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福聲

關鍵字搜尋

福青讚頌團學習心得

希望像上師一樣

◆福智之聲編輯室 整理

  這次上台演出的福智青年讚頌團成員,主要是參與台北、新竹大專班課程半年以上的同學,及幾位法人的全職青年。他們經過試音、挑選,每周四晚上都要團練,星期日加練,並由陳雲紅老師特別指導。

  臨上場前兩周,福青團進入密集的驗收階段,管理部讚頌課請來北團的音樂老師為同學們做一對一的驗收。以往北團的團員驗收,一個人考唱五分鐘就結束了,但是對於這群福智青年,老師們幾乎對每個同學都用一個小時驗收,音準、拍子、表情⋯⋯老人帶新人,用心傳授,毫不藏私。

  東吳大學日文三的李芃被譽為「驗收之后」,她說驗收時都會想著師父,以及老師們提醒過的地方。她覺得驗收是另一種學習的方式,可以很快找出自己的缺點並馬上改進,比如說她原本以為自己咬字不清楚是因為平時講話不注意,經老師指導後才發現是因為唱讚頌的技巧以及鬆緊的拿捏不對,這是意外的收穫,所以她每次練唱都很開心。

  漸漸被蓋滿章與簽滿名字的驗收表上,透露著自我期許──希望自己成為時代的先鋒,改變世界,改變人心。

  頭一次上台,大家學到不少東西,以下就是兩位同學的心得:

 

我會彈吉他,更會念恩!
  郭永茂(台科大建築系):

  在gcm(福青讚頌團)學習,最大的轉變就是──對讚頌的態度更加恭敬。

  一開始練習曾想說:「唱一唱應該就可以了吧?」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必須要照著譜上的節拍唱,而且不能用很有味道的台灣腔,該滑音就要滑,沒有的地方就不能亂加。

  「自己唱不是比較開心嗎?」我問自己,所以練習兩個禮拜就起了退卻的心,不過最後我還是選擇堅持下去,逐漸改掉習性,練習聽別人唱的聲音,融入大家。

  每次練習結束後的回向,讓我越來越想唱好讚頌供養給師父,不知不覺中在自己練習的時候,每個音符也會自我要求。在練唱過程,不知道為什麼的還滿常坐在讚頌團同學林健華的旁邊,因為他對唱讚頌的要求很嚴謹,我剛開始都會有壓力,但時間久了,皮就繃緊了。學習他的表情,也讓我進步神速,建華讓我進步很多啊!另一位同學篆軒也會鼓勵我,這讓站在他們中間的我,收穫很多!

  以往在練習的時候,我都只能夠聽到健華或篆軒其中一邊的聲音,新舞台表演完後,讓我覺得最神奇的事情,就是發現自己終於可以同時聽到他們的聲音。

  我真的深深體會,要完全放下我,才能夠讓自己在很多方面進步。這是用另一種方式讓我體會,唱讚頌來學習。師父就是這樣的為別人付出,眼光才會那麼深遠的啊!

 

新的里程碑
  林恩亘(文大舞蹈研究所):

  不知道該用什麼字眼才能精確地臨摹此刻的心情,感覺才剛剛離開新舞台,但嚴格說起來,已經算是昨天晚上了。就像剛參加完一場很盛大的成年禮,所有與會的乃至在遠方的嘉賓都見證了這群小雄鷹的成長。

  「定期團練」對於身扛無數承擔的老師和同學們而言並非是小負擔。在業力的交錯下,一批批成員透由試音加入,又有一些成員因為因緣的不具足而離去。我的通訊錄做了又刪,刪了又改,直至前些陣子才比較穩定。還有個大門檻是早已習慣依著習氣、全憑感覺唱讚頌的gcm(福青讚頌團)青年,對於必須「照譜唱」,儼然像套了一個沈重的枷鎖,更別說一對一背唱與驗收所帶來的壓力。剛開始其實很擔心,這樣沈重的讚頌練習能不能讓同學們生起歡喜心,我一直祈求,希望能讓同學們對師長發起堅定不退的淨信心,並能有穩定的學習。

  發表會的晚上,大家衣衫筆挺,真的不難發現這些日子以來,透由老師們、北團前輩的引導、憶師恩法會上演唱的經驗,以及「永不喊卡」的團練,大家漸漸地朝向同一個目標,更加了解讚頌的殊勝,讓讚頌成為生活重心的一部份,以gcm為榮!

  正式上場前,雙手合十殷重地祈求:「願上師安住於我們頂門,願上師安住於我們心間,願一切時處所做,皆能令師歡喜,願一切時處所做,皆能與您無二無別,就如同您所做的一樣!」舞台前黃暈燈光,就像白月亮散發出來的光。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感覺自己用最純淨的心與上師對話,用如潔白露珠般的心來與上師對話。

  當「走過千生萬世」尾奏響起,很多人在台下拭淚,我想起下午性莊法師透由如英法師捎來的祝福簡訊:「一剎那間憶念上師的功德也是相當大的!」好隨喜大家這份強大的共業力量!

福智之聲第183期