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茶講穀 認識有機茶和有機米

◆雲林 子蘭

  來自宜蘭拆來的木材,從2006年起逐漸在園區開啟了新生命,集合許多人的心力、業力,在推廣中心建構了佔地三百多坪的大木屋。六月二十八、二十九日的有機米、有機茶研習,展開了許多的第一次:大木屋雖然只完成屋頂,卻是首次提供大型活動使用;來自北、中、南、雲嘉四區兩百多位慈心理念及產業服務義工第一次共聚一堂,參與兩天的學習課程;大部分學員是第一次到推廣中心,學員們看到這裡的一切,雖然簡樸,卻更能體會師長的功德,內心都很興奮。

 

田園教室話米茶

  在沒有圍牆的大教室裡,清風徐徐吹來,雨絲也輕輕飄進來,難得的是有許多人打著赤腳,吸收著泥土的自然氣息,就在這輕鬆、愉悅、舒適的環境裡上課,每個人的身心都有很大的收穫。第一天下午,雨停之後,東邊出現兩道美麗的彩虹和霓,大家不約而同,虔敬供養師長和佛菩薩,更為此次研習增添一份喜悅。

  總護持蘇慕容師兄表示:米和茶是台灣很重要的飲食文化,在大家都在關心全球暖化的議題時,推廣多吃有機米和多喝有機茶的意義就特別深遠,因此就以有機米和茶為主軸,賴學長也指示里仁應配合整個活動,整個2008年推廣、開發有機米、有機茶。簡短兩天的研習,主要是幫助理念推廣的志義工學習米、茶的基本常識與概念,好讓他們未來在關懷農友時,能以此基本功而有趣入點,能確實地關懷到農友的心。

  透過共學師父在「嘉義朴子農場灑淨法會」的開示,師父慈心的理念更深深注入每個人心中,也為此次研習課程再確立建立教法的宗旨。

  「小草出來了,大地真柔軟,野花撐開傘,空氣真新鮮⋯⋯」,一群人又唱又跳,這是上課前的暖身操,希望把聽課的精神備足,能把講師所講述的知識記在腦海裡。

  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巫嘉昌先生及農糧署南區分署長陳俊言先生,分別把茶與水稻的總說、概說、栽培管理,以及與生活、生產、生態之關連性介紹給大家,現場學員中少有實際耕種的經驗,所以每個人都很專注的聽聞,唯恐漏掉任何一個重點。講師的講說幽默風趣,學員們亦能隨時提問,巫嘉昌博士更是走下講台親近學員,亦以獎品鼓勵大家的答問。知識的傳遞之外,巫博士親自泡了烏龍茶、紅茶和包種茶讓學員品茗,好一場「喫茶講穀」的氣氛。

  有學員說:「我每天吃飯,卻不知米飯的學問這麼大。」也有人說:「知道茶的病蟲害那麼多,慣行茶樹用的農藥很多,面對市售那麼多品牌的茶品,我還是會選購有機茶。」大部分學員對茶的品種與分類,從不知到有概念,都很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學習機緣。

  快樂時光總是容易過,課程的結束是後續學習的開始,接著而來的是走入農家的關懷,等著大家回去好好衝刺囉!

 

得來全得費功夫

  推廣中心大木屋第一次啟用,承辦這麼多人的活動,所欠的豈只是「東風」而已,舉凡椅子、燈具、廁所⋯⋯皆不敷使用,所有的食物和飲水也得從園區運送過來,這一切都得費一番功夫,椅子、餐飲,只要有人、有車,直接搬運較不成問題,但無中生有的東西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且看雲嘉地區的同修如何成辦。

 

燈──及時來電

  大木屋場地,尚未裝上照明設備,場地組準備臨時裝上六個燈泡,但有人認為太暗了,晚上怎麼上課?最後決定要安裝七盞日光燈,才能提供足夠的光線,但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安裝,因為得拉電線,還得高高固定在木結構上,這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負責餐飲的鄭耀棋師兄知道了這件事,就先打電話給有甲級電匠執照的研討班同學,這位同修雖然人在高雄,卻一口答應趕回園區協助處理,耀棋師兄想到,在電匠師兄回來之前,應先把所需的七盞燈具準備好,免得到時手忙腳亂,所以就回園區找負責資材的古漢城師兄商量。一切都是佛菩薩的美意,三天前,有人供養七盞日光燈,不多不少,正好派上用場。

  電匠師兄及時來到農推中心,在一群義工協助之下,終於在天黑之前及時安裝好,來電了,大放光明,晚上就可上課了。

 

停車場──順利進出

  人多車就多,停車場是必要考量、規劃的地方。推廣中心一片遼闊,停車絕對不成問題,只要排整齊就好了,但是最近遇上連續大雨,雜草叢生,低窪處又積滿了水,地面也不平,到處泥濘。

  這些問題義工們早就想到了,林景華師兄先用割草機把草割短,義工們再一起把草地整平,該鋪石的地方鋪石,該填土的地方就填土,漸漸的,一片平整的停車場就完工了。

  看似簡單的工作,大家都卯足了勁,做得滿身大汗,不過,只要能順利進出,義工們的內心就很高興了。

 

流動廁所──方便的大事

  推廣中心原來就有二間簡易廁所,平日足夠使用了,但此次來了二百多人,下課時間必定大排長龍,這豈不殺了風景?張祺昌師兄向西螺鎮公所借用七座簡易廁所,請張傳嵩師兄負責搬運、安裝事宜。星期五下午,大雨滂沱,吊卡車載來這七座廁所,放在哪裡呢?後來決定放在原來兩座廁所的旁邊。吊車到了推廣中心時,才發現不能進到定位處,義工們二話不說,大家同心協力,冒著大雨,一座一座慢慢吊、翻、滾、推,直到定位才鬆了一口氣。

  晚上燈光昏暗,地面又不平,如何才能安全使用而不致跌倒呢?廢棄物又該如何排放呢?於是在廁所後方挖一條水溝,就讓它排放到污水池,而後回歸大地。前方則用木板排成一條通路,不平處又做成階梯,這一條路走起來很有感覺喔!使用者都非常滿意,內心更充滿了感激。

  這次活動的承辦,義工的學習都比正行學員多,此次雲嘉同修不僅是義工也是正行學員,他們的用心及彼此間的和合,加上正行課程,真是大豐收!

福智之聲第1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