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頭不再往外看

◆鳳山寺學僧

  我學廣論快十年,出家已五年,可是很慚愧的是聽師父廣論錄音帶還不到兩輪。

  以前對師父很多概念、精神,其實不是很清楚,可是,看到師父表現出來很多的功德,就覺得自己很想跟師父學,所以,就求出家。

  記得剛進僧團不久,師父對常住開示備覽、般若經及整體道次第,在自己對廣論不是很清楚的狀況下,會覺得師父講得很棒,可是,細緻的內涵並不能夠抓得很清楚。

  一路過來,覺得愈到後面,尤其到師父圓寂後,這段時間,自己內心常常起起伏伏,落差很大。因為,以前依靠的是師父,師父在,就感覺我的希望在,好像將來就很有保障。可是,師父圓寂後,自己內心依靠的感覺就動搖,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學什麼東西,乃至於一段時間以後,內心很多非理作意就直冒起來,對常住很多規定、很多事情,自己的見解就跑出來。以前師父在,師父講一句話,我們當然不敢講什麼,且覺得師父本身都做到,我們也應該效法。只是,師父圓寂以後,自己很多想法就跑出來,那時候會覺得自己對經論或者是廣論都不熟,就想自己是否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在這方面多學習,乃至於花很多時間看書,或聽一些仁波切的開示。可是,內心很多的問題並沒辦法完全放掉、解決,對於很多事情,都還是會常常觀過。

  前陣子,很多法師告訴我們,聽師父的廣論錄音帶很重要,像如俊法師聽一段都聽七、八遍以上。我內心會覺得:師父的廣論有這麼殊勝嗎?那時候自己也很疑感:「我也聽過呀!」到底差別何在?便想認真去聽,當認真聽了以後,就覺得自己內心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有一些轉變。

  例如,最近讀依師軌理,師父在廣論裡解釋:「若於三乘補特伽羅說法比丘,你不恭敬,不把他當成佛一樣,你要得功德是不可能的,因為你不恭敬法的關係,所以這種功德你得不到。」師父在錄音帶裡反問:「真的會這樣嗎?真的會這樣嗎?」我內心也想:對呀,真的會這麼嚴重嗎?我不把師長看成佛,不把說法比丘看成像佛一樣,我真的會得不到法嗎?我這一路學下來,廣論很多概念我也都知道了呀!怎麼會說什麼都沒有呢?那時候自己也會有這種疑惑,可是,師父後面講到法的特質是清淨及寂靜,法的內涵是要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淨化自己,而不是學一點文字就說我懂了;懂得文字,其實不算真的懂。

  我聽到這段開示後,如被棒子打到般,因為平常自己箭頭都向外看,覺得這個人不好、很多規定不好,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乃至於不覺得跟自己的業很有關係。可是,在聽師父這段的過程中,覺得自己以前喜歡在文字或理論上轉,很少從內心裡想──「我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師父在每卷錄音帶中,很多地方都一直強調這個特點。透由每天聽師父的錄音帶,覺得自己一天下來,雖然不見得都很如法,可是,真的比較像一個出家人、佛弟子。

  另外,對於不恭敬法,師父舉了一個公案:「世尊在世時,因為生病的緣故,所以躺在床上。但是,當侍者阿難在談話時,講到『精進』這兩個字,佛陀馬上從床上起來,然後問阿難說:你在講什麼?當聽到阿難講『精進』,世尊就很歡喜、很歡喜。」那時師父就解釋說,對世尊而言,阿難就像小孩子,但他不會覺得你們這些小孩子,在我面前班門弄斧。

  當我聽到這一段,內心很有感覺。因為,平常我跟預科班一起學習,預科班有很多小孩子,以前覺得這些小沙彌很有善根,年紀這麼小就可以進來;可是,和他們相處久了以後,就不覺得他們那麼神聖了,就覺得他們和我一般很凡庸,也是有很多煩惱,當初覺得他們很有善根的感覺好像消失了。

  例如,有天兩個小孩子鬧彆扭,問他們發生什麼事情,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就對其中一人說:「你有沒有看到對方什麼好處、功德值得學習的?」同學就回答說:「有呀!他得到暇滿,得到師父攝受。」當他講暇滿、得師父攝受時,我內心是沒有感覺的,當時只覺得:「唉呀!講這些文字幹嘛!」你講的不是我要聽的,我要聽的是說:「他很用功,他對人很好。」

  可是,後來我就想到師父在錄音帶裡提及,世尊聽到阿難講「精進」時,內心馬上覺察到這是拿來淨化自己的,所以,師父說:「佛陀之所以成佛,就是這個原因。」他不會覺得這些只是文字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讓我體會到為什麼聽師父錄音帶,或是聽很多法師講法,有時候聽一聽內心就疲掉了,就是因為自己並沒有把這些法,真正用在自己內心中。可是,現在在聽師父錄音帶的過程中,這種概念會一直不斷的加強,對境時或許不一定馬上就能夠轉得過來,可是至少在聽的過程中知道我有問題,知道應該改善自己。

  又例如,聽到上士道時,有一個概念也讓我很有感受。法人團體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不管是法師或者居士,大家彼此很能夠配合,而且很遵守秩序。事實上,師父訂的規矩,要求都很高。以前我會覺得,師父可能是因為法人團體成立後,想要維繫這個團體,才開始講「團體很重要,我們需要一群人」這個概念。

  可是,當我聽到上士道,很認真去聽時,才發現師父在舊版的廣論錄音帶中,就一再強調團體的重要。師父一再告訴我們,學佛就是為了要對治自己、調伏煩惱。可是,我們在調整自己的時候很不容易,習性會一直冒起來,但是,若有一個好環境,一個好團體,就像我們來到寺院,一進來看到佛像,大家都會問訊,或許你不一定相應,可是你也會問訊;如果你在外面的公司,人家去應酬,你雖然不想去應酬,但你就必須跟人家去應酬。這就是環境推使著我們,讓我們不得不去這樣做。剛開始我們要調整自己習性的過程並不容易,如果有一個好的環境,一個好的團體,每個人都願意跨一步,那這個團體展現的功德就非常的大。

  當我聽到以後才知道,原來師父早在南普陀的時候,就一直強調這種概念,此時才覺得師父真的很有遠見。師父對很多事情都把握得很清楚,他不是因為要維持一個團體才這樣做,而是他的內心裡面,把這些法的內涵建立起來,自利利他。所以,後來慢慢在聽的過程中,對於師父所訂的規矩,內心就不會那麼的排斥,以前覺得嚴格、很難,現在慢慢體會師父對我們的用心時,那種排斥的心就會慢慢減少。

  師父在錄音帶中也告訴我們一個概念: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很難,會覺得我們是凡夫,我們做不到,為什麼規矩要訂得這麼嚴格?師父說:「正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更應該要努力。」所以,在聽師父的錄音帶過程裡,給我最大的策發就是──往外看的箭頭,慢慢往內縮,往自己反省,策勵自己應該照著師父的法去檢點自己,改善自己,也就更了解師父的用心及功德了。

福智之聲第1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