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滿有沒有說年長的時候不是暇滿?沒有這個條件。所以年齡大的時候也是暇滿人身。
——真如老師
人生七十,再也不是古來稀。根據主計總處 2020 年〈國情統計通報〉,2019 年國人平均壽命來到歷年新高,為八十點九歲。然而,一則警訊卻同時被揭示:2018 年國人「不健康」平均存活年數八點四年。因此,壽命雖然增加,疾病也尾隨威脅,如芒刺在背。
「最後十年,你想怎麼過?」(請見上圖)這幅繪圖刻意呈現出悲歡迥異的情境,正是要提醒我們:「無論你現在多年輕,如果不想暮年時苟活在病痛中,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注重保健、加強鍛鍊,遠離不健康的歲月!」
長壽健康背後真義
大家都想老來活得自在舒適,但長壽健康是否含藏了更深的價值?真如老師曾對福智慈善基金會成員提到:「老齡社會的來臨,當然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福報......能夠長壽,怎麼樣能夠健康呢?......從現在開始,把自己的身體練好......因為你身體健康之後,你學法的時間會變長,然後持戒又學法的生命延續下去,我們會累積很大的資糧。
為此,真如老師 2016 年在福智護老會議指出,可以多讓長輩透過各種活動來健身,像是種田、練劍、練毛筆字、跳廣場舞、散步和拜佛(有磕頭短拜、五體投地大禮拜)。其中,「拜佛」既能健身還能改變身心氣質。
真如老師在《吾願無悔:三十五佛懺講記》中提到:「透過拜佛,可以得到你心裡想要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有人想獲得心靈的平靜,有人真的想要原諒周圍的人,有人沒有自信,想要對自己有信心。拜完佛之後,有的人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為什麼?因為身心、氣質都改變了。如果身心、氣質都改變了,那麼此生就改變了,此生後面的命運都改變了。這是由於什麼帶來的改變呢?拜三十五佛!」
五體投地的「大禮拜」【註一】,是老少皆宜的保健妙方,能帶給脊柱、氣脈、筋骨、肌肉、情緒、心靈等各方面的自體調整。韓國中醫師金載誠在《每天一百零八拜的奇蹟》提到,一百零八拜能強化心肺、燃燒體脂肪,是絕佳的全身運動,也因為氧氣消耗量極小,能降低氧自由基的傷害,是具代表性的低強度有氧運動。
顧好大腦及心血管
失依、失智、失能的「三失老人」【註二】也許早已存在,但隨著人類平均壽命增長,似乎成了頗普遍的現象。其中,失智多將導致失能,且會對家庭和照顧者產生重大負擔,讓人聞之色變。因此,竭力照顧好大腦與心血管可謂當務之急了。
規律又足夠的運動量(體能活動)或大量動腦(心智活動,如「背書」,請參見本專題〈真愛,是永不止習!〉一文),有益於大腦皮質厚度與智能表現,因此藉由「刺激手部與腦部的運動」可以活化大腦,來達到預防失智的效果。
有氧運動是增加腦神經細胞再生的有效方式,美國伊利諾大學腦神經科學家克空比建議,「每日快走十五分鐘」就能保持良好體能狀態,並減緩腦神經細胞流失速度。
質量良好的睡眠也很重要。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阿茲海默症的成因和熟睡時間有關,若睡眠時間不足或品質差,導致腦脊髓液無法將廢物沖刷出來,廢物囤積在腦部造成大腦功能受損。由於大腦只在熟睡時排毒,若「養成十一點前就寢」的好習慣,將可遠離失智風險。
此外,心血管的照顧也不容小覷,除了上述內容,還要懂得紓解壓力。平時要做好數字控管,監控血壓、血糖、血脂、腰圍、膽固醇指數是否正常。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選擇有益健康的食物,拒絕高脂高糖的美食誘惑等都是重要的策略。(其他保健內容,請看《福智之聲》234 期「保持學習,不失去智我」專題)
雙腳有力行動自如
為老年提早行動的保健,還可以特別關注哪些方面?有豐富老人照護經驗的福智慈善基金會顧問林美珠經常問大家:「如果可以長命百歲,最需要保養的身體器官是什麼?」她表示,一般都會回答心血管和大腦,卻忽略了「雙腳」。
根據衛福部資料,「跌倒」高居六十五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跌倒除了可能造成直接的骨折或頭部外傷,也可能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最常見的是,老人跌倒骨折,一躺下就沒起來,生活無法自理,成為長照對象,甚至臥床一陣子就往生。有些長輩甚至因為害怕再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導致肢體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
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李庭蓁提到,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在一年當中三分之一有跌倒經驗,八十歲以上更高達一半。主要原因是肌肉無力及平衡不佳。研究指出,成年人在四十歲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百分之八,大腿肌肉力量則是每十年下降百分之十至十五,若置之不理,很容易變成肌少症。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每十名至少有一名罹患肌少症。
因此,對於腿部的保健需要提高警覺,及早開始。復健、疼痛及老年醫學專科醫師林宗慶建議,四十歲後要開始注意肌肉與骨骼的保養,剛開始可以每天快走十分鐘,搭配十分鐘其他肢體伸展或抬腳、踮腳尖、踮腳跟和深蹲運動(深蹲時,膝蓋不能超出腳尖,以免膝蓋磨損),每天持之以恆,慢慢增加強度。
著作等身的中醫師彭溫雅也建議適度的踮腳尖運動,可幫助小腿的肌肉收縮,改善下肢循環。同時,踮腳尖走路不傷膝蓋,又可以鍛鍊我們的股四頭肌,有助於維持健康體態。
不怕晚就怕不啟動
扼腕已悠悠過半百,卻還沒將運動納入生活作息中?「運動隨時都來得及!而且有動總比沒動好,多動總比少動好。」台北榮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強調,設立運動目標是好事,但也不要因為無法達標而產生挫折感,最後放棄運動,「比如日行一萬步,很多人想想做不到就算了,但其實就算走到三、五千步也會有一定效果。試著從生活中找出可行方式,慢慢增加,總有一天會到足夠的量。」
陳亮恭強調,只要不失能(包含失智),即使罹患慢性病,在適當控制下,熟齡族也能擁有精采的老年生活。
以下是福智慈善基金會提供方便簡易的雙腳運動,供讀者參考。
方便的簡易雙腳運動
日走八千步:
可分次走,既不傷關節又能健身。可加上中度有氧運動。(例如:三十五佛大禮拜、快走。)
踮腳尖、踮腳跟:
中西醫師都建議,每日三餐飯後,可交替踮腳尖、腳跟運動各十分鐘。
★ 踮腳尖:雙手扶椅背,雙腳腳尖踮高,維持十至十五秒,過程須感覺小腿後方肌肉有痠痛感。
★ 踮腳跟:雙手扶椅背,腳跟著地,腳尖連同腳板往上抬高,維持十至十五秒,過程須感覺小腿前側肌肉有痠痛感。
二者皆可依自身能力增加維持的秒數,每次做二十至三十次,每天一百次為佳。
鬆身操:
為踮腳尖、腳跟等綜合版運動,看似簡單的原地踏步,運動效果可不簡單。日本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名醫池谷敏郎指出,此運動可提升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濃度,幫助血管放鬆;不僅如此,還能紓解肩頸痠痛問題,每日做一分鐘,功效等於走路十分鐘,並有助於血管回春。
★ 找個空曠處站立,接著踮著腳尖原地踏步,雙手及身體放鬆並自然擺動。有點像小孩耍賴地說著:「我不要、我不要……。」
不必擔心動作是否正確,只要記住腹部用力、頸部擺正即可。持續一分鐘後,休息三十秒再重複,建議一天做三次,全身越放鬆越好。
【註一】參見 YouTube「月光共學」頻道〈禮拜教學——福智僧團 / 如得法師〉影片。
【註二】三失:「失依」泛指獨居老人;「失智」則是因退化性、血管性,引起的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失去認知能力、記憶力障礙等;「失能」即是因疾病或退化失去行為能力者,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協助者。
長壽健康背後真義
晚年健康,延續學法又持戒,會累積大資糧。「五體投地的大禮拜」是老少皆宜、改變身心氣質的絕佳運動。
顧好大腦及心血管
刺激手部與腦部的運動、質量良好的睡眠、三高的數字控管要做好。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選擇有益健康的食物。
雙腳有力行動自如
四十歲後必須注意肌肉與骨骼的保養,「每天快走十分鐘」到「日走八千步」;搭配「十分鐘踮腳尖、踮腳跟」、「鬆身操」。
不怕晚就怕不啟動
有動總比沒動好,找出可行方式,慢慢增加,達到足夠的量。只要不失能(包含失智),就能擁有精采的老年生活。
來源:《福智之聲》241 期 第 35 ~ 4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