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福智教育園區創辦兩年多,除了福智中小學開學、終身學習園區基礎工程完成,目前又向前跨進一步,展開有機農場耕作,面積廣達84.8公頃,陸續種植綠竹、芋頭、蘆筍、番薯、玉米、鳳梨等作物,十善社會的雛型「福智村」儼然成形。
然而,承擔此一事業的義工的心情,也有如多樣的作物般五味雜陳,不僅要學習栽種技術,更要練習調伏煩惱,陳榮三師兄形容說:「氣球要變大,必須多灌一些壓力!」而陳學長則扮演舒壓角色。這段既是耕田也是耕心的學習歷程,縱然辛苦萬千,卻是義工們心靈上不可磨滅的成長印記。 2002年4月間,盧總幹事到園區辦公,找了幾個幹部聊聊,席間總幹事語帶玄機說:「以後園區不只40公頃,可能是四百公頃,就像個城一樣!」營建組組長林茂宗師兄暗忖:「可能嗎?」並且回答總幹事:「如果有的話,也不是我這一生能看得到吧!」但總幹事仍很有信心的說:「不會,就是今生!」
結果因緣際會下,由於甘蔗的經濟效益越來越低,台糖公司採取「離蔗政策」,把土地租給民間單位,不再種植甘蔗,因此法人便在去(2003)年8月向台糖公司順利承租福智教育園區附近的五號、六號、八號、九號土地,總計16.8公頃,以做為有機農場。
在園區周邊經營有機農場,有三大主要原因,其一,是作為福智教育園區的外護。福智教育園區的外圍仍有台糖農地及民地圍繞,大多使用化肥及農藥,由於園區的地勢較低,外圍農地的水質對園區有極大影響,為保護園區的清淨環境,有必要將這些土地納入。
其二,是提供有意轉業的同修在此實踐師長理念,共造增上之業,也提供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及學者、廠商一個有機農業產銷的示範觀摩場地,使廣福事業八年多來所獲得的初步成果,能進一步推展,真正達到光復大地的目標。
再者,農委會鑑於國內有機農地分散,生產面積過小,單一作物種類不利於建立自然平衡生態體系,推廣功效不彰;該會見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多年來投入有機農業,理念、技術、經驗都很豐富,且有通暢的銷售網絡,因此大力鼓勵慈心基金會成立有機農業生產專區。
去年4月,慈心基金會曾前往欲承租的台糖地採土化驗,發現土質偏酸性,推測是因為該地長年種植甘蔗,加上使用化肥、農藥緣故,因此當八月法人承租到第一批土地,就立刻播種太陽麻、田菁等綠肥,先培養地力。
縱然土質仍偏酸性,有待長期改良,但承擔農耕工作的同修們並不擔心,他們相信只要有「愛心」與對師長的「信心」,以及培養「菩提心」,就一定能種出好東西來。就像園區的土壤原本也很貧瘠,泥土裡連蚯蚓都沒有,但在愛心的灌注下以及適當使用有機肥,福智中小學開闢的三個菜圃,各個生機盎然,學生種出來的玉米、番茄、草莓、蘿蔔、花椰菜等,都是又大又甜又美,連大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種了半年的綠肥「太陽麻」,開出了金黃色的花海,今年2月初已經被犁為「春泥」,隨後展開耕耘、作畦、灌水等前置作業。
為了開始推動有機農場,園區招募了幾位雖無經驗、但有心投入的同學做開路先鋒,而他們的年紀都不小,例如人稱「阿媽」的王瑞霞師姐,以及加工廠老闆的林清泉師兄,雖然年紀都一大把了,但做事的幹勁有時可讓年輕人望塵莫及呢!
園區義工之間「密不可分」的文化,在有機農場耕作啟動時又展露無遺。時機很恰巧,園區內的福智高中及終身學習園區的基礎工程此時正好完工,營建組人員剛好暫時無工作,因此農場的前置作業及規劃就由他們繼續承擔,每個人都是允文允武。
例如,規劃設計課原本負責設計園區校舍、道路、管溝,現在協助設計農地區塊劃分、農路、水路等;採購發包課協助採購農場開發所需機具、植栽,而施工管理課的工地怪手則移往農場挖土、整地。
最早開發的是鄰近麻園村墓園旁的五號農地,首先動工的是蓄水池,但二十公尺寬、四十公尺長的蓄水池挖好以後卻嚴重漏水,不到一個晚上,水就漏個精光,義工們想出一個法子:訂做超大型不透水布作為舖底。
據廠商表示,這是他所製作過最大尺寸的不透水布,由於很讚佩師父的理念,所以他特別打折供養。超大型的不透水布怎麼舖在池底呢?有人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就是「人海戰術」。有一天早上,二十多名單日義工,部分站在池邊,部分站在池底,口令、步調一致地拉著不透水布往前跑,大約一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事情動了起來,但心的學習還只是開始,一大片地需要耕作,一大群人需要互動,一點點小事都成為歷事練心的題材。
意見紛云 放下自我觀緣起
從剛開始土地重劃、整地就有許多意見,五號地是塊不怎麼平整的地,幾百公尺的地高差就有六公尺,有人主張推成梯田,劃分成每塊0.25公頃的小塊地;但也有人力排眾議:「我們耕作的不是水田,不一定每一小塊地都要平整,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整地。」
園區營建組兼農業組組長的林茂宗師兄,是個有實務經驗的農家子弟,也是持反對意見的一票,面對大夥兒堅持要整成梯田,他一度有「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慨;後來,陳學長抉擇「整成梯田」,林師兄反觀自心:難道會是「眾人皆醒,我獨醉」?因此而反省,學到了「隨順眾生」這一課。
緊接著要整地了,意見仍猶如多頭馬車,由於規劃設計課僅規劃出每一塊地的位置及大小,缺乏施工程序,導致上自組長、下至義工都各有一套想法,更不約而同好心「建議」外聘的推土機司機,弄得司機一頭霧水說:「你們可不可以先討論一下,再告訴我怎麼做?」
在兵荒馬亂之中,好不容易推出了梯田,劃分成小面積的農地,但田埂的作法又是另一樁課題。有人認為既然是同一片地,田埂不重要,有就好;但也有人堅持,未來農作物收成要靠田埂運輸,寬度一定要夠。當開怪手的黃福任師兄舉起挖斗時,各方意見不斷湧來:「這麼挖才對!」那一刻,黃師兄的挖斗擎舉在空中,久久下不了手。
「放樣」又是一堂學不完的功課,所謂「放樣」就是在農地上算出株距、行距,灑以石灰粉作記號,以便種植時有跡可循。由於承租到的農地並非方方正正的,義工們各自都有一套方法,有人想「直」的放,有人要「斜」的放,有的要從「東邊」放,有的要從「西邊」放到最後連怪手司機都跳下來放樣!「七嘴八舌」也「七手八腳」。
這些幕後故事看似笑話,卻都是農場義工們真槍實彈的對境練心,心靈的成長的有機肥,更是學佛的下手處,點點滴滴的農場故事,帶動了園區義工新一波密集的學習。
陳學長在前行、結行時剖析每個故事,引導同修怎麼透由實際工作把「理性的認知」變成「感性的潛意識」,以及靈活學習善觀緣起─不能不安住在這個地方,也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地方。受益良多,非常感謝農場義工的「示現」,大家才有如此學習的機會。
貴人相助 善心灌溉資糧田
整地階段的某一天正缺人手,曾榮滿師兄發愁不已,有個住在麻園村的長青班的阿媽剛好來當義工,人緣很好的她,還號召了鄰居四個農婦一起來幫忙,這群農婦拿鋤頭就像吃飯一樣簡單,兩三下就把田地整平了。曾師兄樂得說:「她們是龍天護法派來的!」難得的是,這群農婦做得非常歡喜,她們說:「看到你們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沒有一個是愁眉苦臉的,我們也很想像你們一樣!」隔天,她們又來了!
對於種植農作物,我們經驗不足,有的只是體力以及源源不絕的義工。六號地規劃種六萬棵鳳梨,一開始我們用自己的方法種,大概種了一千五百棵以後,有個路人經過停下來看,觀看了好一會兒終於開口對負責鳳梨田的許明智師兄說:「你這樣種錯了!而且如此牛步化的種法,等第六萬棵種完,第一棵大概也可以收成。」
這個路人楊先生,是個種鳳梨專家,他在離園區不遠之處種了二公頃的十七號鳳梨,剛好我們種的也是十七號,他指導我們:「種鳳梨的深度要二、三十公分深,否則風一刮就會倒;鳳梨根部要去舊殼,新根才容易長出來;大面積種植最好請工人來種,速度快一些,如此同一批鳳梨生長期才會一致。」
這番建言使我們如獲至寶,楊先生後來還送了一籃他生產的十七號鳳梨瑕疵品給義工品嚐,他說,有空還會再來看看!許明智師兄聽取他的建議,到斗六市的重光里果然找到了理想的種鳳梨女工,她們雖都已五、六十歲,但身手矯健,每個人一天能種二千至三千棵鳳梨,她們到了園區農場,一下子就把八千多棵鳳梨給種完了。
週末是園區義工最多的時候,各地的廣論研討班常會組隊前來做義工,有一次冷鋒面夾帶著雨水來臨,星期六傍晚飄起了雨絲,讓義工調度股的同修擔心不已:「四百多個義工,若下雨可要上哪兒當義工去?」於是猛利祈求:「拜託雨停吧!」沒想到半夜反而大雨滂沱,更讓他們徹夜輾轉難眠!奇妙的是,隔天一大早天空放晴了,氣溫涼涼的,正好適合下田。
園區有機農場開墾以來,全台各地及海外同修陸續前來參與,其中包括九十四歲的長青班老阿公、再一個多月就要臨盆的孕婦、福智中小學的老師們、新加坡及香港同修,當然還有園區各單位的義工,也因為這樣的心力灌溉,許多人一踏上農場就感覺欣欣向榮,彷彿這片黃土充滿希望與活力。
3月18日有位義工到八號農場(金棗園)當義工,得知需要大水塔儲水,以解決灌溉問題,於是向製作水塔的親戚洽詢,他的親戚(蔡老闆)於是修補了一個工廠生產的可裝二十噸水的瑕疵品水塔,免費贈送給園區使用。蔡老闆送來水塔後,看到園區有來自各地的「雜牌軍」義工很認真投入,後來也曾兩次到農場當義工呢!
到目前為止,農場已經種植了烏殼綠竹筍、綠竹、麻竹、金棗、玉米、花生、芋頭、蘆筍、龍鬚菜、絲瓜、番薯、茄子,以及高麗菜、空心菜、菠菜等葉菜類,還有兩畦特別開闢種植師父家鄉的種子─南瓜與蘆黍。其中,金棗長根了,玉米、花生、蘆筍發芽了,綠竹也冒出了嫩筍,期待它們都能順利長大。
3月18日,福智教育園區又順利承租到第二批台糖地:二號、三號、四號、十七號、十八號、五十一號土地,面積廣達68公頃,加上第一次承租的土地,總計84.8公頃,這意味著我們就如「大富長者子」,承事師長的資糧很雄厚,福田就在眼前。
其中,七號地將種植甘蔗,採收後作為有機紅糖。緣起是,有天園區規劃設計課的同修前往梅山山上,意外發現品質精純的「有機香糖」,帶回來供養師父後,師父指示「好東西要與大家分享」,因此決定七號地的十公頃土地就種植甘蔗。
其餘土地則將種植水稻、波羅蜜、落神葵、桑椹、破布子、花椰菜、馬鈴薯、敏豆(四季豆),以及紅蘿蔔、茭白筍、蓮花、番茄、葡萄、喬麥、黑豆、紅豆、毛豆、龍眼等。
為了鼓勵廣論研討班的同學們共同參與有機農耕,福智教育園區即將招募「法作」或「契作」人才。「法作」是由法人全職人員來耕作,「契作」則是由認同慈心理念的同修或福友,與福智教育園區共同合作經營,生產過程自負盈虧,誠摯歡迎所有同修們加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耕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