為下一位「候選人」。請關心身邊每一個人、展臂接納,讓每個微笑都真心。

來源:《福智之聲》237 期 第 52 ~ 5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