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感果 雖小能生大苦樂
一切業不論黑白、大小都如影隨形,有多少業因就感多少業果,不只一點都不會差,而且會增長廣大,最後產生非常大的苦樂,眼前我們所以馬虎的原因,主要是想討便宜。想得到一點點好處,或者是主動去爭取,或者是習性懶得動,假定對業感果的道理,有了決定信解以後,就絕不會想討小便宜,唯一想趕快努力的就是斷惡修善。
起心動念不馬虎
即使極小的惡事,千萬不要忽視,以為無關緊要,成千上萬的東西都是從「一」開始向上累加的,起心動念若始終在馬虎當中,時間一下子過去了,中間做了什麼都不知道,於是一生、一長劫就這麼溜走。
不要認為做了一點點小惡無所謂,它會慢慢積起來,結果成了大惡受大罪,反過來,從小的善努力去做,大的善業也都積起來了,最後能得圓滿的善因善果,所以在每一個當下,我們的念頭要提住、要努力。
扭轉習性 修善成等流
我們每一個人在無明大夢當中,有各自的習性愛好,這是前一生養成的,而且會多生多劫延續下去,習性一旦養成了以後,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同樣的,這一生前面的也會影響我們現在,眼前的每個念頭,就是前面念頭的等流,是相續的。譬如聽聞的時候,前面全神貫注的聽,會繼續聽得很起勁;如果前面聽得沒有味道,後面就會含含糊糊,這就是前後的等流心識,一生乃至長劫都是如此。
真正修行就要把習性改過來,對的把它增長,不對的趕快扭轉。假定沒有修的話,不管眼前多好,到後世悉不獲安樂,最後還會墮落受苦。反過來,儘管樣樣條件都差,但具足布施、持戒、忍辱六度萬行,現前增上生,後來是決定勝,就會像夏天的江河,剛開始乾乾的,到後來可以把大海都充滿。
應該善巧了解善業得樂,惡業得苦的差別,努力斷惡修善。對做這件事要有信心,因為「信為欲依,欲為勤依」,一定要依止善知識認真聽聞,得到正確的了解,啟發信心,只要有了信心,善法欲、精進都起來了。
業未造不遇 已造不失
所造的業縱使百千劫,等到因緣會合的時候,還是要自受。印度的婆羅門外道說,供養諸天,祂就能保祐你,像商品一樣,供養多少就能抵消多少罪。沒這種事情!世尊告訴我們,業造了以後一定不會失去,沒有造的一定不會碰到,絕對不可以交換。
沒有造感苦樂的業因,絕對不會感苦樂的果,未造的業不會遇到,已造的業不會失壞,我們現在能受用佛法,是大師經無量劫,捨頭目腦髓所積聚的妙果,能夠聽見一定有聽見的因,如果放棄掉的話,太可惜了!想到暇滿,曉得修行是自己的事,絕對不肯偷懶,會拼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